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卷五 克己
關燈
小
中
大
。
初,複之最先者也,是不遠而複也。
失而後有複,不失則何複之有?惟失之不遠而複,則不至于悔,大善而吉也。
顔子無形顯之過,無子謂其庶幾,乃“無祗悔”也。
過既未形而改,何悔之有?既未能“不勉而中”,所謂不欲逾矩,是有過也。
然其明而剛,故一有不善,未嘗不知;既知,未嘗不遽改,故不至于悔,乃“不遠複”也。
學問之道無他,惟其知不善則速改以從善也。
——《程氏易傳·複傳》 [譯文]《周易·複卦》的初九爻辭說:“走得不遠又返回,沒有大的悔恨,大吉。
”程頤解釋說:《複卦》初九這一陽爻,陽是代表君子之道,所以這複就是返回善道的意思。
它是初爻,是陽之複生在最前的,是走得不遠就回來了。
世上的事必先有失然後有複,不失去哪裡有複?隻因為失去得不遠就回來了,就不至于有悔恨,所以大善而吉也。
顔回沒有表現成實際行為的過失,孔子說他品德修養已經差不多了,就是“沒有大的悔恨”。
過錯既然還沒有形成就改了,會有什麼悔恨呢?但既然未能作到不用努力就從容中道,也就是孔子說的從心所欲不超越規矩,那他還是有過錯。
但他智明而行剛,所以一有不善,沒有不自知的;已經發現,沒有不立即改正的,所以不至于有悔恨,也就是“走得不遠返回”啊。
學問之道沒有别的,隻是知道自己有不善就迅速改正以回到善上來呀。
5·05《晉》之上九:“晉其角,維用伐邑,曆吉,無咎,貞吝。
”傳曰:人之自治,剛極則守道愈固,進極則遷善愈速。
如上九者,以之自治,則雖傷于厲,而吉且無咎也。
嚴厲非安和之道,而于自治則有功也。
雖自治有功,然非中和之道,故于貞正之道為可吝也。
——《程氏易傳·晉傳》 [譯文]《周易·晉卦》上九爻辭說:“這一爻處晉卦的上方,象卦的角而為剛,隻有用來讨伐不服的城邑,這是化危厲為吉而至無咎。
但嚴格來說,仍屬于羞吝。
”程頤解釋說:人的自我修治,剛到極點則守道就更加堅固,進到極點向善就更為迅速。
象上九這一爻,用這種精神自我修治,雖然傷于過分嚴厲,但還是無害的。
嚴厲不符安定中和之道,但用于自修則有功效。
盡管自修有效,但不是中和之道,嚴格來說仍是可羞吝的。
5·06損者,損過而就中,損浮末而就本實也。
天下之害,無不由末之勝也。
峻宇雕牆,本于宮室;酒池肉林,本于飲食;婬酷殘忍,本于刑罰;窮兵黩武,本于征讨。
凡人欲之過者,皆本于奉養。
其流之遠,則為害矣。
先王制其本者,天理也;後人流于末者,人欲也。
損之義,損人欲以複天理而已。
——《程氏易傳·晉傳》 [譯文]損卦的意思,是減損去過分的而趨向中正,減損去虛浮的末流而接近原本的實在。
天下為害的事,無一不是由于末流的過分。
高峻的宮宇,雕飾其牆,居室之奢,本原于遮蔽風雨的房屋;酒池如肉林的奢費,本原于免人饑渴的飲食;婬刑酷虐的殘民之政,本原于為收其威的刑罰;窮兵黩武,本原于征讨。
大凡人的物質欲望過分者,都本于正常的奉養。
其流變離根本遠了,就成為毒害。
先王制定其根本之制時,本于天理;後人流于虛浮時,就是徇人欲了。
損卦的意思,就是減損人欲以恢複天理。
5·07夫人心正意誠,乃能極中正之道,而充實光輝。
若心有所比,以義之不可而決之,雖行于外不失其中正之義,可以無咎,然于中道未得為光大也。
蓋人心一有所欲,則離道矣。
故《夬》之九五曰:“苋陸夬夬,中行無咎。
”而《象》曰:“中行無咎,中未光也。
”夫子于此,示人之意深矣。
——《程氏易傳·夬傳》 [譯文]人能做到心正意誠,才能行于至中至正之道,内心德行充實而光輝顯揚于外。
如果心中與不善者有朋比,隻是由于大義不允許而與之決斷,那麼盡管外在行為不失其中正之義,可以沒有妨害,但就其中道說不能算是誠而有光輝的。
因為人心
初,複之最先者也,是不遠而複也。
失而後有複,不失則何複之有?惟失之不遠而複,則不至于悔,大善而吉也。
顔子無形顯之過,無子謂其庶幾,乃“無祗悔”也。
過既未形而改,何悔之有?既未能“不勉而中”,所謂不欲逾矩,是有過也。
然其明而剛,故一有不善,未嘗不知;既知,未嘗不遽改,故不至于悔,乃“不遠複”也。
學問之道無他,惟其知不善則速改以從善也。
——《程氏易傳·複傳》 [譯文]《周易·複卦》的初九爻辭說:“走得不遠又返回,沒有大的悔恨,大吉。
”程頤解釋說:《複卦》初九這一陽爻,陽是代表君子之道,所以這複就是返回善道的意思。
它是初爻,是陽之複生在最前的,是走得不遠就回來了。
世上的事必先有失然後有複,不失去哪裡有複?隻因為失去得不遠就回來了,就不至于有悔恨,所以大善而吉也。
顔回沒有表現成實際行為的過失,孔子說他品德修養已經差不多了,就是“沒有大的悔恨”。
過錯既然還沒有形成就改了,會有什麼悔恨呢?但既然未能作到不用努力就從容中道,也就是孔子說的從心所欲不超越規矩,那他還是有過錯。
但他智明而行剛,所以一有不善,沒有不自知的;已經發現,沒有不立即改正的,所以不至于有悔恨,也就是“走得不遠返回”啊。
學問之道沒有别的,隻是知道自己有不善就迅速改正以回到善上來呀。
5·05《晉》之上九:“晉其角,維用伐邑,曆吉,無咎,貞吝。
”傳曰:人之自治,剛極則守道愈固,進極則遷善愈速。
如上九者,以之自治,則雖傷于厲,而吉且無咎也。
嚴厲非安和之道,而于自治則有功也。
雖自治有功,然非中和之道,故于貞正之道為可吝也。
——《程氏易傳·晉傳》 [譯文]《周易·晉卦》上九爻辭說:“這一爻處晉卦的上方,象卦的角而為剛,隻有用來讨伐不服的城邑,這是化危厲為吉而至無咎。
但嚴格來說,仍屬于羞吝。
”程頤解釋說:人的自我修治,剛到極點則守道就更加堅固,進到極點向善就更為迅速。
象上九這一爻,用這種精神自我修治,雖然傷于過分嚴厲,但還是無害的。
嚴厲不符安定中和之道,但用于自修則有功效。
盡管自修有效,但不是中和之道,嚴格來說仍是可羞吝的。
5·06損者,損過而就中,損浮末而就本實也。
天下之害,無不由末之勝也。
峻宇雕牆,本于宮室;酒池肉林,本于飲食;婬酷殘忍,本于刑罰;窮兵黩武,本于征讨。
凡人欲之過者,皆本于奉養。
其流之遠,則為害矣。
先王制其本者,天理也;後人流于末者,人欲也。
損之義,損人欲以複天理而已。
——《程氏易傳·晉傳》 [譯文]損卦的意思,是減損去過分的而趨向中正,減損去虛浮的末流而接近原本的實在。
天下為害的事,無一不是由于末流的過分。
高峻的宮宇,雕飾其牆,居室之奢,本原于遮蔽風雨的房屋;酒池如肉林的奢費,本原于免人饑渴的飲食;婬刑酷虐的殘民之政,本原于為收其威的刑罰;窮兵黩武,本原于征讨。
大凡人的物質欲望過分者,都本于正常的奉養。
其流變離根本遠了,就成為毒害。
先王制定其根本之制時,本于天理;後人流于虛浮時,就是徇人欲了。
損卦的意思,就是減損人欲以恢複天理。
5·07夫人心正意誠,乃能極中正之道,而充實光輝。
若心有所比,以義之不可而決之,雖行于外不失其中正之義,可以無咎,然于中道未得為光大也。
蓋人心一有所欲,則離道矣。
故《夬》之九五曰:“苋陸夬夬,中行無咎。
”而《象》曰:“中行無咎,中未光也。
”夫子于此,示人之意深矣。
——《程氏易傳·夬傳》 [譯文]人能做到心正意誠,才能行于至中至正之道,内心德行充實而光輝顯揚于外。
如果心中與不善者有朋比,隻是由于大義不允許而與之決斷,那麼盡管外在行為不失其中正之義,可以沒有妨害,但就其中道說不能算是誠而有光輝的。
因為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