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射儀第七

關燈
中,以弓為畢,北面。

    太史釋獲。

    小臣師執中,先首(61),坐設之。

    東面,退。

    太史實八算于中,橫委其馀于中西,興,共而俟。

    司射西面命曰:“中離維綱(62),揚觸(63),梱複(64)。

    公則釋獲,衆則不與。

    唯公所中,中三侯皆獲。

    ”釋獲者命小史,小史命獲者。

    司射遂進由堂下,北面視上射,命曰:“不貫不釋(65)。

    ”上射揖。

    司射退,反位。

    釋獲者坐取中之八算,改實八算,興,執而俟。

    乃射。

    若中,則釋獲者每一個釋一算。

    上射于右,下射于左,若有餘算,則反委之。

    又取中之八算。

    改實八算于中。

    興,執而俟。

    三耦卒射。

     賓降。

    取弓矢于堂西。

    諸公卿則适次,繼三耦以南。

    公将射。

    則司馬師命負侯皆執其旌以負其侯而俟。

    司馬師反位。

    隸仆人掃侯道。

    司射去撲,适阼階下,告射于公。

    公許,适西階東告于賓。

    遂搢撲,反位。

     小射正一人,取公之決拾于東坫上。

    一小射正授弓拂弓,皆以俟于東堂。

    公将射,則賓降适堂西,袒,決遂。

    執弓,搢三挾一個,升自西階。

    先待于物北,一笴,東面立。

    司馬升,命去侯如初。

    還右(66),乃降。

    釋弓,反位。

    公就物,小射正奉決拾以笥(67),大射正執弓,皆以從于物。

    小射正坐奠笥于物南,遂拂以中,取決,興。

    贊設決,朱極三(68)。

    小臣正贊袒,公袒朱襦,卒袒。

    小臣正退俟于東堂,小射正又坐取拾,興。

    贊設拾,以笥退奠于坫上,複位。

    大射正執弓,以袂順,左右隈(69),上再下壹,左執附,右執箫,以授公。

    公親揉之(70)。

    小臣師以巾内拂矢(71),而授矢于公,稍屬(72)。

    大射正立于公後,以矢行告于公:下曰留(73),上曰揚,左右曰方(74)。

    公既發,大射正受弓而俟,拾發以将乘矢。

    公卒射,小臣師以巾退,反位。

    大射正受弓,小射正以笥受決拾,退奠于坫上,複位。

    大射正退,反司正之位。

    小臣正贊襲。

    公還而後賓降,釋弓于堂西,反位于階西,東面。

    公即席,司正以命升賓,賓升複筵,而後卿大夫繼射。

     諸公卿取弓矢于次中,袒,決,遂,執弓,搢三挾一個,出,西面揖,揖如三耦,升射,卒射。

    降如三耦,适次,釋弓,說決拾,襲,反位。

    衆皆繼射,釋獲皆如初。

    卒射。

    釋獲者遂以所執餘獲,适阼階下,北面告于公,曰:“左右卒射。

    ”反位,坐委餘獲于中西,興,共而俟。

    司馬袒執弓,升,命取矢如初。

    負侯許諾,以旌負侯如初。

    司馬降,釋弓如初。

    小臣委矢于楅,如初。

    賓、諸公卿大夫之矢皆異束之以茅。

     卒,正坐,左右撫之,進束,反位。

    賓之矢。

    則以授矢人于西堂下(75)。

    司馬釋弓,反位。

    而後卿大夫升就席。

     司射适階西,釋弓,去撲,襲。

    進由中東,立于中南,北面視算。

     釋獲者東面于中西坐。

    先數右獲。

    二算為純(76),一純以取實于左手,十純則縮而委之(77),每委異之。

    有餘純,則橫諸下(78)。

    一算為奇,奇則又縮諸純下。

    興,自前适左,東面坐,坐兼斂算,實于左手,一純以委,十則異之。

    其餘如右獲。

    司射複位。

    釋獲者遂進,取賢獲執之。

     由阼階下北面告于公。

    若右勝,則曰:“右賢于左。

    ”若左勝,則曰:“左賢于右。

    ”以純數告。

    若有奇者,亦曰奇。

    若左右鈞,則左右各執一算以告,曰:“左右鈞。

    ”還複位,坐,兼斂算,實八算于中。

    委其餘于中西,興,共而俟。

     司射命設豐。

    司宮士奉豐,由西階升。

    北面坐設于西楹西,降複位。

     勝者之弟子洗觯(79),升酌散。

    南面坐奠于豐上,降反位。

    司射遂袒執弓,挾一個,搢撲,東面于三耦之西。

    命三耦及衆射者,“勝者皆袒,決遂,執張弓;不勝者皆襲,說決拾,卻左手,右加馳弓于其上,遂以執弣。

    ”司射先反位。

    三耦及衆射者皆升,飲射爵于西階上。

    小射正作升飲射爵者,如作射。

    一耦出,揖如升射,及階,勝者先升,升堂少右。

    不勝者進,北面坐取豐上之觯,興。

    少退,立卒觯,進。

    坐奠于豐下,興,揖。

    不勝者先降,與升飲者相左,交于階前,相揖。

    适次,釋弓,襲,反位,仆人師繼酌射爵,取觯實之,反奠于豐上,退俟于序端。

    升飲者如初。

    三耦卒飲。

    若賓諸公卿大夫不勝,則不降,不執弓,耦不升。

    仆人師洗,升實觯以授,賓諸公卿大夫受觯于席,以降。

    适西階上北面立飲。

    卒觯。

    授執爵者,反就席。

     若飲公。

    則侍射者降洗角觯,升酌散,降拜。

    公降一等,小臣正辭。

     賓升再拜稽首,公答再拜。

    賓坐祭,卒爵,再拜稽首。

    公答再拜。

    賓降,洗象觯,升酌膳以緻,下拜。

    小臣正辭。

    升,再拜稽首。

    公答再拜。

    公卒觯,賓進受觯。

    降洗散觯,升,實散,下拜。

    小臣正辭。

    升,再拜稽首。

    公答再拜。

    賓坐,不祭,卒觯,降奠于篚,階西東面立。

    擯者以命升賓,賓升就席。

    若諸公卿大夫之耦不勝,則亦執弛弓,特升飲。

    衆皆繼飲射爵,如三耦。

    射爵辯,徹撤豐與觯。

     司宮尊侯于服不之東北,兩獻酒(80)。

    東面南上,皆加勺。

    設洗于尊西北,篚在南,東肆,實一散于篚。

    司馬正洗散(81),遂實爵,獻服不。

    服不侯西北三步,北面拜受爵。

    司馬正西面拜送爵,反位。

    宰夫有司薦,庶子設折俎。

    卒錯,獲者适右個,薦俎從之。

    獲者右執爵,右爵薦俎,三手祭酒。

    适左個,祭如右個,中亦如之。

    卒祭,左個之西北三步,東面。

    設薦俎,立卒爵。

    司馬師受虛爵,洗獻隸仆人與巾車、獲者,皆如大侯之禮。

    卒,司馬師受虛爵,奠于篚。

    獲者皆執其薦,庶子執俎從之,設于乏少南。

    服不複負侯而俟。

     司射适階西,去撲。

    适堂西、釋弓,說決拾,襲。

    适洗,洗觚,升實之。

    降,獻釋獲者于其位,少南。

    薦脯醢、折俎,皆有祭。

    釋獲者薦右東面拜受爵,司射北面拜送爵。

    釋獲者就其薦坐,左執爵,右祭脯醢,興取肺,坐祭,遂祭酒。

    興,司射之西北面,立卒爵,不拜既爵。

    司射受虛爵,奠于篚。

    釋獲者少西辟薦,反位。

    司射适堂西,袒,決,遂,取弓,挾一個。

    适階西,搢撲以反位。

     司射倚撲于階西,适阼階下,北面請射于公,如初。

    反搢撲,适次,命三耦皆袒,決,遂,執弓,序出取矢。

    司射失反位。

    三耦拾取矢如初,小射正作取矢如初。

    三耦既拾取矢,諸公卿大夫皆降,如初位。

    與耦入于次,皆袒決遂,執弓。

    皆進當楅,進坐,說矢束。

    上射東面,下射西面,拾取矢如三耦。

    若士與大夫為耦,士東面,大夫西面。

    大夫進坐,說矢束,退反位。

    耦揖進坐,兼取乘矢,興。

    順羽,且左還,毋周,反,面揖。

    大夫進坐,亦兼取乘矢,如其耦。

    北面搢三挾一個,揖進。

    大夫與其耦皆适次,釋弓,說決拾,襲,反位。

    諸公卿升就席。

    衆射者繼拾取矢,皆如三耦。

    遂入于次,釋弓矢,說決拾,襲,反位。

     司射猶挾一個以作射,如初。

    一耦揖升如初。

    司馬升,命去侯。

    負侯許諾。

    司馬降,釋弓反位。

    司射與司馬交于階前,倚撲于階西,适阼階下,北面請以樂于公,公許。

    司射反,搢撲,東面命樂正曰:“命用樂。

    ”樂正曰:“諾。

    ”司射遂适堂下,北面視上射,命曰:“不鼓不釋。

    ”上射揖。

    司射退反位。

    樂正命大師曰:“奏《狸首》,間若一。

    ”大師不興,許諾。

    樂正反位。

    奏《狸首》以射,三耦卒射。

    賓待于物如初。

    公樂作而後就物,稍屬,不以樂志。

    其他如初儀,卒射如初。

    賓就席。

    諸公卿大夫衆射者皆繼射,釋獲如初。

    卒射,降反位。

    釋獲者執餘獲進告。

    左右卒射,如初。

     司馬升,命取矢,負侯許諾。

    司馬降,釋弓反位。

    小臣委矢,司馬師乘之,皆如初。

    司射釋弓、視算如初。

    釋獲者以賢獲與鈞告,如初。

     複位。

     司射命設豐,實觯,如初。

    遂命勝者執張弓,不勝者執弛弓,升,飲如初。

    卒,退豐與觯,如初。

     司射猶袒,決,遂,左執弓,右執一個,兼諸弦,面镞。

    适次,命拾取矢,如初。

    司射反位。

    三耦及諸公卿大夫、衆射者,皆袒,決,遂,以拾取矢,如初。

    矢不挾,兼諸弦,面镞。

    退适次,皆授有司弓矢,襲,反位。

    卿大夫升就席。

     司射适次,釋弓,說決拾,去撲,襲,反位。

    司馬正命退楅解綱。

     小臣師退楅,巾車、量人解左下綱。

    司馬師命獲者以旌與薦俎退。

    司射命釋獲者退中與算而俟。

     公又舉奠觯,唯公所賜。

    若賓,若長,以旅于西階上,如初。

    大夫卒受者以虛觯降,奠于篚。

    反位。

     司馬正升自西階,東楹之東,北面告于公,請徹俎,公許。

    遂适西階上,北面告于賓。

    賓北面取俎以出。

    諸公卿取俎如賓禮,遂出,授從者于門外。

    大夫降複位。

    庶子正徹公俎,降自阼階以東。

    賓諸公卿皆入門,東面北上。

    司正升賓。

    賓諸公卿大夫皆說屦,升就席。

    公以賓及卿大夫皆坐,乃安。

    羞庶羞。

    大夫祭薦。

    司正升受命,皆命。

    公曰:“衆無不醉。

    ”賓及諸公卿大夫皆興,對曰:“諾!敢不醉。

    ”皆反位坐。

     主人洗酌,獻士于西階上。

    士長升。

    拜受觯。

    主人拜送。

    士坐祭,立飲,不拜既爵。

    其他不拜,坐祭,立飲。

    乃薦司正與射人于觯南,北面東上,司正為上。

    辯獻士。

    士既獻者,立于東方,西面北上。

    乃薦士。

    祝史、小臣師亦就其位而薦之。

    主人就士旅食之尊而獻之。

    旅食不拜,受爵,坐祭,立飲。

    主人執虛爵,奠于篚,複位。

     賓降洗,升媵觯于公,酌散,下拜。

    公降一等,小臣正辭。

    賓升再拜稽首,公答再拜。

    賓坐祭,卒爵,再拜稽首。

    公答再拜。

    賓降,洗象觚,升酌膳。

    坐奠于薦南,降拜。

    小臣正辭。

    賓升成拜,公答拜。

    賓反位,公坐取賓所媵觯,興。

    唯公所賜。

    受者如初受酬之禮,降,更爵,洗,升酌膳。

    下,再拜稽首。

    小臣正辭,升成拜。

    公答拜。

    乃就席,坐行之。

    有執爵者。

    唯受于公者拜。

    司正命執爵者爵辯,卒受者興,以酬士。

    大夫卒受者以爵興,西階上酬士。

    士升,大夫奠爵拜,士答拜。

    大夫立卒爵,不拜,實之。

    士拜受,大夫拜送。

    士旅于西階上,辯。

    士旅酌。

     若命曰:“複射。

    ”則不獻庶子。

    司射命射,唯欲。

    卿大夫皆降,再拜稽首。

    公答拜。

    壹發,中三侯皆獲。

     主人洗,升自西階,獻庶子于阼階上,如獻士之禮。

    辯獻。

    降洗,遂獻左右正與内小臣,皆于阼階上,如獻庶子之禮。

     無算爵。

    士也,有執膳爵者,有執散爵者。

    執膳爵者酌以進公,公不拜,受。

    執散爵者酌以之公,命所賜。

    所賜者興受爵,降席下(82),奠爵,再拜稽首。

    公答再拜。

    受賜爵者,以爵就席坐,公卒爵,然後飲。

    執膳爵者受公爵,酌,反奠之。

    受賜者興,授執散爵者。

    執散爵者,乃酬行之。

    唯受于公者拜。

    卒爵者,興,以酬士于西階上。

    士升。

    大夫不拜乃飲,實爵。

    士不拜,受爵。

    大夫就席。

    士旅酌亦如之。

    公有命徹幂,則賓及諸公卿大夫皆降,西階下北面東上,再拜稽首。

    公命小臣正辭,公答拜。

    大夫皆辟。

    升,反位。

    士終旅于上,如初。

    無算樂。

     宵,則庶子執燭于阼階上,司宮執燭于西階上,甸人執大燭于庭。

     阍人為燭于門外。

    賓醉,北面坐,取其薦脯以降。

    奏《陔》。

    賓所執脯,以賜鐘人于門内霤,遂出。

    卿大夫皆出。

    公不送。

    公入,《骜》(83)。

     【注釋】 (1)自“君有命戒射”至“羹定”,都是講射前準備之事。

    戒諸官、張射侯、設樂縣、陳燕具,共四節。

     (2)宿:在射前三日的前一晚。

     (3)量人:掌管測量道巷途數的人。

    為司馬之屬。

     (4)量侯道:侯:指所射的布。

    量侯道即測量堂與射布之間的距離。

     (5)貍步:貍每舉足都先看看遠近,一步六尺。

    以貍步,即用六尺(貍步)來量。

    (6)大侯:熊侯。

    有大熊裝飾的射布。

     (7)參:雜。

    指豹鹄麋飾的射布。

     (8)幹:即犴(4n)。

    犴為■犴,傳說中的一種猛獸。

    犴侯,有犴裝飾的射布。

     (9)巾車:在天子、宗伯處掌管裝衣車輛的官吏。

     (10)崇:高。

     (11)武:迹。

     (12)建鼓:建:樹。

    大鼓穿徑為方孔,用木貫而載之。

    柱上飾華蓋,頂飾金鸾,足下有四足,飾以卧獅。

    也稱禮鼓。

     (13)南鼓應鼙:南鼓:指所敲打的鼓面,鼙(p0):是小鼓,在東。

    應鼙:應朔鼙。

     (14)簜:竹。

    指笙箫之類。

     (15)鼗(t2o):形似鼓而小,有柄。

    兩旁有耳,持柄搖動則兩耳擊物擊鼓發聲。

    纮(hóng):編磬繩。

     (16)膳尊:國君的尊。

     (17)錫:細布。

    絺:細葛布。

     (18)箭:篠。

    小竹,細竹。

     (19)鑮:古樂器。

    鄭玄注:“鑮,如鐘而大,奏樂以鼓,鑮為節。

    ” (20)獻:讀suō,兩壺獻酒,即兩個盛獻酒的壺。

     (21)獲者:即獲勝者、射中者。

     (22)諸公:大國有孤卿一人,與君論道。

    不掌管具體事物。

     (23)羹定:烹肉熟了。

    射義說:諸侯行射,必先舉行宴飲,宴飲用的牲畜為狗。

     (24)大射正:射人之長。

    另一說為:大射正對小射正而言為長,不是射人之長。

     (25)不崇酒:主人是臣,此處為回避國君,不崇酒。

    崇為充。

     (26)小臣正:正,長。

    小臣正,即小臣長。

     (27)兼卷重席:兼卷:是每卿異席。

    席:是薄筵缁布純席。

    重席:大夫之席。

    古時坐席,以多寡分尊卑。

    席之層次,依位之高低。

    《禮·禮器》:“天子之席五層,諸侯之席三重,大夫再重。

    ” (28)仆人正:仆人之長。

    仆人師:輔佐仆人。

    仆人士:仆人之吏。

    上工:即上瞽。

     (29)坫:古代設于堂中兩楹間的土台,低者供諸侯飲酒放置空杯,高者用來放置諸侯所饋贈的玉圭等物。

     (30)适次:次,由帳帏席搭成的更衣處。

    适,到。

     (31)袒:脫去衣露上身,即射時露出左臂。

     (32)決遂:決,猶闿(k1i)。

    用象骨做成,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