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年表

關燈
魏 韓 趙 秦 燕 宋 十二 十三 廿二 十四 二 十八 五 五 十三 十三 十四 廿三 十五 三 十九 六 六 十四 十四 十五 廿四 十六 四 二十 七 七 十五 十五 十六 廿五 十七 五 廿一 八 八 十六 十六 十七 廿六 十八 六 廿二 九 九 十七 則陽篇:「魏瑩與田侯牟(釋文:「魏瑩,郭本作罃,今本多作瑩。

    司馬雲:『魏惠王也』。

    與田侯,一本作田侯牟。

    司馬雲:『田侯齊威王也,名牟。

    桓公子』。

    案:史記威王名因,不名牟」。

    俞樾雲:「田齊諸君無名牟者,惟桓公名午,與牟字相似,牟或午之誤,然齊桓公午與梁惠王又不相值也」。

    案:陸本無牟字,司馬說不知何據。

    或誤以桓公名為齊威王名,轉寫複誤為牟耶?若是,則一本作田侯牟者,牟字是後人加矣。

    )約,田侯牟背之。

    魏瑩怒,将使人刺之。

    犀首聞而恥之。

    曰:『君為萬乘之君也,而以匹夫從雠,衍清受甲二十萬,為君攻之,虜其人民,系其牛馬,使其君内熱發于背,然後拔其國。

    忌也出走,然後抶其背,折其脊』。

    」案:史記田敬仲完世家:「威王二十六年,魏惠王圍邯鄲,趙求救于齊,齊威王召大臣而謀曰:『救趙孰與勿救?』驺忌子曰:『不如勿救』。

    段幹朋曰:『不救則不義,且不利』。

    威王從之。

    其後驺忌與田忌不善。

    公孫閱謂驺忌曰:『公何不謀伐魏?田忌必将。

    戰勝有功,則公之謀中也。

    戰不勝,非前死則後北,而命在公矣。

    于是驺忌言威王,使田忌南攻襄陵。

    十月,邯鄲拔。

    齊因起兵擊魏,大敗之桂陵。

    于是齊最強于諸侯,自稱為王」。

    是此雲「忌也出走」,謂驺忌也。

    (本書成玄英疏雲:「姓田,名忌,齊将也」。

    非是。

    知者,田忌将在外,不得雲:「拔其國,忌也出走。

    )稱田侯者,齊未王也。

    從始事言。

    則陽篇又雲:「惠子聞之而見戴晉人」。

    釋文:「惠子,惠施也。

    戴晉人,梁國賢人,惠施薦之于魏王」。

    秋水篇:「惠子相梁」。

    釋文雲:「相梁惠王」。

    呂氏春秋滛辭篇:「惠子為魏惠王為法」。

    高誘注:「惠子:惠施,宋人,仕魏,為惠王相也」。

    不屈篇惠王謂惠子曰:「上世之世,有國必賢者也。

    今寡人實不若先生,願得傳國」。

    開春篇:「魏惠王死,将葬,天大雨雪。

    群臣欲緩葬。

    太子不肯。

    群臣莫敢谏,而告犀首。

    犀首曰:『請告惠公』。

    」高注:「惠公,惠王相惠施也」。

    魏策:惠施為齊、韓、魏交,令太子鳴為質于齊。

    事在惠王末。

    楚策:張儀逐惠施于魏,惠子之楚。

    案:儀相魏為襄王十三年,則惠子相梁惠王襄王在魏三十餘年。

     周 楚 齊 魏 韓 趙 秦 燕 宋 十七 十八 廿七 十九 七 廿三 十 十 十八 十八 十九 廿八 二十 八 廿四 十一 十一 十九 十九 二十 廿九 廿一 九 廿五 十二 十二 二十 二十 廿一 三十 廿二 十 肅侯元年 十三 十三 廿一 廿一 廿二 卅一 廿三 十一 二 十四 十四 廿二 廿二 廿三 卅二 廿四 十二 三 十五 十五 廿三 廿三 廿四 卅三 廿五 十三 四 十六 十六 廿四 廿四 廿五 卅四 廿六 十四 五 十七 十七 廿五 廿五 廿六 卅五 廿七 十五 六 十八 十八 廿六 廿六 廿七 卅六 廿八 十六 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