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賫送
關燈
小
中
大
葬不欲厚,祭不欲渎。
靡财于一奠者,此謂賊;竭思于祝号者,此謂誣。
諸為歸人纂述者,亦赍送之事也。
不得其職,甚乎以璠玙斂矣!古者吊有傷辭,谥有诔,祭有頌。
其馀皆禱祝之辭,非著竹帛者也。
《上曲禮》:知生者吊,知死者傷。
正義曰:吊辭口緻命,傷辭書之于版。
《既夕禮》:知死者赗,知生者赙。
書赗于方,若九若七若五,諸在版者,皆百名以下,其字有定。
赗之多者,不過九行。
傷辭多者,不過百字。
上世作者,雖若滅若沒哉,觀魏武帝過橋玄墓,不忘疇昔,為辭告奠,其文約省,哀戚為已隆矣!斯蓋古之令軌,為法于今者乎? 诔者,诔其行迹而為之谥。
《記·曾子問》曰:賤不诔貴,幼不诔長,天子稱天以诔之。
《周官·大史》:遣之日讀诔。
《文章流别》傳曰:詩頌箴銘之篇,皆在往古成文,可放依而作;惟诔無定制,故作者多異焉。
見于典籍者,《左傳》有魯哀公為孔子诔(《文心雕龍》及《禦覽》五百九十六引),《列女傳》述魯展禽妻诔夫事。
古者諸侯相诔,猶謂之失,況以燕昵自诔其夫,似後生所托也。
《詩傳》曰:喪紀能诔,可以為大夫。
大夫不當有诔人事,蓋稱君命為之辭(《周禮》春官禦史,掌贊書,後鄭以為佐作诏令。
按《漢書·周榮傳》:尚書陳忠上疏薦榮子興曰:尚書出納帝命,為王喉舌,臣等既愚暗,而諸郎多文俗吏,鮮有雅材,每為诏文,宣示内外,轉相求請,或以不能而專己自由,辭多鄙固。
是則周漢王言亦由假手,惟漢初高祖、孝文,或親自作诏耳。
诔亦視此),訖于新氏,楊雄不在史官而诔元後;後漢大司馬吳漢薨,杜笃以獄囚上诔。
由是賤有诔貴者矣! 宗廟之樂,天子有頌,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自下蓋謂之祠。
春祭曰祠,品物少多文辭也。
太祝六辭,一曰祠。
舊讀以為辭令,蓋未谛。
若夫攻說之文,對于神氾。
非用之人鬼者也。
凡此三族,後世稍分為十馀種,而或施諸刻石。
文敝者宜返質,謂當刊剟殊名,言從其本。
自傷辭出者,後有吊文。
賈誼《吊屈原》,相如《吊二世》,錄在賦篇。
其特為文辭而迹可見于今者,若祢衡《吊張衡》,陸機《吊魏武帝》。
斯皆異時緻闵,不當棺柩之前,與舊禮言吊者異。
惟束晢吊衛巨山、蕭孟恩二首,斯得職耳。
今之祭文,蓋古傷辭也。
喪禮奠而不祭,故《既夕禮》曰:若奠,受羊如受馬,兄弟赗奠可也。
所知則赗而不奠。
今在殡宮而命以祭,言則不度。
《文章緣起》曰:後漢車騎郎杜笃始作祭延锺文。
不知其吉祭耶,抑喪奠也?神固不歆非類,雖在吉祭,于古未有異姓為主者。
士禮既崩,近世或有功德在民祭于州邑,及夫往世特達之士。
比幹、夷、齊、魯連、鄭康成之倫,廟祀猶在,有特豚魚菽之祭,為之祭文可也。
其旁出者有哀辭。
《文章流别》傳曰:崔瑗、蘇順、馬融等為之,率施于童殇夭折,不以壽終者。
(《禦覽》五百九十六引)蓋死而不吊者三:畏、厭、溺。
長殇以下,與鮮死者同列,不可緻吊,于是為之哀辭。
禮以義起。
是故馬仲都以元舅、車騎将軍之重,從駕溺死,明帝命班固于馬上三十步為哀辭。
(同上引)蓋君臣慎禮,不以貴寵越也。
今人以哀辭施諸壽終,斯所謂失倫者。
衛巨山為楚王玮矯诏所誅,方之舊典,宜哀辭,而束晢自郡赴喪,為文以吊,亦少褒矣。
其馀挽歌之流,當古虞殡,徒役相和,若舂杵者有歌焉。
不在士友,有傷辭則吊文挽歌可以省。
自诔出者,後有行狀。
诔之為言,參其行迹而為之谥。
故《文心雕龍》曰:序事如傳,辭靡律調,诔之才也。
此則後人行狀,實當斯體。
唐世行狀,以上考功,固為議谥作也,然以诔無恒制,多制華辭,為方人之言。
《聖賢群輔錄》列二十四狀,皆與序事有異。
且作狀者既為先賢,既與讀诔議谥異用。
《
靡财于一奠者,此謂賊;竭思于祝号者,此謂誣。
諸為歸人纂述者,亦赍送之事也。
不得其職,甚乎以璠玙斂矣!古者吊有傷辭,谥有诔,祭有頌。
其馀皆禱祝之辭,非著竹帛者也。
《上曲禮》:知生者吊,知死者傷。
正義曰:吊辭口緻命,傷辭書之于版。
《既夕禮》:知死者赗,知生者赙。
書赗于方,若九若七若五,諸在版者,皆百名以下,其字有定。
赗之多者,不過九行。
傷辭多者,不過百字。
上世作者,雖若滅若沒哉,觀魏武帝過橋玄墓,不忘疇昔,為辭告奠,其文約省,哀戚為已隆矣!斯蓋古之令軌,為法于今者乎? 诔者,诔其行迹而為之谥。
《記·曾子問》曰:賤不诔貴,幼不诔長,天子稱天以诔之。
《周官·大史》:遣之日讀诔。
《文章流别》傳曰:詩頌箴銘之篇,皆在往古成文,可放依而作;惟诔無定制,故作者多異焉。
見于典籍者,《左傳》有魯哀公為孔子诔(《文心雕龍》及《禦覽》五百九十六引),《列女傳》述魯展禽妻诔夫事。
古者諸侯相诔,猶謂之失,況以燕昵自诔其夫,似後生所托也。
《詩傳》曰:喪紀能诔,可以為大夫。
大夫不當有诔人事,蓋稱君命為之辭(《周禮》春官禦史,掌贊書,後鄭以為佐作诏令。
按《漢書·周榮傳》:尚書陳忠上疏薦榮子興曰:尚書出納帝命,為王喉舌,臣等既愚暗,而諸郎多文俗吏,鮮有雅材,每為诏文,宣示内外,轉相求請,或以不能而專己自由,辭多鄙固。
是則周漢王言亦由假手,惟漢初高祖、孝文,或親自作诏耳。
诔亦視此),訖于新氏,楊雄不在史官而诔元後;後漢大司馬吳漢薨,杜笃以獄囚上诔。
由是賤有诔貴者矣! 宗廟之樂,天子有頌,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自下蓋謂之祠。
春祭曰祠,品物少多文辭也。
太祝六辭,一曰祠。
舊讀以為辭令,蓋未谛。
若夫攻說之文,對于神氾。
非用之人鬼者也。
凡此三族,後世稍分為十馀種,而或施諸刻石。
文敝者宜返質,謂當刊剟殊名,言從其本。
自傷辭出者,後有吊文。
賈誼《吊屈原》,相如《吊二世》,錄在賦篇。
其特為文辭而迹可見于今者,若祢衡《吊張衡》,陸機《吊魏武帝》。
斯皆異時緻闵,不當棺柩之前,與舊禮言吊者異。
惟束晢吊衛巨山、蕭孟恩二首,斯得職耳。
今之祭文,蓋古傷辭也。
喪禮奠而不祭,故《既夕禮》曰:若奠,受羊如受馬,兄弟赗奠可也。
所知則赗而不奠。
今在殡宮而命以祭,言則不度。
《文章緣起》曰:後漢車騎郎杜笃始作祭延锺文。
不知其吉祭耶,抑喪奠也?神固不歆非類,雖在吉祭,于古未有異姓為主者。
士禮既崩,近世或有功德在民祭于州邑,及夫往世特達之士。
比幹、夷、齊、魯連、鄭康成之倫,廟祀猶在,有特豚魚菽之祭,為之祭文可也。
其旁出者有哀辭。
《文章流别》傳曰:崔瑗、蘇順、馬融等為之,率施于童殇夭折,不以壽終者。
(《禦覽》五百九十六引)蓋死而不吊者三:畏、厭、溺。
長殇以下,與鮮死者同列,不可緻吊,于是為之哀辭。
禮以義起。
是故馬仲都以元舅、車騎将軍之重,從駕溺死,明帝命班固于馬上三十步為哀辭。
(同上引)蓋君臣慎禮,不以貴寵越也。
今人以哀辭施諸壽終,斯所謂失倫者。
衛巨山為楚王玮矯诏所誅,方之舊典,宜哀辭,而束晢自郡赴喪,為文以吊,亦少褒矣。
其馀挽歌之流,當古虞殡,徒役相和,若舂杵者有歌焉。
不在士友,有傷辭則吊文挽歌可以省。
自诔出者,後有行狀。
诔之為言,參其行迹而為之谥。
故《文心雕龍》曰:序事如傳,辭靡律調,诔之才也。
此則後人行狀,實當斯體。
唐世行狀,以上考功,固為議谥作也,然以诔無恒制,多制華辭,為方人之言。
《聖賢群輔錄》列二十四狀,皆與序事有異。
且作狀者既為先賢,既與讀诔議谥異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