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射禮第五

關燈
司射作拾取矢。

    三耦拾取矢如初,反位。

    賓、主人、大夫降揖如初。

     主人堂東,賓堂西,皆袒決遂,執弓,皆進。

    階前揖,及楅揖,拾取矢如三耦。

    卒,北面搢三挾一個,揖退。

    賓堂西,主人堂東,皆釋弓矢,襲。

    及階揖,升堂揖,就席。

    大夫袒決遂執弓就其耦。

    揖皆進,如三耦。

    耦東面,大夫西面。

    大夫進坐,說矢束(99),興反位。

    而後耦揖進,坐,兼取乘矢,順羽而興(100),反位,揖。

    大夫進坐,亦兼取乘矢,如其耦,北面,搢三挾一個,揖退。

    耦反位。

    大夫遂适序西,釋弓矢,襲,升即席。

    衆賓繼拾取矣,皆如三耦,以反位。

     司射猶挾一個以進,作上射如初。

    一耦揖升如初。

    司馬升,命去侯,獲者許諾。

    司馬降,釋弓反位。

    司射與司馬交于階前,去撲,襲。

    升,請以樂樂于賓(101)。

    賓許諾。

    司射降,搢撲,東面命樂正曰:“請以樂樂于賓,賓許。

    ”司射遂适階間,堂下北面命曰:“不鼓不釋(102)。

    ” 上射揖。

    司射退反位。

    樂正東面命大師曰:“奏《驺虞》,間若一(103)。

    ”大師不興,許諾。

    樂正退反位。

     乃奏《驺虞》以射(104)。

    三耦卒射,賓、主人、大夫、衆賓繼射,釋獲如初。

    卒射,降。

    釋獲者執餘獲,升告左右卒射,如初。

     司馬升,命取矢,獲者許諾(105)。

    司馬降,釋弓反位。

    弟子委矢,司馬乘之,皆如初。

     司射釋弓視算,如初(106)。

    釋獲者以賢獲與鈞告,如初。

    降複位。

     司射命設豐,設豐、實觯如初(107)。

    遂命勝者執張弓;不勝者執弛弓,升飲,如初。

     司射遂袒決遂,左執弓,右執一個,兼諸弦,面镞,适堂西,以命拾取矢(108),如初。

    司射反位。

    三耦及賓、主人、大夫、衆賓皆袒決遂,拾取矢,如初。

    矢不挾,兼諸弦弣以退(109),不反位,遂授有司于堂西(110)。

    辯拾取矢,揖,皆升就席。

     司射乃适堂西,釋弓,去撲,說決拾,襲,反位。

    司馬命弟子說侯之左下綱而釋之,命獲者以旌退,命弟子退楅(111)。

    司射命釋獲者退中與算,而俟。

     司馬反為司正,退複觯南而立。

    樂正命弟子贊工即位。

    弟子相工,如其降也,升自西階,反坐。

    賓北面坐,取俎西之觯,興,阼階上北面酬主人。

    主人降席,立于賓東。

    賓坐奠觯,拜,執觯興。

    主人答拜。

    賓不祭,卒觯,不拜,不洗。

    實之,進東南面。

    主人阼階上北面拜,賓少退。

    主人進受觯。

    賓主人之西北面拜送。

    賓揖就席。

    主人以觯适西階上酬大夫。

    大夫降席,立于主人之西。

    如賓酬主人之禮。

    主人揖就席。

    若無大夫,則長受酬(112),亦如之。

    司正升自西階,相旅,作受酬者曰:“某酬某子。

    ”受酬者降席。

    司正退立于西序端,東面。

    衆受酬者拜,興,飲,皆如賓酬主人之禮。

    辯,遂酬在下者(113),皆升,受酬于西階上。

    卒受者以觯降,奠于篚。

     司正降複位,使二人舉觯于賓與大夫。

    舉觯者皆洗觯,升實之,西階上北面皆坐奠觯,拜,執觯興。

    賓與大夫皆席末答拜。

    舉觯者皆坐祭,遂飲,卒觯興。

    坐奠觯,拜,執觯興。

    賓與大夫皆答拜。

    舉觯者逆降,洗。

    升實觯,皆立于西階上,北面東上,賓與大夫拜。

    舉觯者皆進,坐奠于薦右。

    賓與大夫辭,坐受觯以興。

    舉觯者退反位,皆拜送,乃降。

     賓與大夫坐,反奠于其所,興。

    若無大夫,則唯賓(114)。

     司正升自西階,阼階上受命于主人,适西階上,北面請坐于賓,賓辭以俎(115)。

    反命于主人,主人曰:“請徹俎。

    ”賓許。

    司正降自西階,階前命弟子俟徹俎。

    司正升立于序端。

    賓降席,北面。

    主人降席自南方,阼階上北面。

    大夫降席,席東南面。

    賓取俎,還授司正。

    司正以降自西階,賓從之降,遂立于階西,東面。

    司正以俎出,授從者;主人取俎,還授弟子,弟子受俎,降自西階以東,主人降自阼階,西面立;大夫取俎,還授弟子,弟子以降自西階,遂出授從者。

    大夫從之降,立于賓南。

    衆賓皆降,立于大夫之南,少退,北上。

     主人以賓揖讓,說屦,乃升(116)。

    大夫及衆賓皆說屦,升,坐。

    乃羞,無算爵。

    使二人舉觯(117)。

    賓與大夫不興,取奠觯飲,卒觯,不拜。

    執觯者受觯,遂實之。

    賓觯以之主人,大夫之觯長受,而錯,皆不拜(118)。

    辯,卒受者興,以旅在下者于西階上(119)。

    長受酬,酬者不拜,乃飲,卒觯,以實之。

    受酬者不拜受。

    辯旅,皆不拜。

    執觯者皆與旅。

    卒受者以虛觯降奠于篚。

    執觯者洗,升實觯,反奠于賓與大夫。

    無算樂。

     賓興,樂正命奏《陔》(120)。

    賓降及階,《陔》作。

    賓出,衆賓皆出。

    主人送于門外,再拜。

     明日,賓朝服以拜賜于門外,主人不見(121)。

    如賓服,遂從之,拜辱于門外,乃退。

     主人釋服,乃息司正。

    無介。

    不殺。

    使人速(122)。

    迎于門外,不拜,入升,不拜至,不拜洗。

    薦脯醢,無俎。

    賓酢主人,主人不崇酒,不拜衆賓。

    既獻衆賓,一人舉觯,遂無算爵。

    無司正。

    賓不與。

    征唯所欲,以告于鄉先生君子可也。

    羞唯所有,鄉樂唯欲。

     [記]大夫與,則公士為賓(123)。

    使能,不宿戒。

     其牲狗也。

    亨于堂東北。

     尊绤幂,賓至,徹之。

     蒲筵,缁布純。

    西序之席,北上(124)。

     獻用爵,其他用觯。

    以爵拜者不徒作。

     薦:脯用笾,五胑,祭半胑橫于上(125)。

    醢以豆,出自東房。

    胑長尺二寸。

     俎由東壁,自西階升。

    賓俎:脊、脅、肩、肺。

    主人俎:脊、脅、臂、肺。

    肺皆離。

    皆右體也。

    進腠。

     凡舉爵,三作而不徒爵。

     凡奠者于左,将舉者于右。

     衆賓之長一人辭洗,如賓禮。

     若有諸公,則如賓禮,大夫如介禮。

    無諸公,則大夫如賓禮。

    樂作,大夫不入。

     樂正與立者齒(126)。

     三笙一和而成聲(127)。

     獻工與笙,取爵于上篚。

    既獻,奠于下篚。

    其笙,則獻諸西階上。

     立者東面北上(128)。

     司正既舉觯,而薦諸其位。

     三耦者,使弟子,司射前戒之(129)。

     司射之弓矢與撲,倚于西階之西。

     司射既袒決遂而升,司馬階前命張侯,遂命倚旌。

     凡侯:天子熊侯,白質;諸侯糜侯,赤質;大夫布侯,畫以虎豹;士布侯,畫以鹿豕(130)。

    凡畫者,丹質(131)。

     射自楹間。

    物長如笴,其間容弓,距随長武(132)。

    序則物當棟,堂則物當楣(133)。

     命負侯者,由其位(134)。

     凡适堂西,皆出入于司馬之南。

    唯賓與大夫降階,遂西取弓矢。

     旌,各以其物(135)。

    無物,則以白羽與朱羽糅,杠長三仞,以鴻脰韬上,二尋(136)。

     凡挾矢,于二指之間,橫之(137)。

     司射在司馬之北。

    司馬無事不執弓。

     始射,獲而未釋獲;複,釋獲;複用樂行之。

     上射于右。

     楅,長如笴,博三寸,厚寸有半,龍首,其中蛇交。

    韋當(138)。

    楅,髤,橫而奉之,南面坐而奠之,南北當洗(139)。

     射者有過則撻之(140)。

     衆賓不與射者不降。

     取誘射之矢者,既拾取矢,而後兼誘射之乘矢而取之(141)。

     賓、主人射,則司射擯升降,卒射即席,而反位卒事(142)。

     鹿中,髤,前足跪,鑿背容八算;釋獲者奉之,先首(143)。

     大夫降,立于堂西以俟射。

    大夫與士射,袒纁襦(144)。

    耦少退于物。

     司射,釋弓矢視算。

    與獻釋獲者釋弓矢。

     禮射不主皮(145)。

    主皮之射者,勝者又射,不勝者降。

     主人亦飲于西階上。

     獲者之俎,折脊、脅、肺、臑(146)。

     東方謂之右個。

     釋獲者之俎,折脊、脅、肺,皆有祭(147)。

     大夫說矢束,坐說之。

     歌《驺虞》,若《采蘋》,皆五終(148)。

    射無算。

     古者于旅也語(149)。

    凡旅,不洗。

    不洗者不祭。

    既旅,士不入。

     大夫後出,主人送于門外,再拜。

     鄉侯,上個五尋,中十尺(150)。

    侯道五十弓,弓二寸以為侯中(151)。

     倍中以為躬,倍躬以為左右舌(152)。

    下舌半上舌(153)。

     “箭籌八十(154)。

    長尺有握,握素(155)。

    ” 楚撲長如笴,刊本尺(156)。

     君射,則為下射。

    上射退于物一笴,既發,則答君而俟(157)。

    君,樂作而後就物。

    君,袒朱襦以射。

    小臣以巾執矢以授(158)。

    若飲君,如燕,則夾爵(159)。

    君,國中射,則皮樹中,以■旌獲,白羽與朱羽糅(160)。

    于郊,則闾中,以旌獲(161)。

    于竟,則虎中,龍旜(162)。

    大夫,■中,各以其物獲(163)。

    士,鹿中,■施以獲。

    唯君有射于國中,其餘否。

    君在,大夫射則肉袒(164)。

     【注釋】 (1)此節述主人戒賓之儀。

    主人:州長。

    鄉大夫所在之州,則鄉大夫為主人。

    賓:張爾歧說,“以州中處士賢者為之,若大夫來為遵,則易之以公士。

    ” (2)此節記述陳設。

    縣(xu2n)于洗東北:即懸磬于洗東北邊。

    鄉飲酒禮磬在兩階間。

    鄉射禮為避射位,故懸磬于洗東北。

     (3)侯:箭靶,鄉射靶以布制成。

    侯包括中、躬、舌、綱幾部分。

    侯中間的主體部分叫作中;中上下各橫接一幅,叫作躬;接于躬上,上下伸出兩旁的部分,叫作舌,也叫作個,上舌寬,下舌窄;綱是系舌栓于兩幹的繩子。

    下綱不及地武:武:迹。

    下綱和舌距地尺二寸,故說不及地。

     (4)不系左下綱,中掩束之:侯面向堂,左即西。

    射事未至,故先不把左下綱結上,并左下綱和舌向東掩蓋侯中而束之。

     (5)乏:唱獲人的容身處,為獲者禦矢所用,故又稱作容。

    乏狀似曲屏,用革制成。

    矢力不及,故稱作乏。

    黨:旁。

    乏參侯道居侯黨之一,西五步:即乏在侯道長度靠侯一旁的三分之一、西五步的位置上。

    侯道長五十步,每步六尺。

    也就是說,乏的位置在侯北十丈、西三丈的地方。

     (6)此節述主人速(請)賓之儀。

     (7)此節述主人迎賓拜至之儀。

    主人以賓揖:以:與。

    即主人與賓相揖。

     (8)此節述主人獻賓之儀。

    賓反位:返回從降之位。

    在正對西序的地方。

     (9)複位:複西階上之位。

     (10)此節述賓酢主人之儀。

    反位:返回從降之位。

    在阼階東,面朝西。

     (11)此節述主人酬賓之儀。

     (12)此節述主人獻衆賓之儀。

     (13)此節述一人舉觯授賓之儀。

     (14)此節述遵者入獻酢之儀。

     (15)此節述合樂樂賓之儀。

    面鼓:瑟首在前。

    面:前。

    鼓:可鼓處。

     (16)立于縣中:即立于磬之東。

     (17)此節述主人獻樂工及吹笙人之儀。

     (18)此節述立司正之儀。

    未旅:因将射,故立司正後未即行旅酬。

     (19)此節述司射請射之儀。

    三耦俟于堂西:耦通偶。

    凡射,二人為耦,有上射,有下射。

    司正既立,司射選弟子中德行道藝高者為三耦。

    堂西:堂下西側。

     (20)司射:亦主人之吏為之。

     (21)袒決遂:袒:袒露左臂。

    決:套在大拇指上用以鈎弦的象骨套子。

    遂:又稱作拾,是一種皮制的臂衣,套在左臂上,用以斂衣護臂。

    袒決遂,在這裡都作動詞用。

    兼挾乘矢:乘(sh8ng)矢:四矢,四枝箭。

    兼挾:兼弦矢而并持之。

    胡培翚《儀禮正義》引盛世佐說:“挾矢之法,蓋以左手執弣(弣:弓把),右大指勾弦而并夾四矢于第二第三指間”,可供參考。

     (22)某不能,為二三子:謙辭。

    二三子,指衆賓以下的人。

    謂某雖德藝不高,但為二三子之請,不得不答應。

     (23)此節述納射器之事。

    射器:即弓矢決拾等射事所用的器具。

    納:内。

    納射器:即搬射器入内。

     (24)倚于西序:下文“主人弓矢在東序東”,此“西序”亦當為西序西。

    東序東即東夾(東序與屋東牆的夾室)之東,西序西即西夾之西。

    北括:括朝北。

    括:箭的末端。

     (25)此節述司射比三耦之儀。

    比三耦:比較才藝的高下,其相近者合而為耦。

     (26)上射:耦分上、下射。

    禦:進、侍。

    某:指下射。

    某禦于子:謂某人進而侍射于子。

    子,古代對男子的尊稱。

     (27)此節述司馬命張侯倚旌之儀。

    司正為司馬:司正主飲酒之禮;司馬主射禮。

    此時未行旅酬,将射,故司正行司馬之職。

     (28)說束:說,通“脫”,即脫束。

    上張侯,射事未至,不系左下綱,中掩束之。

    此時将射,故使人脫其束,系左下綱于立柱。

     (29)獲者:射中叫作獲。

    執旌報告射中的人叫作獲者。

    倚旌于侯中:将旌倚在侯的中央。

    旌:為獲者所執,矢中,則舉旌報告已射中。

     (30)此節述樂正遷樂之儀。

    樂正适西方:樂正自西階東至堂西命弟子。

    贊工,遷樂于下:相助樂工,将瑟遷于堂下。

    此遷樂,是為了避射位。

     (31)笴(g7):箭杆。

    堂前三笴:距堂三箭杆遠的地方。

     (32)此節述三耦取弓矢俟射之儀。

    讓取弓矢,拾(ji8):讓:相揖讓。

    拾:更疊,輪流。

    謂三耦要相揖讓,依次拿取弓矢。

     (33)弣(fǔ):弓把的中部。

     (34)搢三而挾一個:搢:插。

    一個:一支箭。

    謂将三支箭插于身右側帶間,夾一矢于第二、三指間。

     (35)立于所設中之西南:中:盛算之器。

    算是用來計射中矢數的籌碼。

    謂之中,即取其射中靶子之意。

    所設中:此時尚未設“中”,所設“中”即指将要設“中”的位置。

    “中”的位置在西階南與洗相對的地方。

     (36)此節述司射誘射之儀。

    豫(xù)則鈎楹内,堂則由楹外:豫即序,州學。

    序無室,物(射箭的位置)靠北。

    鈎楹内,即繞楹之東而向北行。

    室與堂相對而言,序無室,故不言堂。

    堂則由楹外,此堂乃指庠即鄉學而言,庠的射位(物)在楹之南(楣下),故由楹南向東行。

     (37)物:射位。

    在地上畫十字形為标記,射者履之而射。

     (38)不方足,還:方:并,即不并足。

    還:旋轉,由面朝北轉向朝南。

    按鄭玄注,即是左足至,右足還,轉為面朝南。

     (39)視侯中,俯正足:正足,有不同解釋,一說兩足履橫畫兩端;依盛世佐說,正足,猶今所謂丁字步。

    這句話的意思是,先視侯中,然後俯視其足,看一看立的姿勢是否正确。

     (40)不去旌:此時旌方倚于侯中之下。

    射時,獲者執旌報告中否。

    此時司射誘射,意在教人,不唱獲,故不去旌。

     (41)誘射:誘:引導,教。

     (42)将乘矢:将:行、行事。

    将乘矢,即射四矢。

     (43)改:更。

     (44)撲:撻罰犯教者之具。

     (45)此節述三耦射之儀。

    負侯:面朝北背侯而立。

     (46)作:使。

     (47)中等:空一級台階。

     (48)左執箫,南揚弓,命去侯:謂左手執弓梢端,向南舉起,命獲者離開侯。

    箫:弓末端。

    揚:舉。

    去:離。

     (49)獲者執旌許,諾聲不絕以至于乏:按《大射禮》:“負侯皆許,諾以宮,趨直西;及乏南,又諾以商,至乏聲止。

    ”是獲者由負侯時起至乏,應諾之聲不斷。

    隻是《鄉射禮》對應諾聲的高低沒有要求。

     (50)偃旌:把旌放倒。

     (51)襲:複穿好衣服。

    此襲乃對上袒而言。

     (52)相左:司馬與司射在階前相交,各在對方的左邊。

     (53)無射獲,無獵獲:不要射傷獲者,不要射到乏旁驚獲者。

    獵:矢從旁過。

     (54)拾發,以将乘矢:即交替發射,以至四矢射完。

     (55)坐而獲:謂射時,獲者坐下,射中,則大聲報告:獲。

    舉旌以宮,偃旌以商:言報獲的聲音,舉旌時聲高應宮聲,偃旌時聲低應商聲。

    獲而未釋獲:釋獲:每射中一矢,專門有人将一支算籌放置地上以計數,叫作釋獲,釋獲的人叫作釋獲者。

    這是說,此時射中時,隻大聲報獲而不釋獲以計數。

    這是因為初射尚不計勝負。

     (56)此節述取矢委楅之儀。

    至此,第一階段射事結束。

    楅(f*):承箭的器具。

    所設楅:拟将設楅的地方。

     (57)左右撫矢而乘之:左右手撫拍矢,四四數而分之。

     (58)不索:不盡。

    言矢于所用之數必有餘,不可索盡,以免因有毀折而不夠用。

    (59)此節述司射請射比耦之儀。

    若皆與射:言若,意即或射或不射,各順其欲。

    (60)以耦告于大夫曰:“某禦于子”:大夫與士為耦,此皆以士為上耦,而又以“某禦于子”告大夫,是一種尊敬大夫的表示。

     (61)衆耦:指大夫耦及衆賓。

     (62)此節述三耦拾取矢之儀。

    進,坐:面向東而坐,與下射相對。

    橫弓,卻手自弓下取一個:面朝東,弓以南北為橫。

    橫弓,弓背在上,左手向下執弓背。

    仰,右手自下取矢。

    兼諸弣,順羽,且興:弣:弓把。

    兼:并。

    羽:矢末之羽。

    謂并矢于左手弓把間而以右手順理其羽,同時起立。

     (63)執弦而左還:以右手執弦向左而還。

    反位:返其楅西東面之位。

     (64)以授有司:以誘射之矢授有司。

     (65)此節述衆賓受弓矢序立之儀。

    衆賓未拾取矢:衆賓初射,當于堂西受弓矢于有司,故不拾取矢。

     (66)此節述司射作射,請釋獲之儀。

    釋獲:釋:舍、放。

    獲:中。

    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