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
關燈
小
中
大
身而去,則召公之去,周公何為惓惓勉留之乎?成功不怠之言,萬世為人臣者,所當服膺也。
【原文】公曰:“君!予不惠若茲多诰,予惟用闵于天越民。
” 【直解】惠,是順。
闵,是憂。
周公又留召公說:“我前诰汝者,豈是不順于理,卻如此反覆多言?蓋大臣一身,天命民心所系,汝若求去,則答天命而安斯民者無人。
我隻為憂天命難于終保,及斯民無所倚賴,所以懇懇的留汝,則所言非不順理,而公之去志,宜為予留矣。
” 【原文】公曰:“嗚呼!君,惟乃知民德,亦罔不能厥初,惟其終。
祗若茲,往敬用治。
” 【直解】民德,是說民心向順處。
若,是順。
周公又歎息告召公說:“天命之去留,系于民心之向背。
汝是個曆練老成的人,惟汝能周知民情向順之故。
今日民無尤怨,固能善于始,然思其終,則民心難保處,最是可畏。
汝其祗順我所言,自今以往,益務敬慎以圖治可也。
”此時召公已留,周公丁甯告戒之辭如此。
大抵人君嗣位之初,全在老成人輔佐。
若輔佐得人,則君德可成,太平可緻;輔佐不得人,則君德難成,治功難保。
成王之時,老成無出召公之右者,故周公懇切慰留,惓惓言商周得人之隆,及大臣許國之義,而于天命民心,始終尤緻意焉。
其後召公感其言,既相成王,又相康王,以天下為任而不辭,遂緻刑措之治,君臣同休,可謂盛矣。
然則圖任舊人,為治者宜留意焉。
蔡仲之命 蔡,是國名。
仲,是字。
蔡仲乃蔡叔之子。
蔡叔罪放而卒,成王以仲賢,複封于蔡。
此篇所記,是封蔡仲為諸侯诰命之詞。
【原文】惟周公位冢宰,正百工,群叔流言,乃緻辟管叔于商;囚蔡叔于郭鄰,以車七乘;降霍叔于庶人,三年不齒。
蔡仲克庸祗德,周公以為卿士。
叔卒,乃命諸王邦之蔡。
【直解】百工,是百官。
管叔,是周公之兄。
蔡叔、霍叔,是周公之弟。
緻辟,是加以誅戮。
郭鄰,是中國之外地名。
齒,是齒錄。
庸是常。
卿士,是周公的官屬。
命諸王,是以成王之命封之。
史臣将述周公命仲之詞,乃先叙說,初武王崩時,成王尚幼,周公為天官冢宰,統正百官。
當是時,管叔、蔡叔、霍叔三個人監纣之子武庚于商之舊都,以主少國疑,乘商人之不靖,遂告作無根之言,謗毀周公,說他将不利于孺子,因相與倡為叛亂。
蓋非獨以危周公,實欲動搖王室也。
周公既奉命征讨,罪人斯得以管叔為首惡,乃明正其罪,誅之于商之舊都;蔡叔罪稍輕,幽囚于中國之外郭鄰地方,隻以車七乘随之;霍叔罪又輕,但降為庶人,削奪其爵祿,待他三年之後,改過自新,方才齒錄。
因其罪之大小,定為刑之重輕,皆天讨所加,不敢以私恩廢公義也。
其後蔡叔之子蔡仲,能常敬德,始終謹畏,不敢放縱,周公以其克蓋父愆,乃擢用為卿士。
蔡叔既沒,周公以成王之命命他之國,以續蔡叔之封焉。
蓋惟賢是舉,不以世類而棄,命德之公也。
聖人義盡仁至如此。
【原文】王若曰:“小子胡!惟爾率德改行,克慎厥猷,肆予命爾侯于東土。
往即乃封,敬哉! 【直解】胡,是蔡仲的名。
率,是循。
猷,是道。
蔡在成周之東,故謂之東土。
周公以王命呼蔡仲之名而告之說:“惟爾小子胡,率循爾祖文王之德,改易了爾父蔡叔之行,能謹慎其所當行之道,可謂賢矣。
有德者,天之所命,故我今以爾為諸侯于東方,不失茅土之舊。
爾今往就所封之國,當敬之哉!其恪謹侯度,常存率德改行之初心可也。
” 【原文】“爾尚蓋前人之愆,惟忠惟孝。
爾乃邁迹自身,克勤無怠,以垂憲乃後。
率乃祖文王之彜訓,無若爾考之違王命。
【直解】蓋,是掩蔽的意思。
前人,指蔡叔。
愆,是罪過。
邁迹,是超邁前人之迹。
成王告蔡仲說:“爾父蔡叔以不忠不孝得罪于王室,爾蔡仲庶幾掩蓋前人的罪愆,惟思盡忠盡孝而已。
蓋凡前人已行,則後人之繼述猶易。
今爾父所為不善,在爾無所因襲,要超邁前人之成迹,都從自家身上做起。
必須勤勵自強,不敢有一時懈怠,用以垂法于爾後世子孫,使都有所仿效可也。
然所以垂法處,又不在他求,隻是率循爾祖文王之常敎,不要似爾父蔡叔違背了君上之命,則忠孝之道盡矣。
”蓋能敬慎以盡諸侯之職,便是忠;以此掩蓋前人之愆,便是孝,非有二也。
【原文】“皇天無親,惟德是輔;民心無常,惟惠之懷。
為善不同,同歸于治;為惡不同,同歸于亂。
爾其戒哉! 【直解】親,是親厚。
成王又告蔡仲說:“皇天上帝,于人無有私厚。
隻是有德的人,克享天心,便佑輔他,使其長保爵位;若無德,則天命去之矣。
下民的心,無有定向。
隻是有恩惠足以固結其心的,便懷服他,欲其長作民主;若無惠,則民心離之矣。
人之為善,如敬天法祖,親賢愛民,這等樣好事雖各不同,無一件是不當做的,若有一于此,皆能使天親民懷,國家安甯,所以同歸于治;人之為惡,如盤樂怠傲,拒谏殃名,這等樣不好的事,雖各不同,無一件是當做的,若有一于此,皆能使天怒民怨,國家危亡,所以同歸于亂。
夫天人之向背靡常,善惡之從違當審,爾其可不戒哉!必也修爾之德以順天意,布爾之惠以結人心。
力于從善,勿以善小而不為;決于去惡,勿以惡小而為之。
則侯職既盡,而福祿可保矣。
” 【原文】“慎厥初,惟厥終,終以不困。
不惟厥終,終以困窮。
【直解】惟,是思。
困,是事勢之困弊。
窮,是困之極。
成王又說:“爾蔡仲侯于東土,實建國臨民之初,創業垂統責任甚重,其可不慎哉!若是兢業惕厲于初,不敢怠忽,凡所行的事,都思慮其終,務為久遠可繼之道,則诒謀既善,必能和民人,保社稷,與國同休,何困之有。
若不能思其終,凡事都輕率慢易,隻為目前苟且之計,則诒謀不臧,終必至于困窮而已。
”此在蔡仲立國之初,所當敬戒也。
【原文】“懋乃攸績,睦乃四鄰,以蕃王室,以和兄弟,康濟小民。
【直解】懋,是勉。
兄弟,是同姓諸侯。
成王又說:“爾為諸侯,有當建的事功,則勉力修為,不要怠緩廢事;有共事的鄰國,則加意親睦,不要輕易生釁;尊而王室,則盡蕃屏之責,以防禦其外侮;親而兄弟,則敷敦叙之恩,與之同其休戚;微而小民,則發政施仁,以康濟他,使人人都安生樂業,無有失所。
”這五件事,乃侯職之所當盡者,故成王悉舉以告蔡仲也。
【原文】“率自中,無作聰明亂舊章。
詳乃視聽,罔以側言改厥度。
則予一人汝嘉。
” 【直解】中,是無過不及的道理。
舊章,是先王之成法。
側言,是一偏之言。
度,是立身的法度。
嘉,是褒美。
成王又告蔡仲說:“天下有個大中至正的道理。
爾之行事,但當率循此自然之中,奉以周旋,不使有太過不及。
如先王本有成憲,不可易也,爾當兢兢遵守,不要妄作聰明,紊亂了先王的舊章;立身自有法度,不可改也,爾當審于聽覽,不要惑于偏言邪說,改變了自家所守的常度。
内不徇己以妄作,外不徇人以偏聽,則喜怒好惡,自然得中,而侯職無不修矣。
予一人豈不于汝而嘉美之乎!” 【原文】王曰:“嗚呼!小子胡,汝往哉!無荒棄朕命。
” 【直解】成王又歎息呼蔡仲之名說:“小子胡,汝往之國,當用心去經理國事,圖所以蓋前人之愆,垂後人之憲者,不可荒廢棄墜了朕所告戒之命也。
”按:這一篇書,雖是成王命諸侯之詞,然多與伊尹告太甲之意相類。
伊尹說“皇天無親,克敬惟親,民罔常懷,懷于有仁”,此篇雲“皇天無親,惟德是輔,民心無常,惟惠之懷”;伊尹說“與治同道罔不興,與亂同事罔不亡”,此篇雲為“善不同,同歸于治,為惡不同,同歸于亂”;伊尹說“罔以辨言亂舊政”,此篇雲“無作聰明亂舊章”。
夫使人君能以敬德事天,以恩惠及民,察治亂之先幾,守祖宗之成法,則天下可從而理矣。
多方 成王時,奄國與淮夷再叛。
成王親征滅之,歸于京都,作此以诰谕四國及天下。
因篇中有多方二字,故取以名篇。
【原文】惟五月丁亥,王來自奄,至于宗周。
【直解】奄,是國名,即今山東曲阜縣奄至鄉。
宗周,指鎬京,王都為天下所宗,故謂之宗周。
成王即政之明年,夏五月丁亥日,王親征滅了奄國,自奄國班師歸來,至于鎬京。
諸侯皆來朝會。
周公乃傳王命告谕他,故史臣先叙其事。
【原文】周公曰:“王若曰,猷告爾四國多方。
惟爾殷侯尹民,我惟大降爾命,爾罔不知。
【直解】此是周公傳王命以诰四方,故既雲周公曰,又雲王若曰,明周公不自專也。
猷,是發語辭。
四國,指管叔、蔡叔、霍叔及殷國。
尹字,解做正字。
降,是寬宥的意思。
周公傳成王之命說:“猷告爾管、蔡、霍、殷四國之民,并多方百姓每知道。
惟爾殷侯所尹正管理的民,反叛不常,助奄為亂,今奄國既滅,凡從逆者,皆王法所
【原文】公曰:“君!予不惠若茲多诰,予惟用闵于天越民。
” 【直解】惠,是順。
闵,是憂。
周公又留召公說:“我前诰汝者,豈是不順于理,卻如此反覆多言?蓋大臣一身,天命民心所系,汝若求去,則答天命而安斯民者無人。
我隻為憂天命難于終保,及斯民無所倚賴,所以懇懇的留汝,則所言非不順理,而公之去志,宜為予留矣。
” 【原文】公曰:“嗚呼!君,惟乃知民德,亦罔不能厥初,惟其終。
祗若茲,往敬用治。
” 【直解】民德,是說民心向順處。
若,是順。
周公又歎息告召公說:“天命之去留,系于民心之向背。
汝是個曆練老成的人,惟汝能周知民情向順之故。
今日民無尤怨,固能善于始,然思其終,則民心難保處,最是可畏。
汝其祗順我所言,自今以往,益務敬慎以圖治可也。
”此時召公已留,周公丁甯告戒之辭如此。
大抵人君嗣位之初,全在老成人輔佐。
若輔佐得人,則君德可成,太平可緻;輔佐不得人,則君德難成,治功難保。
成王之時,老成無出召公之右者,故周公懇切慰留,惓惓言商周得人之隆,及大臣許國之義,而于天命民心,始終尤緻意焉。
其後召公感其言,既相成王,又相康王,以天下為任而不辭,遂緻刑措之治,君臣同休,可謂盛矣。
然則圖任舊人,為治者宜留意焉。
蔡仲之命 蔡,是國名。
仲,是字。
蔡仲乃蔡叔之子。
蔡叔罪放而卒,成王以仲賢,複封于蔡。
此篇所記,是封蔡仲為諸侯诰命之詞。
【原文】惟周公位冢宰,正百工,群叔流言,乃緻辟管叔于商;囚蔡叔于郭鄰,以車七乘;降霍叔于庶人,三年不齒。
蔡仲克庸祗德,周公以為卿士。
叔卒,乃命諸王邦之蔡。
【直解】百工,是百官。
管叔,是周公之兄。
蔡叔、霍叔,是周公之弟。
緻辟,是加以誅戮。
郭鄰,是中國之外地名。
齒,是齒錄。
庸是常。
卿士,是周公的官屬。
命諸王,是以成王之命封之。
史臣将述周公命仲之詞,乃先叙說,初武王崩時,成王尚幼,周公為天官冢宰,統正百官。
當是時,管叔、蔡叔、霍叔三個人監纣之子武庚于商之舊都,以主少國疑,乘商人之不靖,遂告作無根之言,謗毀周公,說他将不利于孺子,因相與倡為叛亂。
蓋非獨以危周公,實欲動搖王室也。
周公既奉命征讨,罪人斯得以管叔為首惡,乃明正其罪,誅之于商之舊都;蔡叔罪稍輕,幽囚于中國之外郭鄰地方,隻以車七乘随之;霍叔罪又輕,但降為庶人,削奪其爵祿,待他三年之後,改過自新,方才齒錄。
因其罪之大小,定為刑之重輕,皆天讨所加,不敢以私恩廢公義也。
其後蔡叔之子蔡仲,能常敬德,始終謹畏,不敢放縱,周公以其克蓋父愆,乃擢用為卿士。
蔡叔既沒,周公以成王之命命他之國,以續蔡叔之封焉。
蓋惟賢是舉,不以世類而棄,命德之公也。
聖人義盡仁至如此。
【原文】王若曰:“小子胡!惟爾率德改行,克慎厥猷,肆予命爾侯于東土。
往即乃封,敬哉! 【直解】胡,是蔡仲的名。
率,是循。
猷,是道。
蔡在成周之東,故謂之東土。
周公以王命呼蔡仲之名而告之說:“惟爾小子胡,率循爾祖文王之德,改易了爾父蔡叔之行,能謹慎其所當行之道,可謂賢矣。
有德者,天之所命,故我今以爾為諸侯于東方,不失茅土之舊。
爾今往就所封之國,當敬之哉!其恪謹侯度,常存率德改行之初心可也。
” 【原文】“爾尚蓋前人之愆,惟忠惟孝。
爾乃邁迹自身,克勤無怠,以垂憲乃後。
率乃祖文王之彜訓,無若爾考之違王命。
【直解】蓋,是掩蔽的意思。
前人,指蔡叔。
愆,是罪過。
邁迹,是超邁前人之迹。
成王告蔡仲說:“爾父蔡叔以不忠不孝得罪于王室,爾蔡仲庶幾掩蓋前人的罪愆,惟思盡忠盡孝而已。
蓋凡前人已行,則後人之繼述猶易。
今爾父所為不善,在爾無所因襲,要超邁前人之成迹,都從自家身上做起。
必須勤勵自強,不敢有一時懈怠,用以垂法于爾後世子孫,使都有所仿效可也。
然所以垂法處,又不在他求,隻是率循爾祖文王之常敎,不要似爾父蔡叔違背了君上之命,則忠孝之道盡矣。
”蓋能敬慎以盡諸侯之職,便是忠;以此掩蓋前人之愆,便是孝,非有二也。
【原文】“皇天無親,惟德是輔;民心無常,惟惠之懷。
為善不同,同歸于治;為惡不同,同歸于亂。
爾其戒哉! 【直解】親,是親厚。
成王又告蔡仲說:“皇天上帝,于人無有私厚。
隻是有德的人,克享天心,便佑輔他,使其長保爵位;若無德,則天命去之矣。
下民的心,無有定向。
隻是有恩惠足以固結其心的,便懷服他,欲其長作民主;若無惠,則民心離之矣。
人之為善,如敬天法祖,親賢愛民,這等樣好事雖各不同,無一件是不當做的,若有一于此,皆能使天親民懷,國家安甯,所以同歸于治;人之為惡,如盤樂怠傲,拒谏殃名,這等樣不好的事,雖各不同,無一件是當做的,若有一于此,皆能使天怒民怨,國家危亡,所以同歸于亂。
夫天人之向背靡常,善惡之從違當審,爾其可不戒哉!必也修爾之德以順天意,布爾之惠以結人心。
力于從善,勿以善小而不為;決于去惡,勿以惡小而為之。
則侯職既盡,而福祿可保矣。
” 【原文】“慎厥初,惟厥終,終以不困。
不惟厥終,終以困窮。
【直解】惟,是思。
困,是事勢之困弊。
窮,是困之極。
成王又說:“爾蔡仲侯于東土,實建國臨民之初,創業垂統責任甚重,其可不慎哉!若是兢業惕厲于初,不敢怠忽,凡所行的事,都思慮其終,務為久遠可繼之道,則诒謀既善,必能和民人,保社稷,與國同休,何困之有。
若不能思其終,凡事都輕率慢易,隻為目前苟且之計,則诒謀不臧,終必至于困窮而已。
”此在蔡仲立國之初,所當敬戒也。
【原文】“懋乃攸績,睦乃四鄰,以蕃王室,以和兄弟,康濟小民。
【直解】懋,是勉。
兄弟,是同姓諸侯。
成王又說:“爾為諸侯,有當建的事功,則勉力修為,不要怠緩廢事;有共事的鄰國,則加意親睦,不要輕易生釁;尊而王室,則盡蕃屏之責,以防禦其外侮;親而兄弟,則敷敦叙之恩,與之同其休戚;微而小民,則發政施仁,以康濟他,使人人都安生樂業,無有失所。
”這五件事,乃侯職之所當盡者,故成王悉舉以告蔡仲也。
【原文】“率自中,無作聰明亂舊章。
詳乃視聽,罔以側言改厥度。
則予一人汝嘉。
” 【直解】中,是無過不及的道理。
舊章,是先王之成法。
側言,是一偏之言。
度,是立身的法度。
嘉,是褒美。
成王又告蔡仲說:“天下有個大中至正的道理。
爾之行事,但當率循此自然之中,奉以周旋,不使有太過不及。
如先王本有成憲,不可易也,爾當兢兢遵守,不要妄作聰明,紊亂了先王的舊章;立身自有法度,不可改也,爾當審于聽覽,不要惑于偏言邪說,改變了自家所守的常度。
内不徇己以妄作,外不徇人以偏聽,則喜怒好惡,自然得中,而侯職無不修矣。
予一人豈不于汝而嘉美之乎!” 【原文】王曰:“嗚呼!小子胡,汝往哉!無荒棄朕命。
” 【直解】成王又歎息呼蔡仲之名說:“小子胡,汝往之國,當用心去經理國事,圖所以蓋前人之愆,垂後人之憲者,不可荒廢棄墜了朕所告戒之命也。
”按:這一篇書,雖是成王命諸侯之詞,然多與伊尹告太甲之意相類。
伊尹說“皇天無親,克敬惟親,民罔常懷,懷于有仁”,此篇雲“皇天無親,惟德是輔,民心無常,惟惠之懷”;伊尹說“與治同道罔不興,與亂同事罔不亡”,此篇雲為“善不同,同歸于治,為惡不同,同歸于亂”;伊尹說“罔以辨言亂舊政”,此篇雲“無作聰明亂舊章”。
夫使人君能以敬德事天,以恩惠及民,察治亂之先幾,守祖宗之成法,則天下可從而理矣。
多方 成王時,奄國與淮夷再叛。
成王親征滅之,歸于京都,作此以诰谕四國及天下。
因篇中有多方二字,故取以名篇。
【原文】惟五月丁亥,王來自奄,至于宗周。
【直解】奄,是國名,即今山東曲阜縣奄至鄉。
宗周,指鎬京,王都為天下所宗,故謂之宗周。
成王即政之明年,夏五月丁亥日,王親征滅了奄國,自奄國班師歸來,至于鎬京。
諸侯皆來朝會。
周公乃傳王命告谕他,故史臣先叙其事。
【原文】周公曰:“王若曰,猷告爾四國多方。
惟爾殷侯尹民,我惟大降爾命,爾罔不知。
【直解】此是周公傳王命以诰四方,故既雲周公曰,又雲王若曰,明周公不自專也。
猷,是發語辭。
四國,指管叔、蔡叔、霍叔及殷國。
尹字,解做正字。
降,是寬宥的意思。
周公傳成王之命說:“猷告爾管、蔡、霍、殷四國之民,并多方百姓每知道。
惟爾殷侯所尹正管理的民,反叛不常,助奄為亂,今奄國既滅,凡從逆者,皆王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