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司徒
關燈
小
中
大
小司徒的職責,負責建立王國教官的為官法則,以考察王都中以及四郊和畿内采邑的男女人民的數目,分辨他們當中的貴賤、老幼和殘疾者,凡賦稅徭役的免除,和有關他們祭祀、飲食、喪事方面的禁令[都掌管]。
向六鄉大夫頒布校比法,使他們各自登記本鄉人數的多少、六畜和車辇的數目,弄清各家的财物,每年按季呈報數字,以便施行政教,執行征收賦役的法令。到三年就舉行大校比。大校比時接受各諸侯國[呈報的登記校比結果]的簿冊。
[協助大司徒]編制萬民的軍事組織而(備]用。五人為一伍,五伍為一兩,四兩為一卒,五卒為一旅,五旅為一師,五師為一軍,以起兵征伐,以進行田獵,以相配合追擊外寇和伺捕國内盜賊,以施行有關貢賦的政令。
[協助大司徒]合理調配土地,核查人民,而遍知人民的數目。上等土地授給七口以上人家,[這樣的人家]可以勝任兵役和勞役的一家有三人;中等土地授給六口的人家,[這樣的人家]可以勝任兵役和勞役的二家有五人;下等土地授給五口以下的人家,[這樣的人家]可以勝任兵役和勞役的一家有二人。凡征調兵役和勞役,不超過每家一人,把其餘的[丁壯]作為羨卒,隻有田獵和追捕寇賊時[正卒和羨卒]全體出動。凡征用民衆,就掌管有關的政教和對被征用者的禁戒,評斷他們的争訟之辭,施行對他們的賞罰,懲罰他們當中的觸犯禁戒者。凡國家有出兵征伐的事就召集正卒,有災害寇賊的事[就還要]召集羨卒。
劃分土地,而用井法和牧法劃分田野。九夫所受的土地為一井,四井為一邑,四邑為一丘,四丘為一甸,四甸為一縣,四縣為一都,以[使民]從事土地生産事業,使民交納貢賦,以及田稅等所有當收取的租稅。
[協助大司徒]劃分各行政區域而确定守護地産的官職,[使民各自]從事自己的職業而合理地征收地稅。
凡有小祭祀就奉進牛牲,進獻經解割的牲體。接待諸侯的使臣,命令在野外修整道路、積聚糧草[以待使臣到來]。
有大征伐,就率領徒衆[交給大司徒]。有小征伐,就負責巡視徒役,執行有關他們的政令。有大喪,就率領王國中為喪事服役的民衆,執行有關他們的政教。
凡建立諸侯國,使他們設立社稷壇遺,規正諸侯國疆域的封界。凡民衆[在賦稅、徭役方面]有争訟,就依據當地清查[居民]的簿冊來判決;有關土地的争訟,就依據地圖來判決。
[夏曆]年終,考察屬官們辦事的文書記錄而進行懲罰和獎賞,命令官吏們明白審慎地整理全年的會計文書而上報。
[夏曆]正月初一,就率領屬官們觀看[懸挂在象魏上的]教法,邊走邊搖動木铎,說:“不執行法令的,國家自有常刑。”命令官吏們『:[各自在治所]懸挂禁令,加強法制,糾察職事,以待滿足國家對于治理的要求。
到大校比時,對于六鄉四郊的官吏,評斷他們的教育和治理情況,規正他們的政事,考察田地以及人民、六畜、武器和器械的數目,以待國家下達有關政令。
向六鄉大夫頒布校比法,使他們各自登記本鄉人數的多少、六畜和車辇的數目,弄清各家的财物,每年按季呈報數字,以便施行政教,執行征收賦役的法令。到三年就舉行大校比。大校比時接受各諸侯國[呈報的登記校比結果]的簿冊。
[協助大司徒]編制萬民的軍事組織而(備]用。五人為一伍,五伍為一兩,四兩為一卒,五卒為一旅,五旅為一師,五師為一軍,以起兵征伐,以進行田獵,以相配合追擊外寇和伺捕國内盜賊,以施行有關貢賦的政令。
[協助大司徒]合理調配土地,核查人民,而遍知人民的數目。上等土地授給七口以上人家,[這樣的人家]可以勝任兵役和勞役的一家有三人;中等土地授給六口的人家,[這樣的人家]可以勝任兵役和勞役的二家有五人;下等土地授給五口以下的人家,[這樣的人家]可以勝任兵役和勞役的一家有二人。凡征調兵役和勞役,不超過每家一人,把其餘的[丁壯]作為羨卒,隻有田獵和追捕寇賊時[正卒和羨卒]全體出動。凡征用民衆,就掌管有關的政教和對被征用者的禁戒,評斷他們的争訟之辭,施行對他們的賞罰,懲罰他們當中的觸犯禁戒者。凡國家有出兵征伐的事就召集正卒,有災害寇賊的事[就還要]召集羨卒。
劃分土地,而用井法和牧法劃分田野。九夫所受的土地為一井,四井為一邑,四邑為一丘,四丘為一甸,四甸為一縣,四縣為一都,以[使民]從事土地生産事業,使民交納貢賦,以及田稅等所有當收取的租稅。
[協助大司徒]劃分各行政區域而确定守護地産的官職,[使民各自]從事自己的職業而合理地征收地稅。
凡有小祭祀就奉進牛牲,進獻經解割的牲體。接待諸侯的使臣,命令在野外修整道路、積聚糧草[以待使臣到來]。
有大征伐,就率領徒衆[交給大司徒]。有小征伐,就負責巡視徒役,執行有關他們的政令。有大喪,就率領王國中為喪事服役的民衆,執行有關他們的政教。
凡建立諸侯國,使他們設立社稷壇遺,規正諸侯國疆域的封界。凡民衆[在賦稅、徭役方面]有争訟,就依據當地清查[居民]的簿冊來判決;有關土地的争訟,就依據地圖來判決。
[夏曆]年終,考察屬官們辦事的文書記錄而進行懲罰和獎賞,命令官吏們明白審慎地整理全年的會計文書而上報。
[夏曆]正月初一,就率領屬官們觀看[懸挂在象魏上的]教法,邊走邊搖動木铎,說:“不執行法令的,國家自有常刑。”命令官吏們『:[各自在治所]懸挂禁令,加強法制,糾察職事,以待滿足國家對于治理的要求。
到大校比時,對于六鄉四郊的官吏,評斷他們的教育和治理情況,規正他們的政事,考察田地以及人民、六畜、武器和器械的數目,以待國家下達有關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