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卷三 緻知

關燈
遠如天,其近如地”。

    ——《二程遺書》卷十八 [譯文]大凡理解義理,隻要心地平易些,自然能看出其中道理。

    理不過是關于人的道理,很明白,就象一條平坦的道路。

    《詩經》上說:“大路平如磨刀石,直得就象箭杆子。

    ”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有人說:聖人的言語,恐怕不能用淺近的眼光看他。

    程頤回答說:聖人的話,自有淺近的地方,自有深遠的地方,如果是淺近的地方,怎麼又要穿鑿得深遠難懂呢?揚雄說:“聖人之言遠如天,賢人之言近如地。

    ”我給他改成了“聖人之言,其遠如天,其近如地。

    ” 3·13學者不泥文義者,又全背卻遠去。

    理會文義者,又滞泥不通。

    如子濯孺子為将之事,孟子隻取其不背師之意,人須就上邊理會事君之道如何也。

    又如萬章問舜完廪浚井事,孟子隻答他大意,人須要理會:浚井如何出得來?完廪又怎麼下得來?若此之學,徒費心力。

    ——《二程遺書》卷十八 [譯文]學者中不拘泥于文章字句的,又完全背離文義,相去太遠。

    那些從文義中去解釋的人,又拘泥于字句而不通達。

    比如《孟子》書中談到子濯孺子為将的事,孟子隻取庾公之斯不背叛其師的意思,在别人可能會去考慮他的事君之道怎麼樣,如此就互相矛盾妨礙而講不通了。

    又比如《孟子》書中萬章問舜修倉房和淘井的事,孟子隻回答他大意,在别人可能會考慮:舜淘井被掩在井裡怎麼出來了呢?在倉房頂上修倉房抽去了梯子倉房燒起來他又怎麼下得來呢?如果這樣去學,那是徒費心力。

     3·14問:瑩中嘗愛文中子:或問學《易》,子曰:“終日乾乾可也。

    ”此語最盡。

    文王所以為聖,亦隻是個不已。

    先生曰:凡說經義,如隻管節節推上去,可知是盡。

    夫終日乾乾,未盡得《易》。

    據此一句,隻做得九三使。

    若謂乾乾是不已,不已又是道。

    漸漸推去,自然是盡。

    隻是理不如此。

    ——《二程遺書》卷十九 [譯文]問:陳瑩中喜歡王通的一句話:有人問怎樣學習《周易》,你說:“一天到晚努力不懈就可以了。

    ”這話最能盡理。

    周文王之所以成為聖人,也隻是努力不已。

    先生回答說:大凡解說經義,如隻管一節一節推上去,當然是會窮盡的。

    終日努力不懈,不能窮盡《易》理。

    據這一句,隻能當它是《乾卦》九三爻。

    如果說乾乾是不已,不已又是道。

    漸漸地推開去,自然是會窮盡《易》理的。

    隻是理原本并不是如此高遠的。

     3·1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言道之體如此,這裡須是自見得。

    張繹曰:此便是無窮。

    先生曰:固是道無窮。

    然怎生一個“無窮”便道了得他?——《二程遺書》卷十九 [譯文]“孔子站在河邊上說:逝去的就象這悠悠東去的水呀!”形容道體也是這樣,這裡應是學者自己去體會。

    張繹說:這就是無窮的意思。

    程頤說:固然是道無窮,但怎麼一個“無窮”就把它說完了呢? 3·16今人不會讀書,如“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之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為?”須是未讀《詩》時,不達于政,不能專對。

    既讀《詩》後,便達于政,能專對四方始是。

    讀書“人而為《周南》、《召南》,其猶正牆面。

    ”須是未讀《詩》時如面牆,到讀了後便不面牆,方是有驗。

    大抵讀書隻此便是法。

    如讀《論語》,舊時未讀是這個人,及讀了後來,又隻是這個人,便是不曾讀也。

    ——《二程遺書》卷十九 [譯文]今人不會讀書,就象孔子說的:“熟讀了《詩經》三百篇,交給他政務,卻辦不好;叫他出使到别國,不能獨立地去應對。

    縱然書讀得多,又有什麼用處呢?”應該在沒有讀《詩經》時,不通達政事,不能單獨應付外交。

    讀了《詩經》以後,就應該通政事,能應付對外交涉才是。

    再如孔子說“讀書人不去研究《詩經》中的《周南》和《召南》,那就象面對牆壁站立着,眼不見物,寸步難行吧。

    ”應該是未讀《詩經》時象對牆站立,到讀了以後便不是對牆站立,才是有了讀書有得的驗證。

    大抵如此驗證就是讀書的方法。

    如讀《論語》,過去未讀時是這個人,及讀過了以後,仍然是原來這麼個人,那就等于沒有讀過。

     3·17焞初到,問為學之方。

    先生曰:公要知為學須是讀書。

    書不必多看,要知其約。

    多看而不知其約,書肆耳。

    頤因少時讀書貪多,如今多忘了。

    須是将聖人言語玩味,入心記著,然後力去行之,自有所得。

    ——《二程外書》 [譯文]尹焞初到程頤門下,請教為學的方法。

    程頤說:您要明白為學應該讀書。

    書不必多讀,但要明白書中的精要。

    多讀書而抓不住書中的精要,那就是個書鋪子。

    我因為年輕時讀書貪多,如今大都忘了。

    應該是把聖人的言語反複玩味,在心裡記着,然後努力去實行,自然會有收獲。

     3&mi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