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新道家:主理派

關燈
竊向秀(約221一約300年)的。

    事情似乎是這樣的:兩人都寫了《莊子注》,思想大都相同,過了一段時間,這兩部《注》可能就合成了一部書。

    劉孝标在《世說新語·文學》篇的注中說,當時解釋《莊子·逍遙遊》的,主要有兩派,一派是支遁義,一派是向郭義。

    向郭義就是向秀、郭象二人的解釋。

    現在的《莊子注》,雖然隻署郭象的名,卻像是《莊子》的向郭義,可能是他二人的著作。

    所以《晉書·向秀傳》可能是對的,它說向秀作《莊子注》,後來郭象又"述而廣之"。

     據《晉書》所說,向秀、郭象的籍貫都在現在的河南省,都是玄學和清談的大師。

    這一章以這兩位哲學家為新道家唯理派的代表,并且沿用《世說新語》的用語,以《莊子注》為向郭義,稱為"向郭注"。

     "道"是"無" 向郭注對于老子、莊子原來的道家學說作了若幹極重要的修正。

    第一個修正是,道是真正的無。

    老莊也說道是無,但是他們說無是無名。

    就是說,老莊以為,道不是一物,所以不可名。

    但是向郭注以為,道是真正的無,道"無所不在,而所在皆無也。

    "(《大宗師》"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注) 向郭注又說:"誰得先物者乎哉?吾以陰陽為先物,而陰陽者即所謂物耳。

    誰又先陰陽者乎?吾以自然為先之,而自然即物之自爾耳。

    吾以至道為先之矣,而至道者乃至無也。

    既以無矣,又莫為先?然則先物者誰乎哉?而猶有物,無已,明物之自然,非有使然也。

    "(《知北遊》"有先天地生者物耶……"注) 向郭注還說:"世或謂罔兩待景,景待形,形待造物者。

    請問:夫造物者,有耶?無耶?無也,則胡能造成哉?有也?則不足以物衆形。

    ……故造物者無主,而物各自造。

    物各自造而無所待焉,此天地之正也。

    "(《齊物論》"惡識所以然……"注) 老莊否認有人格的造物主存在,代之以無人格的道,而道生萬物。

    向郭則更進一步,認為道是真正的無。

    照向郭的說法,先秦道家所說的道生萬物,不過是說萬物自生。

    所以他們寫道:"道,無能也。

    此言得之于道,乃所以明其自得耳。

    "(《大宗師》"傅說得之……"注) 同樣,先秦道家所說的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也不過是說有生于自己。

    向郭注說:"非唯無不得化而為有也,有亦不得化而為無矣。

    是以夫有之為物,雖千變萬化,而不得一為無也。

    不得一為無,故自古無未有之時而常存也。

    "(《知北遊》"無古無今……"注) 萬物的"獨化" 萬物自生,向郭謂之"獨化"。

    這個理論認為,萬物不是任何造物主所造的,可是物與物之間并不是沒有關系。

    關系是存在的。

    這些關系都是必要的。

    向郭注說:"人之生也,形雖七尺而五常必具。

    故雖區區之身,乃學天地以奉之。

    故天地萬物,凡所有者,不可一日而相無也。

    一物不具,則生者無由得生;一理不至,則天年無緣得終。

    "(《大宗師》"知人之所為者……"注) 每一物需要其他的每一物,但是每一物的存在都是為它自己,而不是為其他的任何一物。

    向郭注說:"天下莫不相與為彼我,而彼我皆欲自為,斯東西之相反也。

    然彼我相與為唇齒,唇齒未嘗相為,而唇亡則齒寒。

    故彼之自為,濟我之功弘矣,斯相反而不可以相無者也。

    "(《秋水》"以功觀之……"注)照向郭的說法,物與物之間的關系。

    就像兩支同盟國軍隊之間的關系。

    每支軍隊各為它自己的國家而戰,同時也幫助了另一支軍隊,一支軍隊的勝敗不能不影響另一支軍隊。

     存在于宇宙的每一事物,需要整個宇宙為其存在的必要條件。

    可是它的存在并不是直接由任何另外某物造成的。

    隻要一定的條件或環境出現了,一定的物就必然産生。

    但是這并不是說它們是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