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徒
關燈
小
中
大
須休耕的地每家一百畝,種一年休耕一年的地每家二百畝,種一年休耕二年的地每家三百畝。
于是分配從事土地生産的職業,确定守護地産的官職,制定從事土地生産應交的稅,而分别[命令官民各自]恪盡本職,以此作為有關地政的法則,而準備執行[王的]政令。
用十二項救濟災荒的政策聚集萬民:一是借貸種子和糧食[給災民],二是減輕賦稅,三是減緩刑罰,四是免除力役,五是放松[關市山澤的]禁令,六是免除關市之稅,七是簡省吉禮,八是簡省喪禮,九是收藏起樂器而不演奏,十是[簡化婚禮以促使]多嫁娶,十一是求索[已廢棄祭祀的]鬼神[而重修祭祀],十二是鏟除盜賊。
用六項使萬民安定而繁衍生息的政策養育萬民:一是慈愛幼兒,二是贍養老年人,三是拯救窮困的人,四是救助貧窮的人,五是寬免殘疾人的賦役,六是[公平分派賦役]使富人安心。
用六種傳統風俗使萬民安居:一是使房屋堅固,二是使墳墓按族分布,三是團結異姓兄弟,四是使鄉裡子弟相連合而從師學習,五是團結朋友,六是使民衣服相同。
[周曆]正月初一,開始向各諸侯國和王畿内的采邑宣布教法,把形成文字的教法懸挂在象魏上,讓萬民觀看教法,過十天而後收藏起來。
于是在各諸侯國和王畿内的采邑施行教法,讓他們各用以教育所治理的人民。
令五家組成一比,使他們互相擔保。
五比組成一闾,使他們[有事]可以互相托付。
四闾組成一族,使他們有喪葬事互相幫助。
五族組成一黨,使他們[有災荒]互相救助。
五黨組成一州,使他們互相周濟。
五州組成一鄉,使他們[對鄉中的賢者]以賓客之禮相待。
在各諸侯國和王畿内采邑分配十二種職業,用以成就萬民[的生計]:一是種谷物,二是種瓜果,三是開發山林川澤的材物,四是畜牧業,五是手工業,六是商業,七是紡織業,八是采集業,九是做雇工,十是[做學士]學習道藝,十一是世代相傳的專業,十二是在官府服務。
用三方面内容來教育萬民,而薦舉賢能者。
一是六德:明白事理、愛人及物、通達而能預見、适時決斷、言談發自内心、剛柔适宜。
二是六行: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和睦九族、親愛姻戚、信任朋友、救濟貧窮。
三是六藝:五類禮義、六種歌舞、五種射法、五種駕馭車馬法、六種造字法、九種數學計算法。
用實行于鄉中的八種刑罰糾察萬民:一是針對不孝的刑罰,二是針對不和睦九族的刑罰,三是針對不親愛姻戚的刑罰,四是針對不友愛兄弟的刑罰,五是針對不信任朋友的刑罰,六是針對不救濟貧困的刑罰,七是針對制造謠言的刑罰,八是針對暴亂之民的刑罰。
用五禮防止萬民的詐僞而教他們符合中正,用六樂防止萬民的情欲而教他們心地平和。
凡萬民不服從教化而有争訟的,就與地方官一同聽取而加以評斷,其中有觸犯刑律的,就交給司法官審理。
祭祀五帝,就奉進牛牲,進獻經過豚解的牲體。
祭祀先王也這樣做。
接待大賓客,命令在野外修整道路、積聚糧草[以待賓客到來]。
有大喪,率領六鄉為喪事服役的徒衆,拴系六條大繩在柩車上[以便拉柩車],而負責指揮。
大征伐,大田獵,用旗召集萬民,而負責指揮徒衆。
如果國家有大事故,就召集萬民到王宮門前[待命],并命令無符節的人不得在全國各地任意通行。
遇到大災荒或疾病大流行的年頭,就命令諸侯國遷移災民、百通米糧、放寬[關市和山澤的]禁令、免除力役、減輕租稅、寬緩刑罰。
[夏曆]年終,命令所屬官員明白審慎地整理文書資料而上報。
[夏曆]正月初一,命令教官們說:“各自恪盡你們的職守,努力做好你們的工作,而聽從王的命令。
如有失誤,國家自有常刑處置。
”
于是分配從事土地生産的職業,确定守護地産的官職,制定從事土地生産應交的稅,而分别[命令官民各自]恪盡本職,以此作為有關地政的法則,而準備執行[王的]政令。
用十二項救濟災荒的政策聚集萬民:一是借貸種子和糧食[給災民],二是減輕賦稅,三是減緩刑罰,四是免除力役,五是放松[關市山澤的]禁令,六是免除關市之稅,七是簡省吉禮,八是簡省喪禮,九是收藏起樂器而不演奏,十是[簡化婚禮以促使]多嫁娶,十一是求索[已廢棄祭祀的]鬼神[而重修祭祀],十二是鏟除盜賊。
用六項使萬民安定而繁衍生息的政策養育萬民:一是慈愛幼兒,二是贍養老年人,三是拯救窮困的人,四是救助貧窮的人,五是寬免殘疾人的賦役,六是[公平分派賦役]使富人安心。
用六種傳統風俗使萬民安居:一是使房屋堅固,二是使墳墓按族分布,三是團結異姓兄弟,四是使鄉裡子弟相連合而從師學習,五是團結朋友,六是使民衣服相同。
[周曆]正月初一,開始向各諸侯國和王畿内的采邑宣布教法,把形成文字的教法懸挂在象魏上,讓萬民觀看教法,過十天而後收藏起來。
于是在各諸侯國和王畿内的采邑施行教法,讓他們各用以教育所治理的人民。
令五家組成一比,使他們互相擔保。
五比組成一闾,使他們[有事]可以互相托付。
四闾組成一族,使他們有喪葬事互相幫助。
五族組成一黨,使他們[有災荒]互相救助。
五黨組成一州,使他們互相周濟。
五州組成一鄉,使他們[對鄉中的賢者]以賓客之禮相待。
在各諸侯國和王畿内采邑分配十二種職業,用以成就萬民[的生計]:一是種谷物,二是種瓜果,三是開發山林川澤的材物,四是畜牧業,五是手工業,六是商業,七是紡織業,八是采集業,九是做雇工,十是[做學士]學習道藝,十一是世代相傳的專業,十二是在官府服務。
用三方面内容來教育萬民,而薦舉賢能者。
一是六德:明白事理、愛人及物、通達而能預見、适時決斷、言談發自内心、剛柔适宜。
二是六行: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和睦九族、親愛姻戚、信任朋友、救濟貧窮。
三是六藝:五類禮義、六種歌舞、五種射法、五種駕馭車馬法、六種造字法、九種數學計算法。
用實行于鄉中的八種刑罰糾察萬民:一是針對不孝的刑罰,二是針對不和睦九族的刑罰,三是針對不親愛姻戚的刑罰,四是針對不友愛兄弟的刑罰,五是針對不信任朋友的刑罰,六是針對不救濟貧困的刑罰,七是針對制造謠言的刑罰,八是針對暴亂之民的刑罰。
用五禮防止萬民的詐僞而教他們符合中正,用六樂防止萬民的情欲而教他們心地平和。
凡萬民不服從教化而有争訟的,就與地方官一同聽取而加以評斷,其中有觸犯刑律的,就交給司法官審理。
祭祀五帝,就奉進牛牲,進獻經過豚解的牲體。
祭祀先王也這樣做。
接待大賓客,命令在野外修整道路、積聚糧草[以待賓客到來]。
有大喪,率領六鄉為喪事服役的徒衆,拴系六條大繩在柩車上[以便拉柩車],而負責指揮。
大征伐,大田獵,用旗召集萬民,而負責指揮徒衆。
如果國家有大事故,就召集萬民到王宮門前[待命],并命令無符節的人不得在全國各地任意通行。
遇到大災荒或疾病大流行的年頭,就命令諸侯國遷移災民、百通米糧、放寬[關市和山澤的]禁令、免除力役、減輕租稅、寬緩刑罰。
[夏曆]年終,命令所屬官員明白審慎地整理文書資料而上報。
[夏曆]正月初一,命令教官們說:“各自恪盡你們的職守,努力做好你們的工作,而聽從王的命令。
如有失誤,國家自有常刑處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