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各家的起源

關燈
是與這個部門有關的一門學術的傳授者。

    這些官吏,和當時封建諸侯一樣,也是世襲的。

    所以當時隻有"官學",沒有"私學"。

    這就是說,任何一門學術都沒有人以私人身份講授。

    隻有官吏以某一政府部門成員的身份才能夠講授這門學術。

     這個理論說,周朝後期的幾百年,王室喪失了極力,政府各部門的官吏也喪失了職位。

    流落各地。

    他們這時候就轉而以私人身份教授他們的專門知識。

    于是他們就不再是"官",而是私學的"師"。

    各個學派正是由這種官、師分離中産生出來的。

     劉歆所作的全部分析如下:"儒家者流,蓋出于司徒之官。

    ……遊文于六經之中,留意于仁義之際,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為高。

    孔子曰:'如有所譽,其有所試。

    '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業,已試之效者也。

    "道家者流,蓋出于史官。

    曆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然後知秉要執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其所長也。

    "陰陽家者流,蓋出于羲和之官。

    敬順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此其所長也。

    "法家者流,蓋出于理官。

    信賞必罰,以輔禮制。

    ……此其所長也。

    "名家者流,蓋出于禮官。

    古者名位不同,禮亦異數。

    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此其所長也。

    "墨家者流,蓋出于清廟之守。

    茅屋采椽,是以貴儉;養三老五更,是以兼愛;選士大射,是以上賢;宗祀嚴父,是以右鬼;順四時而行。

    是以非命;以孝視天下,是以尚同:此其所長也。

    "縱橫家者流,蓋出于行人之官。

    孔子曰:'誦《詩》三百,使于四方、不能颛對,雖多亦奚以為?'又曰:'使乎!使乎!'言其當權事制宜,受命而不受辭。

    此其所長也。

    "雜家者流,蓋出于議官。

    兼儒墨,合名法,知國體之有此,見王治之無不貫。

    此其所長也。

    "農家者流,蓋出于農稷之官。

    播百谷,勸耕桑,以足衣食。

    ……此其所長也。

    "小說家者流,蓋出于稗官。

    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

    ……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堯狂夫之議也。

    "(《漢書·藝文志》) 對于十家的曆史的起源,劉歆所說的就是這些。

    他對各家意義的解釋是不充分的,他把各家各歸一"官"有時也是任意的。

    例如,他描述道家思想,隻涉及老子,完全忽略了莊子。

    又如,名家與禮官的職能也并無相同之處,隻有一點,就是兩者都強調區别。

     對劉歆理論的修正 劉歆的理論,在詳細情節上也許是錯誤的,但是他試圖從一定的政治社會環境尋求各家起源,這無疑代表着一種正确觀點。

    我大段地引用他的話,是因為他對各家的描述本身就是中國史料學中的經典文獻。

     對中國曆史的研究,在當代,特别是正在1937年日本侵入的前幾年、已經有很大的進步。

    根據最新的研究,我才得以形成自己的關于各家哲學起源的理論。

    這個理論的精神與劉歆的相合,但是一定要以不同的方式表達。

    這就是說必須從新的角度看問題。

     比我們想象一下,古代的中國,比方說公元前十世紀的中國,政治上、社會上是什麼樣子。

    當時政治、社會結構的頂點是周王的王室,他是天下各國的"共主"。

    周王之下有成百的國家,為其國君所有、所統治。

    有些國家是周朝建國的功臣們建立的,他們又把這些新占的領土分給他們的親屬作采邑。

    另一些國家則由周室以前的敵人統治着,但是現在他們已經承認周王是他們的"共主"。

     在國君統治下,每個國家内的土地再分為許多采邑,每個采邑各有其封建主,他們都是國君的親屬。

    當此之時,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