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卷十二 警戒

關燈
12·01濂溪先生曰:仲由喜聞過,令名無窮焉。

    今人有過,不喜人規,如護疾而忌醫,甯滅其身而無悟也。

    噫!——周敦頤《通書·過》 [譯文]周敦頤先生說:子路愛聽到别人指出自己的過錯,因而有無窮的美名。

    今天的人犯了過錯,不喜歡人來規勸,就象護着身上的病而忌諱醫治,甯可滅亡自身也不醒悟。

    唉! 12·02伊川先生曰:德善日積,則福祿日臻。

    德逾于祿,則雖盛而非滿。

    自古隆盛,未有不失道而喪敗者也。

    ——《程氏易傳·泰傳》 [譯文]程頤先生說:德與善一天天積累,則福和祿就會一天天自己到來。

    德行高出了享有的祿位,那麼即使所享之祿達到頂點也不稱作滿。

    自古以來官隆福盛之家,沒有不喪失道義而會衰落的呀。

     12·03人之豫樂,心悅之,故遲遲,遂至于耽戀不能已也。

    《豫》之六二,以中正自守,其介如石,其去之速,不俟終日。

    如二可謂見幾而作者也。

    蓋中正故其守堅,而能辨之早,去之速也。

    ——《程氏易傳·豫傳》 [譯文]人對于安逸豫享樂,心中喜悅,不肯斷然舍棄,故遲之又遲,終至于迷戀安樂而不能自拔。

    《豫》卦的六二爻,能以中正自守,其品質高介如石,能夠很快舍棄逸樂而去,不等過完這一天。

    象六二爻之明智,可以稱得上是看到征兆就迅速行動的了。

    由于其處中正之位所以能守身堅定,又能及早區别逸樂之害,而迅速地舍棄它。

     12·04聖人為戒,必于方盛之時。

    方其盛而不知戒,故狃安富則驕侈生,樂舒肆則綱紀壞,忘禍亂則釁孳萌,是以浸婬不知亂之生也。

    ——《程氏易傳·臨傳》 [譯文]聖人戒備禍患,一定要在正當興盛之時。

    當興盛的時候不知戒懼,因而習慣于安樂富足就會産生驕侈,樂于舒适肆意綱紀就會破壞,忘懷于禍亂事端就會萌動,因此就象水漸積漸多一樣,國家也會在不知不覺中終至發生動亂。

     12·05《複》之六三,以陰躁處動之極,複之頻數而不能固者也。

    複貴安固,頻複頻失,不安于複也。

    複善而屢失,危之道也。

    聖人開遷善之道,與其複而危其屢失,故雲“厲無咎,”不可以頻失而戒其複也,頻失則為危,屢複何咎?過在失而不在複也。

    ——《程氏易傳·複傳》 [譯文]《複》卦的六三爻,以陰躁之性又處在下卦震動的終點上,是再三地複于善卻不能固守于善的象征。

    複善改過貴在安定穩固,頻頻地複又頻頻地失,是不能安居于複善呀。

    複于善又每每失去,這是危險的呀。

    聖人向人指明了遷善改過之路,贊揚勉勵人們複于善而又讓他們明白屢次失敗的危險,所以爻辭說:“厲無咎。

    ”又不可以因為屢次改過複于善而又頻頻失誤而制止他遷善改過啊。

    頻頻地失去是危險,屢次改過有什麼錯誤呢?過失在于失誤而不在于複善。

     12·06睽極則喭戾而難合,剛極則躁暴而不詳,明極則過察而多疑。

    暌之上九,有六三之正應,實不孤。

    而其才性如此,自睽孤也。

    如人雖有親黨,而多自疑猜,妄生乖離,雖處骨肉親黨之間,而常孤獨也。

    ——《程氏易傳·暌傳》 [譯文]暌離到了極限,則乖戾而難與人合,剛強到了極限就暴躁而不安詳,明敏到了極限就過多審察而走向多疑。

    暌卦的上九爻,本來有六三爻與之正應,其實并不孤立。

    但它的特性乖戾、暴躁、多疑,是自我孤立起來了。

    這好比人,雖是親戚族人,但多自猜疑,妄生乖離,即使在至親骨肉親族之間,卻常常是孤單的。

     12·07《解》之六三曰:“負且乘,緻寇至,貞吝。

    ”傳曰:小人而竊盛位,雖勉為正事,而氣質卑下,本非在上之物,終可吝也。

    若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