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射禮第五

關燈
【題解】 《儀禮》中有兩篇記述射禮,一是《鄉射禮》,一是《大射禮》。

    鄉射禮是州長于春、秋二季在州學會民習射之禮;大射禮則是諸侯與群臣習射之禮。

    凡諸侯之射,必先行燕禮;鄉射,必先行鄉飲酒禮。

    因此,《儀禮》把《鄉飲酒禮》和《燕禮》分别列于《鄉射禮》和《大射禮》之前。

    《禮記》中有《射義》一篇,闡述射禮的意義。

    《射義》說:“射者,仁之道也。

    射求正諸己,己正而後發,發而不中,則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

    ”又,“射之為言繹也(孔疏:繹者陳也,陳已之志)。

    。

    各繹己之志也。

    故心平體正,持弓矢審固;持弓矢審固,則射中矣,。

    。

    故射者各射己之鹄。

    ”《鄉射禮》、《大射禮》中都有以樂節射之儀。

    《射義》說:“射者,男子之事也,因而飾之以禮樂也。

    故事之盡禮樂而可數為,以立德行者,莫若射,故聖王務焉。

    ”據此,射不僅是一種技藝的練習與競賽,更重要的是體現了一種觀盛德、司禮樂、正志行,以成己立德的道德教化意義。

     鄉射之禮:主人戒賓(1)。

    賓出迎,再拜。

    主人答再拜,乃請。

    賓禮辭許。

    主人再拜,賓答再拜。

    主人退,賓送再拜。

     乃席賓,南面,東上。

    衆賓之席,繼而西。

    席主人于阼階上,西面。

     尊于賓席之東,兩壺,斯禁,左玄酒。

    皆加勺。

    篚在其南,東肆。

    設洗于阼階東南,南北以堂深,東西當東榮。

    水在洗東,篚在洗西,南肆。

     縣于洗東北,西面(2)。

    乃張侯,下綱不及地武(3)。

    不系左下綱,中掩束之(4)。

    乏參侯道居侯黨之一,西五步(5)。

     羹定(6)。

    主人朝服,乃速賓。

    賓朝服出迎,再拜。

    主人答再拜,退。

     賓送再拜。

    賓及衆賓遂從之。

     及門,主人一相出迎于門外,再拜,賓答再拜。

    揖衆賓。

    主人以賓揖,先入(7)。

    賓厭衆賓,衆賓皆入門左,東面北上。

    賓少進,主人以賓三揖,皆行。

    及階,三讓,主人升一等,賓升。

    主人阼階上當楣北面再拜,賓西階上當楣北面答再拜。

     主人坐取爵于上篚,以降。

    賓降。

    主人阼階前西面坐奠爵,興,辭降,賓對。

    主人坐取爵,興,适洗,南面坐奠爵于篚下,盥洗。

    賓進,東北面辭洗。

    主人坐奠爵于篚,興、對,賓反位(8)。

    主人卒洗,壹揖,壹讓,以賓升。

    賓西階上北面拜洗。

    主人阼階上北面奠爵,遂答拜,乃降。

    賓降,主人辭降,賓對。

    主人卒盥,壹揖、壹讓升。

    賓升,西階上疑立。

    主人坐取爵,實之,賓席之前西北面獻賓。

    賓西階上北面拜,主人少退。

    賓進受爵于席前,複位(9)。

    主人阼階上拜送爵。

    賓少退。

    薦脯醢。

    賓升席自西方。

    乃設折俎。

    主人阼階東疑立。

    賓坐,左執爵,右祭脯醢。

    奠爵于薦西,興,取肺,坐絕祭。

    尚左手,哜之,興,加于俎。

     坐脫手,執爵,遂祭酒,興,席末坐啐酒。

    降席,坐奠爵,拜,告旨,執爵興。

    主人阼階上答拜。

    賓西階上北面坐卒爵,興。

    坐奠爵,遂拜,執爵興。

    主人阼階上答拜。

     賓以虛爵降。

    主人降。

    賓西階前東面坐,奠爵,興,辭降,主人對。

     賓坐取爵,适洗,北面坐奠爵于篚下,興,盥洗。

    主人阼階之東,南面辭洗。

    賓坐,奠爵于篚,興對。

    主人反位(10)。

    賓卒洗,揖讓如初,升。

    主人拜洗,賓答拜,興,降盥,如主人之禮。

    賓升,實爵,主人之席前東南面酢主人。

    主人阼階上拜,賓少退。

    主人進受爵,複位。

    賓西階上拜送爵。

    薦脯醢。

    主人升席自北方。

    乃設折俎。

    祭如賓禮,不告旨。

    自席前适阼階上,北面坐卒爵,興。

    坐奠爵,遂拜,執爵興。

    賓西階上北面答拜。

    主人坐奠爵于序端,阼階上再拜崇酒,賓西階上答再拜。

     主人坐取解于篚以降(11)。

    賓降,主人奠觯辭降。

    賓對,東面立。

     主人坐取觯,洗。

    賓不辭洗。

    卒洗,揖讓升。

    賓西階上疑立。

    主人實觯,酬之。

    阼階上北面坐奠觯,遂拜,執觯興。

    賓西階上北面答拜。

    主人坐祭,遂飲,卒觯,興。

    坐奠觯,遂拜,執觯興。

    賓西階上北面答拜。

    主人降洗。

    賓降辭,如獻禮。

    升,不拜洗。

    賓西階上立。

    主人實觯,賓之席前北面。

    賓西階上拜。

    主人坐奠觯于薦西。

    賓辭,坐取觯以興,反位。

    主人阼階上拜送。

    賓北面坐奠觯于薦東,反位。

     主人揖降(12)。

    賓降,東面立于西階西,當西序。

    主人西南面三拜衆賓,衆賓皆答一拜。

    主人揖升,坐取爵于序端,降洗,升實爵,西階上獻衆賓。

    衆賓之長升拜受者三人,主人拜送。

    坐祭立飲,不拜既爵,授主人爵,降複位。

    衆賓皆不拜受爵,坐祭,立飲。

    每一人獻,則薦諸其席。

    衆賓辯有脯醢。

    主人以虛爵降,奠于篚。

     揖讓升(13)。

    賓厭衆賓升,衆賓皆升,就席。

    一人洗,舉觯于賓。

     升實觯,西階上坐奠觯,拜,執觯興。

    賓席末答拜。

    舉觯者坐祭,遂飲,卒觯,興。

    坐奠觯,拜,執觯興。

    賓答拜。

    降洗,升實之,西階上北面。

    賓拜。

    舉觯者進,坐奠觯于薦西。

    賓辭,坐取以興。

    舉觯者西階上拜送。

    賓反奠于其所。

    舉觯者降。

     大夫若有遵者,則入門左(14)。

    主人降。

    賓及衆賓皆降,複初位。

     主人揖讓,以大夫升。

    拜至,大夫答拜。

    主人以爵降,大夫降。

    主人辭降。

    大夫辭洗,如賓禮。

    席尊于東。

    升,不拜洗。

    主人實爵,席前獻于大夫。

    大夫西階上拜,進受爵,反位。

    主人大夫之右拜送。

    大夫辭加席。

    主人對,不去加席,乃薦脯醢。

    大夫升席。

    設折俎。

    祭如賓禮,不哜肺,不啐酒,不告旨,西階上卒爵,拜。

    主人答拜。

    大夫降洗,主人複阼階,降辭如初。

    卒洗,主人盥,揖讓升。

    大夫授主人爵于兩楹間,複位。

    主人實爵,以酢于西階上。

    坐奠爵,拜。

    大夫答拜。

    坐祭,卒爵,拜。

    大夫答拜。

    主人坐奠爵于西楹南,再拜崇酒。

    大夫答拜。

    主人複阼階,揖降。

    大夫降,立于賓南。

    主人揖讓,以賓升。

    大夫及衆賓皆升,就席。

     席工于西階上,少東。

    樂正先升,北面立于其西。

    工四人,二瑟,瑟先。

    相者皆左何瑟,面鼓(15),執越,内弦,右手相。

    入,升自西階,北面東上。

    工坐。

    相者坐授瑟,乃降。

    笙入,立于縣中(16),西面。

    乃合樂《周南·關睢》、《葛覃》、《卷耳》、《召南·鵲巢》、《采繁》、《采蘋》。

    工不興,告于樂正曰:“正歌備。

    ”樂正告于賓,乃降。

     主人取爵于上篚,獻工(17)。

    大師,則為之洗。

    賓降,主人辭降。

     工不辭洗。

    卒洗,升實爵。

    工不興,左瑟,一人拜受爵。

    主人阼階上拜送爵。

    薦脯醢。

    使人相祭。

    工飲,不拜既爵,授主人爵。

    衆工不拜,受爵,祭飲,辯有脯醢,不祭,不洗。

    遂獻笙于西階上。

    笙一人拜于下,盡階,不升堂,受爵。

    主人拜送爵。

    階前坐祭,立飲,不拜既爵。

    升,授主人爵。

    衆笙不拜,受爵,坐祭,立飲。

    辯有脯醢,不祭。

    主人以爵降,奠于篚,反升,就席。

     主人降席自南方,側降。

    作相為司正,司正禮辭,許諾。

    主人再拜,司正答拜。

    主人升就席。

    司正洗觯,升自西階,由楹内适阼階上,北面受命于主人。

    西階上北面請安于賓,賓禮辭,許。

    司正告于主人,遂立于楹間以相拜。

    主人阼階上再拜,賓西階上答再拜,皆揖就席。

    司正實觯,降自西階,中庭北面坐奠觯。

    興,退,少立。

    進,坐取觯,興。

    反坐,不祭,遂卒觯,興。

    坐奠觯,拜,執觯興。

    洗,北面坐奠于其所,興。

    少退,北面立于觯南。

    未旅(18)。

     三耦俟于堂西(19),南面東上。

    司射适堂西(20),袒決遂,取弓于階西,兼挾乘矢(21),升自西階。

    階上北面告于賓曰:“弓矢既具,有司請射。

    ”賓對曰:“某不能,為二三子(22)。

    ”許諾。

    司射适阼階上,東北面告于主人曰:“請射于賓,賓許。

    ” 司射降自西階,階前西面命弟子納射器(23)。

    乃納射器,皆在堂西。

     賓與大夫之弓倚于西序,矢在弓下,北括(24)。

    衆弓倚于堂西,矢在其上。

    主人之弓矢在東序東。

     司射不釋弓矢,遂以比三耦于堂西(25)。

    三耦之南,北面,命上射曰;“某禦于子(26)。

    ”命下射曰;“子與某子射。

    ” 司正為司馬(27)。

    司馬命張侯,弟子說束,遂系左下綱(28)。

    司馬又命獲者倚旌于侯中(29)。

    獲者由西方,坐取旌,倚于侯中,乃退。

     樂正适西方,命弟子贊工,遷樂于下(30)。

    弟子相工如初入,降自西階,阼階下之東南,堂前三笴(31),西面北上坐。

    樂正北面立于其南。

    司射猶挾乘矢以命三耦:“各與其耦讓取弓矢,拾(32)。

    ”三耦皆袒決遂。

    有司左執弣右執弦而授弓,遂授矢(33)。

    三耦皆執弓,搢三而挾一個(34)。

    司射先立于所設中之西南(35),東面。

    三耦皆進,由司射之西,立于其西南,東面北上而俟。

     司射東面立于三耦之北,搢三而挾一個,揖進。

    當階,北面揖,及階,揖,升堂,揖。

    豫則鈎楹内,堂則由楹外(36)。

    當左物,北面揖,及物,揖(37)。

    左足履物,不方足,還(38)。

    視侯中,俯正足(39)。

    不去旌(40)。

    誘射(41),将乘矢(42)。

    執弓不挾,右執弦。

    南面揖,揖如升射。

    降,出于其位南。

    适堂西,改取一個,挾之(43)。

    遂适階西,取撲搢之以反位(44)。

     司馬命獲者執旌以負侯(45)。

    獲者适侯,執旌負侯而俟。

    司射還,當上耦,西面作上耦射(46)。

    司射反位。

    上耦揖進,上射在左,并行。

     當階,北面揖,及階,揖。

    上射先升三等,下射從之,中等(47)。

    上射升堂,少左。

    下射升,上射揖,并行。

    皆當其物,北面揖,及物,揖。

     皆左足履物,還,視侯中,合足而俟。

    司馬适堂西,不決遂,袒執弓,出于司射之南,升自西階,鈎楹,由上射之後,西南面立于物間。

    左執蕭,南揚弓,命去侯(48)。

    獲者執旌許,諾聲不絕以至于乏(49)。

    坐,東面偃旌,興而俟(50)。

    司馬出于下射之南,還其後,降自西階。

    反由司射之南,适堂西,釋弓,襲(51),反位,立于司射之南。

    司射進,與司馬交于階前,相左(52),由堂下西階之東,北面視上射,命曰:“無射獲,無獵獲(53)。

    ”上射揖,司射退,反位。

    乃射。

    上射既發,挾弓矢,而後下射射。

    拾發,以将乘矢(54)。

    獲者坐而獲,舉旌以宮,偃旌以商,獲而未釋獲(55)。

    卒射,皆執弓不挾,南面揖,揖如升射。

    上射降三等,下射少右,從之,中等。

    并行,上射于左。

    與升射者相左,交于階前,相揖。

    由司馬之南,适堂西,釋弓、說決拾、襲而俟于堂西,南面,東上。

    三耦卒射,亦如之。

    司射去撲,倚于西階之西,升堂,北面告于賓曰:“三耦卒射。

    ”賓揖。

     司射降,搢撲,反位。

    司馬适堂西,袒執弓,由其位南,進,與司射交于階前相左,升自西階。

    鈎楹,自右物之後,立于物間,西南面,揖弓,命取矢。

    獲者執旌,許諾聲不絕,以旌負侯而俟。

    司馬出于左物之南,還其後,降自西階。

    遂适堂前,北面立于所設楅之南,命弟子設楅(56)。

    乃設楅于中庭,南當洗,東肆。

    司馬由司射之南退,釋弓于堂西,襲,反位。

    弟子取矢,北面坐委于楅,北括,乃退。

    司馬襲進,當楅南,北面坐,左右撫矢而乘之(57)。

    若矢不備,則司馬又袒執弓如初,升命曰:“取矢不索(58)。

    ”弟子自西方應曰:“諾。

    ”乃複求矢,加于楅。

     司射倚撲于階西,升,請射于賓,如初。

    賓許諾。

    賓、主人、大夫若皆與射(59),則遂告于賓,适阼階上告于主人。

    主人與賓為耦。

    遂告于大夫,大夫雖衆,皆與士為耦。

    以耦告于大夫曰:“某禦于子(60)。

    ”西階上北面作衆賓射。

    司射降,搢撲,由司馬之南适堂西,立,比衆耦(61)。

    衆賓将與射者皆降,由司馬之南适堂西,繼三耦而立,東上。

    大夫之耦為上,若有東面者,則北上。

    賓、主人與大夫皆未降,司射乃比衆耦辯。

     遂命三耦拾取矢,司射反位。

    三耦拾取矢,皆袒決遂,執弓,進立于司馬之西南。

    司射作上耦取矢,司射反位。

    上耦揖進,當楅北面揖,及楅揖。

    上射東面,下射西面。

    上射揖進,坐,橫弓,卻手自弓下取一個,兼諸弣,順羽,且興(62)。

    執弦而左還,退反位,東面揖(63)。

    下射進,坐,橫弓,覆手自弓上取一個,興。

    其他如上射。

    既拾取乘矢,揖,皆左還。

    南面揖,皆少進。

    當楅南,皆左還,北面,搢三挾一個。

     揖,皆左還,上射于右。

    與進者相左,相揖,退反位。

    三耦拾取矢,亦如之。

    後者遂取誘射之矢,兼乘矢而取之,以授有司于西方(64),而後反位。

     衆賓未拾取矢(65),皆袒決遂,執弓,搢三挾一個。

    由堂西進,繼三耦之南而立,東面,北上。

    大夫之耦為上。

     司射作射如初。

    一耦揖升如初。

    司馬命去侯,獲者許諾。

    司馬降,釋弓反位。

    司射猶挾一個,去撲,與司馬交于階前,升,請釋獲于賓(66),賓許。

    降,搢撲,西面立于所設中之東,北面命釋獲者設中,遂視之(67)。

    釋獲者執鹿中,一人執算以從之(68)。

    釋獲者坐設中,南當楅,西當西序,東面。

    興受算,坐實八算于中,橫委其餘于中西,南末(69)。

    興,共而俟。

    司射遂進,由堂下北面命曰:“不貫不釋(70)。

    ”上射揖。

    司射退反位。

    釋獲者坐取中之八算,改實八算于中(71),興,執而俟。

     乃射。

    若中,則釋獲者坐而釋獲,每一個釋一算(72)。

    上射于右,下射于左,若有餘算,則反委之(73)。

    又取中之八算,改實八算于中。

     興,執而俟。

    三耦卒射。

     賓、主人、大夫揖,皆由其階降,揖(74)。

    主人堂東袒決遂,執弓,搢三挾一個。

    賓于堂西亦如之。

    皆由其階,階下揖,升堂揖。

    主人為下射,皆當其物,北面揖,及物揖,乃射。

    卒,南面揖,皆由其階,階上揖,降階揖。

    賓序西,主人序東,皆釋弓,說決拾,襲,反位。

    升,及階揖,升堂揖,皆就席。

     大夫袒決遂,執弓,搢三挾一個,由堂西出于司射之西,就其耦(75)。

     大夫為下射,揖進,耦少退。

    揖如三耦。

    及階,耦先升。

    卒射,揖如升射,耦先降。

    降階,耦少退。

    皆釋弓于堂西,襲。

    耦遂止于堂西,大夫升就席。

     衆賓繼射,釋獲皆如初。

    司射所作唯上耦(76)。

    卒射,釋獲者遂以所執餘獲升自西階(77),盡階,不升堂。

    告于賓曰:“左右卒射。

    ”降,反位,坐委餘獲于中西。

    興,共而俟。

     司馬袒決執弓,升命取矢,如初。

    獲者許諾,以旌負侯,如初。

    司馬降,釋弓,反位。

    弟子委矢,如初。

    大夫之矢,則兼束之以茅,上握焉(78)。

    司馬乘矢如初(79)。

     司射遂适西階西,釋弓,去撲,襲。

    進由中東,立于中南,北面視算。

    釋獲者東面于中西坐,先數右獲(80)。

    二算為純,一純以取,實于左手,十純則縮而委之,每委異之(81)。

    有餘純,則橫于下(82)。

    一算為奇,奇則又縮諸純下(83)。

    興,自前适左,東面(84)。

    坐,兼斂算,實于左手。

    一純以委,十則異之,其餘如右獲(85)。

    司射複位。

    釋獲者遂進取賢獲(86),執以升,自西階,盡階,不升堂。

    告于賓。

    若右勝,則曰:“右賢于左。

    ”若左勝,則曰:“左賢于右。

    ”以純數告,若有奇者,亦曰奇(87)。

    若左右鈞,則左右皆執一算以告,曰:“左右鈞。

    ”降複位,坐,兼斂算,實八算于中,委其餘于中西。

    興,共而俟。

     司射适堂西,命弟子設豐(88)。

    弟子奉豐升,設于西楹之西,乃降。

     勝者之弟子洗觯,升酌,南面坐奠于豐上。

    降,袒執弓,反位。

    司射遂袒執弓,挾一個,搢撲,89北面于三耦之南,命三耦及衆賓:“勝者皆袒決遂,執張弓。

    不勝者皆襲,說決拾,卻左手,右加弛弓于其上,遂以執弣(89)。

    ”司射先反位。

    三耦及衆射者皆與其耦進立于射位,北上。

    司射作升飲者,如作射。

    一耦進,揖如升射,及階,勝者先升堂,少右。

    不勝者進,北面坐取豐上之觯。

    興,少退,立卒觯。

    進,坐奠于豐下。

     興,揖。

    不勝者先降,與升飲者相左,交于階前,相揖。

    出于司馬之南,遂适堂西。

    釋弓,襲而俟。

    有執爵者(90)。

    執爵者坐取觯,實之,反奠于豐上。

    升飲者如初。

    三耦卒飲。

    賓,主人、大夫不勝,則不執弓。

    執爵者取觯降洗,升實之,以授于席前。

    受觯,以适西階上北面立飲。

    卒觯,授執爵者,反就席。

    大夫飲,則耦不升。

    若大夫之耦不勝,則亦執弛弓,特升飲(91)。

    衆賓繼飲射爵者辯,乃徹豐與觯。

     司馬洗爵,升實之以降,獻獲者于侯。

    薦脯醢,設折俎。

    俎與薦皆三祭(92)。

    獲者負侯,北面拜受爵,司馬西面拜送爵。

    獲者執爵,使人執其薦與俎從之(93)。

    适右個,設薦俎(94)。

    獲者南面坐,左執爵,祭脯醢,執爵興。

    取肺,坐祭,遂祭酒。

    興,适左個、中,亦如之。

    左個之西北三步,東面設薦俎(95)。

    獲者薦右東面立飲,不拜既爵。

    司馬受爵,奠于篚,複位。

    獲者執其薦,使人執俎從之,辟設于乏南(96)。

    獲者負侯而俟。

     司射适階西,釋弓矣,去撲,說決拾,襲。

    适洗,洗爵。

    升實之,以降,獻釋獲者于其位,少南。

    薦脯醢,折俎,有祭。

    釋獲者薦右東面拜受爵,司射北面拜送爵。

    釋獲者就其薦坐,左執爵,祭脯醢。

    興,取肺,坐祭,遂祭酒。

    興,司射之西北面立飲,不拜既爵。

    司射受爵,奠于篚。

    釋獲者少西辟薦,反位(97)。

     司射适堂西,袒決遂,取弓于階西,挾一個,搢撲以反位。

    司射去撲倚于階西,升請射于賓,如初。

    賓許。

    司射降,搢撲,由司馬之南适堂西,命三耦及衆賓皆袒決遂,執弓就位。

    司射先反位。

    三耦及衆賓皆袒決遂,執弓,各以其耦進(98),反于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