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師/比長
關燈
小
中
大
鄉師的職責是,各自掌管所治理之鄉的教育,評斷鄉中官吏的治理情況。
依據國家的校比法,按時清查各家人數的多少,分辨他們當中的老幼、貴賤、殘疾者,以及牛馬等,分辨他們當中可以充任兵役、勞役的和應當免除兵役、勞役者,掌管有關他們的戒令、糾察和禁令,評斷他們的争訟。
有大勞役,就率領民夫來到施工地,監督他們執行政令的情況。
勞役開始後,接受各基層[呈報]的民夫名冊,按照司空的施工章程,來考查他們服役的情況。
凡王國有[使用民力的]事,令[鄉中長吏征調民夫]有秩序。
王親征、會同,管理監督[随軍]役徒和車輛,懲罰那些違犯禁令的人。
有大喪需用役徒,就率領鄉民而來,于是負責監督鄉民。
到下葬時,持纛與匠師引導柩車前進,而監督[拉柩車的]役徒。
到下棺入墓穴時,持斧臨視匠師。
凡四季的田獵,事前先向各基層宣布田獵的法則,檢閱他們的鼓铎、旗幟、武器和器械,整齊他們的軍事編制。
到期,用司徒的大旗召集民衆,用[代表鄉邑的]旗幟[為标志]排列隊形,辨别鄉邑而監督他們執行政令、刑法和禁令,巡視前後駐紮的[車輛徒衆],而懲罰違犯禁令的人,評斷他們争奪獵物的争訟。
凡四季當定期宣布的法令,就在衆人聚集的地方邊走邊搖動木铎宣布。
在有必要時就巡視國都和六鄉四郊,而救濟民衆中饑餓困乏的人,以王的名義施予恩惠。
[夏曆]年終,就考察鄉的治理情況,報告上級以決定[對鄉中官吏的]罷免或提升。
[夏曆]正月,核查鄉中的公共器物和衣服。
[當需要時],比長供給祭服和吊服,闾胥供給祭祀器具,族師供給喪葬器具,黨正供給鄉射禮的器具,州長供給鄉飲酒禮的器具,鄉大夫[當下級器具供給不足時可補充供給]祭器、喪器和鄉射禮、鄉飲酒禮的器具。
如果國家大校比,就考核[鄉中官吏的]教育成績,考察彙報的情況[是否屬實],核查衣服器物[是否完備無缺],省視所辦事情[的好壞],以報告上級決定賞罰。
鄉大夫的職責是,各自掌管本鄉的政教和禁令。
[周曆]正月初一,從大司徒那裡接受教法,下來頒布給鄉吏們,讓他們各自用以教育所治理的民衆,并據以考察被教民衆的德行和道藝。
每年按季登記鄉中男女的多少,分辨其中可以勝任役事的人。
都城中從二十歲到六十歲,郊野從十五歲到六十五歲,都要為公事服役。
其中可以免除役事的,是都城中地位尊貴的人、有德行的人、有才能的人、在官府當差的人、年老的人、有殘 疾的人,都免除服役。
每年按季把[登記清查結果的]簿冊上報[給大司徒]。
每三年進行一次大校比,考查鄉民的德行和道藝,而薦舉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鄉老和鄉大夫率領屬吏以及善良的鄉民而不論人數多少,用鄉飲酒禮像對待賓客一樣禮敬被薦舉出來的人。
第二天,鄉老和鄉大夫以及鄉吏們,呈獻薦舉賢能的文書給王,王行再拜禮而後接受文書,再把文書上交到天府收藏,内史收藏文書的副本。
回來後[舉行鄉射禮]而用有關鄉射禮的五個方面詢問衆人:一是看[參加射箭比賽的人]是否做到了身體與心志相和協,二是看儀容是否符合禮,三是看是否射中目标,四是看是否符合音樂節奏,五是看舞姿怎樣。
這就叫做讓人民自己推舉有德行的人,使他們做人民的長官;讓人民自己推舉有才能的人,使他們治理人民。
[夏曆]年終,就命令本鄉的官吏總結政事并将文書上報。
正月,命令鄉吏們到司徒那裡考察教法,而後回來,各自把教法懸挂在自己的辦公處。
國家有大事要征詢廣大民衆的意見時,就各自率領本鄉的民衆來到王的外朝。
國家有大的事故,就
依據國家的校比法,按時清查各家人數的多少,分辨他們當中的老幼、貴賤、殘疾者,以及牛馬等,分辨他們當中可以充任兵役、勞役的和應當免除兵役、勞役者,掌管有關他們的戒令、糾察和禁令,評斷他們的争訟。
有大勞役,就率領民夫來到施工地,監督他們執行政令的情況。
勞役開始後,接受各基層[呈報]的民夫名冊,按照司空的施工章程,來考查他們服役的情況。
凡王國有[使用民力的]事,令[鄉中長吏征調民夫]有秩序。
王親征、會同,管理監督[随軍]役徒和車輛,懲罰那些違犯禁令的人。
有大喪需用役徒,就率領鄉民而來,于是負責監督鄉民。
到下葬時,持纛與匠師引導柩車前進,而監督[拉柩車的]役徒。
到下棺入墓穴時,持斧臨視匠師。
凡四季的田獵,事前先向各基層宣布田獵的法則,檢閱他們的鼓铎、旗幟、武器和器械,整齊他們的軍事編制。
到期,用司徒的大旗召集民衆,用[代表鄉邑的]旗幟[為标志]排列隊形,辨别鄉邑而監督他們執行政令、刑法和禁令,巡視前後駐紮的[車輛徒衆],而懲罰違犯禁令的人,評斷他們争奪獵物的争訟。
凡四季當定期宣布的法令,就在衆人聚集的地方邊走邊搖動木铎宣布。
在有必要時就巡視國都和六鄉四郊,而救濟民衆中饑餓困乏的人,以王的名義施予恩惠。
[夏曆]年終,就考察鄉的治理情況,報告上級以決定[對鄉中官吏的]罷免或提升。
[夏曆]正月,核查鄉中的公共器物和衣服。
[當需要時],比長供給祭服和吊服,闾胥供給祭祀器具,族師供給喪葬器具,黨正供給鄉射禮的器具,州長供給鄉飲酒禮的器具,鄉大夫[當下級器具供給不足時可補充供給]祭器、喪器和鄉射禮、鄉飲酒禮的器具。
如果國家大校比,就考核[鄉中官吏的]教育成績,考察彙報的情況[是否屬實],核查衣服器物[是否完備無缺],省視所辦事情[的好壞],以報告上級決定賞罰。
鄉大夫的職責是,各自掌管本鄉的政教和禁令。
[周曆]正月初一,從大司徒那裡接受教法,下來頒布給鄉吏們,讓他們各自用以教育所治理的民衆,并據以考察被教民衆的德行和道藝。
每年按季登記鄉中男女的多少,分辨其中可以勝任役事的人。
都城中從二十歲到六十歲,郊野從十五歲到六十五歲,都要為公事服役。
其中可以免除役事的,是都城中地位尊貴的人、有德行的人、有才能的人、在官府當差的人、年老的人、有殘 疾的人,都免除服役。
每年按季把[登記清查結果的]簿冊上報[給大司徒]。
每三年進行一次大校比,考查鄉民的德行和道藝,而薦舉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鄉老和鄉大夫率領屬吏以及善良的鄉民而不論人數多少,用鄉飲酒禮像對待賓客一樣禮敬被薦舉出來的人。
第二天,鄉老和鄉大夫以及鄉吏們,呈獻薦舉賢能的文書給王,王行再拜禮而後接受文書,再把文書上交到天府收藏,内史收藏文書的副本。
回來後[舉行鄉射禮]而用有關鄉射禮的五個方面詢問衆人:一是看[參加射箭比賽的人]是否做到了身體與心志相和協,二是看儀容是否符合禮,三是看是否射中目标,四是看是否符合音樂節奏,五是看舞姿怎樣。
這就叫做讓人民自己推舉有德行的人,使他們做人民的長官;讓人民自己推舉有才能的人,使他們治理人民。
[夏曆]年終,就命令本鄉的官吏總結政事并将文書上報。
正月,命令鄉吏們到司徒那裡考察教法,而後回來,各自把教法懸挂在自己的辦公處。
國家有大事要征詢廣大民衆的意見時,就各自率領本鄉的民衆來到王的外朝。
國家有大的事故,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