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滅論譯文

關燈
貌相像,這是什麼原故呢?”答:“珉像玉但不是玉,雞像鳳但不是鳳,事物有這類現象,人也一樣。

    項羽、陽貨的形貌和聖人相像,他們的内心器官卻不真正相像,雖外貌相像,也是沒有用的。

    ” 問:“普通人和聖人的差别,由于形體和器官的不同,不可以這麼說。

    但聖人都是一樣完美無缺的,照理說應該沒有什麼不同,但孔子和周公的相貌不同,湯王和文王的相貌也不一樣,這更可證明精神不依賴于形體了。

    ”答:“所有聖人的心器官都是相同的,但外形不一定相同,就像馬的毛色不同卻都可以是駿馬,玉的色彩不同卻都可以是美玉一樣。

    因此晉國的垂棘璧,楚國的和氏璧,都是無價之寶;骅、骝、馬錄、骊,都能日行千裡。

    ” 問:“形體和精神不能分離,已經領教了。

    形體衰亡精神也跟着消滅,道理也應該是這樣的。

    請問《孝經》上說:‘建立宗廟,讓鬼神享受它。

    ’這是什麼意思呢?”答:“聖人布道設教就是這樣的,為的是順從孝子的心情,并力誡忘恩負義,所謂‘神而明之’,正是這個意思。

    ” 問:“伯有變鬼,身披盔甲,彭生死後,化為野豬出現,古書上有明确記載,怎能認為這僅僅是聖人的神道設教呢?”答:“妖怪的事是渺茫的,時而真,時而假。

    不得好死的人很多,沒有聽說都變成了鬼,為什麼單單伯有、彭生就這樣呢?一會兒是人,一會兒是豬,不見得就是鄭國齊國的兩個公子吧。

    ” 問:“《易經》上說‘所以知道鬼神的情狀和天地相似而不違背’,又說‘裝載了一車鬼’。

    這些話又是什麼意思呢?”答:“禽呀、獸呀,這是飛和走的區别。

    人呀、鬼呀,這是明和暗的區别。

    至于人死變鬼,鬼消滅了又變人,這是我無法想象的。

    ” 問:“懂得了精神消滅的道理,有什麼現實意義呢?”答:“佛教妨害國家政事,和尚敗壞社會風俗,像狂風迷霧般到處散布着影響。

    我痛心這種弊害,想把人心從這種弊害的深淵裡挽救出來。

    為什麼人們甯願傾家蕩産去求僧拜佛,卻不肯照顧親戚,不同情貧窮的人呢?就是由于自私的打算太多,救人的念頭缺乏,所以送給窮朋友一撮米,吝啬的心情就會立刻表現在臉上,而捐贈給豪富的和尚千石糧,就連毛發尖也會流露出歡暢的情緒。

    這難道不是因為和尚有慈航普渡的美麗諾言,而窮朋友卻難指望有絲毫的報答麼?施舍不是為了救人急難,做點好事指望立刻得到好報。

    何況佛教還用渺茫的謊言迷惑人,用地獄的痛苦來吓唬人,用荒誕的言詞來欺騙人,用天堂的快樂來引誘人。

    所以人們脫下儒者的服裝,披僧人的袈裟,丢掉祭祀祖宗的禮器,拿起和尚、尼姑的瓶和缽。

    家家抛棄了親愛的人,人人斷絕了後嗣。

    以緻使得軍隊中缺乏作戰的士兵,官府中缺乏管事的官吏,糧食被遊手好閑的人吃光,财物被寺廟的興建耗盡。

    因為這樣的緣故,佛教的流行如不加以阻止,它的禍害就沒有止境。

    應知萬物的生成都是出于自然,一切現象的變化都有它自己的原因,忽然間自己發生了,又忽然間自己消滅了,要發生的不要去阻礙它,要消滅的不去挽留它,讓它順着自然的規律,按照自己的本性發展。

    勞動者安心田畝生産,統治者減少奢侈浪費,種田吃飯,飯是吃不完的;養蠶穿衣,衣是穿不盡的。

    在下的把多餘的産品奉養在上的,在上的不專靠嚴刑峻法來對待在下的。

    這樣可以保全性命,可以孝養父母,可以為自己,可以為别人,可以安定國家,可以完成霸業,都是運用這個道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