觐禮第十

關燈
拜禮接受。

     諸侯為送上禮物兩次行拜禮。

    使者下壇,牽着左邊的馬出門。

    諸侯送到門外,兩次行拜禮。

    諸侯于是随使者到朝。

     天子賜給諸侯館舍。

    使者說:“伯父,您順命到天子的地方朝觐,天子賜給伯父館舍。

    ”諸侯再拜稽首。

    把束帛和四匹馬送給使者表示敬意。

     天子派大夫通告說:“某天,伯父依循朝觐舊典朝拜。

    ”諸侯再拜稽首。

     衆諸侯在朝觐的前一天,都在文王廟門外接受天子賜予的館舍。

    同姓諸侯面朝西以北為上位;異姓諸侯面朝東以北為上位。

     諸侯穿裨衣,戴冕冠,到祢廟放下禮物。

    乘坐墨車,車上載有交龍圖飾的旗,張挂龍旗的弓、盛弓的套子,帶着有絲墊的圭玉去朝觐天子。

    天子在室的門、窗中間擺設繡有斧狀圖案的屏風,屏風左右是玉幾。

    天子穿着衮衣,戴着冕冠,背向屏風站立。

    啬夫把諸侯的話傳給上擯,上擯報告給天子。

    天子說:“不是别人,是伯父為朝觐而來,我嘉獎他。

     讓伯父進來,我接待他。

    ”諸侯從門的右邊進入,跪着放置圭玉,再拜稽首。

    上擯向天子報告。

    諸侯跪下拿取圭玉,登堂表述來意。

    天子接受他的圭玉。

    諸侯下堂,在西階東邊面朝北再拜稽首。

    擯者延請他說:“請登堂。

    ”諸侯登堂再拜稽首,然後出門。

     三次進獻都用束帛放上璧玉,庭實隻用進獻國所出産的物品。

    諸侯捧着束帛,有甲素旳書着國名的一匹馬在前,其餘九匹馬随在後邊,陳列在中庭,以西為上位,諸侯放下禮物,再拜稽首。

    擯者說:“天子将接受禮物。

    ”諸侯登堂表述來意。

    天子撫摸圭玉。

    諸侯由西階下堂,面朝東把禮物交給太宰。

    在西階前再拜稽首。

    諸侯牽着一匹馬出來,交給天子的人,九匹馬跟随着出來。

    三次進獻完畢。

     然後,諸侯在廟門的東邊袒露右臂,由門的右邊進入,面朝北站立,告訴上擯轉告天子:“自己要報告自己所做之事并聽從天子處理。

    ”上擯把諸侯的話報告給天子。

    天子對諸侯說:“伯父沒做有過失的事,回去用心治理、安定你的邦國。

    ”諸侯再拜稽首,出來。

    由屏風的南邊到門的西邊,穿好上衣,然後從門的左邊進入,面朝北站立。

    天子慰勞他。

    諸侯再拜稽首。

    上擯延請諸侯說:“請登堂。

    ”諸侯登堂再拜稽首,下堂出去。

     天子賜給諸侯車輛,命服,諸侯到大門外迎接,再拜稽首。

    車先擺放,以西為上位,駕車的四匹馬挨着車從東陳列。

    貴重的賞賜不計數,陳列在車的南邊。

    三公捧着裝有命服的箱子,天子的诏書放在箱上,由西階登堂,面朝東,太史在他的右邊。

    諸侯登堂,面朝西站立。

    太史宣讀天子诏書。

    諸侯下堂,在東西階之間,面朝北再拜稽首。

    登堂再拜稽首。

    太史把诏書放在命服上,諸侯接受。

    使者出去。

    諸侯送行,兩次行拜禮。

    送禮物給使者表達敬意,送給賜予命服的三公的是束帛和四匹馬。

    送給太史的禮物也是如此。

     對同姓大國國君,就稱“伯父”;對異姓大國國君,就稱“伯舅”。

     對同姓小國國君,就稱“叔父”;對異姓小國國君就稱“叔舅”。

     行過飨禮、食禮、燕禮後,諸侯才歸國。

     諸侯到天子的地方朝觐,要在國門外方圓三百步壝土為宮牆,有四個門。

    用土築壇,方圓九十六尺,高四尺,把上下四方神明的像放在壇上。

    上下四方神明的像是木制的。

    四尺見方,塗六種顔色;東方青色,南方赤色,西方白色,北方黑色,上方玄色,下方黃色。

    用六種玉裝飾:上為圭;下為璧;南方璋;西方琥;北方璜;東方圭。

    上介都捧着他的國君的旗,樹在宮中,以左邊為上位。

    公、侯、伯、子、男,都靠近他的旗子站立。

    擯者四次傳命,天子乘坐龍馬駕的車,車上載着太常旗,旗上畫有日月升龍、降龍的圖案。

    出王城門,在南門外禮拜太陽,返回來在壇上祭祀上下四方神明,在南門外禮拜太陽,在北門外禮拜月亮和江、河、淮、濟四水,在西門外禮拜山川丘陵。

    祭天,積柴焚燒;祭山、丘陵,要到高處;祭川要向水中投入祭物;祭地要埋牲、玉。

     [記]幾,放在東廂。

     偏駕的車不進入王門。

     諸侯把圭放在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