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小
中
大
列子·黃帝》雲:鲵旋之潘為淵,止水之潘為淵,流水之潘為淵,濫水之潘為淵,沃水之潘為淵,氿水之潘為淵,雍水之潘為淵,汧水之潘為淵,肥水之潘為淵,是為九淵焉。
《莊子》崔《注》:潘,回流所鐘之域也。
殷敬順《列子釋文》以潘為蟠誤,非也。
又引《南華真經》作審,此相傳之誤本。
《管子·五輔》:決潘渚。
《注》:潘,溢也。
蓋水之溢出而回流锺為淵者,名為潘。
下文泆為荥,《正義》本泆作溢。
荥澤正是沇水溢出而成淵者,故名曰荥潘,因而其旁傅近之水亦即謂之潘水,亦猶漾水至江夏,謂之夏水,而滄浪為漢别流,漢時亦謂之夏水,互受通稱也。
潘本字,播真本,波僞本。
《管子·輕重甲》:請君伐菹薪。
《注》:草枯曰菹。
非也。
《山國軌》曰:握以下者為柴楂。
菹即楂,菹薪猶柴楂也。
《通俗文》:刈馀曰柤。
然則柴楂菹薪,皆以刈而得名。
楂為柤俗,菹為柤借也。
字亦通作柞,且乍聲通,如古文殂作??也。
《周禮·序官·柞氏·注》:柞,除木之名。
除木者必先刊剝之,《詩》載芟載柞,《西京賦》柞木翦棘,皆此誼也。
《輕重己》雲:趣菹人,薪雚葦,足蓄積。
菹人謂刍養者,猶雲柞氏矣。
《管子·輕重甲》:女樂三萬人,端噪晨樂,聞于三衢。
按端借為讙,耑雚聲通。
《方言》雲:獾,關西謂之貒。
《釋獸》:狸狐貒貈醜,《說文》引貒作獾。
《方言》:讙,讓也,即《說文》之諯,一曰相讓也。
是耑雚聲通。
《說文》:讙,嘩也。
故曰讙噪。
晨借為振。
《左傳》莊二十八年雲:為館于其宮側而振萬焉。
振樂猶振萬也。
言或讙噪者,謂人歌也;或振樂者,謂八音也。
《太平禦覽》引《墨子》桀女樂三萬人,晨噪聞于衢。
引此作晨噪于端門,樂聞于三衢,蓋據他家注義,非本文也。
《雜志》引之,未是。
《管子·輕重丁》:請以令賀獻者,皆以鐻枝蘭鼓。
下雲:寡人有鐻枝蘭鼓,其賈中純萬泉也。
按《說文》??或作鐻,鐘鼓之柎也。
枝蘭即支蘭。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夫以陽入陰支蘭藏者生,以陰入陽支蘭藏者死。
《正義》:《素問》雲:支者順節,蘭者橫節。
蓋支本有支持支載之誼。
蘭字則《小匡》蘭盾,《注》雲即所謂蘭锜,兵架也,與支誼亦最近。
在人之骨節,則曰支蘭。
在鐘鼓之柎,則曰枝蘭。
鐘鼓柎,植者曰鐻,橫者曰栒,正與支蘭相似。
鐻但當言枝,兼言蘭者,栒虜亦通稱??。
《周禮·小胥·注》雲:鐘磬者,編縣之,二八十六枚而在一??,謂之堵,是??可包栒,故兼枝蘭橫植言之也。
枝蘭本實指物體,亦可轉言物用,鐻枝蘭鼓,言以鐻枝蘭此鼓也,猶言鐻架鼓耳。
梓慶削木為鐻,見者驚猶鬼神,然則鐻之精善者,萬泉不足道矣。
《管子·輕重丁》:此謂乘天葘而求民,鄰财之道也。
按鄰借為遴。
《漢書·魯恭王傳》:晚節遴。
《注》:遴,貪啬也。
凡不與曰啬,斂取亦曰啬。
遴财謂斂取财耳。
《法言》雲:鹪明遴集,亦謂群聚。
《管子·侈靡》:古之祭,有時而星,有時而星熺,有時而??,有時而朐。
按《輕重己》雲:無功者皆稱其位而立沃。
以馍饇醧互通言之,則??即沃與?《郊祀志》雲:祠蓬山石社石鼓于臨朐。
師古曰:臨朐,齊郡縣也。
《管子》在齊言齊,則朐即臨朐欤? 《禦覽》四百八十六引《屍子》:文王幽于羑裡,武王羁于玉門。
按《呂覽·首時》雲:文王不忘羑裡之醜,武王不忘玉門之辱。
是其事也。
而《韓非·喻老》篇武王作文王,羁作詈。
顧千裡謂武王不當見羁,作詈為是。
然則《韓非》文當作武,《屍子》羁當作詈也。
《賈子·連語》雲:纣之官,衛與纣之軀,棄之玉門之外。
是玉門乃纣所作也。
劉淵林《吳都賦注》:汲郡地中古文冊書,纣作瓊室,立玉門,亦其證也。
《禦覽》四百十九引《屍子》:驸馬共為荊王使于巴。
按漢有驸馬都尉,今觀此,則楚已有是官矣。
蓋漢世本此為官号耳。
驸馬,官也。
共,名也。
汪氏疑巫馬之訛,非也。
《廣博物志》四十七引《屍子》:夷逸者,夷詭諸之裔,或勸其仕,曰:“吾譬則牛也,甯服軶以耕于野,不忍被繡入廟而為犧。
”按夷詭諸見《左傳》莊十六年,雲子國作亂,以晉師伐夷,殺夷詭諸。
杜預雲:夷詭諸,周大夫。
夷,采地名。
然則其裔以祖為大夫見殺,故不欲仕。
《論語》逸民,夷逸與虞仲并稱,蓋以其皆是封君之後也。
或疑時世大近,不知柳下惠可列,何疑于夷逸。
《五曹算經》,《中興書目》謂出于孫武,本夏侯陽之說,五曹者,田曹、兵曹、集曹、倉曹、金曹也。
麟疑說本孫武,而張北平述之。
北平本有《九章算術》,則述《五曹》正所宜。
按:《藝文志》陰陽家有《五曹官制》五篇。
自注:漢制,似賈誼所條。
彼《五曹》當即此《五曹》,與翼奉所言“五曹”小異。
而賈君受業于北平,陰陽家又有《張蒼》十六篇。
蓋古之治算術者,多兼陰陽,〈如孫子有《算經》,而又有《兵法》、《雜占》。
〉故疑《五曹算經》述于北平也。
《晏子春秋·谏上》:故外無怨治,内無亂行。
又雲:國治怨乎外,左右亂乎内。
按怨亦亂也,字借為?。
《廣韻》曰:繙?,亂取,是也。
《晏子春秋·谏上》:三保之妾,俱足粱肉。
下雲:狗馬保妾。
麟按:三保之妾者,《内則》雲:擇于諸母與可者,必求其寬裕慈惠溫良恭敬愼而寡言者,便為子師。
其次為慈母,其次為保母。
《注》:此人君養子之禮也。
諸母,衆妾也。
可者,傅禦之屬也。
蓋此三母亦可舉保以統之。
漢世多言阿保,而師與慈母鮮及者,是知三者可統稱為保,是為三保之妾。
《晏子春秋·谏上》:民愁苦約病,而奸驅尤佚,隐情奄惡,蔽谄其上。
〈王懷祖曰:谄當作謟。
〉王懷祖曰:尤,過也。
佚與溢同。
《左傳》曰:道殣相望,而女富溢尤。
麟按:驅當為區。
《說文》:區,踦區,藏匿也。
《左昭七年傳》:作仆區之法。
服《注》:區,匿也。
字通作??。
《左傳》有魯公子??,字子臧。
又作摳。
《列子·黃帝》:以瓦摳者巧。
殷敬順《釋文》以手藏物探而取之曰摳。
然則奸區者,謂奸宄隐情懷詐者也。
下雲:隐情奄惡,蔽謟其上是。
《晏子春秋·谏上》:不易行以續蓄。
按續蓄者,疊韻連語。
蓄實續之馀聲。
《說文》:??,讀若育。
古字育畜相假借,續從??聲,蓄從畜聲,故蓄得為續之馀聲。
續即贖,《後漢書·趙壹傳·注》贖即續也,是其證。
不易行以贖,謂不易行以自贖前愆也。
《晏子春秋·谏下》:聖人之服,中侻而不驵,可以導衆,其動作侻順而不逆,可以奉生。
孫氏《音義》引《廣雅》侻,可也,是也。
按《三蒼》雲:中,得也。
《後漢書·皇甫規傳·注》:可猶宜也。
中侻即得宜也。
《淮南·本經·注》:宜,适也。
侻順猶适順也。
孫又引《玉篇》:侻,輕也。
而以為輕脫,則失之。
《晏子春秋·谏下》:讒谀萌通,而賢良廢滅。
按《月令》:萌者盡達。
《注》:芒而直曰萌。
是萌者直達之意,故與通并舉。
萌之言明也。
《廣雅·釋诂》:明,通也。
《問上》篇雲:是以諸侯明乎其行,百姓通乎其德。
是明與通同誼也。
《晏子春秋·問下》:是以其事君近于罪,其交友近于患,其得上辟于辱,其為生偾于刑。
按辟者,如《左莊二十一年傳》鄭伯享王于阙西辟之辟。
《禮記·玉藻》:素帶終辟。
《注》亦雲:謂以繪彩飾其側。
此謂于榮辱二者中,偏近于辱也。
偾當為??。
《說文》:??,水厓也。
《廣雅·釋诂》:厓,方也。
古詩:各在天一涯。
天一涯猶水一方也。
此謂于全生與刑二者中,偏近于刑也。
《晏子春秋·雜上》:因謂其友曰:盛吾頭于笥中,奉以托。
退而自刎。
〈孫氏據《呂氏春秋》訂。
〉其友因奉托而謂複者曰。
此二托字,與上雲請以頭托白晏子也之托異,乃借為橐。
《淮南子》、《論衡》項托,《史記·呂不韋傳》作項橐,是其證。
《說文》:橐,囊也。
此謂盛頭于筍,盛笥于橐,言奉以橐者,謂奉吾頭而往則以橐也。
若讀托與上文同,則奉以托,奉托皆不可通矣。
《晏子春秋·外上》篇:布唇枯舌,焦心熱中。
按《方言》布谷,《月令·注》作搏谷,是古字布搏通。
《釋名》雲:脯,搏也,幹燥相搏箸也。
是搏又通脯。
《說文》亦雲:脯,幹肉也。
引申則為凡幹燥之稱。
又《秋官·掌戮》:掌斬殺賊諜而搏之。
即《左傳》殺而膊諸城上之膊。
是搏又通膊。
《釋名》:膊,迫也,薄椓肉迫箸物使燥也。
《方言》:膊,暴也,謂暴之使幹。
布唇即脯唇膊唇,謂幹燥其唇,與枯舌同誼。
枯亦幹燥也。
《廣雅·釋诂》:??即枯幹也。
《莊子·外物·注》:枯魚,猶幹魚也。
《荀子·勸學·注》:枯,燥也。
是以磔曰膊,〈《左傳》杜《注》。
〉曰搏,〈《周禮·釋文》。
〉亦曰辜。
〈《周禮·大宗伯》司農《注》,《小子》司農《注》。
〉而《掌戮》:殺王之親者辜之。
《注》:辜之言枯也。
是枯與辜同。
益可證膊搏與枯同誼。
《淮南·脩務訓》:苦身勞形,焦心怖肝。
怖與布同,亦謂幹也。
幹焦意相近。
高《注》以怖為戒懼,失之。
《晏子春秋·外上》篇:景公賜晏子狐之白裘,黃氏元同曰:當作狐白之裘。
玄豹之茈。
按:茈借為眦。
《釋器》:衣眦謂之襟。
李巡《注》:衣領之襟。
此以玄豹為裘,不雲玄豹之裘而雲玄豹之眦者,領所以為表襮,且是一裘所統,故舉眦以該一裘,又與上文相避也。
孫淵如以茈為紫,謂毛之有紫色者,既玄矣,何複雲紫? 《晏子春秋·雜下》:晏子使吳,吳王曰:夫差請見。
考夫差立于定十四年,則晏子至是時猶存也。
而《外下》篇雲:晏子沒十有七年,景公飮諸大夫酒。
《說苑·君道》篇所載亦同,是十有七年非誤字也。
景公卒于哀五年,即以為飮酒在是年,前十七年止當定三年,是未及夫差之立矣。
據《傳》于襄十七年述晏子喪父,有惟卿為大夫之語,而襄十八年又論齊君無勇,雖使年少,當不下二十。
自襄十七年至定十四年正六十年,年當八十。
古人七十縣車,春秋時雖不必如禮,而以八十之老遠使異國,當非情事。
然據《雜上》篇,又有送曾子而贈以言之事,《荀子》亦引其文。
據《仲尼弟子列傳》:曾子少孔子四十六歲。
孔子卒于哀十六年,年七十三。
曾子是時财二十七。
若晏子卒于定三年,則曾子尚未生,此又楊倞所以生疑者也。
然晏子之卒,不得後于景公,據哀六年《傳》晏圉來奔,圉即晏子之子,則是時晏子已卒。
前此一年為景公卒年,而《外下》篇數叙景公哭晏子事,則晏子必卒于景公前矣。
景公卒于哀五年秋九月,若晏子卒稍前于此,而在春夏,是年曾子亦止十五,尚未成人,似亦未當贈言。
或者煣木修困湛蘭等語,皆勸學之詞,故為童子言之乎?然《雜下》又雲:晏子病将死,鑿楹納書焉。
謂其妻曰:楹語也,子壯而示之。
若晏子卒于哀五年,則去晏圉來奔止一年,圉已曉來奔,自非年幼。
豈前此一年為幼,後此一年遂為壯乎?若晏子之卒,不在哀五年,以贈曾子以言觀之,亦相去不過一二年。
若去之遠,則曾子更幼矣。
然則晏子之卒,難以核定。
以臆斷之,《外下》篇所雲晏子沒十七年,而景公猶在為是。
所雲曾子,或是皙而非參,《檀弓》亦稱曾申為曾子,則曾晰亦得稱曾子矣。
晏子書成于記錄者,其中事實或有不核,使吳一事,訛謬無疑。
或曰,夫差當作兄,似可從。
《晏子春秋·問下》:溪盎而不苛。
孫淵如曰:溪當為谿,言谿刻也。
盎即詇假音。
《說文》:詇,早知也,谿盎而不苛,言不矜明察。
麟按:君子不當以谿刻為行,且谿刻則直與苛同矣,何有相似而殊者哉?此即當證以本書,《外下》篇之爾稽,即《墨子》之尼谿,是谿稽古通。
此則借谿為稽也。
《周禮·司稽·注》:司稽察留連不時去者。
古稽譏聲證同,是以《廣雅·釋诂》二字皆訓問。
鄭注《王制》,趙注《孟子》,皆訓譏為察,是稽譏亦同有察誼。
稽詇而不苛,謂豫察早知而不苛刻也。
《法言·吾子》:浮滄海而知江河之惡沱也。
是則惡沱為水小之名。
《禮器》必先有事于惡池。
即沱。
蓋惡池較大河為小,故取此名誼。
《法言·重黎》:或問淳于越。
曰:伎曲。
請問。
曰:始皇方虎挒而枭磔,噬士猶臘肉也。
越與亢眉,終無桡辭,可謂伎矣。
仕無妄之國,食無妄之粟,分無妄之桡,〈當作饒。
〉自令之間而不違,可謂曲矣。
按伎與曲對,故以終無桡辭說伎,則伎為直誼明甚。
蓋當讀為支蘭之支,蘭為橫節,支為直節,〈見前。
〉引申則凡直者皆得言支。
李軌以為有才伎,失之。
《商君書·墾令》:貴酒肉之價,重其租,令十倍其樸。
然則商賈少,農不能喜酣奭,大臣不為荒飽。
酣奭指酒言,荒飽指肉言。
按《小雅·采芑·傳》:奭,赤貌。
字通赫。
《邶風》赫如渥赭,是也。
酣奭,謂酒酣而面赤也。
《商君書·農戰》:雖有《詩》《書》,鄕一束,家一員,獨〈當作猶。
〉無益于治也。
按員借為麇。
如《左傳》楚子麇,《史記》作員也。
《廣雅·釋诂》:??,〈即麇之變。
〉束也。
《左傳》雲:羅無勇,麇之。
又雲:麇之以入。
杜預《注》以麇為束縛。
是一麇與一束誼同也。
又按《左傳》之楚子麇,二《傳》作卷。
一麇亦猶一卷也。
凡書言一卷,謂帛可卷也,古者束帛必卷之,是一卷亦與一束同也。
《呂覽·論人》:哀之以驗其人。
按《方言》雲:凡言相憐哀,九疑、湘潭之間,謂之人兮。
《中庸》:仁者,人也。
《注》:讀如相人偶之人。
此人字亦當如是讀,與上下文守、僻、節、特、志同意。
《呂覽·古樂》:有倕作為鼙鼓鐘磬,吹苓管埙篪,鼗椎锺。
苓為樂器,不見他書。
以意求之,《詩·盧令·傳》:令令,纓環聲。
《說文》:玲,玉聲。
是凡令聲字,多以貌象聲音。
是以金樂如鐘而小者曰鈴。
而吹樂亦有苓也。
《魯語》:今伶箫詠歌及《鹿鳴》之三。
伶當為苓,苓蕭是吹樂,詠歌是人聲,皆平列字也。
韋《解》雲:伶人,樂官也,言樂人以箫作此三篇之聲,與歌者相應。
于文義未為順也。
此篇苓字,王伯申謂當作笭,即笙字。
笙之為笭,猶旌之為旍也。
說亦甚是,惜笙之作笭,于字書無明據耳。
至又列或說,以苓為?字之脫壞,則不可從。
《呂覽·懷寵》:得民虜,奉而題歸之。
《注》:奉,送也。
按題當借為适,《小雅·四月》爰其适歸,是也。
古是啻聲通,如擿之作提,镝之作鍉,可證。
《呂覽·安死》:撲擊遏奪。
《異用》:以遏奪為務也。
按:遏當借為竭。
《說文》:竭,負舉也。
此猶《莊子》雲負匮揭箧,擔囊而趨也。
《呂覽·本味》:旄象之約。
《注》:約,飾也,以旄牛之尾,象獸之齒,以飾物也。
一曰:約,美也。
畢氏沅曰:此論味之美者,何忽及于飾乎?《楚辭·招魂》:土伯九約。
王逸《注》:約,屈也。
九屈難解。
屈必是??之訛。
《玉篇》雲:短尾也。
麟按:高說誠誤矣,若土伯九約,自訓屈曲之誼。
屈即诎字,以約本訓纏束,纏束勢诎曲,故引申誼如是。
土伯身九曲,何難解之有?若訓短尾之屈,則與約迥不相涉矣。
此約當借為??,同從勺聲。
《玉篇》雲:??,腹下肉也。
旄象之??,猶肥牛之腴耳。
《呂覽·樂成》:魯人鹥誦之曰。
畢氏沅疑鹥是人名,非也。
鹥當借為?。
《說文》雲:劇聲也。
又通作殹。
《說文》殹下雲:一曰病聲也。
孔子初政,魯人以為困苦,故勮聲誦之。
《呂覽·察微》:吳楚以此大隆。
《注》:隆當作格。
格,鬥也。
按隆格形聲俱不相近,未知高說何本。
竊謂隆當借為哄。
隆從降聲。
《尚書大傳》之降谷,亦作隆谷,是隆降同聲。
《禹貢》之降水,康成謂即共水,是降共聲又同。
哄從共聲,故隆可借為哄。
《說文》:哄,鬥也。
《呂覽·審分覽》:堅窮廉直忠敦之士。
《注》:堅,剛也。
按窮借為空,如《節南山·傳》訓空為窮也。
《下賢》篇:空空乎其不為巧故也。
《注》:空空,悫也。
《論語》:悾悾而不信。
包訓悫悫,鄭訓誠悫,倥即空字也。
《呂覽·用民》:君,利勢也,次官也。
按次亦利也,借為佽字。
《詩·車攻·傳》:佽,利也。
《說文》:佽,便利也。
《知分》篇荊有次非者,亦以次為佽。
《呂覽·達郁》:兩祛步堂下。
《注》:袪步,舉衣而步也。
《知化》雲:子胥兩袪高蹶而出于廷。
《注》:兩手舉衣而行。
按《舞賦》:黼帳祛而結組兮。
《注》:袪猶舉也。
即用此訓。
《呂覽·疑似》孽矣,無此事也。
按孽當為媒孽。
《漢書·司馬遷傳》:随而媒孽其短。
臣瓒曰:孽,謂生其罪釁也。
此無而以為有,故以孽言。
《呂覽·處方》:向摯處乎商而商滅,處乎周而周王。
《注》:向摯,纣之太史令也。
按向摯當即《論語》所雲師摯,乃是太師,非太史也。
《呂覽·士容論》:其狀朖然不儇。
《注》:其狀貌朖然舒大,不儇給巧僞為之。
按朖當借為良。
齊高強字子良,王伯申謂良亦強也,引《墨子·公孟》篇身體強良為證。
麟謂強直者,必不儇給巧僞。
《呂覽·士容論》:骨節早成,空竅哭曆,身必不長。
按以鬲或作?言之,則曆可讀如隔。
哭曆雙聲,曆即齞唇曆齒之曆,空疏之意。
《釋名·釋疾病》雲:曆,匘,匘從耳鼻中出曆曆然也。
骨節早成者,氣先發洩,故其空竅〈此空竅猶孔竅,非謂空虛也。
〉不實。
今人謂之髓空,此謂之曆,猶匘髓出言曆矣。
哭則以雙聲引長之耳。
按《管子·地員》雲:五觳之狀婁婁然。
《注》:婁婁,疏也。
則哭借為觳,言其疏也。
曆亦不必讀如隔矣。
《呂覽·審時》:得時之黍,芒莖而繳下。
按繳借為檄。
《釋木》雲:無枝為檄。
黍莖本無别枝,謂之檄者,言無芒也。
莖上有芒,下無芒。
《韓非子·難言》:則見以為掘而不倫。
按掘借為滑。
猶《周語》鄭武公滑突,《史記》作掘也。
滑,亂也。
《書》:蠻夷滑夏。
鄭《注》:侵亂中國。
是其誼也。
《周語》:滑夫二川之神。
《晉語》:不如置不仁以滑其中。
《荀子·成相》:吏謹将之無披滑。
皆此誼。
滑而不倫,亂而不倫也。
《韓非子·難言》:言而遠俗,詭躁人間,則見以為誕。
按詭即恑。
《說文》雲:恑,變也。
《周書·谥法》:好變動民曰躁。
引申則變動即可曰躁。
《月令》:毋躁。
《注》:躁,動也。
躁可訓動,則亦可訓變。
人間所說如此,是人所說如彼,則是變易人間之說,故曰詭躁人間。
《有度》雲:險躁不得關其佞。
《說疑》雲:噪詐之人。
躁噪亦同,言變詐也。
《管子·君臣下》雲:然則躁作奸邪僞詐之人不敢試也。
躁作亦猶噪詐。
作與詐,如為與僞矣。
《管子·正世》又雲:夫民躁而行僻。
亦詭躁之誼,謂其好變習俗也。
《韓非子·主道》:是以不言而〈宋本無而字。
按此與下文語勢相對,藏本有而字,是。
〉善應,不約而善增。
言已應則執其契,事已增則操其符。
按增借為征。
《士昏禮》:納征。
《注》:征,成也。
《莊子·逍遙遊》:而征一國者。
司馬《注》:征,信也。
不約而善成,不約而善信皆可通,成誼為優。
《韓非子·有度》:故繩直而枉木斲,準夷而高科削。
按:科者,科厄也。
《說文》:科厄,木節也。
亦單稱科。
《易·說卦》:為科上槁,是也。
木有節則高起而不平,故以準平而削之。
此與上句枉木,皆舉木為說,《注》以科為等,失之。
《韓非子·揚榷》:根幹不革,則動洩不失矣。
按:《大雅·民勞·箋》:洩猶發也。
動發,猶言發動也。
上言虛靜無為,道之情也。
此所謂根幹也,能虛靜,則發動不失矣。
《韓非子·八奸》:甚者舉兵以聚邊境而制斂于内。
按斂借為檢。
《釋名·釋書》:檢,禁也,禁閉諸物使不得開露也。
制檢即制禁,猶言禁制也。
《韓非子·亡征》:後妻淫亂,主母畜穢,外内混通,男女無别。
案:畜借為縮,古字畜與育通。
《釋名·釋車》:齊人謂車枕以前曰縮,兖、冀曰育,是育縮聲又通,明畜縮聲亦通矣。
《釋诂》、《說文》皆雲:縮,亂也。
蕪穢亦雜亂之誼,故雲縮穢。
《韓非子·用人》:則強弱不觳力。
按:觳借為角。
《李斯列傳》:方将觳抵優俳之觀。
《集解》雲:即角抵,明觳角通。
《月令》曰:肄射禦角力。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衛人有佐弋者,鳥至,因先以其裷麾之,鳥驚而不射也。
《漢書·百官公卿表》言武帝改左弋為佽飛,而雲佽飛掌弋射,則佐弋即左弋矣。
左正字,佐俗字,字從左,訓從佐。
師古以左弋為地名,非官名所取誼也。
《韓非子·外儲說左下》:刖危引之而逃之門下室中。
又雲:齊有狗盜之子與刖危子戲。
〈下雲危子曰,脫刖字。
顧氏《識誤》說是。
〉按危借為跪。
《荀子·勸學》:蟹六跪而二螯。
楊倞《注》:跪,足也。
韓子以刖足為刖跪,其說是也。
《晏子春秋》雲景公出,則跪擊其馬而反之,誼亦同。
今《韓子·注》乃雲刖者行步危,故曰刖危,謬矣。
《韓非子·外儲說右上》:故周秦之民,相與歌之曰。
按:周秦當為秦周。
《左襄十八年傳》:及秦周伐雍門之萩。
《呂覽·權勳》:軍于秦周。
《注》:秦周,齊城門名也。
齊人之德田氏者多矣,歌者當不止秦周之民,此特舉秦周之民所歌以概其馀耳。
《韓非子·外儲說右上》:以疑為能相萬乘所〈下文作而。
〉不窕也。
按《荀子·賦》雲:充盈太宇而不窕。
《淮南·俶真》:橫扃天地之間而不窕。
《主術》:橫扃四方而不窕。
皆謂處大而不覺其空虛也。
此亦謂相萬乘大國而無不足也。
《韓非子·外儲說右下》:王子于期為宋君為千裡之逐,已駕,察手吻文且發矣。
按察手吻文,謂察辔之上連己手下在馬吻者,其相成之文理能比順否也。
《詩·幹旄》:素絲纰之,良馬四之。
《傳》雲:纰,所以織組也。
總纰于此,成文于彼,願以素絲纰組之法禦四馬也。
總纰于此,在手也。
成文于彼,在吻也。
《韓非子·外儲說右下》:人主之所以自淺娋者,岩穴之士徒也。
淺借為嶘。
《說文》雲:山高也。
通作棧。
《西京賦》:棧齴巉崄。
《注》:高峻貌。
是也。
娋借為峭,《說文》雲:陖也。
《廣雅·釋诂》雲:高也。
人主之高陖,猶《賈子》所雲堂陛之勢。
其所以自高陖者,以岩穴之士徒為之臣而尊成之也。
今士徒皆私門之舍人,則君位陵夷,而子之得行其篡竊矣。
上雲人主之所以鏡照者,諸侯之士徒也,亦謂賴此得明。
今諸侯之
《莊子》崔《注》:潘,回流所鐘之域也。
殷敬順《列子釋文》以潘為蟠誤,非也。
又引《南華真經》作審,此相傳之誤本。
《管子·五輔》:決潘渚。
《注》:潘,溢也。
蓋水之溢出而回流锺為淵者,名為潘。
下文泆為荥,《正義》本泆作溢。
荥澤正是沇水溢出而成淵者,故名曰荥潘,因而其旁傅近之水亦即謂之潘水,亦猶漾水至江夏,謂之夏水,而滄浪為漢别流,漢時亦謂之夏水,互受通稱也。
潘本字,播真本,波僞本。
《管子·輕重甲》:請君伐菹薪。
《注》:草枯曰菹。
非也。
《山國軌》曰:握以下者為柴楂。
菹即楂,菹薪猶柴楂也。
《通俗文》:刈馀曰柤。
然則柴楂菹薪,皆以刈而得名。
楂為柤俗,菹為柤借也。
字亦通作柞,且乍聲通,如古文殂作??也。
《周禮·序官·柞氏·注》:柞,除木之名。
除木者必先刊剝之,《詩》載芟載柞,《西京賦》柞木翦棘,皆此誼也。
《輕重己》雲:趣菹人,薪雚葦,足蓄積。
菹人謂刍養者,猶雲柞氏矣。
《管子·輕重甲》:女樂三萬人,端噪晨樂,聞于三衢。
按端借為讙,耑雚聲通。
《方言》雲:獾,關西謂之貒。
《釋獸》:狸狐貒貈醜,《說文》引貒作獾。
《方言》:讙,讓也,即《說文》之諯,一曰相讓也。
是耑雚聲通。
《說文》:讙,嘩也。
故曰讙噪。
晨借為振。
《左傳》莊二十八年雲:為館于其宮側而振萬焉。
振樂猶振萬也。
言或讙噪者,謂人歌也;或振樂者,謂八音也。
《太平禦覽》引《墨子》桀女樂三萬人,晨噪聞于衢。
引此作晨噪于端門,樂聞于三衢,蓋據他家注義,非本文也。
《雜志》引之,未是。
《管子·輕重丁》:請以令賀獻者,皆以鐻枝蘭鼓。
下雲:寡人有鐻枝蘭鼓,其賈中純萬泉也。
按《說文》??或作鐻,鐘鼓之柎也。
枝蘭即支蘭。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夫以陽入陰支蘭藏者生,以陰入陽支蘭藏者死。
《正義》:《素問》雲:支者順節,蘭者橫節。
蓋支本有支持支載之誼。
蘭字則《小匡》蘭盾,《注》雲即所謂蘭锜,兵架也,與支誼亦最近。
在人之骨節,則曰支蘭。
在鐘鼓之柎,則曰枝蘭。
鐘鼓柎,植者曰鐻,橫者曰栒,正與支蘭相似。
鐻但當言枝,兼言蘭者,栒虜亦通稱??。
《周禮·小胥·注》雲:鐘磬者,編縣之,二八十六枚而在一??,謂之堵,是??可包栒,故兼枝蘭橫植言之也。
枝蘭本實指物體,亦可轉言物用,鐻枝蘭鼓,言以鐻枝蘭此鼓也,猶言鐻架鼓耳。
梓慶削木為鐻,見者驚猶鬼神,然則鐻之精善者,萬泉不足道矣。
《管子·輕重丁》:此謂乘天葘而求民,鄰财之道也。
按鄰借為遴。
《漢書·魯恭王傳》:晚節遴。
《注》:遴,貪啬也。
凡不與曰啬,斂取亦曰啬。
遴财謂斂取财耳。
《法言》雲:鹪明遴集,亦謂群聚。
《管子·侈靡》:古之祭,有時而星,有時而星熺,有時而??,有時而朐。
按《輕重己》雲:無功者皆稱其位而立沃。
以馍饇醧互通言之,則??即沃與?《郊祀志》雲:祠蓬山石社石鼓于臨朐。
師古曰:臨朐,齊郡縣也。
《管子》在齊言齊,則朐即臨朐欤? 《禦覽》四百八十六引《屍子》:文王幽于羑裡,武王羁于玉門。
按《呂覽·首時》雲:文王不忘羑裡之醜,武王不忘玉門之辱。
是其事也。
而《韓非·喻老》篇武王作文王,羁作詈。
顧千裡謂武王不當見羁,作詈為是。
然則《韓非》文當作武,《屍子》羁當作詈也。
《賈子·連語》雲:纣之官,衛與纣之軀,棄之玉門之外。
是玉門乃纣所作也。
劉淵林《吳都賦注》:汲郡地中古文冊書,纣作瓊室,立玉門,亦其證也。
《禦覽》四百十九引《屍子》:驸馬共為荊王使于巴。
按漢有驸馬都尉,今觀此,則楚已有是官矣。
蓋漢世本此為官号耳。
驸馬,官也。
共,名也。
汪氏疑巫馬之訛,非也。
《廣博物志》四十七引《屍子》:夷逸者,夷詭諸之裔,或勸其仕,曰:“吾譬則牛也,甯服軶以耕于野,不忍被繡入廟而為犧。
”按夷詭諸見《左傳》莊十六年,雲子國作亂,以晉師伐夷,殺夷詭諸。
杜預雲:夷詭諸,周大夫。
夷,采地名。
然則其裔以祖為大夫見殺,故不欲仕。
《論語》逸民,夷逸與虞仲并稱,蓋以其皆是封君之後也。
或疑時世大近,不知柳下惠可列,何疑于夷逸。
《五曹算經》,《中興書目》謂出于孫武,本夏侯陽之說,五曹者,田曹、兵曹、集曹、倉曹、金曹也。
麟疑說本孫武,而張北平述之。
北平本有《九章算術》,則述《五曹》正所宜。
按:《藝文志》陰陽家有《五曹官制》五篇。
自注:漢制,似賈誼所條。
彼《五曹》當即此《五曹》,與翼奉所言“五曹”小異。
而賈君受業于北平,陰陽家又有《張蒼》十六篇。
蓋古之治算術者,多兼陰陽,〈如孫子有《算經》,而又有《兵法》、《雜占》。
〉故疑《五曹算經》述于北平也。
《晏子春秋·谏上》:故外無怨治,内無亂行。
又雲:國治怨乎外,左右亂乎内。
按怨亦亂也,字借為?。
《廣韻》曰:繙?,亂取,是也。
《晏子春秋·谏上》:三保之妾,俱足粱肉。
下雲:狗馬保妾。
麟按:三保之妾者,《内則》雲:擇于諸母與可者,必求其寬裕慈惠溫良恭敬愼而寡言者,便為子師。
其次為慈母,其次為保母。
《注》:此人君養子之禮也。
諸母,衆妾也。
可者,傅禦之屬也。
蓋此三母亦可舉保以統之。
漢世多言阿保,而師與慈母鮮及者,是知三者可統稱為保,是為三保之妾。
《晏子春秋·谏上》:民愁苦約病,而奸驅尤佚,隐情奄惡,蔽谄其上。
〈王懷祖曰:谄當作謟。
〉王懷祖曰:尤,過也。
佚與溢同。
《左傳》曰:道殣相望,而女富溢尤。
麟按:驅當為區。
《說文》:區,踦區,藏匿也。
《左昭七年傳》:作仆區之法。
服《注》:區,匿也。
字通作??。
《左傳》有魯公子??,字子臧。
又作摳。
《列子·黃帝》:以瓦摳者巧。
殷敬順《釋文》以手藏物探而取之曰摳。
然則奸區者,謂奸宄隐情懷詐者也。
下雲:隐情奄惡,蔽謟其上是。
《晏子春秋·谏上》:不易行以續蓄。
按續蓄者,疊韻連語。
蓄實續之馀聲。
《說文》:??,讀若育。
古字育畜相假借,續從??聲,蓄從畜聲,故蓄得為續之馀聲。
續即贖,《後漢書·趙壹傳·注》贖即續也,是其證。
不易行以贖,謂不易行以自贖前愆也。
《晏子春秋·谏下》:聖人之服,中侻而不驵,可以導衆,其動作侻順而不逆,可以奉生。
孫氏《音義》引《廣雅》侻,可也,是也。
按《三蒼》雲:中,得也。
《後漢書·皇甫規傳·注》:可猶宜也。
中侻即得宜也。
《淮南·本經·注》:宜,适也。
侻順猶适順也。
孫又引《玉篇》:侻,輕也。
而以為輕脫,則失之。
《晏子春秋·谏下》:讒谀萌通,而賢良廢滅。
按《月令》:萌者盡達。
《注》:芒而直曰萌。
是萌者直達之意,故與通并舉。
萌之言明也。
《廣雅·釋诂》:明,通也。
《問上》篇雲:是以諸侯明乎其行,百姓通乎其德。
是明與通同誼也。
《晏子春秋·問下》:是以其事君近于罪,其交友近于患,其得上辟于辱,其為生偾于刑。
按辟者,如《左莊二十一年傳》鄭伯享王于阙西辟之辟。
《禮記·玉藻》:素帶終辟。
《注》亦雲:謂以繪彩飾其側。
此謂于榮辱二者中,偏近于辱也。
偾當為??。
《說文》:??,水厓也。
《廣雅·釋诂》:厓,方也。
古詩:各在天一涯。
天一涯猶水一方也。
此謂于全生與刑二者中,偏近于刑也。
《晏子春秋·雜上》:因謂其友曰:盛吾頭于笥中,奉以托。
退而自刎。
〈孫氏據《呂氏春秋》訂。
〉其友因奉托而謂複者曰。
此二托字,與上雲請以頭托白晏子也之托異,乃借為橐。
《淮南子》、《論衡》項托,《史記·呂不韋傳》作項橐,是其證。
《說文》:橐,囊也。
此謂盛頭于筍,盛笥于橐,言奉以橐者,謂奉吾頭而往則以橐也。
若讀托與上文同,則奉以托,奉托皆不可通矣。
《晏子春秋·外上》篇:布唇枯舌,焦心熱中。
按《方言》布谷,《月令·注》作搏谷,是古字布搏通。
《釋名》雲:脯,搏也,幹燥相搏箸也。
是搏又通脯。
《說文》亦雲:脯,幹肉也。
引申則為凡幹燥之稱。
又《秋官·掌戮》:掌斬殺賊諜而搏之。
即《左傳》殺而膊諸城上之膊。
是搏又通膊。
《釋名》:膊,迫也,薄椓肉迫箸物使燥也。
《方言》:膊,暴也,謂暴之使幹。
布唇即脯唇膊唇,謂幹燥其唇,與枯舌同誼。
枯亦幹燥也。
《廣雅·釋诂》:??即枯幹也。
《莊子·外物·注》:枯魚,猶幹魚也。
《荀子·勸學·注》:枯,燥也。
是以磔曰膊,〈《左傳》杜《注》。
〉曰搏,〈《周禮·釋文》。
〉亦曰辜。
〈《周禮·大宗伯》司農《注》,《小子》司農《注》。
〉而《掌戮》:殺王之親者辜之。
《注》:辜之言枯也。
是枯與辜同。
益可證膊搏與枯同誼。
《淮南·脩務訓》:苦身勞形,焦心怖肝。
怖與布同,亦謂幹也。
幹焦意相近。
高《注》以怖為戒懼,失之。
《晏子春秋·外上》篇:景公賜晏子狐之白裘,黃氏元同曰:當作狐白之裘。
玄豹之茈。
按:茈借為眦。
《釋器》:衣眦謂之襟。
李巡《注》:衣領之襟。
此以玄豹為裘,不雲玄豹之裘而雲玄豹之眦者,領所以為表襮,且是一裘所統,故舉眦以該一裘,又與上文相避也。
孫淵如以茈為紫,謂毛之有紫色者,既玄矣,何複雲紫? 《晏子春秋·雜下》:晏子使吳,吳王曰:夫差請見。
考夫差立于定十四年,則晏子至是時猶存也。
而《外下》篇雲:晏子沒十有七年,景公飮諸大夫酒。
《說苑·君道》篇所載亦同,是十有七年非誤字也。
景公卒于哀五年,即以為飮酒在是年,前十七年止當定三年,是未及夫差之立矣。
據《傳》于襄十七年述晏子喪父,有惟卿為大夫之語,而襄十八年又論齊君無勇,雖使年少,當不下二十。
自襄十七年至定十四年正六十年,年當八十。
古人七十縣車,春秋時雖不必如禮,而以八十之老遠使異國,當非情事。
然據《雜上》篇,又有送曾子而贈以言之事,《荀子》亦引其文。
據《仲尼弟子列傳》:曾子少孔子四十六歲。
孔子卒于哀十六年,年七十三。
曾子是時财二十七。
若晏子卒于定三年,則曾子尚未生,此又楊倞所以生疑者也。
然晏子之卒,不得後于景公,據哀六年《傳》晏圉來奔,圉即晏子之子,則是時晏子已卒。
前此一年為景公卒年,而《外下》篇數叙景公哭晏子事,則晏子必卒于景公前矣。
景公卒于哀五年秋九月,若晏子卒稍前于此,而在春夏,是年曾子亦止十五,尚未成人,似亦未當贈言。
或者煣木修困湛蘭等語,皆勸學之詞,故為童子言之乎?然《雜下》又雲:晏子病将死,鑿楹納書焉。
謂其妻曰:楹語也,子壯而示之。
若晏子卒于哀五年,則去晏圉來奔止一年,圉已曉來奔,自非年幼。
豈前此一年為幼,後此一年遂為壯乎?若晏子之卒,不在哀五年,以贈曾子以言觀之,亦相去不過一二年。
若去之遠,則曾子更幼矣。
然則晏子之卒,難以核定。
以臆斷之,《外下》篇所雲晏子沒十七年,而景公猶在為是。
所雲曾子,或是皙而非參,《檀弓》亦稱曾申為曾子,則曾晰亦得稱曾子矣。
晏子書成于記錄者,其中事實或有不核,使吳一事,訛謬無疑。
或曰,夫差當作兄,似可從。
《晏子春秋·問下》:溪盎而不苛。
孫淵如曰:溪當為谿,言谿刻也。
盎即詇假音。
《說文》:詇,早知也,谿盎而不苛,言不矜明察。
麟按:君子不當以谿刻為行,且谿刻則直與苛同矣,何有相似而殊者哉?此即當證以本書,《外下》篇之爾稽,即《墨子》之尼谿,是谿稽古通。
此則借谿為稽也。
《周禮·司稽·注》:司稽察留連不時去者。
古稽譏聲證同,是以《廣雅·釋诂》二字皆訓問。
鄭注《王制》,趙注《孟子》,皆訓譏為察,是稽譏亦同有察誼。
稽詇而不苛,謂豫察早知而不苛刻也。
《法言·吾子》:浮滄海而知江河之惡沱也。
是則惡沱為水小之名。
《禮器》必先有事于惡池。
即沱。
蓋惡池較大河為小,故取此名誼。
《法言·重黎》:或問淳于越。
曰:伎曲。
請問。
曰:始皇方虎挒而枭磔,噬士猶臘肉也。
越與亢眉,終無桡辭,可謂伎矣。
仕無妄之國,食無妄之粟,分無妄之桡,〈當作饒。
〉自令之間而不違,可謂曲矣。
按伎與曲對,故以終無桡辭說伎,則伎為直誼明甚。
蓋當讀為支蘭之支,蘭為橫節,支為直節,〈見前。
〉引申則凡直者皆得言支。
李軌以為有才伎,失之。
《商君書·墾令》:貴酒肉之價,重其租,令十倍其樸。
然則商賈少,農不能喜酣奭,大臣不為荒飽。
酣奭指酒言,荒飽指肉言。
按《小雅·采芑·傳》:奭,赤貌。
字通赫。
《邶風》赫如渥赭,是也。
酣奭,謂酒酣而面赤也。
《商君書·農戰》:雖有《詩》《書》,鄕一束,家一員,獨〈當作猶。
〉無益于治也。
按員借為麇。
如《左傳》楚子麇,《史記》作員也。
《廣雅·釋诂》:??,〈即麇之變。
〉束也。
《左傳》雲:羅無勇,麇之。
又雲:麇之以入。
杜預《注》以麇為束縛。
是一麇與一束誼同也。
又按《左傳》之楚子麇,二《傳》作卷。
一麇亦猶一卷也。
凡書言一卷,謂帛可卷也,古者束帛必卷之,是一卷亦與一束同也。
《呂覽·論人》:哀之以驗其人。
按《方言》雲:凡言相憐哀,九疑、湘潭之間,謂之人兮。
《中庸》:仁者,人也。
《注》:讀如相人偶之人。
此人字亦當如是讀,與上下文守、僻、節、特、志同意。
《呂覽·古樂》:有倕作為鼙鼓鐘磬,吹苓管埙篪,鼗椎锺。
苓為樂器,不見他書。
以意求之,《詩·盧令·傳》:令令,纓環聲。
《說文》:玲,玉聲。
是凡令聲字,多以貌象聲音。
是以金樂如鐘而小者曰鈴。
而吹樂亦有苓也。
《魯語》:今伶箫詠歌及《鹿鳴》之三。
伶當為苓,苓蕭是吹樂,詠歌是人聲,皆平列字也。
韋《解》雲:伶人,樂官也,言樂人以箫作此三篇之聲,與歌者相應。
于文義未為順也。
此篇苓字,王伯申謂當作笭,即笙字。
笙之為笭,猶旌之為旍也。
說亦甚是,惜笙之作笭,于字書無明據耳。
至又列或說,以苓為?字之脫壞,則不可從。
《呂覽·懷寵》:得民虜,奉而題歸之。
《注》:奉,送也。
按題當借為适,《小雅·四月》爰其适歸,是也。
古是啻聲通,如擿之作提,镝之作鍉,可證。
《呂覽·安死》:撲擊遏奪。
《異用》:以遏奪為務也。
按:遏當借為竭。
《說文》:竭,負舉也。
此猶《莊子》雲負匮揭箧,擔囊而趨也。
《呂覽·本味》:旄象之約。
《注》:約,飾也,以旄牛之尾,象獸之齒,以飾物也。
一曰:約,美也。
畢氏沅曰:此論味之美者,何忽及于飾乎?《楚辭·招魂》:土伯九約。
王逸《注》:約,屈也。
九屈難解。
屈必是??之訛。
《玉篇》雲:短尾也。
麟按:高說誠誤矣,若土伯九約,自訓屈曲之誼。
屈即诎字,以約本訓纏束,纏束勢诎曲,故引申誼如是。
土伯身九曲,何難解之有?若訓短尾之屈,則與約迥不相涉矣。
此約當借為??,同從勺聲。
《玉篇》雲:??,腹下肉也。
旄象之??,猶肥牛之腴耳。
《呂覽·樂成》:魯人鹥誦之曰。
畢氏沅疑鹥是人名,非也。
鹥當借為?。
《說文》雲:劇聲也。
又通作殹。
《說文》殹下雲:一曰病聲也。
孔子初政,魯人以為困苦,故勮聲誦之。
《呂覽·察微》:吳楚以此大隆。
《注》:隆當作格。
格,鬥也。
按隆格形聲俱不相近,未知高說何本。
竊謂隆當借為哄。
隆從降聲。
《尚書大傳》之降谷,亦作隆谷,是隆降同聲。
《禹貢》之降水,康成謂即共水,是降共聲又同。
哄從共聲,故隆可借為哄。
《說文》:哄,鬥也。
《呂覽·審分覽》:堅窮廉直忠敦之士。
《注》:堅,剛也。
按窮借為空,如《節南山·傳》訓空為窮也。
《下賢》篇:空空乎其不為巧故也。
《注》:空空,悫也。
《論語》:悾悾而不信。
包訓悫悫,鄭訓誠悫,倥即空字也。
《呂覽·用民》:君,利勢也,次官也。
按次亦利也,借為佽字。
《詩·車攻·傳》:佽,利也。
《說文》:佽,便利也。
《知分》篇荊有次非者,亦以次為佽。
《呂覽·達郁》:兩祛步堂下。
《注》:袪步,舉衣而步也。
《知化》雲:子胥兩袪高蹶而出于廷。
《注》:兩手舉衣而行。
按《舞賦》:黼帳祛而結組兮。
《注》:袪猶舉也。
即用此訓。
《呂覽·疑似》孽矣,無此事也。
按孽當為媒孽。
《漢書·司馬遷傳》:随而媒孽其短。
臣瓒曰:孽,謂生其罪釁也。
此無而以為有,故以孽言。
《呂覽·處方》:向摯處乎商而商滅,處乎周而周王。
《注》:向摯,纣之太史令也。
按向摯當即《論語》所雲師摯,乃是太師,非太史也。
《呂覽·士容論》:其狀朖然不儇。
《注》:其狀貌朖然舒大,不儇給巧僞為之。
按朖當借為良。
齊高強字子良,王伯申謂良亦強也,引《墨子·公孟》篇身體強良為證。
麟謂強直者,必不儇給巧僞。
《呂覽·士容論》:骨節早成,空竅哭曆,身必不長。
按以鬲或作?言之,則曆可讀如隔。
哭曆雙聲,曆即齞唇曆齒之曆,空疏之意。
《釋名·釋疾病》雲:曆,匘,匘從耳鼻中出曆曆然也。
骨節早成者,氣先發洩,故其空竅〈此空竅猶孔竅,非謂空虛也。
〉不實。
今人謂之髓空,此謂之曆,猶匘髓出言曆矣。
哭則以雙聲引長之耳。
按《管子·地員》雲:五觳之狀婁婁然。
《注》:婁婁,疏也。
則哭借為觳,言其疏也。
曆亦不必讀如隔矣。
《呂覽·審時》:得時之黍,芒莖而繳下。
按繳借為檄。
《釋木》雲:無枝為檄。
黍莖本無别枝,謂之檄者,言無芒也。
莖上有芒,下無芒。
《韓非子·難言》:則見以為掘而不倫。
按掘借為滑。
猶《周語》鄭武公滑突,《史記》作掘也。
滑,亂也。
《書》:蠻夷滑夏。
鄭《注》:侵亂中國。
是其誼也。
《周語》:滑夫二川之神。
《晉語》:不如置不仁以滑其中。
《荀子·成相》:吏謹将之無披滑。
皆此誼。
滑而不倫,亂而不倫也。
《韓非子·難言》:言而遠俗,詭躁人間,則見以為誕。
按詭即恑。
《說文》雲:恑,變也。
《周書·谥法》:好變動民曰躁。
引申則變動即可曰躁。
《月令》:毋躁。
《注》:躁,動也。
躁可訓動,則亦可訓變。
人間所說如此,是人所說如彼,則是變易人間之說,故曰詭躁人間。
《有度》雲:險躁不得關其佞。
《說疑》雲:噪詐之人。
躁噪亦同,言變詐也。
《管子·君臣下》雲:然則躁作奸邪僞詐之人不敢試也。
躁作亦猶噪詐。
作與詐,如為與僞矣。
《管子·正世》又雲:夫民躁而行僻。
亦詭躁之誼,謂其好變習俗也。
《韓非子·主道》:是以不言而〈宋本無而字。
按此與下文語勢相對,藏本有而字,是。
〉善應,不約而善增。
言已應則執其契,事已增則操其符。
按增借為征。
《士昏禮》:納征。
《注》:征,成也。
《莊子·逍遙遊》:而征一國者。
司馬《注》:征,信也。
不約而善成,不約而善信皆可通,成誼為優。
《韓非子·有度》:故繩直而枉木斲,準夷而高科削。
按:科者,科厄也。
《說文》:科厄,木節也。
亦單稱科。
《易·說卦》:為科上槁,是也。
木有節則高起而不平,故以準平而削之。
此與上句枉木,皆舉木為說,《注》以科為等,失之。
《韓非子·揚榷》:根幹不革,則動洩不失矣。
按:《大雅·民勞·箋》:洩猶發也。
動發,猶言發動也。
上言虛靜無為,道之情也。
此所謂根幹也,能虛靜,則發動不失矣。
《韓非子·八奸》:甚者舉兵以聚邊境而制斂于内。
按斂借為檢。
《釋名·釋書》:檢,禁也,禁閉諸物使不得開露也。
制檢即制禁,猶言禁制也。
《韓非子·亡征》:後妻淫亂,主母畜穢,外内混通,男女無别。
案:畜借為縮,古字畜與育通。
《釋名·釋車》:齊人謂車枕以前曰縮,兖、冀曰育,是育縮聲又通,明畜縮聲亦通矣。
《釋诂》、《說文》皆雲:縮,亂也。
蕪穢亦雜亂之誼,故雲縮穢。
《韓非子·用人》:則強弱不觳力。
按:觳借為角。
《李斯列傳》:方将觳抵優俳之觀。
《集解》雲:即角抵,明觳角通。
《月令》曰:肄射禦角力。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衛人有佐弋者,鳥至,因先以其裷麾之,鳥驚而不射也。
《漢書·百官公卿表》言武帝改左弋為佽飛,而雲佽飛掌弋射,則佐弋即左弋矣。
左正字,佐俗字,字從左,訓從佐。
師古以左弋為地名,非官名所取誼也。
《韓非子·外儲說左下》:刖危引之而逃之門下室中。
又雲:齊有狗盜之子與刖危子戲。
〈下雲危子曰,脫刖字。
顧氏《識誤》說是。
〉按危借為跪。
《荀子·勸學》:蟹六跪而二螯。
楊倞《注》:跪,足也。
韓子以刖足為刖跪,其說是也。
《晏子春秋》雲景公出,則跪擊其馬而反之,誼亦同。
今《韓子·注》乃雲刖者行步危,故曰刖危,謬矣。
《韓非子·外儲說右上》:故周秦之民,相與歌之曰。
按:周秦當為秦周。
《左襄十八年傳》:及秦周伐雍門之萩。
《呂覽·權勳》:軍于秦周。
《注》:秦周,齊城門名也。
齊人之德田氏者多矣,歌者當不止秦周之民,此特舉秦周之民所歌以概其馀耳。
《韓非子·外儲說右上》:以疑為能相萬乘所〈下文作而。
〉不窕也。
按《荀子·賦》雲:充盈太宇而不窕。
《淮南·俶真》:橫扃天地之間而不窕。
《主術》:橫扃四方而不窕。
皆謂處大而不覺其空虛也。
此亦謂相萬乘大國而無不足也。
《韓非子·外儲說右下》:王子于期為宋君為千裡之逐,已駕,察手吻文且發矣。
按察手吻文,謂察辔之上連己手下在馬吻者,其相成之文理能比順否也。
《詩·幹旄》:素絲纰之,良馬四之。
《傳》雲:纰,所以織組也。
總纰于此,成文于彼,願以素絲纰組之法禦四馬也。
總纰于此,在手也。
成文于彼,在吻也。
《韓非子·外儲說右下》:人主之所以自淺娋者,岩穴之士徒也。
淺借為嶘。
《說文》雲:山高也。
通作棧。
《西京賦》:棧齴巉崄。
《注》:高峻貌。
是也。
娋借為峭,《說文》雲:陖也。
《廣雅·釋诂》雲:高也。
人主之高陖,猶《賈子》所雲堂陛之勢。
其所以自高陖者,以岩穴之士徒為之臣而尊成之也。
今士徒皆私門之舍人,則君位陵夷,而子之得行其篡竊矣。
上雲人主之所以鏡照者,諸侯之士徒也,亦謂賴此得明。
今諸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