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卷七 出處
關燈
小
中
大
其為善之志乎?——《程氏易傳·困傳》
[譯文]君子面臨窮困的時候,盡力去避免仍然不能免于窮困,那是命中注定了。
但君子在逆境中還是應該推究天命以實現其志向。
明白了天命之當然,那麼任何困難險阻與禍患都不能動搖其心志,隻知道去實踐自己的道義罷了。
如果不明天命,就會在困難面前退縮,就會在窘迫面前灰心,失去了自己的節操,又怎麼能實現為善的志向呢? 7·14《井》之九三,渫治而不見食,乃人有才智而不見用,以不得行為憂恻也。
蓋剛而不中,故切于施為,異乎“用之則行,舍之則藏”者矣。
——《程氏易傳·井傳》 [譯文]《井》卦的九三爻,水澄清了人們卻不飲用,比喻人有才智卻不被任用,因為自己不得行于時而悲傷。
這一爻剛而不得中,所以急切地要有所作為,也就不同于孔子說的“你用我我就去實行,你不用我我就退隐而去”的話。
7·15《革》之六二,中正則無偏蔽,文明則盡事理,應上則得權勢,體順則無違悖,時可矣,位得矣,才足矣,處革之至善者也。
必待上下之信,故“巳日乃革之也。
”如二之才德,當進行其道,則吉而無咎也。
不進則失可為之時,為有咎也。
——《程氏易傳·革傳》 [譯文]《革》卦的六二爻,處于中正則無所偏蔽,文明則窮盡事理,與上相應則得到權位,爻體柔順則沒有相違背的東西。
時機正好,權位也有,才德又足,所以說它處在革卦最好的位置。
但一定要等待上下都信從了才能變革,所以說“祭祀的日子才舉行變革。
”象六二爻這樣的才德,應該積極求進以推行其道,這樣方才吉利而無禍害。
如果不去進取而失去大有作為的時機,那就是錯誤了。
7·16鼎之有實,乃人之有才業也,慎所趨向。
不慎所往,則亦陷于非義,故曰:“鼎有實,慎所之也。
”——《程氏易傳·鼎傳》 [譯文]鼎中裝有實物,比喻人有才業,雖然可貴,但應該謹慎決定自己的去向。
不慎重決定自己所趨所從,也會陷入不義,所以《鼎》卦九二之《象》辭說:“鼎中盛有實物,慎重選擇去向。
” 7·17士之處高位,則有拯而無随;在下位,則有當拯,有當随,有拯之不得而後随。
——《程氏易傳·艮傳》 [譯文]士處在高的位置上,對于屬下的錯誤,隻有挽救而不能追随;處在低的地位上,對于上司的錯誤,有應該挽救的,有應該随從的,有救而不成而後随從的。
7·18“君子思不出其位。
”位者,所處之分也。
萬事各有其所,得其所則止而安。
若當行而止,當速而久,或過或不及,皆出其位也,況逾分非據乎?——《程氏易傳·艮傳》 [譯文]“君子的思維不超過他的位置。
”位就是指所處的分限。
一切事物都有自己應處的處所,能處于自己應處的處所就靜止而安定。
人的行事,如果該向前進取你卻退縮,該快速你卻緩慢,或過之或不及,都是超越了應處的位置,何況超出分限而據于不應據之處呢? 7·19人之止難于久終,故節或移于晚,守或失于終,事或廢于久,人之所患同也。
《艮》之上九,敦厚于終,業道之至善也。
故曰:“郭艮,吉。
”——《程氏易傳·艮傳》 [譯文]人最難的是堅持到長久、堅持到最後,因此有的人晚年變節,有的人最後失去操守,事情有時在做了很久後又廢棄了,這種毛病人所共有。
《艮》卦的上九爻,敦實謹厚到最終,達到了止道最完善的境界。
所以說:“敦厚到終止,吉利。
” 7·20《中孚》之初九曰:“虞吉。
”《象》曰:“志未變也。
”傳曰:當信之始,志未有所從,而虞度所信,則得其正,是以吉也。
志有所從,則是變動,虞之不得其正矣。
——《程氏易傳·中孚傳》 [譯文]《中孚》卦的初九爻辭說:“推究得結果吉利。
”《象》辭說:“心志還沒有改變。
”程頤解釋說:當選擇信任誰的開始時,認識沒有受到影響,這時推測要信任的對象,能夠準确地推測,所以吉利。
心志受到影響,認識就變化了。
再去推測就不會有正确的結果了。
但君子在逆境中還是應該推究天命以實現其志向。
明白了天命之當然,那麼任何困難險阻與禍患都不能動搖其心志,隻知道去實踐自己的道義罷了。
如果不明天命,就會在困難面前退縮,就會在窘迫面前灰心,失去了自己的節操,又怎麼能實現為善的志向呢? 7·14《井》之九三,渫治而不見食,乃人有才智而不見用,以不得行為憂恻也。
蓋剛而不中,故切于施為,異乎“用之則行,舍之則藏”者矣。
——《程氏易傳·井傳》 [譯文]《井》卦的九三爻,水澄清了人們卻不飲用,比喻人有才智卻不被任用,因為自己不得行于時而悲傷。
這一爻剛而不得中,所以急切地要有所作為,也就不同于孔子說的“你用我我就去實行,你不用我我就退隐而去”的話。
7·15《革》之六二,中正則無偏蔽,文明則盡事理,應上則得權勢,體順則無違悖,時可矣,位得矣,才足矣,處革之至善者也。
必待上下之信,故“巳日乃革之也。
”如二之才德,當進行其道,則吉而無咎也。
不進則失可為之時,為有咎也。
——《程氏易傳·革傳》 [譯文]《革》卦的六二爻,處于中正則無所偏蔽,文明則窮盡事理,與上相應則得到權位,爻體柔順則沒有相違背的東西。
時機正好,權位也有,才德又足,所以說它處在革卦最好的位置。
但一定要等待上下都信從了才能變革,所以說“祭祀的日子才舉行變革。
”象六二爻這樣的才德,應該積極求進以推行其道,這樣方才吉利而無禍害。
如果不去進取而失去大有作為的時機,那就是錯誤了。
7·16鼎之有實,乃人之有才業也,慎所趨向。
不慎所往,則亦陷于非義,故曰:“鼎有實,慎所之也。
”——《程氏易傳·鼎傳》 [譯文]鼎中裝有實物,比喻人有才業,雖然可貴,但應該謹慎決定自己的去向。
不慎重決定自己所趨所從,也會陷入不義,所以《鼎》卦九二之《象》辭說:“鼎中盛有實物,慎重選擇去向。
” 7·17士之處高位,則有拯而無随;在下位,則有當拯,有當随,有拯之不得而後随。
——《程氏易傳·艮傳》 [譯文]士處在高的位置上,對于屬下的錯誤,隻有挽救而不能追随;處在低的地位上,對于上司的錯誤,有應該挽救的,有應該随從的,有救而不成而後随從的。
7·18“君子思不出其位。
”位者,所處之分也。
萬事各有其所,得其所則止而安。
若當行而止,當速而久,或過或不及,皆出其位也,況逾分非據乎?——《程氏易傳·艮傳》 [譯文]“君子的思維不超過他的位置。
”位就是指所處的分限。
一切事物都有自己應處的處所,能處于自己應處的處所就靜止而安定。
人的行事,如果該向前進取你卻退縮,該快速你卻緩慢,或過之或不及,都是超越了應處的位置,何況超出分限而據于不應據之處呢? 7·19人之止難于久終,故節或移于晚,守或失于終,事或廢于久,人之所患同也。
《艮》之上九,敦厚于終,業道之至善也。
故曰:“郭艮,吉。
”——《程氏易傳·艮傳》 [譯文]人最難的是堅持到長久、堅持到最後,因此有的人晚年變節,有的人最後失去操守,事情有時在做了很久後又廢棄了,這種毛病人所共有。
《艮》卦的上九爻,敦實謹厚到最終,達到了止道最完善的境界。
所以說:“敦厚到終止,吉利。
” 7·20《中孚》之初九曰:“虞吉。
”《象》曰:“志未變也。
”傳曰:當信之始,志未有所從,而虞度所信,則得其正,是以吉也。
志有所從,則是變動,虞之不得其正矣。
——《程氏易傳·中孚傳》 [譯文]《中孚》卦的初九爻辭說:“推究得結果吉利。
”《象》辭說:“心志還沒有改變。
”程頤解釋說:當選擇信任誰的開始時,認識沒有受到影響,這時推測要信任的對象,能夠準确地推測,所以吉利。
心志受到影響,認識就變化了。
再去推測就不會有正确的結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