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卷十三 異端

關燈
若非竊造化之機,安能延年?使聖人肯為,周孔為之矣。

     [譯文]問:神仙的說法有嗎?答:如果說白日飛升之類的,則沒有。

    如果說居住在山林間,保養形體煉氣以延年益壽,則有之。

    比如一爐火,放在風中就容易熄滅,放在密室裡就難熄滅。

    這是有道理的。

     又問:“揚子(揚雄)說聖人不學仙術,因為他們的方法不同。

    聖人能做這類事嗎?”答:這是天地間的一個賊。

    如果不是竊取造化的機巧,怎麼能延年呢?如果聖人肯做,周公孔子早就做了。

     13·11、謝顯道曆舉佛說與吾儒同處,問伊川先生。

    先生曰:憑地同處雖多,隻是本領不是,一齊差卻。

     [譯文]謝顯道一一列舉佛教與儒家的相同之處,問伊川先生。

    先生說:雖然相同之處很多,但根本的立場不對,所以一切都錯了。

     13·12、橫渠先生曰:釋氏妄意天性,而不知範圍天用,反以六根之微,因緣天地明不能盡,則誣天地日月為幻妄。

    蔽其用于一身之小,溺其志于虛空之大。

    此所以語大語小,流遁失中。

    其過于大也,塵芥六合。

    其蔽于小也,夢幻人世。

    謂之窮理可乎?不知窮理而謂之盡性可乎?謂之無不知可乎?塵芥六合,謂天地為有窮也。

    夢幻人世,明不能究其所從也。

     [譯文]張載說:佛教妄自揣度天性,而不知道限制天地的用度,反而以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的微小,因緣天地的明理而不能窮盡,就誣蔑天地日月為虛幻。

    他們把自己的作用局限于一身之小,沉溺于虛空之大。

    這就是他們所說的大和小都偏離了中庸之道的原因。

    他們說得太過了,就把整個宇宙看成是塵埃;他們說得太小了,就把人世看成是夢幻。

    這能說是窮理嗎?不知道窮理而說是盡性可以嗎?說無所不知可以嗎?把宇宙看成塵埃,是認為天地有窮盡;把人世看成夢幻,是不知道它的根源。

     13·13、大易不言有無。

    言有無,諸子之陋也。

     [譯文]《周易》不言有無。

    言有無,是諸子百家的淺陋之見。

     13·14、浮圖明鬼,謂有識之死,受生回圈。

    遂厭苦求免,可謂知鬼乎?以人生為妄,可謂知人乎?天人一物,辄生取舍,可謂知天乎?孔孟所謂天,彼所謂道。

    惑者指"遊魂為變"為輪回,未之思也。

    大學當先知天德,知天德則知聖人,知鬼神。

    今浮圖極論要歸,必謂死生流轉,非得道不免。

    謂之悟道可乎?自其說熾傳中國,儒者未容窺聖學門牆,已為引取。

    淪胥其間,指為大道。

    乃其俗達之天下,緻善惡知愚。

    男女臧獲,人人著信。

    使英才間氣,生則溺耳目恬習之事,長則師世儒崇尚之言。

    遂冥然被驅,因謂聖人可不修而至,大道可不學而知。

    故未識聖人心,已謂不必求其迹。

    未見君子志,已謂不必事其文。

    此人倫所以不察,庶物所以不明,治所以忽,德所以亂。

    異言滿耳,上無禮以防其僞,下無學以稽其蔽。

    自古诐淫邪遁之辭,翕然并興。

    一出于佛氏之門者,千五百年。

    向非獨立不懼,精一自信,有大過人之才,何以正立其間,與之較是非計得失哉! [譯文]佛教宣揚鬼神,說有意識的死後會受生輪回。

    于是人們就厭惡痛苦而尋求解脫,這能說是知鬼嗎?把人生看作虛妄,這能說是知人嗎?天和人是一體的,卻随意取舍,這能說是知天嗎?孔孟所說的天,就是佛教所說的道。

    迷惑的人把“遊魂為變”解釋為輪回,這是沒有思考的。

    大學之道首先要知道天德,知道天德就知道聖人,知道鬼神。

    現在佛教極力宣揚的,必然是說生死流轉,不得道就不能解脫。

    這能說是悟道嗎?自從佛教的學說熾熱地在中國傳播開來,儒者還沒有來得及窺見聖學的門牆,就已經被佛教引走了。

    他們淪陷其中,把佛教當作大道。

    于是這種風氣傳遍天下,導緻善惡智愚、男女貴賤都信以為真。

    使英才豪傑,生來就沉溺于耳目之欲和安逸之事,長大後又師從世俗儒者崇尚的言論。

    于是他們被蒙蔽驅使,認為聖人可以不修而達,大道可以不學而知。

    所以還沒有了解聖人的心,就認為不必求其迹;還沒有見到君子的志向,就認為不必學其文。

    這就是人倫不察、庶物不明、治理疏忽、道德混亂的原因。

    異端邪說充斥耳目,上面沒有禮制來防止其虛僞,下面沒有學問來考察其弊端。

    自古以來那些邪僻淫邪遁世的言辭,一下子都興盛起來。

    都出自佛教之門,已經有一千五百多年了。

    如果不是獨立不懼、精一自信、有過人之才的人,又怎麼能在這其中站穩腳跟,與他們争辯是非得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