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射儀第七
關燈
小
中
大
用鈎弦之器,即扳指。
遂:古代射箭時戴在左臂的臂衣,即射■,以葦為之。
(33)為政:指司馬。
司馬政官,主射禮。
(34)禦:侍。
(35)東堂:指東牆的東邊。
(36)中:闾中,算器。
(37)籌:算碼。
(38)豐:可以放置射器的器具。
(39)楅:承矢的器具。
兩端龍首,中央蛇身,其背覆以葦射則置矢其上。
(40)工人士與梓人:都是司空的屬隸,能正方圓的人。
(41)午:一縱一橫為午。
指畫物,即射箭站立的地方,有一橫一豎垂直交叉的标志。
(42)中:裝計數籌碼的器皿。
(43)誓:告誡或約束的話。
(44)由下物少退:謙讓之意。
(45)誘射:誘為教。
與“天子循循然善誘人”之“誘”意同。
(46)将:行。
(47)司馬師命負侯者:此節講三耦射箭。
司馬師:司馬正之佐,即輔佐司馬正的人。
負侯者:背倚箭靶的人。
(48)箫:弓梢、弓頭。
(49)、(51)宮、商:宮、商是五聲音階上的兩個音節。
宮為君,商為臣,其聲和相生。
這裡指答應的聲音的高低。
(50)趨:疾走。
古時大夫面國君、年幼見年長者走路的禮節。
(52)拾:更,交替。
(53)揖:推、辭讓。
(54)畢:用來教助執事的東西。
(55)乘(h5ng):四的代稱。
計數,四、四數箭。
(56)左右撫:分上下射。
(57)橫弓:南踣弓。
人東西向,以南北為橫。
(58)卻手自弓下取:以左手在弓表,右手從裡取之。
(59)兼諸弣:即并矢于弣。
弣(fǔ):弓背中部兩側貼附的骨片。
(60)覆手自弓上取:以左手在弓裡,右手從表取之。
(61)先:前。
(62)離:過。
(63)揚觸:指矢中他物,揚起觸到射布。
(64)梱複:指矢射到射布,沒有射進而反回。
(65)貫:中,穿過。
(66)還右:由右物的南邊适其右。
(67)笥(s@):盛東西的長方形竹器。
(68)極:放。
(69)順:放。
隈:弓的彎曲處。
(70)揉之:試弓力的強弱。
(71)内拂:内向撢拂,恐塵灰落到國君身上。
(72)稍屬:發一箭,再遞一箭,接續遞箭。
(73)留:不到。
(74)方:旁。
(75)矢人:拿射器的人。
是以器名名官名。
(76)純:全。
陰陽為耦,為全。
(77)縮:從。
對數籌碼的人而言,東西為從。
(78)下:近為下。
下即近前的意思。
(79)弟子:年少的人。
(80)服不:司馬的屬官,唱靶的人。
(81)散:爵名。
能盛五升酒的酒器。
(82)席下:席西。
(83)《骜》:《骜夏》,用鐘鼓演奏的樂曲。
其詩今亡。
【譯文】 大射的禮儀:國君發布命令:準備射箭。
冢宰告訴百官将有射箭的事。
射人告訴各公卿大夫準備射箭的事;司士告訴士人和輔佐的人準備射箭的事。
射箭前三天,宰夫告訴宰和司馬。
射人在射箭前一天查看射箭工具、器皿洗滌和場地掃除情況,是否準備齊整,司馬命令量人測量發射處至射布的距離和要設置的躲避箭矢的位置。
用貍步來量:有熊飾的射布距離九十步;有豹、麋裝飾的射布距離七十步;有犴裝飾的射布距離五十步。
在距離各射布的西邊十步,北邊十步的地方設躲避箭矢地方。
接着命令量人、巾車張挂三張射布,有熊飾的射布的高度,在有豹、麋飾的射布的上緣可看到中心的鹄;有豹、麋飾的射布的高度,在犴飾的射布的上緣可以看到中心的鹄;有犴飾的射布離地一尺二寸,不到地面,不系左下邊的繩。
在射布西邊十步、北邊十步的位置上設置躲避箭矢的器具,凡是用來躲避箭矢的器具都用皮革制成。
樂人在射箭的前一天在東階的東邊懸樂器。
笙、磬朝西,它的南邊是笙鐘。
笙鐘的南邊是鑮,都靠近南邊陳設。
建鼓在東階的西邊,敲擊的鼓面朝南。
應鼙在它的東邊,敲擊的鼓面朝南。
在西階的西邊,頌磬朝東,它的南邊是鐘,鐘的南邊是鑮,都靠南陳設。
一個建鼓在它們的南邊,敲擊的鼓面朝東,朔鼙在建鼓的北邊。
一個建鼓在西階的東邊,敲擊鼓面朝南。
笙箫類的樂器在兩個建鼓之間。
鼗鼓倚放在頌磬旁,系鼗的繩子朝西。
第二天,司宮在東楹柱的西邊放置兩個方壺。
國君盛酒的兩個瓦■在南邊,有豐,蓋酒器的巾用細布或細葛布,把它們連綴在細竹上,蓋上巾,放上勺,再把垂下的巾撩起蓋在勺上。
都有玄尊,酒在北邊。
給士已入官未受正祿的人在西鑮的南邊朝北放置兩個圓壺。
又在有熊飾射布的躲避箭矢器具的東北放兩壺獻(suō)酒。
在東階的東南放置洗。
罍水在東邊,篚在洗的西邊,靠南陳設。
在篚的北邊朝西放置盛飯食的篚。
又在獲者的酒尊的西北放置洗。
水在洗的北邊,篚在洗的南邊,靠東陳設。
小臣在東階上為國君設席,席頭朝西,司宮在室門的西邊為主賓設席,席頭朝南,有增加的席。
卿的席在主賓席的東邊,以東邊為上位,小卿的席在主賓席的西邊,以東邊為上位。
大夫的席位挨着小卿的席位也以東邊為上位。
如果有面朝東的席就以北邊為上位。
樂工的席位在西階的東邊以東邊為上位。
諸公的席位在東階的西邊,面朝北以東邊為上位。
百官的飯食由膳宰分送到席位上。
狗肉已經烹熟。
射人向國君報告準備完備。
國君登堂在席位上就座,面朝西。
小臣師引領諸公卿大夫進入。
諸公卿大夫都進到門的右側,面朝北,以東邊為上位。
士在西邊,面朝東,以北邊為上位。
太史在有犴飾的射布的東北方,面朝北,以東邊為上位。
士已入官未受正祿的人在士的南邊,面朝北以東邊為上位。
小臣師的屬下在東堂下,面朝南以西邊為上位。
國君下堂站在東階的東南,面朝南。
小臣師告訴并拱手行禮請諸公卿大夫,諸公卿大夫面朝西以北邊為上位。
小臣師向大夫拱手行禮,大夫都稍進前。
大射正為傳命人(接引賓客的人)。
傳命人請國君指定主賓。
國君說:“命某大夫為主賓。
”傳命人把國君的命令告訴主賓,主賓稍進前,行禮辭謝。
傳命人把主賓的話告訴國君,國君又一次命令主賓。
主賓行兩次稽首禮,接受命令。
傳命人把主賓的話告訴國君。
主賓出門,站在門外面朝北。
國君拱手行禮,卿大夫登堂就席。
小臣在東階下面朝北,請拿蓋巾的人和進獻飲食的人。
接着以國君的命令命令掌蓋巾的人,拿蓋巾的人從西階登堂,站在尊的南邊,面朝北,以東邊為上位。
膳宰請向諸公卿大夫進獻飲食的人。
傳命人引導主賓進入,主賓到庭,國君走下一級台級向主賓拱手行禮,主賓避開國君的禮。
國君登堂就席。
奏《肆夏》樂曲,主賓從西階登堂,主人跟随他。
主賓站在右邊,面朝北,主人登堂兩次行拜禮,主賓回拜兩次。
主人下堂洗涮,在洗的南邊,面朝西北面。
主賓下堂在台階的西邊,面朝東。
主人辭謝主賓下堂,主賓答謝。
主人面朝北洗手,坐下拿觚洗涮,主賓稍進前,辭謝主人洗觚。
主人坐下把觚放在篚中,站起來答謝,主賓返回台階西邊。
主人洗完,主賓拱手行禮,然後登堂。
主人登堂,主賓拜謝主人洗觚。
主人在主賓右邊放下觚回拜。
主人下堂洗手,主賓下堂,主人辭謝主賓下堂,主賓回謝。
洗手完畢,主賓拱手行禮登堂,主人登堂,坐下取觚,拿蓋巾的人掀起蓋巾,主人斟酒。
拿蓋巾的人蓋上蓋巾,斟酒的人把勺子放在蓋巾上,拿蓋巾的人把垂下的蓋巾撩起蓋在勺上,在席筵前獻給主賓,主賓在西階上拜謝。
在席筵前接過酒爵,返回原位,主人在主賓的右側為送上爵行拜禮。
宰胥進獻幹肉、肉醬,主賓登上筵席,庶子擺上盛有牲體的俎。
主賓坐下,左手拿觚,右手祭幹肉、肉醬。
把爵放在祭物的右邊,站起來取肺,坐下行絕祭,嘗肺,站起來,把肺放在俎上,坐下擦手,拿起酒爵,然後祭酒。
站起來,在席的末端坐下嘗酒,走下席位,坐下放下酒爵,行拜禮,告訴說“味道鮮美”。
拿着酒爵站起,主人回拜。
音樂終止。
主賓在西階上面朝北坐下,喝完爵中酒,站起來。
坐下放下爵,行拜禮,拿着爵站起,主人回拜。
主賓拿着空爵下堂,主人下堂。
主賓在洗的南邊面朝西北,坐下放下觚。
稍進前辭謝主人下堂。
主人在西階的西邊,面朝東,稍進前回答。
主賓坐下拿觚放在篚的南邊。
洗手洗觚。
主人辭謝洗觚。
主賓坐下把觚放在篚中。
站起來回答。
洗觚完畢,到台階前,拱手行禮登堂,主人登堂,拜謝洗觚如同主賓的禮儀相同。
主賓下堂洗手,主人下堂,主賓辭謝下堂。
洗手完畢,拱手行禮登堂。
斟酒、拿巾和初始時相同。
在西階上向主人敬酒,主人面朝北拜謝接受爵。
主賓在主人的左邊為送上爵行拜禮。
主人坐下祭酒,不嘗酒,不為酒行拜禮,然後喝完爵中酒站起。
坐下放下爵,行拜禮。
拿着爵站起,主賓回拜。
主人不添酒,拿着空爵下堂,放在篚中。
主賓下堂,站在西階的西邊,面朝東。
傳命人以國君的命令、命令主賓登堂,主賓登堂,站立在西牆下,面朝東。
主人洗手洗象觚,登堂斟酒。
面朝東北獻給國君。
國君行拜禮接受象觚。
然後奏《肆夏》樂曲。
主人從西階下堂,在東階下面朝北為送上酒爵行拜禮。
宰胥從東邊房中進獻幹肉、肉醬,庶子由西階登堂擺放盛有牲體的俎。
國君祭與主賓的禮儀相同。
庶子輔佐把肺獻給國君,國君不為酒行拜禮,站着喝盡象觚中的酒,坐下放下象觚,行拜禮。
拿着象觚站起,主人回拜,音樂終止。
主人登堂接過象觚,下堂放在篚中。
更換酒器,主人洗觚。
登堂從方壺中斟酒,拿着此酒下堂,在東階下接受國君回敬。
面朝北坐下,放下爵,兩次行拜禮,行稽首禮,國君回拜。
主人坐下祭酒,然後喝完爵中酒,站起。
坐下放下爵,行兩次稽首禮,國君回拜。
主人把爵放在篚中。
主人洗手洗觚,登堂向主賓獻觚,從方壺中斟酒,在西階上坐下放下爵,行拜禮。
主賓在西階上面朝北回拜。
主人坐下祭酒,然後喝酒。
主賓辭謝主人代國君飲酒,不站着飲。
主人喝完酒站起,坐下放下爵,行拜禮。
拿着酒爵站起,主賓回拜。
主人下堂洗觚,主賓下堂,主人辭謝主賓下堂,主賓辭謝主人洗觚。
洗觚完畢,主賓拱手行禮登堂,不拜謝洗觚。
主人斟酒,主賓在西階上行拜禮,在筵席前接過酒爵,返回原位。
主人為送上酒爵行拜禮。
主賓登席就位,坐下祭酒。
接着把酒爵放在祭物的東邊。
主人下堂回到原位。
主賓走下席位,在筵席的西邊,面朝東南站立。
小臣由東階下請國君命定獻酒爵的人。
國君命令從長者中挑選。
小臣讓下大夫二人獻爵。
獻爵的人在東階下,都面朝北行兩次稽首禮。
國君回拜。
獻爵的人站在洗的南邊,面朝西以北為上位,依次進前洗手,洗角觯。
由西階登堂,依次進前從方壺中斟酒,在西楹柱的北邊交錯。
下堂,到東階下,都放下觯,行兩次稽首禮。
拿着觯站起,國君回拜。
獻爵的人都坐下祭酒,接着把觯中酒喝盡,站起。
坐下放下觯,行兩次稽首禮。
拿着觯站起,國君回拜兩次。
獻爵的人拿着觯在洗的南邊等待。
小臣請國君指定獻觯的人。
如果讓二人都獻觯就依次進獻,把觯放在篚裡,在東階下都面朝北行兩次稽首禮。
國君回拜。
獻爵的人洗象觯,登堂,斟酒,依次進前,坐下把象觯放在祭物的南邊,以北邊為上位。
下堂,到東階下,都為送上象觯行兩次稽首禮。
國君回拜。
獻觯的人都退回到門右北面的位置。
國君坐下拿過大夫所獻的象觯,站起,向主賓敬酒。
主賓下堂,在西階下行兩次稽首禮。
小臣之長辭謝。
主賓登堂行兩次拜禮。
國君坐下放下象觯,回拜。
拿着象觯站起,主賓進前接過空象觯,下堂,把象觯放在篚中。
換觯,站起來,洗觯。
國君命令:不換,不洗。
返回來登堂斟酒,再下堂行拜禮。
小臣之長辭謝。
主賓登堂行兩次稽首禮。
國君回拜。
主賓告訴傳命人,請求依次向群臣勸酒。
傳命人報告給國君,國君允許。
主賓在西階上依次向大夫勸酒。
傳命人讓大夫長登堂接受勸酒。
主賓在大夫的右邊,坐下,放下觯,行拜禮。
拿着觯站起。
大夫回拜。
主賓坐下祭酒,站着喝盡觯中酒,不行拜禮。
如果是象觯,就下堂更換酒觯,洗觯。
登堂,認方壺中斟酒。
大夫拜謝接受。
主賓為送上酒觯行拜禮,接着就席。
大夫們都接受了敬酒,如同接受主賓敬酒的禮儀,不祭酒。
最後接受敬酒的人拿着空觯下堂,把空觯放在篚裡,返回原位。
主人洗觚,登堂,從方壺中斟酒,在西階上獻給卿。
司宮在主賓的左側給每個卿都鋪設重席,以東邊為上位。
卿登堂,行拜禮接受觚。
主人為送上觚行拜禮。
卿辭讓重席,司宮撤去。
然後進獻幹肉、肉醬。
卿登席就位,庶子擺放盛有牲體的俎。
卿坐下,左手拿酒爵,右手祭幹肉、肉醬,把酒爵放在祭物的右邊,站起來,取肺,坐下絕祭,不嘗肺。
站起來,把肺放在俎上。
坐下來擦手,取爵,接着祭酒。
拿着爵站起。
走下席位,在西階上面朝北坐下喝盡爵中酒,站起來,再坐下放下酒爵,行拜禮。
拿着酒爵站起,主人回拜,接受酒爵。
卿下堂回到朝西的位置。
獻酒給所有的卿。
主人拿着空爵下堂,把它放在篚裡。
傳命人讓卿登堂,卿都登堂就席位。
如果有諸公,就在卿前先獻酒給他們,其禮儀與獻卿的禮儀相同。
其席位在東階的西邊,面朝北,以東邊為上位,沒有增加的席。
小臣又一次請國君指定獻爵的人,二大夫獻爵同初始時一樣。
(小臣)請國君指定獻爵的人,如果命令長者一人獻觯,那麼,獻爵的人就把觯放在篚中。
一人在洗的南邊等待。
獻觯的長者在東階下行兩次稽首禮。
國
遂:古代射箭時戴在左臂的臂衣,即射■,以葦為之。
(33)為政:指司馬。
司馬政官,主射禮。
(34)禦:侍。
(35)東堂:指東牆的東邊。
(36)中:闾中,算器。
(37)籌:算碼。
(38)豐:可以放置射器的器具。
(39)楅:承矢的器具。
兩端龍首,中央蛇身,其背覆以葦射則置矢其上。
(40)工人士與梓人:都是司空的屬隸,能正方圓的人。
(41)午:一縱一橫為午。
指畫物,即射箭站立的地方,有一橫一豎垂直交叉的标志。
(42)中:裝計數籌碼的器皿。
(43)誓:告誡或約束的話。
(44)由下物少退:謙讓之意。
(45)誘射:誘為教。
與“天子循循然善誘人”之“誘”意同。
(46)将:行。
(47)司馬師命負侯者:此節講三耦射箭。
司馬師:司馬正之佐,即輔佐司馬正的人。
負侯者:背倚箭靶的人。
(48)箫:弓梢、弓頭。
(49)、(51)宮、商:宮、商是五聲音階上的兩個音節。
宮為君,商為臣,其聲和相生。
這裡指答應的聲音的高低。
(50)趨:疾走。
古時大夫面國君、年幼見年長者走路的禮節。
(52)拾:更,交替。
(53)揖:推、辭讓。
(54)畢:用來教助執事的東西。
(55)乘(h5ng):四的代稱。
計數,四、四數箭。
(56)左右撫:分上下射。
(57)橫弓:南踣弓。
人東西向,以南北為橫。
(58)卻手自弓下取:以左手在弓表,右手從裡取之。
(59)兼諸弣:即并矢于弣。
弣(fǔ):弓背中部兩側貼附的骨片。
(60)覆手自弓上取:以左手在弓裡,右手從表取之。
(61)先:前。
(62)離:過。
(63)揚觸:指矢中他物,揚起觸到射布。
(64)梱複:指矢射到射布,沒有射進而反回。
(65)貫:中,穿過。
(66)還右:由右物的南邊适其右。
(67)笥(s@):盛東西的長方形竹器。
(68)極:放。
(69)順:放。
隈:弓的彎曲處。
(70)揉之:試弓力的強弱。
(71)内拂:内向撢拂,恐塵灰落到國君身上。
(72)稍屬:發一箭,再遞一箭,接續遞箭。
(73)留:不到。
(74)方:旁。
(75)矢人:拿射器的人。
是以器名名官名。
(76)純:全。
陰陽為耦,為全。
(77)縮:從。
對數籌碼的人而言,東西為從。
(78)下:近為下。
下即近前的意思。
(79)弟子:年少的人。
(80)服不:司馬的屬官,唱靶的人。
(81)散:爵名。
能盛五升酒的酒器。
(82)席下:席西。
(83)《骜》:《骜夏》,用鐘鼓演奏的樂曲。
其詩今亡。
【譯文】 大射的禮儀:國君發布命令:準備射箭。
冢宰告訴百官将有射箭的事。
射人告訴各公卿大夫準備射箭的事;司士告訴士人和輔佐的人準備射箭的事。
射箭前三天,宰夫告訴宰和司馬。
射人在射箭前一天查看射箭工具、器皿洗滌和場地掃除情況,是否準備齊整,司馬命令量人測量發射處至射布的距離和要設置的躲避箭矢的位置。
用貍步來量:有熊飾的射布距離九十步;有豹、麋裝飾的射布距離七十步;有犴裝飾的射布距離五十步。
在距離各射布的西邊十步,北邊十步的地方設躲避箭矢地方。
接着命令量人、巾車張挂三張射布,有熊飾的射布的高度,在有豹、麋飾的射布的上緣可看到中心的鹄;有豹、麋飾的射布的高度,在犴飾的射布的上緣可以看到中心的鹄;有犴飾的射布離地一尺二寸,不到地面,不系左下邊的繩。
在射布西邊十步、北邊十步的位置上設置躲避箭矢的器具,凡是用來躲避箭矢的器具都用皮革制成。
樂人在射箭的前一天在東階的東邊懸樂器。
笙、磬朝西,它的南邊是笙鐘。
笙鐘的南邊是鑮,都靠近南邊陳設。
建鼓在東階的西邊,敲擊的鼓面朝南。
應鼙在它的東邊,敲擊的鼓面朝南。
在西階的西邊,頌磬朝東,它的南邊是鐘,鐘的南邊是鑮,都靠南陳設。
一個建鼓在它們的南邊,敲擊的鼓面朝東,朔鼙在建鼓的北邊。
一個建鼓在西階的東邊,敲擊鼓面朝南。
笙箫類的樂器在兩個建鼓之間。
鼗鼓倚放在頌磬旁,系鼗的繩子朝西。
第二天,司宮在東楹柱的西邊放置兩個方壺。
國君盛酒的兩個瓦■在南邊,有豐,蓋酒器的巾用細布或細葛布,把它們連綴在細竹上,蓋上巾,放上勺,再把垂下的巾撩起蓋在勺上。
都有玄尊,酒在北邊。
給士已入官未受正祿的人在西鑮的南邊朝北放置兩個圓壺。
又在有熊飾射布的躲避箭矢器具的東北放兩壺獻(suō)酒。
在東階的東南放置洗。
罍水在東邊,篚在洗的西邊,靠南陳設。
在篚的北邊朝西放置盛飯食的篚。
又在獲者的酒尊的西北放置洗。
水在洗的北邊,篚在洗的南邊,靠東陳設。
小臣在東階上為國君設席,席頭朝西,司宮在室門的西邊為主賓設席,席頭朝南,有增加的席。
卿的席在主賓席的東邊,以東邊為上位,小卿的席在主賓席的西邊,以東邊為上位。
大夫的席位挨着小卿的席位也以東邊為上位。
如果有面朝東的席就以北邊為上位。
樂工的席位在西階的東邊以東邊為上位。
諸公的席位在東階的西邊,面朝北以東邊為上位。
百官的飯食由膳宰分送到席位上。
狗肉已經烹熟。
射人向國君報告準備完備。
國君登堂在席位上就座,面朝西。
小臣師引領諸公卿大夫進入。
諸公卿大夫都進到門的右側,面朝北,以東邊為上位。
士在西邊,面朝東,以北邊為上位。
太史在有犴飾的射布的東北方,面朝北,以東邊為上位。
士已入官未受正祿的人在士的南邊,面朝北以東邊為上位。
小臣師的屬下在東堂下,面朝南以西邊為上位。
國君下堂站在東階的東南,面朝南。
小臣師告訴并拱手行禮請諸公卿大夫,諸公卿大夫面朝西以北邊為上位。
小臣師向大夫拱手行禮,大夫都稍進前。
大射正為傳命人(接引賓客的人)。
傳命人請國君指定主賓。
國君說:“命某大夫為主賓。
”傳命人把國君的命令告訴主賓,主賓稍進前,行禮辭謝。
傳命人把主賓的話告訴國君,國君又一次命令主賓。
主賓行兩次稽首禮,接受命令。
傳命人把主賓的話告訴國君。
主賓出門,站在門外面朝北。
國君拱手行禮,卿大夫登堂就席。
小臣在東階下面朝北,請拿蓋巾的人和進獻飲食的人。
接着以國君的命令命令掌蓋巾的人,拿蓋巾的人從西階登堂,站在尊的南邊,面朝北,以東邊為上位。
膳宰請向諸公卿大夫進獻飲食的人。
傳命人引導主賓進入,主賓到庭,國君走下一級台級向主賓拱手行禮,主賓避開國君的禮。
國君登堂就席。
奏《肆夏》樂曲,主賓從西階登堂,主人跟随他。
主賓站在右邊,面朝北,主人登堂兩次行拜禮,主賓回拜兩次。
主人下堂洗涮,在洗的南邊,面朝西北面。
主賓下堂在台階的西邊,面朝東。
主人辭謝主賓下堂,主賓答謝。
主人面朝北洗手,坐下拿觚洗涮,主賓稍進前,辭謝主人洗觚。
主人坐下把觚放在篚中,站起來答謝,主賓返回台階西邊。
主人洗完,主賓拱手行禮,然後登堂。
主人登堂,主賓拜謝主人洗觚。
主人在主賓右邊放下觚回拜。
主人下堂洗手,主賓下堂,主人辭謝主賓下堂,主賓回謝。
洗手完畢,主賓拱手行禮登堂,主人登堂,坐下取觚,拿蓋巾的人掀起蓋巾,主人斟酒。
拿蓋巾的人蓋上蓋巾,斟酒的人把勺子放在蓋巾上,拿蓋巾的人把垂下的蓋巾撩起蓋在勺上,在席筵前獻給主賓,主賓在西階上拜謝。
在席筵前接過酒爵,返回原位,主人在主賓的右側為送上爵行拜禮。
宰胥進獻幹肉、肉醬,主賓登上筵席,庶子擺上盛有牲體的俎。
主賓坐下,左手拿觚,右手祭幹肉、肉醬。
把爵放在祭物的右邊,站起來取肺,坐下行絕祭,嘗肺,站起來,把肺放在俎上,坐下擦手,拿起酒爵,然後祭酒。
站起來,在席的末端坐下嘗酒,走下席位,坐下放下酒爵,行拜禮,告訴說“味道鮮美”。
拿着酒爵站起,主人回拜。
音樂終止。
主賓在西階上面朝北坐下,喝完爵中酒,站起來。
坐下放下爵,行拜禮,拿着爵站起,主人回拜。
主賓拿着空爵下堂,主人下堂。
主賓在洗的南邊面朝西北,坐下放下觚。
稍進前辭謝主人下堂。
主人在西階的西邊,面朝東,稍進前回答。
主賓坐下拿觚放在篚的南邊。
洗手洗觚。
主人辭謝洗觚。
主賓坐下把觚放在篚中。
站起來回答。
洗觚完畢,到台階前,拱手行禮登堂,主人登堂,拜謝洗觚如同主賓的禮儀相同。
主賓下堂洗手,主人下堂,主賓辭謝下堂。
洗手完畢,拱手行禮登堂。
斟酒、拿巾和初始時相同。
在西階上向主人敬酒,主人面朝北拜謝接受爵。
主賓在主人的左邊為送上爵行拜禮。
主人坐下祭酒,不嘗酒,不為酒行拜禮,然後喝完爵中酒站起。
坐下放下爵,行拜禮。
拿着爵站起,主賓回拜。
主人不添酒,拿着空爵下堂,放在篚中。
主賓下堂,站在西階的西邊,面朝東。
傳命人以國君的命令、命令主賓登堂,主賓登堂,站立在西牆下,面朝東。
主人洗手洗象觚,登堂斟酒。
面朝東北獻給國君。
國君行拜禮接受象觚。
然後奏《肆夏》樂曲。
主人從西階下堂,在東階下面朝北為送上酒爵行拜禮。
宰胥從東邊房中進獻幹肉、肉醬,庶子由西階登堂擺放盛有牲體的俎。
國君祭與主賓的禮儀相同。
庶子輔佐把肺獻給國君,國君不為酒行拜禮,站着喝盡象觚中的酒,坐下放下象觚,行拜禮。
拿着象觚站起,主人回拜,音樂終止。
主人登堂接過象觚,下堂放在篚中。
更換酒器,主人洗觚。
登堂從方壺中斟酒,拿着此酒下堂,在東階下接受國君回敬。
面朝北坐下,放下爵,兩次行拜禮,行稽首禮,國君回拜。
主人坐下祭酒,然後喝完爵中酒,站起。
坐下放下爵,行兩次稽首禮,國君回拜。
主人把爵放在篚中。
主人洗手洗觚,登堂向主賓獻觚,從方壺中斟酒,在西階上坐下放下爵,行拜禮。
主賓在西階上面朝北回拜。
主人坐下祭酒,然後喝酒。
主賓辭謝主人代國君飲酒,不站着飲。
主人喝完酒站起,坐下放下爵,行拜禮。
拿着酒爵站起,主賓回拜。
主人下堂洗觚,主賓下堂,主人辭謝主賓下堂,主賓辭謝主人洗觚。
洗觚完畢,主賓拱手行禮登堂,不拜謝洗觚。
主人斟酒,主賓在西階上行拜禮,在筵席前接過酒爵,返回原位。
主人為送上酒爵行拜禮。
主賓登席就位,坐下祭酒。
接着把酒爵放在祭物的東邊。
主人下堂回到原位。
主賓走下席位,在筵席的西邊,面朝東南站立。
小臣由東階下請國君命定獻酒爵的人。
國君命令從長者中挑選。
小臣讓下大夫二人獻爵。
獻爵的人在東階下,都面朝北行兩次稽首禮。
國君回拜。
獻爵的人站在洗的南邊,面朝西以北為上位,依次進前洗手,洗角觯。
由西階登堂,依次進前從方壺中斟酒,在西楹柱的北邊交錯。
下堂,到東階下,都放下觯,行兩次稽首禮。
拿着觯站起,國君回拜。
獻爵的人都坐下祭酒,接着把觯中酒喝盡,站起。
坐下放下觯,行兩次稽首禮。
拿着觯站起,國君回拜兩次。
獻爵的人拿着觯在洗的南邊等待。
小臣請國君指定獻觯的人。
如果讓二人都獻觯就依次進獻,把觯放在篚裡,在東階下都面朝北行兩次稽首禮。
國君回拜。
獻爵的人洗象觯,登堂,斟酒,依次進前,坐下把象觯放在祭物的南邊,以北邊為上位。
下堂,到東階下,都為送上象觯行兩次稽首禮。
國君回拜。
獻觯的人都退回到門右北面的位置。
國君坐下拿過大夫所獻的象觯,站起,向主賓敬酒。
主賓下堂,在西階下行兩次稽首禮。
小臣之長辭謝。
主賓登堂行兩次拜禮。
國君坐下放下象觯,回拜。
拿着象觯站起,主賓進前接過空象觯,下堂,把象觯放在篚中。
換觯,站起來,洗觯。
國君命令:不換,不洗。
返回來登堂斟酒,再下堂行拜禮。
小臣之長辭謝。
主賓登堂行兩次稽首禮。
國君回拜。
主賓告訴傳命人,請求依次向群臣勸酒。
傳命人報告給國君,國君允許。
主賓在西階上依次向大夫勸酒。
傳命人讓大夫長登堂接受勸酒。
主賓在大夫的右邊,坐下,放下觯,行拜禮。
拿着觯站起。
大夫回拜。
主賓坐下祭酒,站着喝盡觯中酒,不行拜禮。
如果是象觯,就下堂更換酒觯,洗觯。
登堂,認方壺中斟酒。
大夫拜謝接受。
主賓為送上酒觯行拜禮,接着就席。
大夫們都接受了敬酒,如同接受主賓敬酒的禮儀,不祭酒。
最後接受敬酒的人拿着空觯下堂,把空觯放在篚裡,返回原位。
主人洗觚,登堂,從方壺中斟酒,在西階上獻給卿。
司宮在主賓的左側給每個卿都鋪設重席,以東邊為上位。
卿登堂,行拜禮接受觚。
主人為送上觚行拜禮。
卿辭讓重席,司宮撤去。
然後進獻幹肉、肉醬。
卿登席就位,庶子擺放盛有牲體的俎。
卿坐下,左手拿酒爵,右手祭幹肉、肉醬,把酒爵放在祭物的右邊,站起來,取肺,坐下絕祭,不嘗肺。
站起來,把肺放在俎上。
坐下來擦手,取爵,接着祭酒。
拿着爵站起。
走下席位,在西階上面朝北坐下喝盡爵中酒,站起來,再坐下放下酒爵,行拜禮。
拿着酒爵站起,主人回拜,接受酒爵。
卿下堂回到朝西的位置。
獻酒給所有的卿。
主人拿着空爵下堂,把它放在篚裡。
傳命人讓卿登堂,卿都登堂就席位。
如果有諸公,就在卿前先獻酒給他們,其禮儀與獻卿的禮儀相同。
其席位在東階的西邊,面朝北,以東邊為上位,沒有增加的席。
小臣又一次請國君指定獻爵的人,二大夫獻爵同初始時一樣。
(小臣)請國君指定獻爵的人,如果命令長者一人獻觯,那麼,獻爵的人就把觯放在篚中。
一人在洗的南邊等待。
獻觯的長者在東階下行兩次稽首禮。
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