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年表

關燈
十九 十九 廿七 廿七 廿八 宣王元年 廿九 十七 八 二十 二十 廿八 秋水篇:「公孫龍問于魏牟曰」。

    釋文引司馬彪雲:「龍,趙人;牟魏之公子」。

    讓王篇:「中山公子牟謂瞻子曰」。

    釋文引司馬彪雲:「魏之公子,封中山,名牟」。

    案:史記六國年表魏惠王二十九年中山君為相。

    (魏世家在二十八年)疑即牟也。

    (說詳劄記卷十七)又天下篇:「彭蒙、田骈、慎到聞其風而說之。

    」案:漢書藝文志注:「田骈齊人,遊稷下,号天口骈」。

    史記田敬仲完世家:「宣王喜文學遊說之士,自如驺衍、淳于髡、田骈、接子、慎到、環淵之徒七十六人,皆賜列第為上大夫。

    不治而議論,是以齊稷下學士複盛,且數千百人」。

    是田骈、慎到皆齊宣王時人。

    淮南子人間篇:「唐子短陳骈子于齊威王,威王欲殺之。

    孟嘗君聞之,使人以車迎之」。

    案:史記孟嘗君列傳,田文代立于薛,在湣王時。

    湣王乃威王孫也。

    或誤以湣王為威王邪?則骈又下及湣王時矣。

    天下篇:「宋钘、尹文聞其風而說之」。

    案:漢志注:「尹文說齊宣王」。

    顔師古引劉向雲:「與宋钘俱遊稷下」。

    則宋、尹亦宣王時人。

    呂氏春秋正名篇:「齊湣王是以知說士而不知所謂士也。

    故尹文問其故」。

    則尹文亦下及湣王時矣。

     周 楚 齊 魏 韓 趙 秦 燕 宋 廿八 廿九 二 卅 十八 九 廿一 廿一 廿九 廿九 卅 三 卅一 十九 十 廿二 廿二 卅 卅 威王元年 四 卅二 二十 十一 廿三 廿三 卅一 秋水篇:「莊子釣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見焉。

    曰:願以境内累矣」。

    列禦寇篇:「或聘于莊子」。

    案:史記本傳合兩事為一,而以楚王為楚威王,故本傳又雲:「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

     周 楚 齊 魏 韓 趙 秦 燕 宋 卅一 二 五 卅三 廿一 十二 廿四 廿四 卅二 卅二 三 六 卅四 廿二 十三 惠文王元年 廿五 卅三 卅三 四 七 卅五 廿三 十四 二 廿六 卅四 卅四 五 八 卅六 廿四 十五 三 廿七 卅五 卅五 六 九 襄王元年 廿五 十六 四 廿八 卅六 山木篇:「莊子衣大布而補之。

    正緳系履而過魏王」。

    案:釋文引司馬彪雲:「魏王,惠王也」。

    據秋水篇:「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則莊子或以是時見魏王,正惠王也。

    然史記魏世家:「襄王元年與諸侯會徐州。

    相王也,追尊父惠王為王」。

    是魏之稱王自襄王始。

    然汲冢紀年魏惠成王之三十六年稱更為一年,又十六年卒。

    子今王立,其叙事盡今王之二十年,時未卒,故不稱谥。

    蓋惠成王即惠王,今王即襄王也。

    又世本魏惠王卒,子襄王立,襄王卒,子昭王立,無哀王。

    前賢以二書相證,知史記誤以惠王三十六年更元為其卒年,而以後元十六年為襄王之世,增哀王一世,其說極是。

    蓋哀王即襄王,字形相近。

    司馬遷所見世本等書,蓋有誤襄為哀者,因之兩出耳。

    然則莊子所見為惠王亦明矣。

    梁惠王已稱王,孟子亦可證。

    今表本史記,而著其說如此。

     周 楚 齊 魏 韓 趙 秦 燕 宋 卅六 七 十 二 廿六 十七 五 廿九 卅七 卅七 八 十一 三 宣惠王元年 十八 六 易王元年 卅八 卅八 九 十二 四 二 十九 七 二 卅九 卅九 十 十三 五 三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