聘禮第八

關燈


    面,前。

     (57)尚擸(li8):擸或為擖字,擖為古文中的“葉”字。

    尚擸,即尚葉,仰柶端向上。

     (58)栗階:一步一步地上台階。

    不越級。

     (59)俪:兩。

    皮:麋鹿皮。

     (60)上币:上介的束錦。

     (61)衆币:士介四人的玉錦。

     (62)相拜:指擯者把國君的拜謝轉告給士介。

    擯者站在門中間的外邊,士介在門外的西邊。

    面朝東,國君在門内中庭,遙答拜。

    擯者在中間輔佐轉告,稱相拜。

     (63)饔:割烹煎和之稱。

    割:腥。

    烹煎和為饪。

    饔,兼饪與腥。

     (64)當内廉:内廉,西階的東廉。

    階有東西兩廉,近堂的中間為内廉。

    當:對。

    (65)上當碑:碑,宮必有碑,用來記日影,引陰陽。

    上當碑,正鼎以牛為上,陪鼎以膷為上。

    上位的鼎與碑一齊。

     (66)扃鼏:扃(jiōng)鼎上貫通兩耳的橫杠。

    鼏(m@)用茅編成的鼎蓋。

     (67)菹(&):醃菜。

     (68)屈:交錯。

     (69)罋(w&):瓦器。

    《禮器注》:“壺大一一石,瓦■五鬥。

    ”即指此壺,大一石。

     (70)■:計量數名。

    秉有五■,二十四斛。

    十鬥曰斛,十六鬥曰■,十■曰秉。

    十六斛是一秉,五■為八斛,通為二十四斛,每斛十鬥。

    所以秉有五■是二百四十鬥。

     (71)秅:數名。

    三秅為一千二百秉。

     (72)老:家臣。

     (73)面:即見。

     (74)醙(sōu):白酒。

    凡酒,稻為上,黍次之,粱次之。

    三酒都有清白之分。

    清白皆陳,以備用。

     (75)老:老,室老,大夫的貴臣。

    室老,家相,老即大夫的貴臣。

     (76)壹食,再飨:壹,一。

    食,食禮,主要是飯食,沒有酒。

    飨,享大牢飲賓,飨禮有酒。

    這一節主要講主國國君與臣為賓介食飨燕飲之數,及不親食飨的規法。

     (77)俶:始。

     (78)侑币:“侑”與“宥”通。

    宥是助的意思。

    侑币,飲宴用币物宥助。

     (79)裼:在裘上加罩衣。

     (80)紡:紡絲制成的紗。

     (81)禳:祭名。

    因為路途上屢曆不祥,禳之以除災兇。

     (82)稍:■食。

     (83)事:盟會之事。

     (84)卒聘:倉猝而聘,不待殷聘之時。

     (85)将命:國君的命令。

     (86)名:書文、字。

    策:簡。

     (87)方:木闆。

     (88)資:費用。

    行使所需費用。

     (89)祖:始。

    既受聘享之禮,行出國門,止陳車騎,釋酒脯之奠于軷,為行始。

    (90)軷:道祭。

    指祭道路之神。

    《春秋傳》:“軷涉山川,然則軷,山行之名也。

    ”道路以險阻為難,是以委土為山,伏牲其上,使者為軷祭酒脯祈告。

     (91)赍(j9):猶付。

    《說文》:“赍,持遺也。

    ”《周禮·掌皮》鄭注:“予人以物曰赍。

    故雲:“猶付也。

    ’”宰夫把拜見大夫的禮物載至郊交給使者。

     (92)孫:順。

     (93)随入:不并行。

    相繼而入。

     (94)間:代。

    代替。

     (95)貨:此處指玉。

     (96)傷:敗。

     (97)币:指束帛。

     (98)賄:指财物。

     (99)■(h0):脯脡。

    即幹肉條。

     (100)問:猶遺,指獻。

    不說“獻”而說“問”,異于君。

     (101)屍:這裡指的是古代祭祀時代表死者受祭的活人,一般由死者的晚輩充任。

    (102)若昭若穆:若,或者。

    昭穆(mù),古代宗法制度下宗廟或宗廟中神主的排列次序,始祖居中,以下父子遞為昭(居左)穆(居右),如父在昭位,子即在穆位。

     (103)朌(b1n):分賜,賜予。

    廋車:廋,廋人。

    車,巾車。

    二人為掌視車馬的官。

     (104)稍:禀食。

     (105)乘禽:乘行之禽。

    此處“乘”不是指物四,此處的“乘”是“雙”的意思。

    (106)禽羞:熟的禽。

     (107)比:放。

    放與仿同。

    比,即仿照,比仿的意思。

     (108)下門:便門。

     (109)苟敬:《儀禮·聘禮》:“燕則上介為賓,賓為苟敬。

    ”《注》:“苟且也,假也。

    ” (110)無行:隻聘一國,不再他往。

     (111)在:存,存問之意。

    即問候的意思。

     (112)二三老:二三大夫。

    老,指接待國家的大夫的尊稱。

     (113)大客:指諸侯。

     【譯文】 聘禮的禮儀:國君和三卿謀議聘問的事,于是任命卿為使者。

    卿(使者)再拜稽首辭讓,國君不準許,于是退回原位。

    已經謀議出使之事,也同任命使者一樣任命上介。

    宰命令司馬任命衆介,衆介都接受命令,不推辭。

     ■宰寫下行聘禮物的數目,命令宰夫讓衆官吏準備。

    到出使的前一天傍晚,陳列禮物。

    使者穿上朝服,率領衆介,傍晚拜見國君。

    館人在寝門外鋪幕。

    準備聘禮的人陳列禮物,獸皮,頭朝北,以西邊為上位。

     在兩邊的獸皮上放上進獻的物品(束帛及玄纁)。

    馬就面對北方,在馬前的幕上放上束帛玄纁。

    使者面朝北,衆介站在他的左邊,以東邊為上位。

    卿大夫在幕的東邊,面朝西,以北邊為上位。

    冢宰進入路門向國君報告準備情況。

    國君穿着朝服從路門的左邊出來,面朝南。

    太史讀簿書,核對禮物。

    冢宰拿着簿書向國君報告準備完畢,把簿書交給使者。

    使者接過簿書,把它交給上介。

    國君拱手行禮,進入路門。

    随行官吏把禮物裝在車上,停放在寝門外。

    上介監視裝車的人。

    把簿書收妥。

     第二天,主賓穿朝服在祢廟陳列禮物。

    有司在室中鋪席設幾。

    祝先進入室中,主人跟随着進入。

    主人在右邊,兩次行拜禮。

    祝向祢禱告。

     主人又兩次行拜禮。

    祝陳列禮物,把長一丈八尺的黑色、淺紅色帛共十卷放在幾的下邊。

    祝和主人走出室。

    主人站在室門的東邊。

    祝站在窗戶西邊。

    祝又走進室内取禮物,下堂,把束帛卷起放在竹器裡,埋到西階的東邊。

    又在廟門外向行神陳列禮物。

    然後接受命令,上介陳列禮物也是如此。

     上介和衆介等候在使者的門外。

    使者在車上插着旃旗,率領上介和衆介在朝門接受命令。

    國君穿朝服面向南。

    卿大夫面朝西,以北為上位。

    國君派卿讓使者進入。

    使者進入,衆介随着進入,面朝北以東邊為上位。

    國君拱手施禮,使者進前,上介站在使者的左側,接續聽命。

    賈人面朝西坐下,打開木匣,拿出圭玉、缫垂懸,不站起而交給冢宰。

    冢宰拿着圭,把缫折起,從國君的左邊交給使者。

    使者接受圭,和冢宰面朝同一方向。

    把缫垂懸,接受使命。

    向上介陳述使命後,和上介面朝同一方向把圭、缫交給他。

    上介接受圭,折起缫,出門交給随行的賈人。

    衆介不跟随出門。

    接受進獻用的束帛和放在上面的璧,接受國君夫人的聘璋,進獻用的黑色、淺紅色束帛和放在上面的琮,都和受圭的禮儀相同。

    然後出行,在郊外住宿。

    把旃旗收起。

     如果路過鄰國,到達邊境時,使者派次介借道。

    次介拿着束帛到鄰國的外朝,說:“請引導。

    ”把束帛放在地上。

    鄰國的下大夫拿着束帛進去報告,出來說“允許”,于是接受束帛。

    鄰國按照禮節饋贈,給上賓(使者)殺好的牛羊豕三牲,路上用的糧食、草料。

    衆介都得到饋贈,鄰國的士引導他們走到國境。

    在鄰國的國境上立《誓》。

    使者面朝南,上介面朝西,衆介面朝北,以東邊為上位。

    史讀《誓書》,司馬拿着馬鞭站在史的身後。

     沒有進入所聘國的國境,演習一次行聘的禮儀,堆土為壇,畫上台階,帷幕在壇的北邊,沒有宮。

    穿朝服,沒有立主人,沒有拿玉。

    衆介都參加演習,面朝北,以西邊為上位。

    演習進獻,士拿着庭實。

    演習進獻國君夫人的聘禮也是如此。

    演習公事禮儀,不演習私事禮儀。

     到達所聘國的國境,把旃旗系在車上,立誓不違犯禮儀。

    然後向守關的人通報。

    守關的人問明随從的有幾個人,使者讓介回答。

    所聘國的國君派士詢問來聘的原因。

    于是讓人引導來聘者入境。

     進入所聘國國境,收起旃旗,然後展視禮物。

    鋪幕,主賓(使者) 穿朝服站在幕的東邊,面朝西。

    介都面朝北,以東為上位。

    賈人面朝北,坐下擦拭圭,然後拿着圭展示它。

    上介面朝北查視,退回原位。

    賈人把圭退回匣中。

    陳列獸皮,頭部朝北,以西邊為上位。

    又擦拭璧,展示璧。

    和束帛一起放在左邊的獸皮上。

    上介查視,退回。

    馬則在幕的南邊,馬頭朝北,在馬前的幕上放上束帛。

    展示國君夫人的行聘進獻禮物也是如此。

    賈人向上介報告,上介向主賓報告。

    有司展示衆人的束帛,自己報告主賓。

    到達遠郊,又展示一次行聘、進獻的禮物,如同入境後所做的一樣。

    到達館舍,在賈人住的館舍展示行聘、進獻的禮物,如同入境後所做的一樣。

     主賓(使者)到所聘國的近郊,讓人系好旃旗。

    所聘國的國君派下大夫問“到哪兒去?”返回。

    所聘國的國君派卿穿朝服拿束帛慰勞來賓者。

    上介出門請問何事,進門報告主賓。

    主賓依禮辭謝。

    在館舍門外迎接來慰勞的卿。

    兩次行拜禮。

    來慰勞的人不回拜。

    主賓拱手行禮,先進入門内,在館舍的門内接受慰勞品。

    來慰勞的人捧着禮物進入,面朝東向主賓表達自己國君的命令。

    主賓面朝北聽取命令。

    轉身稍後退,再拜稽首,接受禮物。

    來慰勞的人出門。

    主賓把禮物交給屬下。

    出門迎請來慰勞的人,來慰勞的人依禮辭謝。

    主賓拱手行禮,先進門,來慰勞的人跟随他。

    在門内擺設四張麋鹿皮。

    主賓用束錦酬勞來慰勞的人。

    來慰勞的人再拜稽首,接受束錦。

    主賓為送上禮物再拜,稽首。

    來慰勞的人向拿糜鹿皮的人拱手行禮,然後出門。

    于是拿麋鹿皮的人退下,主賓送來慰勞的人,兩次行拜禮。

    受聘國國君的夫人派下大夫來慰勞,拿着二個方竹簠,有黑色面子、淺紅色裡子的遮蓋物,有蓋子,裡邊裝着棗和栗子。

    右手拿着棗,左手拿着栗子進前,主賓接受棗,大夫用雙手把栗子交給主賓,主賓接受,如同接受來慰勞的卿的禮儀。

    招待下大夫的禮儀如同招待來慰勞的卿的禮儀。

    下大夫來慰勞的人于是随主賓進入。

     到達外朝,主國國君說:“我先君的祧不好(自謙),已經打掃幹淨等待。

    ”主賓(使者)說:“今日得到國君有閑暇時間。

    ”賓說:“俟閑。

    ”大夫引導主賓等到館舍,(主國的)卿到館舍,主賓出迎,兩次行拜禮。

    宰夫穿朝服設便宴。

    煮熟的牛羊豕三牲在西邊,鼎九個,陪鼎三個。

    生的牛羊豕三牲在東邊,鼎七個。

    堂上的飯食有八簋、六铏、兩簠、八壺。

    西夾屋的飯食有六簋、四铏、兩簠、六壺。

    門外的米、禾都是二十車。

    柴、草各四十車。

    上介是煮熟的牛羊豕三牲,在西邊,鼎七個,陪鼎三個。

    堂上的飯食有六簋、四铏、兩簠、六壺。

    門外的米、禾都是十車。

    柴、草二十車。

    衆介都是煮熟的羊豕。

     第二天,下大夫到館舍迎接主賓。

    主賓穿皮弁服朝聘主國國君,到朝,主賓進入,有司在門外西邊依次陳列禮物。

    卿做為上擯,大夫為承擯,士做為紹擯。

    擯是出門問事并傳話的人。

    國君穿皮弁服,在大門内迎賓。

    大夫引主賓進入。

    主賓由門的左側進入。

    主國國君兩次行拜禮,主賓辭謝,不回拜。

    主國國君拱手行禮進入中門。

    每到一門一曲都拱手行禮。

    到廟門,主國國君拱手行禮進入,站立在中庭。

    主賓接近西塾站立。

    幾、筵已經設好。

    上擯出來轉達國君的命令。

    賈人面朝東坐下,打開木匣,取出圭玉,絲墊懸垂,把圭玉交給上介,不站起。

    上介不加穿襲衣,拿着圭,折起絲墊,交給主賓。

    主賓加穿襲衣,拿着圭。

    上擯進來告訴主賓,出來,辭謝圭玉。

    引主賓進入,主賓由門的左側進入。

    介也都從門的左側進入,面朝北,以西為上位。

    三次拱手行禮,到台階,三次謙讓。

    主國國君先登上二個台階,主賓登堂,站在西楹柱的西邊,面朝東,上擯退到中庭。

    主賓轉達自己國君的“命令”,主國國君向左轉身,面向北。

    上賓進前。

    主國國君對着堂上的橫梁,兩次行拜禮。

    主賓三次退避,背向西牆。

    主國國君獨自加穿襲衣,在中堂與東楹之間接受圭玉。

    上擯退回,背向東塾站立。

    主賓下堂,介按與進門時相反的順序出門。

    主賓出門。

    主國國君獨自把玉交給太宰。

    主國國君露出裼衣,下堂站立。

    上擯出來請主賓。

    主賓露出裼衣,捧着束帛,上邊放着璧,進獻。

    上擯進去報告,出來接受。

    放在庭中的禮物:獸皮,(衆介)右手拿着前足,左手拿着後足,獸毛在裡邊,兩手相向拿着,進門陳設。

     主賓由門的左邊進入,拱手行禮,謙讓,像原先一樣。

    登堂轉達自己國君的命令。

    拿獸皮的人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