聘禮第八
關燈
小
中
大
獸皮。
主國國君兩次行拜禮接受禮物。
接受獸皮的士在右邊由客人的身後過到客人的左邊。
主賓出門。
士對着主賓坐下,把獸皮折疊。
國君獨自把禮物交給太宰,獸皮如同進來時一樣,獸皮頭朝右向東。
向主國國君的夫人行聘用璋,進獻用琮。
如同原初的禮儀。
如果有話轉達,就用束帛,如同進獻的禮儀。
上擯出來問主賓事情,主賓告訴他公事結束。
主賓捧着束錦請求私人拜見主國國君,上擯進内報告,出來辭謝,請求按禮招待主賓。
主賓依禮辭謝,聽從主國國君的命令。
上擯進内報告國君主賓答應。
宰夫撤去幾,改設筵席。
主國國君出門迎接主賓進入,拱手行禮謙讓如同原先一樣。
主國國君登堂,在東牆的前端單獨接受幾。
宰夫向内拂試幾三次,拿着幾的兩端進前。
國君面向東南,向下拂撢幾三次,拂撢完畢,抖抖衣袖,拿着幾的中間,進前,面向西。
上擯報告主賓,主賓走到筵前接過幾,面朝東等待國君為送上幾行一次拜禮,主賓用幾避閃。
面朝北放下幾,不下堂,在台階上回拜兩次拜禮,兩次稽首禮。
宰夫在觯中斟上甜灑,在觯中放上報甜灑的勺。
小端在前。
國君自己接過甜酒。
主賓不下堂,行一次拜禮,進到筵前接受甜酒,回到原位。
國君為送上甜酒行拜禮。
宰夫進獻笾、豆、幹肉、肉醬,主賓登上筵席,上擯退下背朝東塾。
主賓祭幹肉、肉醬,用柶祭甜酒三次。
牽四匹馬到庭中。
主賓走下席位,面朝北,把柶和觯合在一起,拿着柶柄,坐下嘗甜酒。
國君用束帛酬謝。
把柶插在觯中,面朝北,放在祭物的東邊。
上擯進前佐助贈送禮物。
主賓下堂,為贈送禮物辭謝。
國君走下一級台階辭謝主賓下堂。
主賓一步一台階地登上堂,聽從國君的命令。
主賓為将接受的禮物下堂行拜禮。
國君辭謝。
主賓登堂,兩次行拜禮,行稽首禮,面朝北,與東楹柱平齊接受禮物。
主賓退回,面朝東等待。
國君行一次拜禮,主賓下堂,國君兩次行拜禮。
主賓牽着左邊的馬出門。
上介接過主賓的禮物,跟随的人迎過來接過馬。
主賓拜見,捧着束錦。
二人牽着有裝飾的四匹馬,從門的右邊進入,面朝北放下束錦,再拜稽首。
擯者辭謝。
主賓出門。
擯者坐下拿取束錦,出門。
有司二人牽着馬跟随着出門,面朝西站立在東塾的南邊。
主賓依禮辭謝,聽從命令。
(輔佐的人)右手牽着馬進入中庭陳列。
主賓捧着束錦從門的左邊進入,介都從門的左邊進入,以西邊為上位。
(主國) 國君拱手行禮如同初時一樣。
登堂,國君面朝北兩次行拜禮。
主賓三次退避,轉身向西,又轉身向東,背向西牆站立。
主賓用衣袖向内撢拂束錦進前與東楹柱平齊,面朝北交給國君。
接受馬的士,由前邊轉身,從牽馬人的身後到他的右邊接過馬。
牽馬的人由前邊往西然後出門。
主賓下堂,在西階的東邊為送馬行拜禮。
國君辭謝。
主賓行拜禮,國君走下一級台階辭謝。
上擯說:“敝國國君跟随您走下台階,将要行拜禮,請您登堂。
”主賓一步一級台階登堂。
國君面向西。
主賓在台階上再拜稽首。
國君稍退避。
主賓走下台階出門。
國君獨自把束錦交給太宰,讓人牽馬出門。
國君下堂站立。
擯者出門問事。
上介捧着束錦,士介四人都捧着玉錦束請求接見。
擯者進門報告,出來說“允許”。
上介捧着束錦,讓二人幫助拿着兩張鹿皮,都由門的右邊進入,以東為上位,放下禮物,都行兩次稽首禮。
擯者辭謝。
上介、衆介按與進來相反的順序出門。
擯者拿着上介的束錦,士拿着士介的玉錦,有司二人舉着鹿皮,跟随着拿束錦的擯者,出門,向上介請求接受。
有司放下鹿皮,面朝南站立。
拿玉錦的人面朝西,以北邊為上位。
擯者向上介請示接受。
上介依禮辭謝。
聽從命令。
上介和衆介都進前接受束錦。
上介捧着束錦、鹿皮先從門的左邊進入,放下鹿皮。
國君兩次拜謝。
上介用衣袖撢拂束錦,由鹿皮的西邊進前,面朝北交給國君。
退回原位,為獻上束錦行兩次稽首禮。
上介出門。
太宰由國君的左邊接過束錦,有司二人坐下,舉起鹿皮往東去。
擯者又引導士介進入。
士介由門的右邊進入,放下玉錦,行兩次稽首禮。
擯者辭謝,士介按與進來時相反的順序出門。
擯者拿着士介之長的玉錦出來,依禮請求按客人的禮節接受。
主賓代為辭謝。
國君兩次回拜。
擯者出門,站立在門的中間把國君的回拜告訴士介。
士介都避開。
主國的士三人,以東邊為上位,坐下拿玉錦,站起。
擯者走近國君。
宰夫在中庭接過玉錦往東走。
拿着玉錦的三個士依次跟随着。
擯者出門問事,主賓告訴說事情已完畢。
擯者進門報告國君,國君出門送主賓。
到大門内,國君問詢主賓的國君居處如何,主賓回答。
國君兩次行拜禮。
國君問候大夫,主賓回答。
國君問候主賓路途勞苦,主賓再拜稽首。
主賓出大門,國君兩次行拜禮送行,主賓不回視。
主賓向大夫問卿先到館舍酬勞的事。
國君依禮辭謝。
允許。
主賓到館舍。
卿、大夫慰勞主賓,主賓不見。
大夫放下雁,兩次行拜禮,上介接受。
慰勞上介,也是如此。
國君讓卿穿韋弁服,饋贈主賓煮熟的牛羊豕各一具,未煮的牛羊豕各兩具,活的牛羊豕各兩具。
上介問是何事,主賓穿朝服依禮辭謝。
有司進到主賓館舍的廟陳列。
饪與腥。
煮熟的牛羊豕,九個鼎,擺放在西階前,陪鼎對着堂中間的堂邊擺放,朝東,以北邊為上位。
上位的鼎與碑一齊,向南陳列,牛、羊、豕、魚、臘、腸、臐同在一鼎,膚、鮮魚、鮮臘擺在有橫杠的鼎中,有鼎蓋。
■、臐、■三鼎,陪牛、羊、豕三鼎。
未煮的牛、羊、豕三牲各兩具,鼎十四隻,沒有鮮魚、鮮臘,擺放在東階前,朝西,向南陳列如同盛煮熟的牛羊豕的鼎。
都是二列。
堂上的飯食有八個豆,擺放在室門的西邊,向西陳列。
都分為二行并列,以東邊為上位。
東邊上位的是腌韭菜,它的南邊是肉醬。
腌菜和肉醬交錯擺放。
八簋挨着它們向西擺放,黍的南邊是稷,交錯擺放。
六個盛羹的小鼎挨着往西擺放,牛羹的西邊是羊羹、豕羹,豕羹的南邊是牛羹,牛羹往東是羊羹、豕羹。
兩簠挨着往西擺放。
粱(上好米飯)在北邊。
八個酒壺擺放在堂上的西牆邊,以北邊為上位,二個并排往南陳列。
西夾屋有六個豆(禮器),設放在夾屋的西牆下,以北為上位。
腌韭菜的東邊是肉醬,交錯擺放。
六簋挨着它們往南擺放,黍的東邊是稷,交錯擺放。
四铏挨着它們擺放,粱在西邊,都是二排并列,向南陳列。
六個酒壺以西邊為上位,二個并列,向東陳列。
東夾屋的飯食擺放也是如此,以西、北為上位,酒壺以東邊為上位,向西陳列。
醋、醬百罋在碑的東西兩邊擺放,十罋為一列,醋在東邊。
牛羊豕三牲各二具,陳列在門的西邊,朝北,以東邊為上位。
牛的西邊是羊、豕,豕的西邊是牛、羊、豕。
米一百筥,一筥五鬥,擺放在中庭,十筥為一列,以北邊為上位。
黍、粱、稻都是二行,稷是四行。
門外,米三十車,每車二百四十鬥,擺放在門的東邊,分為三列,向東陳列。
禾三十車,每車六萬四千鬥,擺放在門的西邊,向西陳列。
柴、草各六十車。
主賓穿着皮弁服,在外門的外邊迎接大夫,兩次行拜禮。
大夫不回拜。
拱手行禮進門,到廟門,主賓拱手行禮進入。
大夫捧着束帛進入,三次揖手行禮,同時進入。
到達台階,主賓讓大夫先上一級台階,主賓從後跟随,登堂,面朝北聽候主國國君的命令。
大夫面朝東轉達國君的命令,主賓下堂,在東階的西邊再拜稽首,拜謝饋贈饩也是如此。
大夫辭謝,(主賓)登堂再拜稽首,面朝在堂中的西邊接受束帛。
大夫下堂,出門。
主賓下堂,把束帛交給家臣,出門迎接大夫。
大夫依禮辭謝,答應。
進門,拱手行禮謙讓如初。
主賓先上一級台階,大夫跟随着,登堂。
庭上陳四匹馬。
主賓下堂,從家臣手中接過束錦,大夫不下堂。
主賓捧着束錦面朝西,大夫面朝東。
主賓向大夫送上束錦。
大夫緻謝辭,面朝北與橫梁齊,兩次行拜禮,行稽首禮。
在楹柱中間,面朝南接受束錦,退回,面朝東等待。
主賓為送上束錦兩次行拜禮,行稽首禮。
大夫下堂,牽着左邊的馬出廟門。
主賓送到大門的外邊,兩次行拜禮。
第二天,主賓到主國國君的大門外行拜禮,拜謝饋贈饔與饩,都是兩次行拜禮,行稽首禮。
饋贈上介,殺了和活的牛羊豕各三具,煮熟的牛羊豕各一具,擺放在西邊。
鼎七個,羞鼎三個。
未煮的牛羊豕台一具,在東邊,鼎七個。
堂上的飯食有六個豆。
西夾屋也是如此,筥和罋數如同主賓。
活的牛羊豕各一具。
門外的米、禾數量視煮熟和未煮熟的牛羊豕的數量定,三牲有十車,柴、草二十車。
凡是陳列的物品和順序,如同上賓的一樣。
下大夫穿韋弁服,用束帛送上,上介穿韋弁服接受,如同主賓的禮儀。
庭中陳列兩匹馬和束錦,士介四人,都贈活着的牛羊豕各一具,米一百筥,擺放在門外。
宰夫穿着朝服,牽着牛送給士介,士介穿朝服,面朝北再拜稽首接受。
沒有傧。
主賓穿朝服拜訪主國的卿。
卿在祖廟中接受。
下大夫為擯者。
擯者出門問何事。
大夫(卿)在大門外迎接,兩次行拜禮,主賓不回拜。
拱手行禮。
大夫先進門,每個門每個轉彎處都拱手行禮。
到廟門,大夫拱手行禮進門。
擯者請求命令。
庭上擺設四張麋鹿皮。
主賓捧着束帛進門,三次拱手行禮,同時前行,到台階,相互謙讓。
主賓登上一級台階,大夫跟随,登堂。
大夫面朝北聽候命令,主賓面朝東轉達自己國君的命令。
大夫下堂,在台階的西邊再拜稽首。
主賓辭謝。
大夫登堂,再拜,稽首。
面朝北,在堂中央的西邊接受束錦。
主賓下堂,出門。
大夫下堂,把束錦交給家臣。
沒有傧。
擯者出門問何事,主賓請求私人拜見卿,禮物同拜見國君的相同。
主賓奉着束錦,庭中陳列四匹馬,從門的右邊進入。
大夫辭謝。
主賓于是從門的左邊進入。
在庭中陳列,拱手謙讓和原先相同。
大夫登上一級台階,主賓跟随着。
大夫面朝西,主賓表述拜見之辭,大夫回答,面朝北與橫梁齊兩次行拜禮。
在楹柱間面朝南接受束錦,退回,面朝西站立。
主賓與橫梁齊為送上束錦兩次行拜禮,下堂,出門。
大夫下堂,把束錦交給家臣。
擯者出門問是何事,上介單獨請求私人拜見卿,拜見的禮物同拜見國君的相同。
上介捧着束錦,二人幫着拿着兩張鹿皮,從門的右邊進入,放下束錦,兩次行拜禮。
大夫辭謝。
擯者出門把束錦、皮送還上介。
陳列庭實,上介捧着束錦進入,大夫拱手行禮謙讓如同原先一樣。
上介登堂,大夫兩次行拜禮接受。
上介下堂拜謝,大夫下堂辭謝。
上介登堂,為送上束錦兩次行拜禮。
擯者出門問何事,衆介請求私人拜見卿,拜見的禮物同拜見國君的禮物相同,由門的右邊進入,放下玉錦,都兩次行拜禮。
大夫辭謝,衆介按與進來時相反的順序出門。
擯者拿着衆介之長的玉錦出門,依禮請求接受,主賓代為辭謝。
大夫回拜兩次。
擯者拿着衆介之長的玉錦站立在門中,轉達大夫的拜謝。
士介都避開,家臣在中庭接受擯者手中的玉錦。
士三人坐下拿衆介的玉錦跟随他。
擯者出門問何事。
主賓出來,大夫在大門外送主賓,兩次行拜禮,主賓不回頭。
擯者退回。
大夫拜謝他屈尊幫助自己。
主國的下大夫曾經出使到過行聘國的,來行聘的人拿着禮物到下大夫那裡,上介穿着朝服,三介,拜訪下大夫,下大夫如同卿接受禮物的禮儀。
來聘的人請求私人見面,如同主賓同卿私人見面的禮儀。
如果主國大夫因故不能見面,主國國君讓大夫各按自己的爵位相同的人代為接受,如同主人接受禮物的禮儀。
代替的人不行拜禮。
拜訪卿的當晚,主國國君夫人派下大夫穿韋弁服來行饋贈禮儀。
堂上的笾豆有六個,擺放在室門的東邊,以西為上位,兩兩并列,向東擺放。
酒壺擺放在堂上東牆下,以北為上位,兩兩并列,向南擺放,稻米酒,黍米酒,高粱酒,三酒清、白各一壺。
下大夫獻上束帛,轉達夫人的命令。
主賓如同接受饪腥的禮儀。
在堂上陳列四匹馬和束錦。
上介是四豆、四笾、四壺,接受這些如同主賓的禮儀。
堂上陳列兩匹馬和束錦。
第二天,主賓到朝行拜謝禮。
大夫饋贈給主賓活的牛、羊、豕各一具,米八筐。
主賓迎出,兩次行拜禮,大夫的貴臣牽着牛送給主賓,主賓再拜稽首接受。
大夫的貴臣退下,主賓兩次行拜禮送行。
上介也是如此。
衆介都是羊豕各一具,米六筐,都是士牽着羊送上。
主國國君對主賓行一次食禮,兩次飨禮。
燕禮用熟禽,開始獻的沒有定數。
主賓和随介第二天到朝行拜禮。
對上介行一食禮,一飨禮。
如果國君不親自獻食,就派大夫各按自己的爵位,穿朝服獻上食禮的酬謝禮物,如同送上饪腥的禮儀。
沒有傧。
進獻飨禮的酬謝禮物也是如此。
主國的大
主國國君兩次行拜禮接受禮物。
接受獸皮的士在右邊由客人的身後過到客人的左邊。
主賓出門。
士對着主賓坐下,把獸皮折疊。
國君獨自把禮物交給太宰,獸皮如同進來時一樣,獸皮頭朝右向東。
向主國國君的夫人行聘用璋,進獻用琮。
如同原初的禮儀。
如果有話轉達,就用束帛,如同進獻的禮儀。
上擯出來問主賓事情,主賓告訴他公事結束。
主賓捧着束錦請求私人拜見主國國君,上擯進内報告,出來辭謝,請求按禮招待主賓。
主賓依禮辭謝,聽從主國國君的命令。
上擯進内報告國君主賓答應。
宰夫撤去幾,改設筵席。
主國國君出門迎接主賓進入,拱手行禮謙讓如同原先一樣。
主國國君登堂,在東牆的前端單獨接受幾。
宰夫向内拂試幾三次,拿着幾的兩端進前。
國君面向東南,向下拂撢幾三次,拂撢完畢,抖抖衣袖,拿着幾的中間,進前,面向西。
上擯報告主賓,主賓走到筵前接過幾,面朝東等待國君為送上幾行一次拜禮,主賓用幾避閃。
面朝北放下幾,不下堂,在台階上回拜兩次拜禮,兩次稽首禮。
宰夫在觯中斟上甜灑,在觯中放上報甜灑的勺。
小端在前。
國君自己接過甜酒。
主賓不下堂,行一次拜禮,進到筵前接受甜酒,回到原位。
國君為送上甜酒行拜禮。
宰夫進獻笾、豆、幹肉、肉醬,主賓登上筵席,上擯退下背朝東塾。
主賓祭幹肉、肉醬,用柶祭甜酒三次。
牽四匹馬到庭中。
主賓走下席位,面朝北,把柶和觯合在一起,拿着柶柄,坐下嘗甜酒。
國君用束帛酬謝。
把柶插在觯中,面朝北,放在祭物的東邊。
上擯進前佐助贈送禮物。
主賓下堂,為贈送禮物辭謝。
國君走下一級台階辭謝主賓下堂。
主賓一步一台階地登上堂,聽從國君的命令。
主賓為将接受的禮物下堂行拜禮。
國君辭謝。
主賓登堂,兩次行拜禮,行稽首禮,面朝北,與東楹柱平齊接受禮物。
主賓退回,面朝東等待。
國君行一次拜禮,主賓下堂,國君兩次行拜禮。
主賓牽着左邊的馬出門。
上介接過主賓的禮物,跟随的人迎過來接過馬。
主賓拜見,捧着束錦。
二人牽着有裝飾的四匹馬,從門的右邊進入,面朝北放下束錦,再拜稽首。
擯者辭謝。
主賓出門。
擯者坐下拿取束錦,出門。
有司二人牽着馬跟随着出門,面朝西站立在東塾的南邊。
主賓依禮辭謝,聽從命令。
(輔佐的人)右手牽着馬進入中庭陳列。
主賓捧着束錦從門的左邊進入,介都從門的左邊進入,以西邊為上位。
(主國) 國君拱手行禮如同初時一樣。
登堂,國君面朝北兩次行拜禮。
主賓三次退避,轉身向西,又轉身向東,背向西牆站立。
主賓用衣袖向内撢拂束錦進前與東楹柱平齊,面朝北交給國君。
接受馬的士,由前邊轉身,從牽馬人的身後到他的右邊接過馬。
牽馬的人由前邊往西然後出門。
主賓下堂,在西階的東邊為送馬行拜禮。
國君辭謝。
主賓行拜禮,國君走下一級台階辭謝。
上擯說:“敝國國君跟随您走下台階,将要行拜禮,請您登堂。
”主賓一步一級台階登堂。
國君面向西。
主賓在台階上再拜稽首。
國君稍退避。
主賓走下台階出門。
國君獨自把束錦交給太宰,讓人牽馬出門。
國君下堂站立。
擯者出門問事。
上介捧着束錦,士介四人都捧着玉錦束請求接見。
擯者進門報告,出來說“允許”。
上介捧着束錦,讓二人幫助拿着兩張鹿皮,都由門的右邊進入,以東為上位,放下禮物,都行兩次稽首禮。
擯者辭謝。
上介、衆介按與進來相反的順序出門。
擯者拿着上介的束錦,士拿着士介的玉錦,有司二人舉着鹿皮,跟随着拿束錦的擯者,出門,向上介請求接受。
有司放下鹿皮,面朝南站立。
拿玉錦的人面朝西,以北邊為上位。
擯者向上介請示接受。
上介依禮辭謝。
聽從命令。
上介和衆介都進前接受束錦。
上介捧着束錦、鹿皮先從門的左邊進入,放下鹿皮。
國君兩次拜謝。
上介用衣袖撢拂束錦,由鹿皮的西邊進前,面朝北交給國君。
退回原位,為獻上束錦行兩次稽首禮。
上介出門。
太宰由國君的左邊接過束錦,有司二人坐下,舉起鹿皮往東去。
擯者又引導士介進入。
士介由門的右邊進入,放下玉錦,行兩次稽首禮。
擯者辭謝,士介按與進來時相反的順序出門。
擯者拿着士介之長的玉錦出來,依禮請求按客人的禮節接受。
主賓代為辭謝。
國君兩次回拜。
擯者出門,站立在門的中間把國君的回拜告訴士介。
士介都避開。
主國的士三人,以東邊為上位,坐下拿玉錦,站起。
擯者走近國君。
宰夫在中庭接過玉錦往東走。
拿着玉錦的三個士依次跟随着。
擯者出門問事,主賓告訴說事情已完畢。
擯者進門報告國君,國君出門送主賓。
到大門内,國君問詢主賓的國君居處如何,主賓回答。
國君兩次行拜禮。
國君問候大夫,主賓回答。
國君問候主賓路途勞苦,主賓再拜稽首。
主賓出大門,國君兩次行拜禮送行,主賓不回視。
主賓向大夫問卿先到館舍酬勞的事。
國君依禮辭謝。
允許。
主賓到館舍。
卿、大夫慰勞主賓,主賓不見。
大夫放下雁,兩次行拜禮,上介接受。
慰勞上介,也是如此。
國君讓卿穿韋弁服,饋贈主賓煮熟的牛羊豕各一具,未煮的牛羊豕各兩具,活的牛羊豕各兩具。
上介問是何事,主賓穿朝服依禮辭謝。
有司進到主賓館舍的廟陳列。
饪與腥。
煮熟的牛羊豕,九個鼎,擺放在西階前,陪鼎對着堂中間的堂邊擺放,朝東,以北邊為上位。
上位的鼎與碑一齊,向南陳列,牛、羊、豕、魚、臘、腸、臐同在一鼎,膚、鮮魚、鮮臘擺在有橫杠的鼎中,有鼎蓋。
■、臐、■三鼎,陪牛、羊、豕三鼎。
未煮的牛、羊、豕三牲各兩具,鼎十四隻,沒有鮮魚、鮮臘,擺放在東階前,朝西,向南陳列如同盛煮熟的牛羊豕的鼎。
都是二列。
堂上的飯食有八個豆,擺放在室門的西邊,向西陳列。
都分為二行并列,以東邊為上位。
東邊上位的是腌韭菜,它的南邊是肉醬。
腌菜和肉醬交錯擺放。
八簋挨着它們向西擺放,黍的南邊是稷,交錯擺放。
六個盛羹的小鼎挨着往西擺放,牛羹的西邊是羊羹、豕羹,豕羹的南邊是牛羹,牛羹往東是羊羹、豕羹。
兩簠挨着往西擺放。
粱(上好米飯)在北邊。
八個酒壺擺放在堂上的西牆邊,以北邊為上位,二個并排往南陳列。
西夾屋有六個豆(禮器),設放在夾屋的西牆下,以北為上位。
腌韭菜的東邊是肉醬,交錯擺放。
六簋挨着它們往南擺放,黍的東邊是稷,交錯擺放。
四铏挨着它們擺放,粱在西邊,都是二排并列,向南陳列。
六個酒壺以西邊為上位,二個并列,向東陳列。
東夾屋的飯食擺放也是如此,以西、北為上位,酒壺以東邊為上位,向西陳列。
醋、醬百罋在碑的東西兩邊擺放,十罋為一列,醋在東邊。
牛羊豕三牲各二具,陳列在門的西邊,朝北,以東邊為上位。
牛的西邊是羊、豕,豕的西邊是牛、羊、豕。
米一百筥,一筥五鬥,擺放在中庭,十筥為一列,以北邊為上位。
黍、粱、稻都是二行,稷是四行。
門外,米三十車,每車二百四十鬥,擺放在門的東邊,分為三列,向東陳列。
禾三十車,每車六萬四千鬥,擺放在門的西邊,向西陳列。
柴、草各六十車。
主賓穿着皮弁服,在外門的外邊迎接大夫,兩次行拜禮。
大夫不回拜。
拱手行禮進門,到廟門,主賓拱手行禮進入。
大夫捧着束帛進入,三次揖手行禮,同時進入。
到達台階,主賓讓大夫先上一級台階,主賓從後跟随,登堂,面朝北聽候主國國君的命令。
大夫面朝東轉達國君的命令,主賓下堂,在東階的西邊再拜稽首,拜謝饋贈饩也是如此。
大夫辭謝,(主賓)登堂再拜稽首,面朝在堂中的西邊接受束帛。
大夫下堂,出門。
主賓下堂,把束帛交給家臣,出門迎接大夫。
大夫依禮辭謝,答應。
進門,拱手行禮謙讓如初。
主賓先上一級台階,大夫跟随着,登堂。
庭上陳四匹馬。
主賓下堂,從家臣手中接過束錦,大夫不下堂。
主賓捧着束錦面朝西,大夫面朝東。
主賓向大夫送上束錦。
大夫緻謝辭,面朝北與橫梁齊,兩次行拜禮,行稽首禮。
在楹柱中間,面朝南接受束錦,退回,面朝東等待。
主賓為送上束錦兩次行拜禮,行稽首禮。
大夫下堂,牽着左邊的馬出廟門。
主賓送到大門的外邊,兩次行拜禮。
第二天,主賓到主國國君的大門外行拜禮,拜謝饋贈饔與饩,都是兩次行拜禮,行稽首禮。
饋贈上介,殺了和活的牛羊豕各三具,煮熟的牛羊豕各一具,擺放在西邊。
鼎七個,羞鼎三個。
未煮的牛羊豕台一具,在東邊,鼎七個。
堂上的飯食有六個豆。
西夾屋也是如此,筥和罋數如同主賓。
活的牛羊豕各一具。
門外的米、禾數量視煮熟和未煮熟的牛羊豕的數量定,三牲有十車,柴、草二十車。
凡是陳列的物品和順序,如同上賓的一樣。
下大夫穿韋弁服,用束帛送上,上介穿韋弁服接受,如同主賓的禮儀。
庭中陳列兩匹馬和束錦,士介四人,都贈活着的牛羊豕各一具,米一百筥,擺放在門外。
宰夫穿着朝服,牽着牛送給士介,士介穿朝服,面朝北再拜稽首接受。
沒有傧。
主賓穿朝服拜訪主國的卿。
卿在祖廟中接受。
下大夫為擯者。
擯者出門問何事。
大夫(卿)在大門外迎接,兩次行拜禮,主賓不回拜。
拱手行禮。
大夫先進門,每個門每個轉彎處都拱手行禮。
到廟門,大夫拱手行禮進門。
擯者請求命令。
庭上擺設四張麋鹿皮。
主賓捧着束帛進門,三次拱手行禮,同時前行,到台階,相互謙讓。
主賓登上一級台階,大夫跟随,登堂。
大夫面朝北聽候命令,主賓面朝東轉達自己國君的命令。
大夫下堂,在台階的西邊再拜稽首。
主賓辭謝。
大夫登堂,再拜,稽首。
面朝北,在堂中央的西邊接受束錦。
主賓下堂,出門。
大夫下堂,把束錦交給家臣。
沒有傧。
擯者出門問何事,主賓請求私人拜見卿,禮物同拜見國君的相同。
主賓奉着束錦,庭中陳列四匹馬,從門的右邊進入。
大夫辭謝。
主賓于是從門的左邊進入。
在庭中陳列,拱手謙讓和原先相同。
大夫登上一級台階,主賓跟随着。
大夫面朝西,主賓表述拜見之辭,大夫回答,面朝北與橫梁齊兩次行拜禮。
在楹柱間面朝南接受束錦,退回,面朝西站立。
主賓與橫梁齊為送上束錦兩次行拜禮,下堂,出門。
大夫下堂,把束錦交給家臣。
擯者出門問是何事,上介單獨請求私人拜見卿,拜見的禮物同拜見國君的相同。
上介捧着束錦,二人幫着拿着兩張鹿皮,從門的右邊進入,放下束錦,兩次行拜禮。
大夫辭謝。
擯者出門把束錦、皮送還上介。
陳列庭實,上介捧着束錦進入,大夫拱手行禮謙讓如同原先一樣。
上介登堂,大夫兩次行拜禮接受。
上介下堂拜謝,大夫下堂辭謝。
上介登堂,為送上束錦兩次行拜禮。
擯者出門問何事,衆介請求私人拜見卿,拜見的禮物同拜見國君的禮物相同,由門的右邊進入,放下玉錦,都兩次行拜禮。
大夫辭謝,衆介按與進來時相反的順序出門。
擯者拿着衆介之長的玉錦出門,依禮請求接受,主賓代為辭謝。
大夫回拜兩次。
擯者拿着衆介之長的玉錦站立在門中,轉達大夫的拜謝。
士介都避開,家臣在中庭接受擯者手中的玉錦。
士三人坐下拿衆介的玉錦跟随他。
擯者出門問何事。
主賓出來,大夫在大門外送主賓,兩次行拜禮,主賓不回頭。
擯者退回。
大夫拜謝他屈尊幫助自己。
主國的下大夫曾經出使到過行聘國的,來行聘的人拿着禮物到下大夫那裡,上介穿着朝服,三介,拜訪下大夫,下大夫如同卿接受禮物的禮儀。
來聘的人請求私人見面,如同主賓同卿私人見面的禮儀。
如果主國大夫因故不能見面,主國國君讓大夫各按自己的爵位相同的人代為接受,如同主人接受禮物的禮儀。
代替的人不行拜禮。
拜訪卿的當晚,主國國君夫人派下大夫穿韋弁服來行饋贈禮儀。
堂上的笾豆有六個,擺放在室門的東邊,以西為上位,兩兩并列,向東擺放。
酒壺擺放在堂上東牆下,以北為上位,兩兩并列,向南擺放,稻米酒,黍米酒,高粱酒,三酒清、白各一壺。
下大夫獻上束帛,轉達夫人的命令。
主賓如同接受饪腥的禮儀。
在堂上陳列四匹馬和束錦。
上介是四豆、四笾、四壺,接受這些如同主賓的禮儀。
堂上陳列兩匹馬和束錦。
第二天,主賓到朝行拜謝禮。
大夫饋贈給主賓活的牛、羊、豕各一具,米八筐。
主賓迎出,兩次行拜禮,大夫的貴臣牽着牛送給主賓,主賓再拜稽首接受。
大夫的貴臣退下,主賓兩次行拜禮送行。
上介也是如此。
衆介都是羊豕各一具,米六筐,都是士牽着羊送上。
主國國君對主賓行一次食禮,兩次飨禮。
燕禮用熟禽,開始獻的沒有定數。
主賓和随介第二天到朝行拜禮。
對上介行一食禮,一飨禮。
如果國君不親自獻食,就派大夫各按自己的爵位,穿朝服獻上食禮的酬謝禮物,如同送上饪腥的禮儀。
沒有傧。
進獻飨禮的酬謝禮物也是如此。
主國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