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經

關燈
《逸周書》七十一篇别在《尚書》外也。

    〈(左氏說秦伯伐晉,筮卦遇蠱曰:千乘三去,三去之馀,獲其雄狐。

    成季将生,筮遇大有之幹,曰:同複于父,敬如君所。

    說者或雲是《連山》《歸藏》,或雲筮者之辭。

    尋《連山》《歸藏》卦名或異《周易》,筮者占卦,其語當指切事情。

    知皆非也,宜在三十八卷中。

    )〉蓋易者,務以占事知來,惟變所适,不為典要。

    故周世既有二家駁文,韓宣子觀書于太史氏,見《易象》與《魯春秋》,曰:周禮盡在魯矣!尚考九流之學,其根極悉在有司。

    而易亦掌之太蔔,同為周禮,然非禮器制度符節玺印幡信之屬不可刊者。

    故周時《易》有二種,與《連山》《歸藏》而四。

    及漢楊雄猶得摹略為之。

    是亦依則古初,不愆于素。

    學誠必以公私相格,是九流悉當燔燒,何獨《太玄》也。

     《晉書·束晢傳》言汲郡人不準盜發魏襄王墓,得《易經》二篇,與《周易》上下經同;《易繇陰陽卦》二篇,與《周易》略同,繇辭則異;《卦下經》一篇,似《說卦》而異。

    《易繇陰陽卦》者,亦三十八卷之倫。

    以是知姬姓未亡,玉步未改,而《周易》已分析為數種。

    桐城姚際恒不曉《周易》有異,乃雲魏文侯最好古,魏冢無十翼,明十翼非仲尼作。

    然則《易繇陰陽卦》者,顧仲尼所為三絕韋編以求寡過者耶? 凡說古藝文者,不觀會通,不參始末,專以私意揣量,随情取舍,上者為章學誠,下者為姚際恒,疑誤後生多矣! 自《太玄》推而極之,至于他書,其類例悉準是。

    外有經方相人形法之屬,至于釋道,其題号皆曰“經”。

    學誠所不譏,誠格以官書之律。

    釋者有修多羅,傳自異域,與諸夏異統,不足論。

    道士者,亦中國之民,何遽自恣?而老子又非道士所從出也,本出史官,與儒者非異教,故其徒莊周猶儒服〈(見《莊子·說劍篇》)〉。

    儒家稱“經”即悖,而道家稱“經”即無悖〈(墨子、韓子準此)〉,何其自相伐也? 章炳麟曰:老聃、仲尼而上,學皆在官;老聃、仲尼而下,學皆在家人。

    正今之世,封建已絕矣,周秦之法已朽蠹矣,猶欲拘牽格令,以吏為師,以宦于大夫為學。

    一日欲修方志以接衣食,則言家傳可作,援其律于東方、管辂諸傳,其書乃遠在楊雄後。

    舊目《七略》,令目四部,自為《校雠通義》,又與四庫官書龃龉。

    既薄宋儒,又言誦六藝為遵王制。

    時制五經在學官者,《易》《詩》《書》皆取宋儒傳注,則宋儒亦不可非。

    諸此條例,所謂作法自斃者也。

     問者曰:經不悉官書。

    今世說今文者,以六經為孔子作,豈不然哉? 應之曰:經不悉官書,官書亦不悉稱經〈(《史籀篇》《世本》之屬)〉。

    《易》《詩》《書》《禮》《樂》《春秋》者,本官書,又得經名。

    孔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明其亡變改。

    其次《春秋》,以《魯史記》為本,猶馮依左丘明。

    左丘明者,魯太史〈(見《藝文志》)〉。

    然則聖不空作,因當官之文。

    《春秋》《孝經》,名實固殊焉〈(《春秋》稱經,從本名。

    《孝經》稱經,從施易之名)〉。

     孟子曰:王者之迹息而《詩》亡,《詩》亡然後《春秋》作。

    迹息者,謂《小雅》廢。

    詩亡者,謂正雅正風不作〈(見《說大疋小疋》)〉。

    《詩序》曰:文、武以《天保》以上治内,《采薇》以下治外;《六月》者,宣王北伐,《小雅》之變,自此始也。

    其序通言正雅二十二篇廢而王道缺,終之曰:《小雅》盡廢,則四夷交侵,中國微矣。

    國史之有編年,宜自此始。

    故太史公錄《十二諸侯年表》,始于共和,明前此無編年書。

    《墨子·明鬼篇》引周燕齊宋四國《春秋》,三事皆在隐、桓以下,《周春秋》乃記杜伯射宣王事。

    宣王以上,欲明鬼,其征獨有《詩》《書》。

    明始作《春秋》者,為宣王太史。

    蓋大篆布而《春秋》作。

    五十凡例,尹吉甫、史籀之成式,非周公著也。

    晉羊舌習于《春秋》則為《乘》,楚士教太子《春秋》則為《梼杌》。

    孟子曰:晉之《乘》,楚之《梼杌》,魯之《春秋》,一也。

    惑者不睹論籑之科,不铨主客。

    文辭義理,此也;典章行事,彼也;一得造,一不得造。

     今以仲尼受天命為素王,變易舊常,虛設事狀,以為後世制法;且言左氏與遷、固皆史傳,而《春秋》為經,經與史異〈(劉逢祿、王闿運、皮錫瑞,皆同此說)〉。

    蓋素王者,其名見于《莊子》〈(《天下篇》)〉。

    責實有三:伊尹陳九主素王之法,守府者為素王;莊子道玄聖素王,無其位而德可比于王者;太史公為素王眇論,多道貨殖,其《貨殖列傳》已著素封,無其位,有其富厚崇高,小者比封君,大者拟天子。

    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