喪服第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
曆代的服喪期亦有不同。
(57)受:應,應和。
(58)帶緣:布帶之緣。
緣,飾邊,帶緣,布帶的邊飾。
(59)屈:指子自己屈于父親的至尊。
(60)私尊:母親對于兒子是尊,夫則不以為尊。
故兒子對母親的尊敬為私尊。
(61)出妻:被休棄的妻子。
(62)絕族無施服:絕族,指父族與母族斷絕關系。
無施服,不服喪。
(63)親者屬:指兒子與母親是至親,不能斷絕。
(64)世父母、叔父母:父親的昆弟,先父親而生的為世父,又稱伯父;後父親而生的為叔父。
世父的妻子,為世母,又稱伯母;叔父的妻子為叔母。
(65)與尊者一體:指與父一體。
即後文所講的“昆弟一體也”。
(66)旁尊也,不足以加尊焉,故報之也:胡培翚《攸禮正義》引敖氏雲:“昆弟之子本服亦大功,世叔父不以本服服之而報以其為己加隆之服者,以己非正尊,不足以尊加之故也。
”意即伯父、叔父不是兄弟的兒子的正尊,不足以使兄弟的兒子用尊崇正尊的禮待己(即為伯、叔服喪)。
所以伯、叔為回報他為己服喪亦為他服喪。
(67)■:通半。
(68)辟子之私:避通辟。
兒子各與自己的父親親近,所以叔父、伯父不得不避。
(69)東宮。
。
北宮:蓋古時有如此名稱。
以兄弟之間居室為名。
(70)有餘則歸之宗,不足則資之宗:有餘,指常用之餘,不足,指用有不足。
盛世佐:“支庶之赢餘匮乏皆宗子總攬其大綱,而為之裒益于其間。
”意即有餘歸宗,不足向宗求助。
(71)以名服:伯母、叔母因為伯父、叔父相婚配而有母名,所以為她服喪服。
(72)父之所不降:指身為大夫的父親不因自己尊貴而降低為嫡兒媳的喪禮。
是重嫡。
(73)昆弟:指兄弟。
包括在父親家中的姐妹。
(74)衆子:長子的弟弟,妾生的兒子,在父親家中的女兒。
(75)大夫之庶子為嫡昆子:庶子,指嫡妻所生的第二子以下的兒子及妾生的兒子。
昆弟兩言,因為嫡子有可能為兄,也有可能為弟。
(76)有適子者,無適孫,孫婦亦如之:周之道,嫡子死,立嫡孫,是嫡孫将承上為祖的繼承人。
嫡子在,就都為庶孫。
孫婦也是這樣,嫡婦在,也都是庶孫之婦。
(77)為人後者,為其父母,報:指做為大宗繼承人的人,為自己的生身父母服喪。
(78)野人:鄉野之人,指未開化的人。
(79)都邑之士:城都裡的人。
(80)尊者尊統上,卑者尊統下:統上統下是比拟之辭。
指由尊祢、尊祖以至祭及始祖之所自出,是天子之尊,比諸侯大夫所統為上,由繼祢繼祖以及繼别子之所自出則大宗之尊比小宗所統為上,故稱尊者尊統上,卑者尊統下。
尊者,指天子、諸侯。
卑者,指大夫、士。
上,指遠。
下,指近。
(81)收族:指别親疏,序昭穆。
收合族人,使不乖睽。
(82)從:從其教令。
(83)妻稚:指年齡不滿五十。
(84)子幼:指年齡在十五歲以下。
(85)子無大功之親:大功之親,指同财的親屬。
(86)此節講國君為父、祖服喪。
國君一、指始封之君;二、如果是繼體之君,也是父或祖有廢疾沒做國君,或者是父或祖應當做國君而早卒,國君受國于曾祖。
上述二種情況下,身為國君而有父或祖之喪。
(87)妾為女君:妾,指國君的妾。
女君,指國君的嫡妻。
(88)舅姑:婦人稱丈夫的父母為舅姑。
因舅與父、姑與故有相通之義。
取其父老、故舊之意。
(89)命:加爵服之名。
自士至上公,共九等。
國君命其丈夫,則後夫人亦命其妻。
所以有六命夫,六命婦。
(90)無受者:指服齊衰三月後脫掉喪服不再換輕服。
凡喪都是在葬後用輕服換下重服,稱為受。
受有承、接的意思。
(91)寄公為所寓:寄公;失國之君。
寓,寄。
失國的國君寄居在他國,為所寄居國的國君服喪。
(92)丈夫、婦人:指同一宗的男子、女子。
丈夫,指男子。
婦人指已嫁和未嫁的女子。
(93)宗子之母、妻:宗子,嫡長子,宗法制度,嫡長子承繼大宗,稱為宗子。
宗子有君族之道,所以族人都為他服齊衰三月。
宗子的母親、妻子統族人中的女子,所以族人也為她服喪。
(94)為舊君、君之母、妻:此句是就曾為仕官、如今退歸田裡的卿大夫而言。
舊君,舊時為官時的君王,在國而稱舊君,表明現在自己已不再是臣。
古時卿大夫有見小君的禮節,妻子的爵服又由國君的夫人所命,所以不能無服。
(95)大夫在外,其妻、長子為舊國君:大夫在外,指大夫離本國到他國。
舊國君,是就大夫在外而言。
(96)大夫去,君掃其宗廟:大夫離開本國,國君命大夫的長子打掃他的宗廟,以示望他歸守先祀,使他受到感動。
(97)何大夫之謂乎?言其以道去君而猶未絕也:為什麼大夫已離開本國還保有大夫的稱謂。
這是因為大夫離開國君是由于與國君的主張不同,而君臣恩義未絕,所以稱大夫。
以道去君,指臣大夫三谏,君不聽從待放于郊。
未絕,臣待放于郊,冀君覺悟能用自己的主張。
國君不絕他的俸祿,以示不讓他離去。
(98)大功布衰裳:功,指人功,用灰鍛治。
大功,喪服五服之一。
大功服,用熟麻布做成,較斬衰(用粗麻布做成左右和下邊不縫)、齊(9)衰(用粗麻布做成,緝邊縫齊)稍細,小功喪服粗。
衰裳布,七升,冠十升。
(99)長殇、中殇:殇,指男女未冠笄而死可哀傷。
殇有三等制服。
中殇從上,其服制相同。
(100)文缛:缛,猶數。
文數,指變除之書。
(101)不樛绖:不絞帶而垂。
(102)以日易月:生一日,哭一日。
殇而無服,哭泣他而已。
(103)即:就,是去故就新之意。
即葛:指三月變服後,換上小功衰及葛绖帶,直到九個月喪期結束。
(104)從:《爾雅》“兄之子,弟之子相謂為從。
”即兄、弟之子相互稱從。
(105)姪丈夫婦人:指姪男、姪女。
稱丈夫婦人,為别男女。
(106)其夫屬乎父道者,妻皆母道也。
其夫屬乎子道者,妻皆婦道也:道,行。
婦人棄姓無常秩,嫁于父行則為母行,嫁于子行則為婦行。
(107)治:理。
指父母兄弟夫婦之理。
(108)先君餘尊之所厭:厭,通壓。
此句是解答“公之庶兄弟為母妻昆弟”大功之義。
胡培翚《儀禮正義》:“國君絕期于妾及庶子庶婦皆不為服,故君在則公子厭于父之尊,于昆弟無服,而為母若妻,在五服之外。
下禮公子為其母練,冠麻,麻衣,縓緣,為其妻,縓冠,葛绖帶麻,衣縓緣是也。
君卒,向之公子今為公之庶昆弟,然猶厭于餘尊,止服大功而已。
”餘尊,國君以國為體,人雖亡,國猶存,所以有餘尊厭降。
(109)婦人子:指女子。
不稱女子,是因她已出嫁。
(110)君之黨:指國君的親族。
(111)不得祢:不能立祢廟以祭祀自己的父親。
(112)繐衰裳,牡麻绖,既葬除之者:這句是講諸侯的臣下為天子服喪。
天子死後七個月下葬,已經下葬就除去喪服。
繐衰裳,用繐布做衰裳。
繐,布細而數。
繐衰用四升半,冠用八升,绖帶與大功相同。
(113)澡麻帶绖,五月者:澡,去掉麻皮連同麻根的污垢。
把麻濯治使其潔白。
腰帶,頭绖也用澡麻做成。
五月,指服喪五個月後就除掉喪服,不再更換。
(114)從上:比本服降一等。
(115)從下:比本服降二等。
(116)從祖祖父母:父親的伯父母、叔父母。
從(òng),堂房親屬。
(117)從母:母親的姐妹,稱為姨母。
(118)娣、姒婦:兄弟的妻子間的相互稱呼。
兄妻稱弟妻為娣,弟妻稱兄妻為姒。
(119)君母:父親的嫡妻。
(120)從母:父親嫡妻的姐妹。
(121)不在:指或出門在外,或死。
(122)君子子:大夫及諸侯的嫡妻的兒子。
(123)缌(s9)麻:五種喪服中最輕的一種,服期三月。
缌,細麻布。
(124)抽:去。
(125)事:治。
(126)貴臣、貴妾:貴臣指公、士大夫的家相、邑宰;貴妾,即姪娣。
姪是妻子的兄長的女兒,娣是妻子的妹妹随妻子嫁過來做妾。
(127)公子為其母:指國君的妾所生的子為生母。
(128)練冠:練為湅缯(li4n5ng),即把絲帛煮制得柔軟潔白。
練冠,即用練熟的布為冠。
(129)麻:指缌麻的頭绖、腰帶。
(130)麻衣縓緣:麻衣,用十五升小功布做的衣裳,相連之衣。
縓,淺绛色。
緣,飾邊。
(131)君之所不服:指國君不為妾和庶婦服喪。
(132)君之所為服:指國君為夫人和嫡婦服喪。
(133)昆弟:指族親。
(134)兄弟:指昆弟,即族親。
(135)兄弟皆在他邦,加一等:指行仕出遊,或者辟仇出到他邦。
在本服之上提高一等。
(136)不及知父母:父母早卒,孩尚小,沒有得及知道父母。
(137)袒免:袒衣免冠。
露出左臂曰袒,去冠括發曰免。
喪禮,凡五服之外的遠親,沒有喪服之制,唯袒衣免冠,以示哀思。
(138)朋友、麻:朋友雖不是親屬,但有同道恩誼,所以相互服吊服。
麻,用澡麻為首绖、腰帶。
(139)親:指在五屬之内的人。
(140)算:數。
(141)當室:做為父親的繼承人,承擔家事,做為家的主人。
(142)錫衰:用細麻所制的喪服。
錫,滑易,治其麻使滑易。
(143)凡衰:衰,指喪服的上衣。
凡,指五種喪服。
(144)外削幅:削,割削,剪裁。
外削幅,即剪裁布的邊幅向外。
(145)袧(kōu):喪服下裳幅兩側的褶裥。
袧,指辟兩側,空中央。
(146)齊:縫衣邊。
(147)負:喪服背上的一塊方布。
上端縫在領上,下端垂放,因在背上,所以稱為負。
(148)适:喪服的領子。
(149)博:廣,寬。
(150)衰:綴于喪服前當心的布。
表示哀戚于心。
(151)衽(r8n):衣的兩旁掩裳際處。
(152)袂(m8i):衣袖。
(153)屬幅:屬,連,連幅不裁。
屬幅,整幅二尺二寸,不裁去其邊。
取其與衣長寬都是二尺二寸,正方。
(154)受冠七升:指用七升布為既葬後受冠的布。
【譯文】 喪服:把粗麻布斬裁做成上衰下裳,用粗麻做成麻帶,用黑色竹子做成孝杖,用黑麻編成絞帶。
用六升布做喪冠,用枲麻做冠帶,用菅草編成草鞋。
《傳》說:斬是什麼?是喪服不縫邊。
苴绖,是用結籽的麻做成的麻帶,系在頭上的麻帶的長短為九寸。
麻根放在左耳上邊,從額前繞到項後,再回到左耳上邊,把麻尾與麻根相接,麻根搭在麻尾上,根朝外。
把斬衰的頭帶裁去五分之一就是斬衰的腰帶。
齊衰的頭帶和斬衰的腰帶長短相同。
把齊衰的頭帶裁去五分之一就是齊衰的腰帶。
大功的頭帶和齊衰的腰帶長短相同,把大功的頭帶裁去五分之一就是大功的腰帶。
小功的頭帶與大功的腰帶的長短相同。
把小功的頭帶裁去五分之一就是小功的腰帶。
缌麻的頭帶和小功的腰帶長短相同,把缌麻的頭帶裁去五分之一就是缌麻的腰帶。
父親去世,用竹子做孝杖,母親去世,用桐木做孝杖。
孝杖的高度與孝者胸部平齊,都是根部在下。
孝杖是什麼?是爵位。
沒有爵位而拿孝杖的是什麼人?是假借孝杖尊其為喪主。
不是喪主而拿着孝杖的是什麼人?是為扶持病體。
孩童為什麼不用孝杖?孩童不會因喪事累病。
婦人為什麼不用孝杖?也因為婦人不會因喪事累
曆代的服喪期亦有不同。
(57)受:應,應和。
(58)帶緣:布帶之緣。
緣,飾邊,帶緣,布帶的邊飾。
(59)屈:指子自己屈于父親的至尊。
(60)私尊:母親對于兒子是尊,夫則不以為尊。
故兒子對母親的尊敬為私尊。
(61)出妻:被休棄的妻子。
(62)絕族無施服:絕族,指父族與母族斷絕關系。
無施服,不服喪。
(63)親者屬:指兒子與母親是至親,不能斷絕。
(64)世父母、叔父母:父親的昆弟,先父親而生的為世父,又稱伯父;後父親而生的為叔父。
世父的妻子,為世母,又稱伯母;叔父的妻子為叔母。
(65)與尊者一體:指與父一體。
即後文所講的“昆弟一體也”。
(66)旁尊也,不足以加尊焉,故報之也:胡培翚《攸禮正義》引敖氏雲:“昆弟之子本服亦大功,世叔父不以本服服之而報以其為己加隆之服者,以己非正尊,不足以尊加之故也。
”意即伯父、叔父不是兄弟的兒子的正尊,不足以使兄弟的兒子用尊崇正尊的禮待己(即為伯、叔服喪)。
所以伯、叔為回報他為己服喪亦為他服喪。
(67)■:通半。
(68)辟子之私:避通辟。
兒子各與自己的父親親近,所以叔父、伯父不得不避。
(69)東宮。
。
北宮:蓋古時有如此名稱。
以兄弟之間居室為名。
(70)有餘則歸之宗,不足則資之宗:有餘,指常用之餘,不足,指用有不足。
盛世佐:“支庶之赢餘匮乏皆宗子總攬其大綱,而為之裒益于其間。
”意即有餘歸宗,不足向宗求助。
(71)以名服:伯母、叔母因為伯父、叔父相婚配而有母名,所以為她服喪服。
(72)父之所不降:指身為大夫的父親不因自己尊貴而降低為嫡兒媳的喪禮。
是重嫡。
(73)昆弟:指兄弟。
包括在父親家中的姐妹。
(74)衆子:長子的弟弟,妾生的兒子,在父親家中的女兒。
(75)大夫之庶子為嫡昆子:庶子,指嫡妻所生的第二子以下的兒子及妾生的兒子。
昆弟兩言,因為嫡子有可能為兄,也有可能為弟。
(76)有適子者,無適孫,孫婦亦如之:周之道,嫡子死,立嫡孫,是嫡孫将承上為祖的繼承人。
嫡子在,就都為庶孫。
孫婦也是這樣,嫡婦在,也都是庶孫之婦。
(77)為人後者,為其父母,報:指做為大宗繼承人的人,為自己的生身父母服喪。
(78)野人:鄉野之人,指未開化的人。
(79)都邑之士:城都裡的人。
(80)尊者尊統上,卑者尊統下:統上統下是比拟之辭。
指由尊祢、尊祖以至祭及始祖之所自出,是天子之尊,比諸侯大夫所統為上,由繼祢繼祖以及繼别子之所自出則大宗之尊比小宗所統為上,故稱尊者尊統上,卑者尊統下。
尊者,指天子、諸侯。
卑者,指大夫、士。
上,指遠。
下,指近。
(81)收族:指别親疏,序昭穆。
收合族人,使不乖睽。
(82)從:從其教令。
(83)妻稚:指年齡不滿五十。
(84)子幼:指年齡在十五歲以下。
(85)子無大功之親:大功之親,指同财的親屬。
(86)此節講國君為父、祖服喪。
國君一、指始封之君;二、如果是繼體之君,也是父或祖有廢疾沒做國君,或者是父或祖應當做國君而早卒,國君受國于曾祖。
上述二種情況下,身為國君而有父或祖之喪。
(87)妾為女君:妾,指國君的妾。
女君,指國君的嫡妻。
(88)舅姑:婦人稱丈夫的父母為舅姑。
因舅與父、姑與故有相通之義。
取其父老、故舊之意。
(89)命:加爵服之名。
自士至上公,共九等。
國君命其丈夫,則後夫人亦命其妻。
所以有六命夫,六命婦。
(90)無受者:指服齊衰三月後脫掉喪服不再換輕服。
凡喪都是在葬後用輕服換下重服,稱為受。
受有承、接的意思。
(91)寄公為所寓:寄公;失國之君。
寓,寄。
失國的國君寄居在他國,為所寄居國的國君服喪。
(92)丈夫、婦人:指同一宗的男子、女子。
丈夫,指男子。
婦人指已嫁和未嫁的女子。
(93)宗子之母、妻:宗子,嫡長子,宗法制度,嫡長子承繼大宗,稱為宗子。
宗子有君族之道,所以族人都為他服齊衰三月。
宗子的母親、妻子統族人中的女子,所以族人也為她服喪。
(94)為舊君、君之母、妻:此句是就曾為仕官、如今退歸田裡的卿大夫而言。
舊君,舊時為官時的君王,在國而稱舊君,表明現在自己已不再是臣。
古時卿大夫有見小君的禮節,妻子的爵服又由國君的夫人所命,所以不能無服。
(95)大夫在外,其妻、長子為舊國君:大夫在外,指大夫離本國到他國。
舊國君,是就大夫在外而言。
(96)大夫去,君掃其宗廟:大夫離開本國,國君命大夫的長子打掃他的宗廟,以示望他歸守先祀,使他受到感動。
(97)何大夫之謂乎?言其以道去君而猶未絕也:為什麼大夫已離開本國還保有大夫的稱謂。
這是因為大夫離開國君是由于與國君的主張不同,而君臣恩義未絕,所以稱大夫。
以道去君,指臣大夫三谏,君不聽從待放于郊。
未絕,臣待放于郊,冀君覺悟能用自己的主張。
國君不絕他的俸祿,以示不讓他離去。
(98)大功布衰裳:功,指人功,用灰鍛治。
大功,喪服五服之一。
大功服,用熟麻布做成,較斬衰(用粗麻布做成左右和下邊不縫)、齊(9)衰(用粗麻布做成,緝邊縫齊)稍細,小功喪服粗。
衰裳布,七升,冠十升。
(99)長殇、中殇:殇,指男女未冠笄而死可哀傷。
殇有三等制服。
中殇從上,其服制相同。
(100)文缛:缛,猶數。
文數,指變除之書。
(101)不樛绖:不絞帶而垂。
(102)以日易月:生一日,哭一日。
殇而無服,哭泣他而已。
(103)即:就,是去故就新之意。
即葛:指三月變服後,換上小功衰及葛绖帶,直到九個月喪期結束。
(104)從:《爾雅》“兄之子,弟之子相謂為從。
”即兄、弟之子相互稱從。
(105)姪丈夫婦人:指姪男、姪女。
稱丈夫婦人,為别男女。
(106)其夫屬乎父道者,妻皆母道也。
其夫屬乎子道者,妻皆婦道也:道,行。
婦人棄姓無常秩,嫁于父行則為母行,嫁于子行則為婦行。
(107)治:理。
指父母兄弟夫婦之理。
(108)先君餘尊之所厭:厭,通壓。
此句是解答“公之庶兄弟為母妻昆弟”大功之義。
胡培翚《儀禮正義》:“國君絕期于妾及庶子庶婦皆不為服,故君在則公子厭于父之尊,于昆弟無服,而為母若妻,在五服之外。
下禮公子為其母練,冠麻,麻衣,縓緣,為其妻,縓冠,葛绖帶麻,衣縓緣是也。
君卒,向之公子今為公之庶昆弟,然猶厭于餘尊,止服大功而已。
”餘尊,國君以國為體,人雖亡,國猶存,所以有餘尊厭降。
(109)婦人子:指女子。
不稱女子,是因她已出嫁。
(110)君之黨:指國君的親族。
(111)不得祢:不能立祢廟以祭祀自己的父親。
(112)繐衰裳,牡麻绖,既葬除之者:這句是講諸侯的臣下為天子服喪。
天子死後七個月下葬,已經下葬就除去喪服。
繐衰裳,用繐布做衰裳。
繐,布細而數。
繐衰用四升半,冠用八升,绖帶與大功相同。
(113)澡麻帶绖,五月者:澡,去掉麻皮連同麻根的污垢。
把麻濯治使其潔白。
腰帶,頭绖也用澡麻做成。
五月,指服喪五個月後就除掉喪服,不再更換。
(114)從上:比本服降一等。
(115)從下:比本服降二等。
(116)從祖祖父母:父親的伯父母、叔父母。
從(òng),堂房親屬。
(117)從母:母親的姐妹,稱為姨母。
(118)娣、姒婦:兄弟的妻子間的相互稱呼。
兄妻稱弟妻為娣,弟妻稱兄妻為姒。
(119)君母:父親的嫡妻。
(120)從母:父親嫡妻的姐妹。
(121)不在:指或出門在外,或死。
(122)君子子:大夫及諸侯的嫡妻的兒子。
(123)缌(s9)麻:五種喪服中最輕的一種,服期三月。
缌,細麻布。
(124)抽:去。
(125)事:治。
(126)貴臣、貴妾:貴臣指公、士大夫的家相、邑宰;貴妾,即姪娣。
姪是妻子的兄長的女兒,娣是妻子的妹妹随妻子嫁過來做妾。
(127)公子為其母:指國君的妾所生的子為生母。
(128)練冠:練為湅缯(li4n5ng),即把絲帛煮制得柔軟潔白。
練冠,即用練熟的布為冠。
(129)麻:指缌麻的頭绖、腰帶。
(130)麻衣縓緣:麻衣,用十五升小功布做的衣裳,相連之衣。
縓,淺绛色。
緣,飾邊。
(131)君之所不服:指國君不為妾和庶婦服喪。
(132)君之所為服:指國君為夫人和嫡婦服喪。
(133)昆弟:指族親。
(134)兄弟:指昆弟,即族親。
(135)兄弟皆在他邦,加一等:指行仕出遊,或者辟仇出到他邦。
在本服之上提高一等。
(136)不及知父母:父母早卒,孩尚小,沒有得及知道父母。
(137)袒免:袒衣免冠。
露出左臂曰袒,去冠括發曰免。
喪禮,凡五服之外的遠親,沒有喪服之制,唯袒衣免冠,以示哀思。
(138)朋友、麻:朋友雖不是親屬,但有同道恩誼,所以相互服吊服。
麻,用澡麻為首绖、腰帶。
(139)親:指在五屬之内的人。
(140)算:數。
(141)當室:做為父親的繼承人,承擔家事,做為家的主人。
(142)錫衰:用細麻所制的喪服。
錫,滑易,治其麻使滑易。
(143)凡衰:衰,指喪服的上衣。
凡,指五種喪服。
(144)外削幅:削,割削,剪裁。
外削幅,即剪裁布的邊幅向外。
(145)袧(kōu):喪服下裳幅兩側的褶裥。
袧,指辟兩側,空中央。
(146)齊:縫衣邊。
(147)負:喪服背上的一塊方布。
上端縫在領上,下端垂放,因在背上,所以稱為負。
(148)适:喪服的領子。
(149)博:廣,寬。
(150)衰:綴于喪服前當心的布。
表示哀戚于心。
(151)衽(r8n):衣的兩旁掩裳際處。
(152)袂(m8i):衣袖。
(153)屬幅:屬,連,連幅不裁。
屬幅,整幅二尺二寸,不裁去其邊。
取其與衣長寬都是二尺二寸,正方。
(154)受冠七升:指用七升布為既葬後受冠的布。
【譯文】 喪服:把粗麻布斬裁做成上衰下裳,用粗麻做成麻帶,用黑色竹子做成孝杖,用黑麻編成絞帶。
用六升布做喪冠,用枲麻做冠帶,用菅草編成草鞋。
《傳》說:斬是什麼?是喪服不縫邊。
苴绖,是用結籽的麻做成的麻帶,系在頭上的麻帶的長短為九寸。
麻根放在左耳上邊,從額前繞到項後,再回到左耳上邊,把麻尾與麻根相接,麻根搭在麻尾上,根朝外。
把斬衰的頭帶裁去五分之一就是斬衰的腰帶。
齊衰的頭帶和斬衰的腰帶長短相同。
把齊衰的頭帶裁去五分之一就是齊衰的腰帶。
大功的頭帶和齊衰的腰帶長短相同,把大功的頭帶裁去五分之一就是大功的腰帶。
小功的頭帶與大功的腰帶的長短相同。
把小功的頭帶裁去五分之一就是小功的腰帶。
缌麻的頭帶和小功的腰帶長短相同,把缌麻的頭帶裁去五分之一就是缌麻的腰帶。
父親去世,用竹子做孝杖,母親去世,用桐木做孝杖。
孝杖的高度與孝者胸部平齊,都是根部在下。
孝杖是什麼?是爵位。
沒有爵位而拿孝杖的是什麼人?是假借孝杖尊其為喪主。
不是喪主而拿着孝杖的是什麼人?是為扶持病體。
孩童為什麼不用孝杖?孩童不會因喪事累病。
婦人為什麼不用孝杖?也因為婦人不會因喪事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