聘禮第八

關燈
大夫拜辱。

     下大夫嘗使至者,币及之。

    上介朝服、三介,問下大夫,下大夫如卿受币之禮。

    其面,如賓面于卿之禮。

     大夫若不見,君使大夫各以其爵為之受,如主人受币禮,不拜。

     夕,夫人使下大夫韋弁歸禮。

    堂上笾豆六,設于戶東,西上。

    二以并,東陳,壺設于東序,北上,二以并,南陳。

    醙(74)、黍、清,皆兩壺。

    大夫以束帛緻之。

    賓如受饔之禮,傧之乘馬束錦。

    上介四豆、四笾、四壺,受之如賓禮。

    傧之兩馬束錦。

    明日,賓拜禮于朝。

     大夫饩賓大牢,米八筐。

    賓迎,再拜,老牽牛以緻之(75),賓再拜稽首受。

    老退,賓再拜送。

    上介亦如之。

    衆介皆少牢,米六筐,皆士牽羊以緻之。

     公于賓,壹食,再飨(76)。

    燕與羞,俶獻(77),無常數。

    賓介皆明日拜于朝。

    上介壹食壹飨。

    若不親食,使大夫各以其爵、朝服緻之以侑币(78),如緻饔,無傧。

    緻飨以酬币,亦如之。

    大夫于賓,壹飨壹食。

     上介,若食若飨,若不親飨,則公作大夫緻之以酬币,緻食以侑币。

     君使卿皮弁,迎玉于館。

    賓皮弁襲,迎于外門外,不拜。

    帥大夫以入。

    大夫升自西階,鈎楹。

    賓自碑内聽命,升自西階,自左,南面受圭,退負右房而立。

    大夫降中庭。

    賓降自碑内,東面,授上介于阼階東。

    上介出請,賓迎。

    大夫還璋,如初入。

    賓裼(79),迎。

    大夫賄用束紡(80)。

    禮玉束帛乘皮,皆如還玉禮。

    大夫出,賓送,不拜。

     公館賓,賓辟。

    上介聽命。

    聘享,夫人之聘享,問大夫,送賓,公皆再拜。

    公退,賓從,請命于朝。

    公辭,賓退。

     賓三拜,乘禽于朝。

    訝聽之。

    遂行,舍于郊。

    公使卿贈,如觌币。

     受于舍門外,如受勞禮。

    無傧。

    使下大夫贈上介,亦如之。

    使士贈衆介,如其觌币。

    大夫親贈,如其面币。

    無傧。

    贈上介亦如之。

    使人贈衆介,如其面币。

    士送至于竟。

     使者歸,及郊,請反命。

    朝服載旃,禳(81),乃入。

    乃入陳币于朝,西上。

    上賓之公币、私币皆陳,上介公币陳,他介皆否。

    束帛各加其庭實,皮左。

    公南向。

    卿進使者,使者執圭垂缫,北面,上介執璋屈缫,立于其左。

    反命,曰:“以君命聘于某君,某君受币于某宮,某君再拜,以享其君,某君再拜。

    ”宰自公左受玉。

    受上介璋,緻命亦如之。

    執賄币以告,曰:“某君使某子賄。

    ”授宰。

    禮玉亦如之,執禮币,以盡言賜禮。

    公曰:“然,而不善乎?”授上介币,再拜稽首。

    公答再拜。

    私币不告。

    君勞之。

    再拜稽首。

    君答再拜。

    若有獻,則曰:“某君之賜也。

    君其以賜乎?”上介徒以公賜告,如上賓之禮。

    君勞之。

    再拜稽首。

    君答拜。

    勞上介亦如之。

    君使宰賜使者币,使者再拜稽首。

    賜介,介皆再拜稽首。

    乃退。

    介皆送至于使者之門,乃退揖。

    使者拜其辱。

     釋币于門。

    乃至于祢,筵幾于室,薦脯醢。

    觞酒陳。

    席于阼,薦脯醢,三獻。

    一人舉爵,獻從者,行酬,乃出。

    上介至亦如之。

     聘遭喪,入竟,則遂也。

    不郊若。

    不筵幾。

    不禮賓。

    主人畢日禮,賓唯饔饩之受。

    不賄,不禮玉,不贈。

    遭夫人、世子之喪,君不受,使大夫于廟,其他如遭君喪。

    遭喪,将命于大夫,主人長衣練冠以受。

     聘,君若薨于後,入竟則遂。

    赴者未至,則哭于巷,衰于館。

    受禮,不受飨食。

    赴者至,則衰而出,唯稍受之,歸(82)。

    執圭,複命于殡,升自西階,不升堂。

    子即位,不哭。

    辯複命,如聘。

    子臣皆哭。

    與介入,北鄉哭。

    出,袒括發。

    入門右,即位踴。

     若有私喪,則哭于館,衰而居,不飨食。

    歸,使衆介先,衰而從之。

     賓入竟而死,遂也。

    主人為之具,而殡。

    介攝其命。

    君吊,介為主人。

    主人歸禮币,必以用。

    介受賓禮。

    無辭也。

    不飨食。

    歸,介複命,柩止于門外。

    介卒複命,出,奉柩送之。

    君吊,卒殡。

    若大夫介卒,亦如之。

    士介死,為之棺斂之。

    君不吊焉。

    若賓死,未将命,則既斂于棺,造于朝,介将命。

    若介死,歸複命,唯上介造于朝。

    若介死,雖士介,賓既複命,往,卒殡乃歸。

     小聘曰問。

    不享,有獻,不及夫人。

    主人不筵幾,不禮面。

    不升。

     不郊勞。

    其禮,如為介,三介。

     [記]: 久無事(83),則聘焉。

    若有故,則卒聘(84)。

    束帛加書将命(85),百名以上書于策(86),不及百名書于方(87)。

    主人使人與客讀諸門外。

     客将歸,使大夫以其束帛反命于館。

    明日,君館之。

     既受行,出,遂見宰,問幾月之資(88)。

    使者既受行,日朝同位。

     出祖(89),釋軷(90),祭酒脯,乃飲酒于其側。

     所以朝天子,圭與缫皆九寸,剡上寸半,厚半寸,博三寸、缫三采六等,朱白倉。

    問諸侯,朱綠缫,八寸。

    皆玄纁系,長尺,絢組。

    問大夫之币,俟于郊,為肆,又赍皮馬(91)。

     辭無常,孫而說(92)。

    辭多則史,少則不達。

    辭苟足以達,義之至也。

    辭曰:“非禮也。

    敢。

    ”對曰:“非禮也。

    敢(辭)。

    ” 卿館于大夫,大夫館于士,士館于工商。

    管人為客,三日具沐,五日具浴。

     飧不緻,賓不拜,沐浴而食之。

     卿大夫訝。

    大夫,士訝。

    士,皆有訝。

    賓即館,訝将公命,又見之以其摯。

    賓既将公事,複見訝以其摯。

     凡四器者,唯其所寶,以聘可也。

    宗人授次。

    次以帷。

    少退于君之次。

     上介執圭,如重,授賓。

    賓入門,皇,升堂,讓。

    将授,志趨。

    授如争承,下如送。

    君還,而後退。

    下階,發氣,怡焉。

    再三舉足,又趨。

    及門,正焉。

    執圭,入門,鞠躬焉,如恐失之。

    及享,發氣焉,盈容。

     衆介北面,跄焉。

    私觌,愉愉焉。

    出,如舒雁,皇,且行。

    入門主敬,升堂主慎。

     凡庭實,随入(93),左先,皮馬相間(94),可也。

    賓之币,唯馬出,其餘皆東。

    多貨(95),則傷于德(96)。

    币美(97),則沒禮。

    賄(98),在聘于賄。

     凡執玉,無藉者襲。

     禮,不拜至。

    醴尊于東廂,瓦大一,有豐。

    薦脯五■(99),祭半■橫之。

    祭醴,再扱,如扱一祭,卒再祭。

    主人之庭實,則主人遂以出,賓之士訝受之。

     既觌,賓若私獻,奉獻,将命。

    擯者入告,出,禮辭。

    賓東面坐奠獻,再拜稽首。

    擯者東面坐取獻,舉以入告,出禮請受。

    賓固辭,公答再拜。

    擯者立于阈外以相拜,賓辟。

    擯者授宰夫于中庭。

    若兄弟之國,則問夫人(100)。

     若君不見,使大夫受。

    自下聽命,自西階升受,負右房而立。

    賓降亦降。

    不禮。

     币之所及,皆勞,不釋服。

     賜饔。

    唯羹饪。

    筮一屍(101),若昭若穆(102)。

    仆為祝,祝曰:“孝孫某,孝子某,薦嘉禮于皇祖某甫、皇考某子。

    ”如饋食之禮,假器于大夫。

    朌肉及廋車(103)。

     聘日緻饔。

    明日,問大夫。

    夕,夫人歸禮。

    既緻饔,旬而稍(104),宰夫始歸乘禽(105),日如其饔饩之數。

    士中日則二雙。

    凡獻,執一雙,委其餘于面。

    禽羞俶獻(106)。

    比(107)。

     歸大禮之日,既受饔饩,請觀。

    訝帥之,自下門入(108)。

     各以其爵朝服。

     士無饔。

    無饔者無擯。

     大夫不敢辭,君初為之辭矣。

    凡緻禮,皆用其飨之加笾豆。

    無饔者無饔禮。

     凡饩,大夫黍、粱、稷、筐五斛。

     既将公事,賓請歸。

    凡賓拜于朝,訝聽之。

     燕,則上介為賓,賓為苟敬(109)。

    宰夫獻。

     無行(110),則重賄反币。

     曰:“子以君命在寡君(111),寡君拜君命之辱。

    君以社稷故,在寡小君,拜。

    君贶寡君,延及二三老(112),拜。

    又拜送。

    ” 賓于館堂楹間,釋四皮束帛。

    賓不緻,主人不拜。

     大夫來使,無罪,飨之。

    過,則饩之。

    其介為介。

    有大客後至(113),則先客不飨食,緻之。

     唯大聘有幾筵。

     十鬥曰斛,十六鬥曰■,十■曰秉。

    二百四十鬥。

    四秉曰筥。

    十筥曰稯,十稯曰秅,四百秉為一秅。

     【注釋】 (1)圖:謀議。

    卿:指三卿。

    此節講命人出使之事。

     (2)遂:猶因。

    既然與其人謀事,于是命令他。

    使者:出聘的使者,即卿。

    (3)戒上介:戒:命令。

    戒上介,即命令某人為上介。

    上介,即副使者,為大夫所擔任。

    如果聘使有事,上介就攝其事。

     (4)宰:上卿。

    執掌政事的人。

    也稱冢宰。

    衆介:指士。

     (5)逆命:即接受命令。

     (6)辭:推辭。

     (7)書币:書出聘所用币多少。

    書:寫。

    币:玉帛皮馬之類。

    此節講授币之事。

     (8)宰夫:冢宰的部屬。

    官具:使衆官具币及所宜财用。

     (9)夕币:夕,行前一天的傍晚。

    币,陳列币物。

     (10)朝服:穿上朝見的服裝。

     (11)帥:即為率。

    夕:此夕為暮見于君之名。

    與“夕币”之“夕”義不同。

    是《左傳·右尹子》“革夕”之義。

     (12)管人:管猶館。

    管人即館人,掌管次舍帷幕的人。

     (13)奉:為所奉以緻命。

    即束帛及玄纁。

     (14)展:取出币一一校數。

     (15)舍于朝:公币不可以入私家,故在寝門外停一夜、等日出而行。

    舍:止。

    朝:寝門外朝。

     (16)祢:父廟。

    此節講使者和上介将行告祢,釋币之事。

    賓:即使者。

     (17)有司:古代設官分職,事各有專司的官吏。

    有司及祝都是卿的家臣。

     (18)主人:即使者。

    因在自家廟中,故稱主人。

     (19)祝告:禱告(向祢)報告主人将行。

    其辭為:“孝子某奉君命使于某國以某日行敢奠币告。

    ” (20)載旃(h1n):載旃于車上,以表識其事。

    敖氏雲:“此載旃為将受君命以行也,使事于是乎始,故以其旗表之。

    ”(胡培翚《儀禮正義》)旃,一種純赤色的曲柄的小旗。

     (21)進之:君有命,宜相近。

    進,附近。

     (22)接聞命:接,猶續。

    接聞命,接續而聞命。

    上介必接聞命,若使者有故,則上介代行使者之事,應該聞命。

     (23)賈人:在官知物價的人。

    即掌管市場買賣及物價的官吏。

     (24)同面:面朝同一方向。

    《禮經釋例》:“凡授受之禮,同面者謂之并授受;相向者謂之訝授受。

    ”相向謂對面,同面如使者北面,宰亦北面。

     (25)享:獻。

     (26)斂:藏。

     (27)竟:國境。

     (28)帥:猶道,引導,向導。

     (29)饩:猶禀、給。

     (30)肄:習演聘的威儀,此節講将到所聘之國,預習聘的威儀。

     (31)壝(w6i)壇:壝:土象壇。

    也指壇及其四周的矮牆。

     (32)庭實:實,是實于庭。

    庭實,即指放在庭中的禮物。

     (33)谒:禀告。

    陳說。

     (34)請:問。

     (35)會諸:會,合。

    諸,于。

     (36)以告:自展以告。

     (37)緻命:緻其君命,即轉達國君的命令。

     (38)老:賓的臣屬。

     (39)設:設于門内。

    乘:物四為乘。

    皮:麋鹿皮。

    乘皮設:即設乘(四張)皮。

    (40)揖皮:揖執皮者。

    即向拿皮的人拱手行禮。

     (41)竹簠方:器物名。

    用竹制成,像簠,形狀是方的。

    即方竹簠。

     (42)纁:绛色。

     (43)腆:善。

    祧:即廟。

    周禮:天子七廟,文武為祧,諸侯五廟,則祧始祖,也是廟。

    稱祧,祧尊,廟親。

     (44)拚:《釋文》:“灑掃也。

    ”《少儀》“掃席前日拚。

    ”引而廣之,凡灑掃都可稱拚。

    此節講使者初到所聘國,不馬上行聘禮,主國(所聘之國)緻館設飨之事。

     (45)俟閑:俟主人閑暇時。

     (46)羞:羞鼎:陪鼎。

    因其實言之則為羞。

    因其陳言之,則為陪。

     (47)訝:迎。

    以君命迎賓謂之訝。

     (48)次:在大門外的西邊、用帷為之。

     (49)擯:主國國君派出接待主賓的人。

     (50)紹:繼。

    其位相承繼而出。

     (51)每門每曲:每門指雉門、路門。

    諸侯廟有三門:庫、雉、路。

    庫門為大門,雉門為中門。

    廟在中門内。

    每曲指入雉門之後折而向東深隐之處;直廟門折而北是又一深隐之處。

     (52)接:近。

    塾:門側的堂稱塾。

     (53)楣:堂上東西兩楹間的橫梁。

     (54)側:獨,特。

     (55)裼:袒開或脫去外衣,現出内衣或身體。

     (56)面枋:柶的大端為葉,小端為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