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服第十一

關燈
《傳》曰:何以大功也?尊不同也。

    尊同,則得服其親服。

    公之庶昆弟,大夫之庶子為母、妻、昆弟,《傳》曰:何以大功也?先君餘尊之所厭(108),不得過大功也。

    大夫之庶子,則從乎大夫而降也。

    父之所不降,子亦不敢降也。

    皆為其從父昆弟之為大夫者;為夫之昆弟之婦人子适人者(109);大夫之妾為君之庶子;女子子嫁者、未嫁者,為世父母、叔父母、姑、姊妹。

     《傳》曰:嫁者,其嫁于大夫者也。

    未嫁者,成人而未嫁者也。

    何以大功也?妾為君之黨服(110),得與女君同。

    下言為世父母、叔父母、姑、姊妹者,謂妾自服其私親也。

    大夫、大夫之妻、大夫之子、公之昆弟為姑、姊妹、女子子嫁于大夫者;君為姑、姊妹、女子子嫁于國君者。

    《傳》曰:何以大功也?尊同也。

    尊同則得服其親服。

    諸侯之子稱公子,公子不得祢先君(111)。

    公子之子稱公孫,公孫不得祖諸侯。

    此自卑别于尊者也。

    若公子之子孫有封為國君者,則世世祖是人也,不祖公子,此自尊别于卑音也。

    是故始封之君不臣諸父昆弟,封君之子不臣諸父而臣昆弟,封君之孫盡諸父昆弟。

    故君之所為服,子亦不敢不服也;君之所不服,子亦不敢服也。

     繐衰裳,牡麻绖,既葬除之者(112)。

     《傳》曰:繐衰裳者何?以小功之穗也。

    諸侯之大夫為天子:《傳》曰:何以穗衰也?諸侯之大夫以時接見乎天子。

     小功布衰裳,澡麻帶绖,五月者(113):叔父之下殇,適孫之下殇,昆弟之下殇,大夫庶子為適昆弟之下殇,為姑、姊妹、女子子之下殇,為人後者為其昆弟,從父昆弟之長殇。

     《傳》曰:問者曰:“中殇何以不見也?”大功之殇,中從上(114);小功之殇,中從下(115)。

    為夫之叔父之長殇;昆弟之子、女子子、夫之昆弟之子、女子子之下殇;為姪、庶孫丈夫婦人之長殇;大夫、公之昆弟、大夫之子,為其昆弟、庶子、姑、姊妹、女子子之長殇;大夫之妾為庶子之長殇。

     小功布衰裳,牡麻绖,即葛,五月者。

    從祖祖父母(116),從祖父母,報;從祖昆弟,從父姊妹、孫适人者,為人後者為其姊妹适人者,為外祖父母。

     《傳》曰:何以小功也?以尊加也。

    從母(117),丈夫婦人報;《傳》曰:何以小功也?以名加也,外親之服皆缌也。

    夫之姑、姊妹,娣、姒婦,報,《傳》曰:娣、姒婦者(118),弟長也。

    何以小功也?以為相與居室中,則生小功之親焉。

     大夫、大夫之子、公之昆弟為從父昆弟,庶孫,姑、姊妹、女子子适士者;大夫之妾為庶子适人者;庶婦;君母之父母(119)、從母(120)。

    《傳》曰:何以小功也?君母在,則不敢不從服。

    君母不在(121),則不服。

    君子子為庶母慈已者(122)。

     《傳》曰:君子子者,貴人之子也。

    為庶母何以小功也?以慈己加也。

     缌麻(123),三月者:《傳》曰:缌者,十五升抽其半(124),有事其縷(125),無事其布,曰缌。

    族曾祖父母,族祖父母,族父母,族昆弟;庶孫之婦。

    庶孫之中殇;從祖姑、姊妹适人者,報;從祖父、從祖昆弟之長殇;外孫;從父昆弟姪之下殇,夫之叔父之中殇、下殇;從母之長殇,報。

    庶子為父後者,為其母。

     《傳》曰:何以缌也?傳曰:與尊者為一體,不敢服其私親也。

    然則何以服缌也?有死于宮中者,則為之三月不舉祭,因是以服缌也。

    士為庶母。

     《傳》曰:何以缌也?以名服也。

    大夫以上,為庶母無服。

    貴臣、貴妾(126)。

     《傳》曰:何以缌也?以其貴也。

    乳母。

     《傳》曰:何以缌也,以名服也。

    從祖昆弟之子,曾孫,父之姑,從母昆弟。

     《傳曰》:何以缌也?以名服也。

    甥。

     《傳》曰:甥者何也?謂吾舅者,吾謂之甥。

    何以缌也?報之也。

     婿。

     《傳》曰:何以缌?報之也。

    妻之父母。

     《傳》曰:何以缌?從服也。

    姑之子。

     《傳》曰:何以缌,報之也。

    舅。

     《傳》曰:何以缌?從服也。

    舅之子。

     《傳》曰:何以缌?從服也。

    夫之姑姊妹之長殇;夫之諸祖父母,報;君母之昆弟。

     《傳》曰:何以缌?從服也。

    從父昆弟之子之長殇,昆弟之孫之長殇。

    為夫之從父昆弟之妻。

     《傳》曰:何以缌也?以為相與同室,則生缌之親焉。

    長殇、中殇降一等,下殇降二等。

    齊衰之殇中從上,大功之殇中從下。

     [記]公子為其母(127),練冠(128),麻(129),麻衣縓緣(130);為其妻,縓冠,葛绖,帶,麻衣縓緣。

    皆既葬除之。

     《傳》曰:何以不在五服之中也?君之所不服(131),子亦不敢服也。

     君之所為服(132),子亦不敢不服也。

    大夫、公之昆弟(133),大夫之子,于兄弟降一等。

    為人後者,于兄弟降一等(134),報;于所為後之兄弟之子,若子。

     兄弟皆在他邦,加一等(135)。

    不及知父母(136),與兄弟居,加一等。

     《傳》曰:何如則可謂之兄弟?《傳》曰:小功以下為兄弟。

     朋友皆在他邦,袒免(137)。

    歸則已。

     朋友,麻(138)。

     君之所為兄弟服,室老降一等。

     夫之所為兄弟服,妻降一等。

     庶子為後者,為其外祖父母、從母、舅,無服。

    不為後,如邦人。

     宗子孤為殇,大功衰,小功衰,皆三月。

    親(139),則月算如邦人(140)。

     改葬,缌。

     童子,唯當室(141),缌。

     《傳》曰:不當室,則無缌服也。

     凡妾為私兄弟,如邦人。

     大夫吊于命婦,錫衰(142)。

    命婦吊于大夫,亦錫衰。

     《傳》曰:錫者何也?麻之有錫者也。

    錫者,十五升抽其半,無事其縷,有事其布,曰錫。

     女子子适人者為其父母,婦為舅姑,惡笄有首以髽。

    卒哭,子折笄首以笄,布總。

     《傳》曰:笄有首者,惡笄之有首也。

    惡笄者,栉笄也。

    折笄首者,折吉笄之首也。

    吉笄者,象笄也。

    何以言子折笄首而不言婦?終之也。

     妾為女君,君之長子,惡笄有首,布總。

     凡衰(143),外削幅(144);裳,内削幅,幅三袧(145)。

    若齊(146),裳内,衰外。

    負(147),廣出于适寸(148)。

    适,博四寸(149),出于衰。

     衰(150),長六寸,博四寸。

    衣帶,下尺。

    衽(151),二尺有五寸。

    袂(152),屬幅(153)。

    衣,二尺有二寸。

    祛,尺二寸。

     衰三升,三升有半。

    其冠六升。

    以其冠為受,受冠七升(154)。

     齊衰四升,其冠七升。

    以其冠為受,受冠八升。

     繐衰四升有半,其冠八升。

     大功八升,若九升。

    小功十升,若十一升。

     【注釋】 (1)斬衰裳:斬,裁,割。

    喪服上為衰,下為裳。

    斬衰裳,即把布裁割做成衰、裳。

     (2)苴(j&)绖(di6)、杖、絞帶:苴绖,服重喪者所束的麻帶,系在腰間或頭。

    杖,孝杖。

    用黑色竹子制成。

    絞帶,斬衰服所用的帶子。

    用黑麻結成。

     (3)冠繩纓:用六升布做冠。

    用枲(xǐ)麻做冠帶。

    繩纓,結冠的帶子。

     (4)菅屦(ji1njù):草鞋。

     (5)緝:縫衣邊。

     (6)蕡(f6n):大麻或大麻的種子。

     (7)苴绖大搹(8):搹,把,握。

    同“扼”。

    中人之扼,圍九寸。

    苴绖大搹,指首绖之大,其圍為九寸。

    一扼,中人大指食指之一扼。

     (8)左本在下:本指麻根。

    首绖的制做,把麻根放在左邊,耳的上方,從額前繞到項後,再回到左耳上方。

    把麻尾與麻根相接,把麻尾藏在麻根下,麻根搭在麻尾上。

    下,指外。

     (9)去五分一:指減去斬衰首绖的五分之一。

    以下仿此。

     (10)齊衰之绖,斬衰之帶也:齊衰、斬衰為喪服中的二種。

    喪服制度,以親疏為差等,有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種。

    把斬衰首經裁去五分之一為帶,即斬衰的腰绖。

    齊衰之绖,斬衰之帶也,指齊衰的首绖與斬衰的腰绖大小相同。

     (11)苴杖:斬衰之杖。

    用竹做成。

     (12)削杖:齊衰之杖。

    用桐做成。

     (13)杖各齊其心:指杖的高下、長短以心為斷。

    即與胸部平齊。

     (14)皆下本:皆,指竹、桐二杖。

    本,指根。

    下,一為順其竹、桐之性,二為别于吉杖。

    吉杖本在上,或刻镂裝飾。

     (15)擔:假借。

    《儀禮正注句讀》:“擔,猶假也。

    無爵者假之以杖,尊其為主也。

    ” (16)屬:著,戴。

     (17)外畢:冠廣二寸,落項前後,兩頭都在冠帶下,向外出。

    反屈之,縫于帶而為之,兩頭縫畢向外。

    稱外畢。

     (18)鍛而勿灰:鍛,用水濯。

    勿灰,不加灰。

     (19)菅菲(f7i):草履。

     (20)外納:納,收餘。

    指編屦畢,用其餘頭向外結之。

     (21)居倚廬:倚廬,居父母喪時所住的房子。

    在中門之外,東牆下,倚木為廬,用草夾障,不用泥塗。

     (22)歇(chuò):飲,喝。

     (23)溢:二十兩曰溢。

     (24)虞:喪祭名。

    虞,安。

    父母葬後,迎魂安于殡宮的祭禮。

     (25)翦(ji3n)屏柱楣:張爾岐《儀禮鄭注勿讀》“既虞之後,乃改舊廬,西向開戶,翦去戶傍兩廂屏之餘草。

    柱楣者,前梁謂之楣。

    楣下兩頭。

    豎柱。

     (26)練:喪服的一種。

    十三月之祭。

    此日服用練布做的冠服,故用練名祭。

     (27)舍外寝:“注以為堊室”。

    堊室,有喪事的人所居的地方。

    不是正寝,隻是在中門外舊廬處建屋居住。

     (28)父為長子:長子即嫡長子。

    父親為嫡長子服斬衰,是敬宗法。

     (29)正體于上:指嫡長子與上祖為一體,為繼祢的宗子。

     (30)重:指嫡長子為受重之人。

    體正體,繼祖,繼宗廟主。

     (31)庶子:指嫡長子之外的衆子。

     (32)為人後者:即為某人之後繼者,繼承人。

     (33)尊服:即斬衰。

     (34)同宗:同大宗。

    指同在繼别一宗之内的。

     (35)妾為君:妾稱丈夫為君,妾賤,事夫如同事君。

     (36)女子子在室為父:女子子指女子,别于男子。

    在室,在父親家中。

    指許嫁未行遭父之喪。

     (37)布總:總,束發。

    布總,用布束發。

     (38)箭笄:竹制簪子。

     (39)髽(hu1):婦人的喪髻,用麻發合結。

    髽衰:已字未嫁的女子,為父服喪之服。

     (40)長六寸:注“謂出紒後所垂為飾也”。

    即指露出發髻後垂下做為裝飾的布的長度是六寸。

     (41)子嫁:子,指女子。

    嫁,指女子結婚的對象是大夫以上的人。

     (42)反:指已出嫁的女子被夫家休回,回到父親家中居住。

     (43)室老:家相。

     (44)士:邑宰。

     (45)近臣:君主左右親近之臣;指阍人,官名,掌昏晨啟閉宮門。

    後世通稱守門人。

     (46)疏衰裳齊:疏,猶粗。

    疏衰裳齊,即齊衰所服喪服,用四升粗布做成衰裳,縫邊。

     (47)牡麻绖:用牡麻做頭绖,腰帶。

    冠用七升布做冠帶,垂下做冠纓。

     (48)削杖:削桐做孝杖。

     (49)疏屦:用粗草編結草鞋。

     (50)沽功:沽,猶粗。

    沽功,即粗功。

    即人工粗略之布。

    冠者,沽功也。

    指冠在頭上為尊,應别于衣,所以用人工粗略的布做成。

     (51)藨(bi1o)蒯(ku3i):都是草名。

    藨、蒯都可制席制繩。

     (52)則:即。

     (53)因:親。

     (54)傳:此傳為子夏引的舊傳。

     (55)不敢降:不敢因為自己是尊長而降低對承繼祖祢的正體的加崇。

     (56)期:服喪一年。

    雜記雲:“期之喪,十一月而練,十三月而祥,十五月而禫。

    ”漢鄭玄、三國魏王肅對此均有不同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