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相見禮第三
關燈
小
中
大
者,不趨,容彌蹙以為儀(45)。
執玉者,則唯舒武,舉前曳踵(46)。
凡自稱于君,士、大夫曰下臣。
宅者在邦,則曰市井之臣;在野(47),則曰草茅之臣。
庶人則曰刺草之臣。
他國之人則曰外臣。
【注釋】 (1)此節記述士相見之禮儀。
腒(j&):幹雉、雉脯。
(2)左頭奉之:頭向左橫捧之。
(3)某也願見。
。
命某見:此句是求見者的話。
凡初次相見,必須經人介紹。
“某也願見,無由達”:此“某”字為求見者自稱。
言久願相見,無介紹以相通。
“某子以命命某見”:是說介紹人傳達了主人準予相見之意。
某子:指介紹人的姓名。
以命:以主人之命,即以主人之命命某來見。
(4)不敢為儀:不敢擺外表的威儀,表示誠心誠意地願往拜見。
(5)稱:舉。
(6)某不足以習禮:謙詞,猶雲不敢當此崇禮。
(7)主人請見,賓反見:上相見畢,賓出,此時主人複請賓返,再一次相見。
第一次見,要在行禮,賓主端敬恭肅;賓返見,則為燕見,以展未盡之意,安坐暢叙,比較随便。
(8)主人複見之以其摯:複見:主人往賓家回拜,乃禮尚往來之義。
以其摯:拿着賓來見主人時所執之禮物。
禮,賓主相見,賓見主人禮畢,主人必還其摯。
(9)請還摯于将命者:将猶傳。
傳命者,指擯相言。
說還摯于傳命者而不直指賓,是一種自謙、禮貌的說法。
(10)主人:主人到賓家,賓主關系對調。
故此處主人即上文的賓;下文言賓,亦即上文的主人。
(11)不敢以聞,固以請于将命者:亦謙詞,即不敢以還摯之事來聒煩主人,隻是固請于将命者而已,亦謂不敢當。
(12)此節述士見大夫之儀。
終辭其摯:即不受其摯。
推辭三次為終辭,不複請。
(13)此節述曾經為大夫家臣之士見大夫之禮。
嘗為臣者:即原來曾做過大夫的家臣而現在為公士者。
禮辭其摯:一辭其摯而許。
(14)賤私:古代卿大夫的家臣稱作私人。
(15)不足以踐禮:踐:行。
言為夫子賤私,不足以行賓客還摯之禮。
(16)此節述大夫相見之禮。
飾之以布,維之以索:以布為衣束其身,以繩索系聯其足。
(17)四維之,結于面:用繩索栓上前足和後足,從腹下交出背上,結之于胸前。
(18)左頭,如麛(m0)執之:麛:小鹿。
如獻麛那樣,頭向左,一手執前足,一手執後足。
(19)此節述臣見君之儀。
至下:鄭玄注下為君所。
胡培翚《正義》謂下為堂下,義較勝。
(20)容彌蹙(cù):容貌益顯得恭敬誠實,局促不安。
(21)不為容:不為趨翔之容。
趨翔,趨走似鳥飛,是一種行步時表現莊敬的姿态。
(22)進退走:走:疾趨。
進退要疾行。
(23)君不有其外臣:外臣:他國之人稱外臣。
上文本國之臣見君,君不還摯,此則使擯者還其摯,是不以為之臣,故說“不有其外臣”。
(24)此節述臣燕見于君之儀。
燕見:此燕見指私見,非公朝行禮,亦非宴飲之燕。
辯:正。
君南面為正,臣正北面見之。
(25)若不得,則正方,不疑君:方猶向。
疑:擬度。
謂如不得君正南面時,君在西,則臣正東面見,君在東,則臣正西面見,必須正向見之。
不可預先揣度君之位而斜立向之。
(26)升見無方階,辯君所在:升見:升堂見君。
無方階;無一定之階。
辯:通辨。
意思是,升堂見君,不一定從哪個階上堂,這要看君在何處,君近東階,則自東階上堂,近西階,則從西階上堂,以近君為便。
(27)此節述進言之法。
非對也,妥而後傳言:對:答。
妥:安坐,指君而言。
傳言:出言,發言。
這句是說,進言時,如果不是因君發問而作答,則必待君安坐後才發言。
(28)大人:卿大夫。
(29)始視面:謂開始時要觀察其顔色可否進言。
中視抱:抱:衣領下至帶之間。
謂既進言,視抱,容聽者思之,同時,視下于面,表示尊敬。
卒視面:最後看其是否聽納己言。
勿改:在發言至聽者答應這段時間内,要端正容體等待,不要變動改容。
(30)衆皆若是:謂諸卿大夫同在,其儀亦如此。
(31)若父,則遊目:謂與父言時,目光可以遊動,以觀察其身心安否。
(32)此節述侍坐于君子之法。
君子:指卿大夫及國中賢者。
(33)欠伸,打哈欠,伸懶腰。
問日之早晏:晏:晚。
即問現在什麼時候了。
執玉者,則唯舒武,舉前曳踵(46)。
凡自稱于君,士、大夫曰下臣。
宅者在邦,則曰市井之臣;在野(47),則曰草茅之臣。
庶人則曰刺草之臣。
他國之人則曰外臣。
【注釋】 (1)此節記述士相見之禮儀。
腒(j&):幹雉、雉脯。
(2)左頭奉之:頭向左橫捧之。
(3)某也願見。
。
命某見:此句是求見者的話。
凡初次相見,必須經人介紹。
“某也願見,無由達”:此“某”字為求見者自稱。
言久願相見,無介紹以相通。
“某子以命命某見”:是說介紹人傳達了主人準予相見之意。
某子:指介紹人的姓名。
以命:以主人之命,即以主人之命命某來見。
(4)不敢為儀:不敢擺外表的威儀,表示誠心誠意地願往拜見。
(5)稱:舉。
(6)某不足以習禮:謙詞,猶雲不敢當此崇禮。
(7)主人請見,賓反見:上相見畢,賓出,此時主人複請賓返,再一次相見。
第一次見,要在行禮,賓主端敬恭肅;賓返見,則為燕見,以展未盡之意,安坐暢叙,比較随便。
(8)主人複見之以其摯:複見:主人往賓家回拜,乃禮尚往來之義。
以其摯:拿着賓來見主人時所執之禮物。
禮,賓主相見,賓見主人禮畢,主人必還其摯。
(9)請還摯于将命者:将猶傳。
傳命者,指擯相言。
說還摯于傳命者而不直指賓,是一種自謙、禮貌的說法。
(10)主人:主人到賓家,賓主關系對調。
故此處主人即上文的賓;下文言賓,亦即上文的主人。
(11)不敢以聞,固以請于将命者:亦謙詞,即不敢以還摯之事來聒煩主人,隻是固請于将命者而已,亦謂不敢當。
(12)此節述士見大夫之儀。
終辭其摯:即不受其摯。
推辭三次為終辭,不複請。
(13)此節述曾經為大夫家臣之士見大夫之禮。
嘗為臣者:即原來曾做過大夫的家臣而現在為公士者。
禮辭其摯:一辭其摯而許。
(14)賤私:古代卿大夫的家臣稱作私人。
(15)不足以踐禮:踐:行。
言為夫子賤私,不足以行賓客還摯之禮。
(16)此節述大夫相見之禮。
飾之以布,維之以索:以布為衣束其身,以繩索系聯其足。
(17)四維之,結于面:用繩索栓上前足和後足,從腹下交出背上,結之于胸前。
(18)左頭,如麛(m0)執之:麛:小鹿。
如獻麛那樣,頭向左,一手執前足,一手執後足。
(19)此節述臣見君之儀。
至下:鄭玄注下為君所。
胡培翚《正義》謂下為堂下,義較勝。
(20)容彌蹙(cù):容貌益顯得恭敬誠實,局促不安。
(21)不為容:不為趨翔之容。
趨翔,趨走似鳥飛,是一種行步時表現莊敬的姿态。
(22)進退走:走:疾趨。
進退要疾行。
(23)君不有其外臣:外臣:他國之人稱外臣。
上文本國之臣見君,君不還摯,此則使擯者還其摯,是不以為之臣,故說“不有其外臣”。
(24)此節述臣燕見于君之儀。
燕見:此燕見指私見,非公朝行禮,亦非宴飲之燕。
辯:正。
君南面為正,臣正北面見之。
(25)若不得,則正方,不疑君:方猶向。
疑:擬度。
謂如不得君正南面時,君在西,則臣正東面見,君在東,則臣正西面見,必須正向見之。
不可預先揣度君之位而斜立向之。
(26)升見無方階,辯君所在:升見:升堂見君。
無方階;無一定之階。
辯:通辨。
意思是,升堂見君,不一定從哪個階上堂,這要看君在何處,君近東階,則自東階上堂,近西階,則從西階上堂,以近君為便。
(27)此節述進言之法。
非對也,妥而後傳言:對:答。
妥:安坐,指君而言。
傳言:出言,發言。
這句是說,進言時,如果不是因君發問而作答,則必待君安坐後才發言。
(28)大人:卿大夫。
(29)始視面:謂開始時要觀察其顔色可否進言。
中視抱:抱:衣領下至帶之間。
謂既進言,視抱,容聽者思之,同時,視下于面,表示尊敬。
卒視面:最後看其是否聽納己言。
勿改:在發言至聽者答應這段時間内,要端正容體等待,不要變動改容。
(30)衆皆若是:謂諸卿大夫同在,其儀亦如此。
(31)若父,則遊目:謂與父言時,目光可以遊動,以觀察其身心安否。
(32)此節述侍坐于君子之法。
君子:指卿大夫及國中賢者。
(33)欠伸,打哈欠,伸懶腰。
問日之早晏:晏:晚。
即問現在什麼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