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夫/朝大夫

關燈
行夫負責乘輕車前往諸侯國傳達小事,這是一些有關福慶或喪荒而[出使傳達者]無須講究禮的事。

    凡行夫出使,必須持有旌節,即使出使途中因故而不能按時到達,也一定要把王的命令傳達到。

    [如果随大行人出使而]留居在出使國,就負責聽從大行人指使幹一些繁雜低賤的事,[大行人]為使臣就為他擔任介。

     環人負責迎送諸侯國以常事往來的賓客,發給旌節使他們能通行[王畿内]四方。

    [賓客]住宿就負責安排館舍,并命令[野廬氏]聚集民衆擊柝守衛。

    賓客帶有器物的,就令人環繞巡視[以備盜賊]。

    [有環人迎送的賓客]凡經過門關都不檢查,送客和迎客都抵達畿疆。

     象胥掌管蠻、夷、閩、貉、戎、狄之國(前來燒聘的]使者,負責向他們傳達王的話而使他們知曉,以同他們相親和。

    如果[蕃國新君即位]按時來朝為賓,就協調他們的禮儀,傳達他們[告請王]的言辭,(并把王的]話告訴他們。

    凡有關蕃君從來至離去的迎送禮節、獻币帛、緻辭令等,都擔任擯相而協助他們行禮。

    凡王國有大喪,告教并協助蕃國前來吊喪的使臣行喪禮,而規正他們的哭位。

    凡[王國]有出征、會同的事,就接受蕃國前來慰問的使臣奉進的币帛,而以禮敬待他們。

    凡使人去做某項事情,王的大事就使諸侯去做,次一等的事就使卿去做,再次一等的事就使大夫去做,再次一等的事就使士去做,小事就使庶子去做。

     掌客掌管招待四方賓客所當供給的牲牢、饔饩、乘禽和飲食的不同等級的不同禮數,以及有關行禮厚薄的原則。

    王與諸侯會同而舉行飨禮,就具備十二太牢,并具備百種美昧。

    [在飨禮上]對于諸侯之長,要行十二次獻酒之禮。

    王巡守天下或在附近的諸侯國接見衆來朝的諸侯,[王所在國的]國君[要向王]進膳而用牛犢,命令供給[王的]百官所用的衆多的牲牢都要具備。

    [對于王的]随從官員,三公比照上公的禮來接待,卿比照侯伯的禮來接待,大夫比照子男的禮來接待,士比照諸侯之卿的禮來接待,庶子比照諸侯之大夫的禮來接待。

    凡接待[來朝]諸侯之禮:上公(從來直到返國]要五次供給糧草牲牢,(其中所供的]活牲數都比照緻飧食的牲數。

    三次問禮每次都進獻有脯,(下“群介行人宰史皆有牢”九字衍,不譯)。

    供給的飧食用五牢,還有各種美味食物四十[豆],[稻飯、梁飯]十簋,[各種菹菜和醬類]四十豆,[各種肉羹]三十二鍘,[酒]四十壺,[盛牲肉的]鼎和(盛黍飯、稷飯的]簋各十二,(鮮牲肉]三十六鼎,都加以陳列。

    饋送的饔饩有九牢,其中已殺的牲牢如同飧食所供牲牢的陳列法,還有活牲四牢,米一百二十笛,醋醬一百二十甕,都加以陳列;載米的車數比照活牲的牢數,每牢十車,每車載米一秉零五菝,載禾的車數比照死牲的牢數,每牢十車,每車載禾三耗,飼草和薪柴比禾多一倍,都加以陳列。

    乘禽每天供給九十雙。

    中間又贈送太牢為膳食。

    一直到賓返國,還要為賓舉行三次飨禮,三次食禮,三次燕禮;如果主君不能親自[參加飨禮、食禮、燕禮而]酌酒獻賓,[就派人]奉上束帛代君緻辭而把酒食饋送給賓。

    凡[随從賓的]介、行人、宰、史諸官,也都饋送得有飧食和饔饩,依照他們爵位的高低來決定所陳列的牢禮數的多少,其中隻有上介供應乘禽。

    主君夫人[向賓]所饋贈的禮物有:八壺,八豆,八笾,膳食用太牢,饋送的飨禮用太牢,食禮用太牢。

    [主國的]卿都來見賓,用羔羊做見面禮,并饋送太牢用作膳食。

     侯伯[從來直到返國]要四次供給糧草牲牢,[其中所供給的]活牲數都比照緻飧食的牲數。

    兩次問禮每次都進獻有脯。

    供給的飧食用四牢,還有各種美味食物四十[豆],[稻飯、粱飯]八籃,[各種菹菜和醬類]三十二豆,[各種肉羹]二十四鍘,[酒]三十二壺,[盛牲肉的]鼎和[盛黍飯、稷飯的]簋各十二,[鮮牲肉]二十七鼎,都加以陳列。

    饋送的饔饩有七牢,其中已殺的牲牢如同飧食所供牲牢的陳列法,還有活牲三牢,米一百笛,醋醬一百甕,都加以陳列;米三十車,禾四十車,飼草和薪柴比禾多一倍,都加以陳列。

    乘禽每天供給七十雙。

    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