銜枚氏/司儀

關燈
以示相送。

    [賓進入國都後]為賓安排館舍也如同郊勞一樣[由主君親自進行]。

    為賓設便宴的禮儀也如同向賓贈送糧草牲牢之禮一樣,[由主國的大夫前往進行]。

    到[第二天将正式行朝禮]向主君授玉時,[在大門前]通過交擯傳辭,[主君]三次表示推辭之意,然後乘車[出大門]迎接賓,[下車]拜謝賓屈駕親臨。

    賓乘車進前[而後下車]答拜。

    [接着賓主進入大門,每進一門]主君都三次揖請賓先入而賓三次推讓。

    每經過一門都隻由一名上相相禮,到了太祖廟門前,隻有上相進入廟中。

    [進廟後]賓主行三揖三讓之禮,登階升堂。

    [主君]行再拜禮然後接受了玉圭。

    賓授玉後行拜送禮。

    (向主君進獻禮物,或有國事要同主國交涉],每件事的禮儀都同當初一樣。

    主君向賓[進獻郁鬯]行裸禮的禮儀也同當初一樣。

    到賓退出時,主君乘車送賓,三次請賓登車,并三次驅車前進[做出将要遠送賓的姿态],(賓将要登車時]又向賓行再拜禮以相送。

    賓[對于主君的三請]三次轉身推辭,(對于主君的再拜禮]告以不敢當并做出回避的樣子,[然後登車而去]。

    [行過朝禮之後],主國要向賓饋送饔饩,[賓将返國時]主君要把圭璋送還給賓,[賓在主國居留期間]主君要用飨禮、食禮款待賓,[賓返國出了主國都城到達近郊時]主君要贈送财物,并到近郊館舍送行:以上幾件事情的禮儀都同賓前去向主君授玉時的禮儀一樣。

    賓[返國前]向主君行拜謝禮的[有以下三件事]:拜謝饋送饔饩,拜謝為己設飨禮、食禮。

    賓用賓禮接待(到館舍]來的主君,禮儀都如同主國接待自己時一樣。

     諸侯、諸伯、諸子、諸男相互[朝見而]為賓,各自依照相應等級的禮數,而相互接待的儀節則同諸公相朝一樣。

    諸公的臣相互作為國客[行聘禮],就三次供給糧草牲牢,客每次都要推辭三次然後行拜禮接受。

    到主國的大夫前來行郊勞禮時,客陳列介迎接,并要推辭三次,然後拜謝大夫屈尊前來。

    [客與大夫進入館舍來到堂階前],客要三次讓由大夫先登階上堂,[而大夫三次推辭],[然後客先登而大夫随之]登階上堂,客聽(大夫代表主君緻]郊勞辭,聽畢下堂行拜禮,再上堂接受勞禮。

    客用賓禮接待使者也如同當初行勞禮的禮儀。

    到大夫退去時,客行拜禮相送。

    為客安排館舍的禮儀也如同郊勞一樣。

    到将(行正聘禮向主國國君]授玉時,主君陳列擯者(迎接客],[對于客來行聘禮]三次表示推辭,然後拜迎客,客回避君的拜禮,[接着客進入大門,以後每進一門]主君都三次揖請客先入,[而客三次推讓],每經過一門都隻由一名上相相禮,到了太祖廟門前,隻有主君的相進入廟中。

    [進廟後主君與客行三揖]三讓之禮,然後客(随主君]登階上堂。

    [主君]拜謝客的到來,客三次退避[君的拜禮]。

    客把玉授給主君,然後下堂,出廟。

    [向主君進獻禮物,或有國事要同主國交涉],每件事的禮儀都同當初一樣。

    到主君向客獻醴,客以個人名義拜見主君,以及以個人名義向主君進獻禮物時,都要向主君行再拜稽首禮,君回拜禮。

    客出廟走到中門外,主君詢問[客的]國君的健康情況,客行再拜禮而後回答。

    主君回拜禮。

    客回避主君的拜禮而後又回答[有關國君的其他方面問題]。

    主君又問起卿大夫們的健康情況,客回答。

    主君勞問客(旅途辛苦],客行再拜稽首禮[表示感謝]。

    主君回拜禮,客快步出大門避開主君的拜禮。

    (主君派卿去向客]饋送饔饩,如同郊勞時的禮儀。

    (主君向客]緻送飨禮、食禮,以及[客返國前]向客奉還玉圭,都如同客向主君授玉時的禮儀。

    [客返國前]主君前往客館看望客,客[因不敢當而]回避,使介聽取主君的辭命。

    接着[主君行拜禮表示]送客。

    【主君離去時]客跟從主君,到朝[的大門外]拜謝主君屈尊親來送行。

    第二天,客到朝[的大門外]拜謝主君禮賜的[乘禽],接着啟程上路。

    (主國饋送的糧草牲牢]如同客進入主國時所饋送之數。

     凡侯、伯、子、男的臣,依照他們在本國的爵位[出聘而]相互為客、相互禮待,其禮儀也同諸公的臣一樣。

    凡來自四方諸侯國的賓客,接待他們所用的禮儀、辭命、向他們饋送的牲牢數,以及所禮賜和進獻的物品,都依照他們的爵位,爵位上下差一級,就上下相差二等。

    凡賓客,都同樣要行送迎之禮。

    凡諸侯國之間的交往,各自依據自己的國家大小來決定進獻禮物的多少,[主國]則依據來賓所進獻禮物的多少來決定還報之禮的厚薄。

    凡行人(擔任擯相時]的禮儀,不正面向東,不正面向西,不正面對着主人,也不背對着賓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