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飲酒禮第四

關燈
,故需有人相扶。

    左何瑟:以左手持瑟。

    後首:瑟首(可鼓部位)在後。

    挎越:越:瑟下孔。

    挎越即以手指伸入瑟下孔中持之。

    内弦:弦向内,即弦朝身體一面。

    右手相:以右手扶工。

     (36)樂正:樂官之長。

    正即長。

    《周禮》有大司樂、樂師之職。

    此樂正為諸侯之官。

     (37)《鹿鳴》、《四牡》、《皇皇者華》,皆《詩·小雅》中詩篇。

     (38)一人:工之長,亦即四工之内為首者。

     (39)使人相祭:人:上相者。

    相祭:相其祭酒祭脯醢。

     (40)大師:亦工,依鄭注,大師乃君賜與大夫之樂人。

     (41)此節述笙奏三終及獻笙之儀。

    笙:吹笙者。

    磬南:在擊磬者之南。

     (42)《南陔》、《白華》、《華黍》:此三篇均屬《小雅》,但存目錄而無詩。

    (43)一人:吹笙人中之長者。

     (44)此節記間歌三終。

    間歌,一歌一吹,交替進行。

    《魚麗》、《南有嘉魚》、《南山有台》,皆《小雅》詩篇。

    《由庚》、《崇丘》、《由儀》三篇,《小雅》有目而阙詩。

     (45)此節述合樂及告樂備之儀。

    合樂:堂上歌瑟、堂下笙磬共奏此詩。

    《關雎》、《葛覃》、《卷耳》為《詩·周南》詩篇,《鵲巢》、《采蘩》、《采蘋》為《召南》詩篇。

     (46)此節述立司正、安賓之儀。

    側降:主人一人降,賓介不從。

    側:特。

     (47)作相為司正:作:使。

    此相即上文與主人迎賓于門外的“一相”。

    上稱相主相禮,今稱司正,意在監酒。

     (48)請安于賓:安:止。

    因賓欲去故止而留之。

     (49)相拜:此相亦贊相、輔助之義。

     (50)此節記司正表位。

    共:拱手。

     (51)此節述賓酬主人之儀。

    此賓酬主人,為旅酬的開始。

    俎西之觯:即上文一人舉觯,奠于薦西稍南之觯。

     (52)此節述主人酬介之儀。

     (53)此節述介酬衆賓,衆賓旅酬之儀。

    旅:序。

    旅即旅酬。

    下文介酬衆賓、衆賓又依次序相酬,即所謂旅酬。

     (54)某子:某指受酬者之氏。

     (55)司正退立于序端:司正命受酬者後,退立于西序端。

    酬畢,又升相酬,命受酬者。

    如此一一命受酬者。

    旅酬畢,司正方下堂複位。

     (56)受酬者自介右,衆受酬者受自左:衆賓中首一人受介酬,自介右受酬;第二人以下受前一人酬,皆自酬者之左受酬。

    介右:介東。

    受自左:在酬者之西受之。

    凡授受之法,授者在右,受者在左。

    受酬者自介右受之,乃尊介在左之意。

     (57)辯,卒受者以觯降:辯:遍。

    謂旅酬遍及衆賓,最後一位受酬者執觯下堂。

    (58)司正降複位:複堂下觯南之位。

     (59)此節述二人舉觯于賓介之儀。

    二人:亦主人之吏。

    禮,凡二人舉觯,為無算爵之始。

    下文撤俎、脫屦、升坐後,賓介即取此二觯以酬主人與衆賓,賓主燕飲,爵行無數,醉而後止,執觯者皆與,即所謂無算爵。

     (60)逆降:二人下堂時的先後次序與升堂時相反。

     (61)此節記撤俎之儀。

    請坐于賓:自此以前皆站立行禮,未得安坐飲食,人已倦怠。

    以下乃安坐燕飲。

     (62)賓辭以俎:即賓以俎辭主人請坐之命,謂俎尚在,不敢坐。

    俎為肴之貴者。

    無算爵,禮較前為輕,故必先撤俎而後安坐歡飲。

     (63)階前:西階前。

    弟子,賓黨之年少者。

     (64)遵者:仕至大夫的本鄉人,今來助主人樂賓,主人以為榮而遵法者,因以為名。

     (65)還授司正:還通旋。

    即向席取俎,然後轉身以授司正。

     (66)使人受俎:方苞說,此“人”當為公士,與主人、介以弟子受俎異。

     (67)此節述安坐燕飲之儀。

    說屦:即脫屦。

    此前立而行劄,下當燕坐,故脫屦于堂下。

     (68)羞:進。

    所進肴為狗肉醢。

     (69)無算爵:算:數。

    從上至下,從始至末,爵行無數,唯醉乃止。

    無算樂:上奏樂,或歌三終,或間歌三終,或合樂,皆有定數,此處則無數,或間或合,盡歡而止。

     (70)此節述賓退之儀。

    《陔(g1i)》:即《陔夏》,古樂名,為《九夏》之一。

    《周禮·春官·鐘師》:“以鐘鼓奏九夏:王夏、肆夏、昭夏、納夏、章夏、齊夏、族夏、祴夏、骜夏。

    ”鄭注引杜子春說:“祴讀為陔鼓之陔。

    ”又:“客醉而出奏陔夏。

    ” (71)此節述遵者入之儀。

    諸公大夫則既一人舉觯,乃入:即諸公大夫(統稱遵者)在一人舉觯畢才入内,為的是不影響主賓獻酢之禮。

     (72)三重、再重:即三層席、兩層席。

     (73)公如大夫入:如:若。

    此言公與大夫一樣,其入時降迎的儀式相同,都如下文所說。

     (74)辭一席:公席三層,大夫席兩層。

    辭一席,與大夫相同,是自謙的表示。

     (75)大夫則如介禮:公如賓禮,則大夫如介禮。

    其入門、升堂、獻酢皆與介禮同。

    辭加席,委于席端,主人不撤:謂公在,大夫自謙,辭上一層席,卷而放置于席端,主人不使人撤去。

     (76)此節述賓拜賜,主人犒勞司正之儀。

    鄉服:鄉飲酒所服之朝服。

    拜賜:拜謝鄉大夫飲己之禮遇。

     (77)息:慰勞,取息其勞而犒勞之之義。

     (78)不殺:不殺牲,市買之,無俎。

    羞唯所有:當下有什麼就進什麼。

     (79)征唯所欲:征:召。

    所要請的客人亦較随便。

    告:請。

    君子:國中有盛德者。

    可:意即請與不請亦随其所欲。

     (80)鄉樂唯欲:《國風》中諸詩篇,因其所欲而歌之,沒有預先規定的節次。

     (81)鄉:指鄉大夫。

    皆使能,不宿戒:鄉飲酒禮,賓介皆賢能之士,故不必宿戒。

     (82)此節記器具牲羞之類物事。

    筵:即席。

    純(hǔn):緣、鑲邊。

     (83)亨:烹。

     (84)挺:量詞,取其挺直貌。

    五挺,即五條脯。

    橫祭于其上:脯本五條,橫置人前,另有半條橫置其上,以供祭祀。

     (85)俎由東壁,自西階升:狗肉烹于堂東北,載于俎,陳于東方,用時則由東壁适西階,升設席前。

     (86)肫(ch&n)、胳(g6):牲體後胫骨的兩個部分。

     (87)進腠(còu):腠:肌肉的紋理。

    進腠即肉皮向上。

     (88)此節記禮樂儀節隆殺及面位次序。

    以爵拜者不徒作:作:起。

    言拜既爵者不空起立,起立必酢主人。

     (89)衆賓之長,一人辭洗:衆賓之長三人,其中尊者一人辭洗,餘二人不辭洗。

    (90)樂正與立者,皆薦以齒:樂正與堂下衆賓皆依序受酬、薦脯醢。

     (91)凡舉爵,三作而不徒爵:謂獻賓、大夫、工,皆有脯醢。

     (92)階間縮霤(liù):在東西兩階之間,與屋檐相縱向設之。

    縮:縱。

    霤:屋檐。

    屋檐以東西為縱,故磐之設為東西向。

    鼓:擊。

     (93)主人之俎以東:主人之俎,不出授人而藏于東方。

     (94)不與:與:及。

    不及即不獻酒、不酬酒。

     【譯文】 鄉飲酒的禮儀:主人至先生處商定賓、介的人選。

    主人前往告請賓;賓拜謝主人屈尊駕臨。

    主人對賓答拜,于是緻辭請賓赴席。

    賓推辭一番,許諾。

    主人兩拜,賓答拜。

    主人告退,賓拜謝主人的屈尊來臨。

    主人請介的儀式亦與此相同。

     于是為賓、主人、介布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