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八
關燈
小
中
大
酒。
【直解】嗣,是續。
純,是大。
肇字,解做敏字。
服,是事。
賈,是商賈。
洗,是潔。
腆,是厚。
武王教妹土之民說:“爾衆百姓每,我非禁汝斷酒而不飲,但酒也有當飲的時節。
如務農的能勤其四肢,嗣續汝股肱之力,大修農功,樹藝黍稷,不憚耕作之勞,棄走服勤,以事汝的親長;為商的能敏于貿易,牽車牛,載貨物,遠事商賈,以其所得,用為孝養父母之資。
那為父母的見得你為子的這等勤生理,務本業,将來家計有托,甘旨有賴,必然心生喜慶。
你到這時節,然後整治些豐潔的飲食,緻酒燕樂于家庭之間,則既足以承父母之歡,又可以笃天倫之樂,亦何不可之有哉!若沉湎自恣,不顧生理,且将贻父母之憂矣。
” 【原文】“庶士有正越庶伯君子,其爾典聽朕教。
爾大克羞耇惟君,爾乃飲食醉飽。
丕惟曰,爾克永觀省,作稽中德。
爾尚克羞饋祀,爾乃自介用逸。
茲乃允惟王正事之臣,茲亦惟天若元德,永不忘在王家。
” 【直解】有正,是有官守。
庶伯,是庶官之長。
典,是常。
羞字,解作養字。
耇,是老。
羞耇惟君,是養老奉君。
丕字,解做大字。
作,是動作。
介,是助。
逸,是宴樂的意思。
允,是信。
若,是順。
元德,是大德。
武王教妹土之臣說:“汝妹邦庶士之有官守者,及庶官之長在朝的衆君子,當常聽我的教誨,不可有違。
今我非禁汝等斷酒而不飲,但酒也有當飲的時節。
如國家行養老奉君之禮,必須用酒合歡。
爾等若大能修舉此禮,遇鄉飲酒禮,則執爵奉俎以養老,而能敬其所親;遇大慶宴會,則稱觥獻壽以奉君,而能敬其所尊。
由是承長者之歡,而勸酬浃洽;享尊者之賜,而情意流通,則飲食之間,無非至禮所在。
爾雖既醉既飽,亦不為過矣。
又以事之大者而言,祭祀乃國事之最大者也。
汝若能常常反觀内省,在未承大祭之時,凡念慮營為,悉合乎中正,而無過與不及之差,則德全于身,而可以交于神明,庶幾能供養饋食,而承祭享之大典。
由是因鬼神之歆,而膺飲福之惠,雖自助而用宴樂焉,亦無害矣。
若非養老祭祀,則斷不可崇飲以自暇自逸。
汝群臣能謹守我的訓戒,則不但從君之教,而所以共臣職,順天心者,亦在于此。
蓋人臣以勤事為忠,茲惟飲酒有節,則不妨正務,而職業修舉,信乎為王朝奉公守法之臣矣。
天之所眷在德,茲惟克慎于酒,則大德無虧,天必順之,可以長保其祿位,而不忘在王家矣。
夫能一謹酒而衆善鹹集如此,為臣者可不勉哉!”按:上文武王于民,許其以孝養父母之時飲酒;此條于臣,許其以養老祭祀之時飲酒。
本欲禁絕其飲,今乃反開其端者,通其情于法之外,是以其教不拂,而能使天下易從也。
非聖人導民之微權欤? 【原文】王曰:“封!我西土棐徂、邦君、禦事、小子,尚克用文王教,不腆于酒。
故我至于今克受殷之命。
” 【直解】棐,是輔。
徂,是往。
腆字,解做厚字。
武王又特呼康叔之名而告之說:“謹酒雖若一事,而其效關于天命則甚大。
昔我文王撫有西土之日,臣民湎酒的,諄諄然有訓詞教之矣。
故凡輔佐文王于往日者,有邦君是分統方國的,有禦事是分理庶職的,有小子是臣之年少的,庶幾能遵用其教,都不敢厚自奉養以緻用酒,是以内則職業修舉,外則俗化淳美,馨香發聞,皇天眷之。
故我至于今日,能代殷受命以有天下,實毖酒之明效,而文王之餘蔭也。
”夫酒之不腆,似與天命無預,然而敗德之原,寔在于此。
毖酒所以慎德,慎德所以格天。
觀于纣以酗酒亡國,則文王所以興周可知矣。
【原文】王曰:“封!我聞惟曰,在昔殷先哲王,迪畏天,顯小民,經德秉哲,自成湯鹹至于帝乙,成王畏相。
惟禦事厥棐有恭,不敢自暇自逸,矧曰其敢崇飲? 【直解】《酒诰》一篇,自王若曰明大命于妹邦以下,至于克受殷命,是訓戒商邑的說話,自此以下至終篇,是告康叔的說話,皆禁人崇飲之辭也。
殷先哲王,指成湯說。
迪畏,是畏懼而見于行。
天顯,是天理顯然者。
經,是常。
秉,是持。
帝乙,是商後代的賢君。
成王,是成其君德。
畏相,是敬畏輔相。
棐,是輔。
崇,是尚。
武王又呼康叔而告之說:“我周天命,固受于殷,而汝所治,又是殷民,抑知殷家所由興乎?蓋君道莫大于敬畏,敬畏惟貴乎躬行。
我聞前人曾說道,在昔殷先哲王成湯,以上天的明命至重,小民雖至微難保,兢兢戒謹,以此為畏。
然不但心存敬畏,凡一切見諸行事者,亦皆敬畏之所發,不敢有一些怠慢。
其見于處己,則日跻聖敬,常其德而不為外物所變;見于用人,則克知宅俊,持其智而不為小人所惑。
蓋德者,天親民懷之本,賢者事天治民之資,這兩件都是人君最要緊的。
湯能迪畏如此。
則其垂統者無不善矣。
是以後代為君為臣的皆有所取法遵守,自湯至于帝乙中間七王,皆是賢聖之君,莫不世守家法,都以天民所系至重,而成就其君德,又皆敬畏輔相,尊禮崇信,以共圖國政。
而當時治事之臣,亦皆為上為德,為下為民,盡道輔翼,責難于君以為敬。
夫商繼世君臣,同一敬畏,不敢自寬暇逸豫如此,暇逸且猶不敢,況說道他敢崇尚飲酒乎?此由湯贻謀之善,方能使後世君臣,莫不敬畏如此。
商之興,誠有所本矣。
” 【原文】“越在外服,侯、甸、男、衛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亞、惟服、宗工,越百姓裡居,罔敢湎于酒。
不惟不敢,亦不暇。
惟助成王德顯,越尹人祗辟。
【直解】外服,指王畿之外。
侯、甸、田、衛,是四等諸侯。
邦伯,是諸侯之長。
内服,是畿内。
百僚,是百官之僚屬。
庶尹,是衆官之正。
亞,是次大夫。
服,是服事之人。
宗工,是尊官。
百姓,是百官著姓于國的。
裡居,是緻仕而居田裡者。
武王說:“有商盛王之時,不止那禦事之臣,不敢崇尚飲酒。
及王畿之外,侯、甸、田、衛,四等諸侯與諸侯之長,這都是外臣;及王畿之内有百官之僚屬,有庶官之長,有官之副貳,有奔走服事之人,有百官之尊,與百官著姓于國、退休于裡居者,這都是内臣。
凡此諸臣,都不敢沉湎于酒。
不惟畏懼法度,不敢放縱飲酒。
他有職事的,勉于職事,無職事的,勉于德業,也無閑暇工夫去飲酒。
所以然者,惟欲上以輔助成就君德,使昭著而不至昏昧,下以助百官諸侯之長,使敬其君而不至懈怠,此所以不暇也。
當時君臣上下,内外大小,無一人不在敬畏之中如此。
蓋由殷先王以迪畏存心,故後世子孫法之,群臣法之,此有商盛時遺俗之美。
汝封今往治商邑,豈可不以是為法哉!” 【原文】“我聞亦惟曰,在今後嗣王酣身,厥命罔顯于民,祗保越怨不易。
誕惟厥縱淫泆于非彜,用燕喪威儀,民罔不衋傷心。
惟荒腆于酒,不惟自息乃逸。
厥心疾狠,不克畏死。
辜在商邑,越殷國滅無罹。
弗惟德馨香,祀登聞于天,誕惟民怨。
庶群自酒,腥聞在上,故天降喪于殷,罔愛于殷,惟逸。
天非虐,惟民自速辜。
” 【直解】後嗣王,是商纣。
酣身,是縱酒沉酣其身。
命,是命令。
越字,解做于字。
怨,是作怨之事。
不易,是不肯改易。
誕,是大非。
彜,是非法。
燕,是安。
盡字,解做痛字。
腆,是厚。
無罹,是憂的意思。
武王又告康叔說道:“殷先哲王,崇敬畏以奉天保民,故能誕受天命,曆祚久長,使子孫能世世守之,雖至今猶存可也。
我聞其後代嗣王纣之為君,乃不法先王敬畏持身,縱酒以沉酣其身,遂緻朝政荒廢。
凡所布的命令,都昏亂颠倒,無有顯然昭示于民者,反将那酷刑暴斂,結怨于民的虐政,緻敬而保守之,不肯改易。
終日之間,隻是大縱淫泆于禮法之外,如作奇技淫巧,酒池肉林之類,無所不至。
以此心志溺于宴安,把居上臨下的威儀,都喪盡了。
故下民見之,無不痛傷其心,而悼殷國之将亡者。
纣方偃然肆于民上,略無儆懼,惟荒怠益厚于酒,隻圖逸豫為樂,無少休息。
其心為酒所使,忿疾強狠,雖至殺身,也不畏懼;罪惡貫盈,在于商邑,雖國家滅亡,亦甘心無所省憂。
弗共上帝之祀,無馨香之德,升聞于天;惟有民心怨畔,及群酗腥穢之德,聞于上帝。
于是天心棄絕商纣,降喪亂于殷邦,不少愛惜若此者,惟纣縱逸失道,自絕于天故也。
天豈有意于虐殷哉?惟殷人酗酒荒淫,以自速其罪戾耳。
人實為之,天何尤乎?此可見天命靡常,觀于商先王以敬畏而興,後王以逸欲而敗,則得失之效,昭然可睹矣。
” 【原文】王曰:“封!予不惟若茲多诰。
古人有言曰:‘人無于水監,當于民監。
’今惟殷墜厥命,我其可不大監撫于時? 【直解】監,是監視。
撫字,解做安字。
武王又呼康叔而叮咛之說道:“我之诰汝,既舉殷先哲王興王之由,又指其後王覆敗之故,諄諄告戒,不厭其煩者,豈是好為如此多言?蓋聞古人說道:‘凡人莫以水為監,當以人為監。
蓋監視于水,不過照見人的面貌妍醜而已,妍醜是一定的,監之何益。
若監視于人,則其行事得失,何者為可法,何者為可戒,都了然明白,可以為我的縱違,故不若以人為監之為愈也。
’古人之言如此。
今殷人縱酒,自速其罪,墜失了天命,此昭然可監者,我豈可不以殷之失,大視為戒,以撫安斯時乎?是以不覺其辭之多也。
汝封其念之哉!” 【原文】“予惟曰,汝劼毖殷獻臣,侯、甸、男、衛,矧太史友,内史友,越獻臣百宗工。
矧惟爾事,服休服采。
矧惟若疇,圻父薄違,農父若保,宏父定辟。
矧汝,剛制于酒。
【直解】劼,是用力的意思。
毖,是戒謹。
殷獻臣,是殷之賢臣。
侯、甸、男、衛,是鄰國諸侯。
太史、内史,都是掌法的官。
百宗工,是百僚大臣。
服休,是論道之臣。
服采,是幹事之臣。
疇字,解做匹字。
圻父,是司馬。
農父,是司徒。
宏父,是司空。
薄違,是迫逐違命。
若保,是順保萬民。
定辟,是正經界以定法。
武王又告康叔說:“導民之道,笃近而後可以舉遠,由尊而後可以及卑,而反身修德,正己率人又為治之本。
汝今明訓戒于妹邦,若殷之賢臣,與鄰國侯、甸、男、衛衆諸侯,乃殷民觀望所系者,固當用力所戒謹之,使之崇敬畏而克慎于酒矣。
然此尚其遠者耳,法行當自近始。
況汝之所友,若太史、内史、掌法之官,及其賢臣百僚諸大臣,可不預戒之乎?然此尚其卑者耳,倡率須自尊者始。
況汝之所事,若服休而論道之臣,服采而作事之臣,又可不預戒之乎?等而上之,況汝之疇匹而位三卿者,若圻父司馬掌薄伐違命之政,農父司徒掌順保萬民之政,宏父司空掌經界定法之政,位愈尊,則望愈重,尤宜正己率屬,同以戒謹為事可也。
然此皆責之于人者也。
又況汝之身,乃一國之所視效者,有諸己而後可以求諸人,無諸己而後可以非諸人,或有不戒,将何以令人哉!故尤當剛果自持,以道制欲,務嚴沉湎之習,以端表率之原。
庶乎汝之教人者,不徒以言而先之身,則人之從教者,不于其令而于其好矣。
” 【原文】“厥或诰曰:‘群飲。
’汝勿佚,盡執拘以歸于周,予其殺。
【直解】佚字,解做失字。
執拘,是械系。
周,是京師。
武王又告康叔說:“崇飲之禁固不可不嚴,而其中犯禁者情有輕重,又不可不分别治之。
若或有人告于汝說,殷民有無故成群,相聚飲酒的。
此等的民,必是有所謀為朋興作奸,比之尋常縱酒者不同。
汝卻不可輕縱了他,都械系來京,我其殺之而不赦。
蓋人欲為不善,最患其黨與衆多,則為害必大,而酒食乃聚黨合衆之資,故群飲者必誅,所以遏亂萌也。
” 【原文】“又惟殷之迪諸臣惟工,乃湎于酒,勿庸殺之,姑惟教之。
【直解】迪,是導。
武王又說:“商民之群飲為奸者,固當執之而加以顯戮。
若是殷之諸臣百工,素染纣之污俗,而沉湎于酒者,汝且勿驟用執拘之例,徑施殺戮之刑。
姑宜申明教訓,許其自新,或示以羞耈饋祀之言,或誘以棐恭助德之事,使之悔悟,知所省改。
蓋沉湎縱飲,以自喪其德,其罪止于一身,與百姓之群聚而為奸惡者殊科。
且染惡素深,未能邃變,被化尚淺,情有可原,故未可驟加之以刑戮。
此又視臣視民之别也。
” 【原文】“有斯明享,乃不用我教辭,惟我一人弗恤。
弗蠲乃事,時同于殺。
” 【直解】享字,解做向字,古字通用。
恤,是愛。
蠲,是潔。
武王說:“不教而殺,固謂之虐,教而不改,法亦難容。
今汝于商之諸臣,既告以羞耈饋祀之言,又誘以正事元德之賞,這是明明指示以向往之路矣。
他乃不遵用我教詞,而沉溺于湎酒之故習,不肯改變,似這等稔惡不悛的人,惟我一人,豈能複愛恤之乎?彼既不能洗滌其舊染之污,以自澡潔,則與頑民之不服教訓、群飲為惡者其罪同矣。
拘執之,誅殺之,何足惜哉!所以說時同于殺,蓋惡其抗上違訓,所謂怙終賊刑也。
” 【原文】王曰:“封!汝典聽朕毖,勿辯乃司民湎于酒。
” 【直解】典,是常。
辯字,解做治字。
乃司,是有司。
武王又呼康叔而告之說道:“司教者,貴有常心;行法者,須自上始。
若勉于一時,而忽于持久,或嚴于百姓,而略于有司,則教廢而民玩矣。
故我所示謹酒之教,汝毋但聽受于今日而已,當常常奉行遵守以化導殷邦的臣民,不可懈怠。
然百官有司,又
【直解】嗣,是續。
純,是大。
肇字,解做敏字。
服,是事。
賈,是商賈。
洗,是潔。
腆,是厚。
武王教妹土之民說:“爾衆百姓每,我非禁汝斷酒而不飲,但酒也有當飲的時節。
如務農的能勤其四肢,嗣續汝股肱之力,大修農功,樹藝黍稷,不憚耕作之勞,棄走服勤,以事汝的親長;為商的能敏于貿易,牽車牛,載貨物,遠事商賈,以其所得,用為孝養父母之資。
那為父母的見得你為子的這等勤生理,務本業,将來家計有托,甘旨有賴,必然心生喜慶。
你到這時節,然後整治些豐潔的飲食,緻酒燕樂于家庭之間,則既足以承父母之歡,又可以笃天倫之樂,亦何不可之有哉!若沉湎自恣,不顧生理,且将贻父母之憂矣。
” 【原文】“庶士有正越庶伯君子,其爾典聽朕教。
爾大克羞耇惟君,爾乃飲食醉飽。
丕惟曰,爾克永觀省,作稽中德。
爾尚克羞饋祀,爾乃自介用逸。
茲乃允惟王正事之臣,茲亦惟天若元德,永不忘在王家。
” 【直解】有正,是有官守。
庶伯,是庶官之長。
典,是常。
羞字,解作養字。
耇,是老。
羞耇惟君,是養老奉君。
丕字,解做大字。
作,是動作。
介,是助。
逸,是宴樂的意思。
允,是信。
若,是順。
元德,是大德。
武王教妹土之臣說:“汝妹邦庶士之有官守者,及庶官之長在朝的衆君子,當常聽我的教誨,不可有違。
今我非禁汝等斷酒而不飲,但酒也有當飲的時節。
如國家行養老奉君之禮,必須用酒合歡。
爾等若大能修舉此禮,遇鄉飲酒禮,則執爵奉俎以養老,而能敬其所親;遇大慶宴會,則稱觥獻壽以奉君,而能敬其所尊。
由是承長者之歡,而勸酬浃洽;享尊者之賜,而情意流通,則飲食之間,無非至禮所在。
爾雖既醉既飽,亦不為過矣。
又以事之大者而言,祭祀乃國事之最大者也。
汝若能常常反觀内省,在未承大祭之時,凡念慮營為,悉合乎中正,而無過與不及之差,則德全于身,而可以交于神明,庶幾能供養饋食,而承祭享之大典。
由是因鬼神之歆,而膺飲福之惠,雖自助而用宴樂焉,亦無害矣。
若非養老祭祀,則斷不可崇飲以自暇自逸。
汝群臣能謹守我的訓戒,則不但從君之教,而所以共臣職,順天心者,亦在于此。
蓋人臣以勤事為忠,茲惟飲酒有節,則不妨正務,而職業修舉,信乎為王朝奉公守法之臣矣。
天之所眷在德,茲惟克慎于酒,則大德無虧,天必順之,可以長保其祿位,而不忘在王家矣。
夫能一謹酒而衆善鹹集如此,為臣者可不勉哉!”按:上文武王于民,許其以孝養父母之時飲酒;此條于臣,許其以養老祭祀之時飲酒。
本欲禁絕其飲,今乃反開其端者,通其情于法之外,是以其教不拂,而能使天下易從也。
非聖人導民之微權欤? 【原文】王曰:“封!我西土棐徂、邦君、禦事、小子,尚克用文王教,不腆于酒。
故我至于今克受殷之命。
” 【直解】棐,是輔。
徂,是往。
腆字,解做厚字。
武王又特呼康叔之名而告之說:“謹酒雖若一事,而其效關于天命則甚大。
昔我文王撫有西土之日,臣民湎酒的,諄諄然有訓詞教之矣。
故凡輔佐文王于往日者,有邦君是分統方國的,有禦事是分理庶職的,有小子是臣之年少的,庶幾能遵用其教,都不敢厚自奉養以緻用酒,是以内則職業修舉,外則俗化淳美,馨香發聞,皇天眷之。
故我至于今日,能代殷受命以有天下,實毖酒之明效,而文王之餘蔭也。
”夫酒之不腆,似與天命無預,然而敗德之原,寔在于此。
毖酒所以慎德,慎德所以格天。
觀于纣以酗酒亡國,則文王所以興周可知矣。
【原文】王曰:“封!我聞惟曰,在昔殷先哲王,迪畏天,顯小民,經德秉哲,自成湯鹹至于帝乙,成王畏相。
惟禦事厥棐有恭,不敢自暇自逸,矧曰其敢崇飲? 【直解】《酒诰》一篇,自王若曰明大命于妹邦以下,至于克受殷命,是訓戒商邑的說話,自此以下至終篇,是告康叔的說話,皆禁人崇飲之辭也。
殷先哲王,指成湯說。
迪畏,是畏懼而見于行。
天顯,是天理顯然者。
經,是常。
秉,是持。
帝乙,是商後代的賢君。
成王,是成其君德。
畏相,是敬畏輔相。
棐,是輔。
崇,是尚。
武王又呼康叔而告之說:“我周天命,固受于殷,而汝所治,又是殷民,抑知殷家所由興乎?蓋君道莫大于敬畏,敬畏惟貴乎躬行。
我聞前人曾說道,在昔殷先哲王成湯,以上天的明命至重,小民雖至微難保,兢兢戒謹,以此為畏。
然不但心存敬畏,凡一切見諸行事者,亦皆敬畏之所發,不敢有一些怠慢。
其見于處己,則日跻聖敬,常其德而不為外物所變;見于用人,則克知宅俊,持其智而不為小人所惑。
蓋德者,天親民懷之本,賢者事天治民之資,這兩件都是人君最要緊的。
湯能迪畏如此。
則其垂統者無不善矣。
是以後代為君為臣的皆有所取法遵守,自湯至于帝乙中間七王,皆是賢聖之君,莫不世守家法,都以天民所系至重,而成就其君德,又皆敬畏輔相,尊禮崇信,以共圖國政。
而當時治事之臣,亦皆為上為德,為下為民,盡道輔翼,責難于君以為敬。
夫商繼世君臣,同一敬畏,不敢自寬暇逸豫如此,暇逸且猶不敢,況說道他敢崇尚飲酒乎?此由湯贻謀之善,方能使後世君臣,莫不敬畏如此。
商之興,誠有所本矣。
” 【原文】“越在外服,侯、甸、男、衛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亞、惟服、宗工,越百姓裡居,罔敢湎于酒。
不惟不敢,亦不暇。
惟助成王德顯,越尹人祗辟。
【直解】外服,指王畿之外。
侯、甸、田、衛,是四等諸侯。
邦伯,是諸侯之長。
内服,是畿内。
百僚,是百官之僚屬。
庶尹,是衆官之正。
亞,是次大夫。
服,是服事之人。
宗工,是尊官。
百姓,是百官著姓于國的。
裡居,是緻仕而居田裡者。
武王說:“有商盛王之時,不止那禦事之臣,不敢崇尚飲酒。
及王畿之外,侯、甸、田、衛,四等諸侯與諸侯之長,這都是外臣;及王畿之内有百官之僚屬,有庶官之長,有官之副貳,有奔走服事之人,有百官之尊,與百官著姓于國、退休于裡居者,這都是内臣。
凡此諸臣,都不敢沉湎于酒。
不惟畏懼法度,不敢放縱飲酒。
他有職事的,勉于職事,無職事的,勉于德業,也無閑暇工夫去飲酒。
所以然者,惟欲上以輔助成就君德,使昭著而不至昏昧,下以助百官諸侯之長,使敬其君而不至懈怠,此所以不暇也。
當時君臣上下,内外大小,無一人不在敬畏之中如此。
蓋由殷先王以迪畏存心,故後世子孫法之,群臣法之,此有商盛時遺俗之美。
汝封今往治商邑,豈可不以是為法哉!” 【原文】“我聞亦惟曰,在今後嗣王酣身,厥命罔顯于民,祗保越怨不易。
誕惟厥縱淫泆于非彜,用燕喪威儀,民罔不衋傷心。
惟荒腆于酒,不惟自息乃逸。
厥心疾狠,不克畏死。
辜在商邑,越殷國滅無罹。
弗惟德馨香,祀登聞于天,誕惟民怨。
庶群自酒,腥聞在上,故天降喪于殷,罔愛于殷,惟逸。
天非虐,惟民自速辜。
” 【直解】後嗣王,是商纣。
酣身,是縱酒沉酣其身。
命,是命令。
越字,解做于字。
怨,是作怨之事。
不易,是不肯改易。
誕,是大非。
彜,是非法。
燕,是安。
盡字,解做痛字。
腆,是厚。
無罹,是憂的意思。
武王又告康叔說道:“殷先哲王,崇敬畏以奉天保民,故能誕受天命,曆祚久長,使子孫能世世守之,雖至今猶存可也。
我聞其後代嗣王纣之為君,乃不法先王敬畏持身,縱酒以沉酣其身,遂緻朝政荒廢。
凡所布的命令,都昏亂颠倒,無有顯然昭示于民者,反将那酷刑暴斂,結怨于民的虐政,緻敬而保守之,不肯改易。
終日之間,隻是大縱淫泆于禮法之外,如作奇技淫巧,酒池肉林之類,無所不至。
以此心志溺于宴安,把居上臨下的威儀,都喪盡了。
故下民見之,無不痛傷其心,而悼殷國之将亡者。
纣方偃然肆于民上,略無儆懼,惟荒怠益厚于酒,隻圖逸豫為樂,無少休息。
其心為酒所使,忿疾強狠,雖至殺身,也不畏懼;罪惡貫盈,在于商邑,雖國家滅亡,亦甘心無所省憂。
弗共上帝之祀,無馨香之德,升聞于天;惟有民心怨畔,及群酗腥穢之德,聞于上帝。
于是天心棄絕商纣,降喪亂于殷邦,不少愛惜若此者,惟纣縱逸失道,自絕于天故也。
天豈有意于虐殷哉?惟殷人酗酒荒淫,以自速其罪戾耳。
人實為之,天何尤乎?此可見天命靡常,觀于商先王以敬畏而興,後王以逸欲而敗,則得失之效,昭然可睹矣。
” 【原文】王曰:“封!予不惟若茲多诰。
古人有言曰:‘人無于水監,當于民監。
’今惟殷墜厥命,我其可不大監撫于時? 【直解】監,是監視。
撫字,解做安字。
武王又呼康叔而叮咛之說道:“我之诰汝,既舉殷先哲王興王之由,又指其後王覆敗之故,諄諄告戒,不厭其煩者,豈是好為如此多言?蓋聞古人說道:‘凡人莫以水為監,當以人為監。
蓋監視于水,不過照見人的面貌妍醜而已,妍醜是一定的,監之何益。
若監視于人,則其行事得失,何者為可法,何者為可戒,都了然明白,可以為我的縱違,故不若以人為監之為愈也。
’古人之言如此。
今殷人縱酒,自速其罪,墜失了天命,此昭然可監者,我豈可不以殷之失,大視為戒,以撫安斯時乎?是以不覺其辭之多也。
汝封其念之哉!” 【原文】“予惟曰,汝劼毖殷獻臣,侯、甸、男、衛,矧太史友,内史友,越獻臣百宗工。
矧惟爾事,服休服采。
矧惟若疇,圻父薄違,農父若保,宏父定辟。
矧汝,剛制于酒。
【直解】劼,是用力的意思。
毖,是戒謹。
殷獻臣,是殷之賢臣。
侯、甸、男、衛,是鄰國諸侯。
太史、内史,都是掌法的官。
百宗工,是百僚大臣。
服休,是論道之臣。
服采,是幹事之臣。
疇字,解做匹字。
圻父,是司馬。
農父,是司徒。
宏父,是司空。
薄違,是迫逐違命。
若保,是順保萬民。
定辟,是正經界以定法。
武王又告康叔說:“導民之道,笃近而後可以舉遠,由尊而後可以及卑,而反身修德,正己率人又為治之本。
汝今明訓戒于妹邦,若殷之賢臣,與鄰國侯、甸、男、衛衆諸侯,乃殷民觀望所系者,固當用力所戒謹之,使之崇敬畏而克慎于酒矣。
然此尚其遠者耳,法行當自近始。
況汝之所友,若太史、内史、掌法之官,及其賢臣百僚諸大臣,可不預戒之乎?然此尚其卑者耳,倡率須自尊者始。
況汝之所事,若服休而論道之臣,服采而作事之臣,又可不預戒之乎?等而上之,況汝之疇匹而位三卿者,若圻父司馬掌薄伐違命之政,農父司徒掌順保萬民之政,宏父司空掌經界定法之政,位愈尊,則望愈重,尤宜正己率屬,同以戒謹為事可也。
然此皆責之于人者也。
又況汝之身,乃一國之所視效者,有諸己而後可以求諸人,無諸己而後可以非諸人,或有不戒,将何以令人哉!故尤當剛果自持,以道制欲,務嚴沉湎之習,以端表率之原。
庶乎汝之教人者,不徒以言而先之身,則人之從教者,不于其令而于其好矣。
” 【原文】“厥或诰曰:‘群飲。
’汝勿佚,盡執拘以歸于周,予其殺。
【直解】佚字,解做失字。
執拘,是械系。
周,是京師。
武王又告康叔說:“崇飲之禁固不可不嚴,而其中犯禁者情有輕重,又不可不分别治之。
若或有人告于汝說,殷民有無故成群,相聚飲酒的。
此等的民,必是有所謀為朋興作奸,比之尋常縱酒者不同。
汝卻不可輕縱了他,都械系來京,我其殺之而不赦。
蓋人欲為不善,最患其黨與衆多,則為害必大,而酒食乃聚黨合衆之資,故群飲者必誅,所以遏亂萌也。
” 【原文】“又惟殷之迪諸臣惟工,乃湎于酒,勿庸殺之,姑惟教之。
【直解】迪,是導。
武王又說:“商民之群飲為奸者,固當執之而加以顯戮。
若是殷之諸臣百工,素染纣之污俗,而沉湎于酒者,汝且勿驟用執拘之例,徑施殺戮之刑。
姑宜申明教訓,許其自新,或示以羞耈饋祀之言,或誘以棐恭助德之事,使之悔悟,知所省改。
蓋沉湎縱飲,以自喪其德,其罪止于一身,與百姓之群聚而為奸惡者殊科。
且染惡素深,未能邃變,被化尚淺,情有可原,故未可驟加之以刑戮。
此又視臣視民之别也。
” 【原文】“有斯明享,乃不用我教辭,惟我一人弗恤。
弗蠲乃事,時同于殺。
” 【直解】享字,解做向字,古字通用。
恤,是愛。
蠲,是潔。
武王說:“不教而殺,固謂之虐,教而不改,法亦難容。
今汝于商之諸臣,既告以羞耈饋祀之言,又誘以正事元德之賞,這是明明指示以向往之路矣。
他乃不遵用我教詞,而沉溺于湎酒之故習,不肯改變,似這等稔惡不悛的人,惟我一人,豈能複愛恤之乎?彼既不能洗滌其舊染之污,以自澡潔,則與頑民之不服教訓、群飲為惡者其罪同矣。
拘執之,誅殺之,何足惜哉!所以說時同于殺,蓋惡其抗上違訓,所謂怙終賊刑也。
” 【原文】王曰:“封!汝典聽朕毖,勿辯乃司民湎于酒。
” 【直解】典,是常。
辯字,解做治字。
乃司,是有司。
武王又呼康叔而告之說道:“司教者,貴有常心;行法者,須自上始。
若勉于一時,而忽于持久,或嚴于百姓,而略于有司,則教廢而民玩矣。
故我所示謹酒之教,汝毋但聽受于今日而已,當常常奉行遵守以化導殷邦的臣民,不可懈怠。
然百官有司,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