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治家
關燈
小
中
大
【原文】《周易》:離下巽上。
家人:利女貞。
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義也。
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
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而家道正。
正家而天下定矣。
象曰:風自火出,家人。
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初九:閑有家,悔亡。
象曰:閑有家,志未變也。
六二:無攸遂,在中饋,貞吉。
象曰:六二之吉,順以巽也。
九三:家人嗃嗃,悔,厲,吉。
婦子嘻嘻,終吝。
象曰:家人嗃嗃,未失也。
婦子嘻嘻,失家節也。
六四:富家,大吉。
象曰:富家大吉,順在位也。
九五:王假有家,勿恤,吉。
象曰:王假有家,交相愛也。
上九:有孚威如,終吉。
象曰:威如之吉,反身之謂也。
《大學》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緻其知;緻知在格物。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
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
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國。
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長也,慈愛者所以使衆也。
《詩》雲:“桃之夭夭,其葉蓁蓁。
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宜其家人,而後可以教國人。
《詩》雲:“宜兄宜弟。
”宜兄宜弟,而後可以教國人。
《詩》雲:“其儀不忒,正是四國。
”其為父子,兄弟足法,而後民法之也。
此謂治國在齊其家。
《孝經》曰:閨門之内具禮矣乎!嚴父,嚴兄。
妻子臣妾,猶百姓徒役也。
昔四嶽薦舜于堯,曰:“瞽子,父頑、母嚚、象傲。
克諧以孝,烝烝乂,不格奸。
”帝曰:“我其試哉!女于時,觀厥刑于二女。
”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
帝曰:“欽哉!” 《詩》稱文王之德曰:“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禦于家邦。
”此皆聖人正家以正天下者也。
降及後世,爰自卿士以至匹夫,亦有家行隆美可為人法者,今采集以為《家範》。
【譯述】《周易》!離下巽上,家人卦:蔔問婦女之事吉利。
“彖詞”說:家人的爻象顯示,六二陰爻居于内卦的中位,像婦女在内,以正道守其位,九五陽爻居于外卦的中位,像男人在外,以正道守其位,則是天地間的大義。
一個家庭有尊嚴的家長,即父親和母親。
父親要像個父親,兒子要像個兒子,兄長要像個兄長,弟弟要像個弟弟,丈夫要像個丈夫,妻子要像個妻子,這樣家道就端正了。
如果都能正其家,天下也就安定了。
“象辭”說:家人卦外卦為巽,巽為風;内卦為離,離為火,内火外風,風助火勢,火助風威,二者相輔相成,是家人的卦象。
君子從這個卦象中悟到,言辭一定要有内容才不緻于空洞,德行一定要持之以恒才能彰顯。
初九:防範家庭出現意外事故,沒有悔恨。
“象辭”說:防範家庭出現意外事故就是防患于未然。
六二:婦女在家裡料理家務,安排膳食,沒有失誤,這是吉利之象。
“象辭”說:六二爻辭之所以稱吉利,是因為六二陰爻居九三陽爻之下,像婦人對男人順從而有謙恭。
九三:貧困之家,衆人嗷嗷待哺,這是愁苦的事情,但是假如能夠辛勤勞作,就可以脫貧緻富。
而那些富貴之家,驕奢淫逸,妻妾兒女隻知道嘻戲作樂,家道終将敗落。
“象辭”說:貧困之家,而能辛勤勞作,沒有失掉正派的家風。
富貴人家,一味嘻戲作樂,就會有失勤儉之道。
六四:富裕而幸福的家庭,大吉大利。
“象辭”說:富裕而幸福的家庭大吉大利,因為六四陰爻居于九五陽爻之下,像家人和順而各守其職。
九五:君王到家廟去祭祀祖先,不要憂慮,祖先福佑家人,凡事吉利。
“象辭”說:君王到臣民之家,說明君臣相互愛護。
上九:君王掌握殺罰之柄,威風凜凜,權柄不移,終歸吉利。
“象辭”說:上九爻辭講殺罰立威,終歸吉利,因為君上能夠反省己身,樹立威望。
《大學》說:“古代那些想在天下彰明德行的人,必須治理好他的國家;想要治理好國家,必須先要管理好家政;想管理好家政,必須先提高自己的修養;想要提高自己的修養,必須先端正自己的心;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必須先要有一個誠懇的态度;想要有誠懇的态度,必須先要有知識和才智;想獲得知識就必須去探求事物的理。
通過探求事物的理獲得知識,有了知識就會産生誠懇的态度,有了誠懇的态度就會端正自己的心意,心意端正就能夠提高自己的修養,提高了自己的修養就能夠管理好自己的家,能夠管理好自己的家就能夠治理好國家,先治理好國家就能夠平定整個天下。
從天子到一般百姓,都要将提高自己的修養作為根本。
本亂而未治是不可能的,想把本來應該厚實的東西用薄的來代替,而把本來應該薄的東西用厚的來代替,都是不可能的!”這才是抓住了事物的根本,這才是最高的知識和智慧。
所謂想治理好國家必須先管理好自己的家,意思是說,連家都管理不好,而想去治理國家,這是不可能的。
所以君子不出家門就教化了全國的人。
這是因為在家裡體現了子女要侍奉父母親,弟弟要侍奉兄長,長輩對晚輩既要慈愛又要指使他們。
《詩經》說:“美麗的桃樹啊,枝葉繁茂;妙令女子出嫁到丈夫家,使其家庭和順。
”将家人治理的非常和諧,而後可以去教導國人。
《詩經》說:“宜兄宜弟。
”自己的兄弟之間非常和睦,而後就可以去教導國人了。
《詩經》說:“其儀不忒,正是四國。
”父親處理與子女之間的關系,也是兄弟之間處理關系的榜樣。
推而廣之,成為全國民衆足以效法的榜樣。
這就是治國先要能夠齊家的道理。
《孝經》說:家雖小,但治理天下的方法都在其中了!侍奉父親,侍奉兄長。
對待妻子臣妾,就像對待百姓臣民一樣,必須禦之以道。
從前四方諸侯之長向堯推薦舜,說:“他是樂官瞽瞍的兒子。
他父親心術不正,他的後母說話不誠實,弟弟象傲慢而不友好,但是舜能和他們和睦相處,他用孝行美德來感化他們,又加強自身修養,不流于邪惡。
”堯帝說:“讓我試試他吧!我将兩個女兒嫁給舜,通過兩個女兒來觀察舜的德行。
”于是堯帝命令兩個女兒下到妫水的轉彎處,嫁給舜。
堯帝說:“嚴肅認真地處理政務吧!” 《詩經》稱贊文王的德行說:“周文王能以身作則,用禮法感化妻子和兄弟,近而來教化全國百姓,治理國家。
”這都是古代的聖人先治理好家,然後再治理國家的典範。
到後世,上至卿士下至一般百姓,也有許多在家裡遵守禮法,而且可以成為别人學習的榜樣的人和事,現在将這些典範事例收集起來,編成這本《家範》。
治家治家必以禮為先 【原文】衛石碏曰:“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
家人:利女貞。
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義也。
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
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而家道正。
正家而天下定矣。
象曰:風自火出,家人。
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初九:閑有家,悔亡。
象曰:閑有家,志未變也。
六二:無攸遂,在中饋,貞吉。
象曰:六二之吉,順以巽也。
九三:家人嗃嗃,悔,厲,吉。
婦子嘻嘻,終吝。
象曰:家人嗃嗃,未失也。
婦子嘻嘻,失家節也。
六四:富家,大吉。
象曰:富家大吉,順在位也。
九五:王假有家,勿恤,吉。
象曰:王假有家,交相愛也。
上九:有孚威如,終吉。
象曰:威如之吉,反身之謂也。
《大學》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緻其知;緻知在格物。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
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
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國。
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長也,慈愛者所以使衆也。
《詩》雲:“桃之夭夭,其葉蓁蓁。
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宜其家人,而後可以教國人。
《詩》雲:“宜兄宜弟。
”宜兄宜弟,而後可以教國人。
《詩》雲:“其儀不忒,正是四國。
”其為父子,兄弟足法,而後民法之也。
此謂治國在齊其家。
《孝經》曰:閨門之内具禮矣乎!嚴父,嚴兄。
妻子臣妾,猶百姓徒役也。
昔四嶽薦舜于堯,曰:“瞽子,父頑、母嚚、象傲。
克諧以孝,烝烝乂,不格奸。
”帝曰:“我其試哉!女于時,觀厥刑于二女。
”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
帝曰:“欽哉!” 《詩》稱文王之德曰:“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禦于家邦。
”此皆聖人正家以正天下者也。
降及後世,爰自卿士以至匹夫,亦有家行隆美可為人法者,今采集以為《家範》。
【譯述】《周易》!離下巽上,家人卦:蔔問婦女之事吉利。
“彖詞”說:家人的爻象顯示,六二陰爻居于内卦的中位,像婦女在内,以正道守其位,九五陽爻居于外卦的中位,像男人在外,以正道守其位,則是天地間的大義。
一個家庭有尊嚴的家長,即父親和母親。
父親要像個父親,兒子要像個兒子,兄長要像個兄長,弟弟要像個弟弟,丈夫要像個丈夫,妻子要像個妻子,這樣家道就端正了。
如果都能正其家,天下也就安定了。
“象辭”說:家人卦外卦為巽,巽為風;内卦為離,離為火,内火外風,風助火勢,火助風威,二者相輔相成,是家人的卦象。
君子從這個卦象中悟到,言辭一定要有内容才不緻于空洞,德行一定要持之以恒才能彰顯。
初九:防範家庭出現意外事故,沒有悔恨。
“象辭”說:防範家庭出現意外事故就是防患于未然。
六二:婦女在家裡料理家務,安排膳食,沒有失誤,這是吉利之象。
“象辭”說:六二爻辭之所以稱吉利,是因為六二陰爻居九三陽爻之下,像婦人對男人順從而有謙恭。
九三:貧困之家,衆人嗷嗷待哺,這是愁苦的事情,但是假如能夠辛勤勞作,就可以脫貧緻富。
而那些富貴之家,驕奢淫逸,妻妾兒女隻知道嘻戲作樂,家道終将敗落。
“象辭”說:貧困之家,而能辛勤勞作,沒有失掉正派的家風。
富貴人家,一味嘻戲作樂,就會有失勤儉之道。
六四:富裕而幸福的家庭,大吉大利。
“象辭”說:富裕而幸福的家庭大吉大利,因為六四陰爻居于九五陽爻之下,像家人和順而各守其職。
九五:君王到家廟去祭祀祖先,不要憂慮,祖先福佑家人,凡事吉利。
“象辭”說:君王到臣民之家,說明君臣相互愛護。
上九:君王掌握殺罰之柄,威風凜凜,權柄不移,終歸吉利。
“象辭”說:上九爻辭講殺罰立威,終歸吉利,因為君上能夠反省己身,樹立威望。
《大學》說:“古代那些想在天下彰明德行的人,必須治理好他的國家;想要治理好國家,必須先要管理好家政;想管理好家政,必須先提高自己的修養;想要提高自己的修養,必須先端正自己的心;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必須先要有一個誠懇的态度;想要有誠懇的态度,必須先要有知識和才智;想獲得知識就必須去探求事物的理。
通過探求事物的理獲得知識,有了知識就會産生誠懇的态度,有了誠懇的态度就會端正自己的心意,心意端正就能夠提高自己的修養,提高了自己的修養就能夠管理好自己的家,能夠管理好自己的家就能夠治理好國家,先治理好國家就能夠平定整個天下。
從天子到一般百姓,都要将提高自己的修養作為根本。
本亂而未治是不可能的,想把本來應該厚實的東西用薄的來代替,而把本來應該薄的東西用厚的來代替,都是不可能的!”這才是抓住了事物的根本,這才是最高的知識和智慧。
所謂想治理好國家必須先管理好自己的家,意思是說,連家都管理不好,而想去治理國家,這是不可能的。
所以君子不出家門就教化了全國的人。
這是因為在家裡體現了子女要侍奉父母親,弟弟要侍奉兄長,長輩對晚輩既要慈愛又要指使他們。
《詩經》說:“美麗的桃樹啊,枝葉繁茂;妙令女子出嫁到丈夫家,使其家庭和順。
”将家人治理的非常和諧,而後可以去教導國人。
《詩經》說:“宜兄宜弟。
”自己的兄弟之間非常和睦,而後就可以去教導國人了。
《詩經》說:“其儀不忒,正是四國。
”父親處理與子女之間的關系,也是兄弟之間處理關系的榜樣。
推而廣之,成為全國民衆足以效法的榜樣。
這就是治國先要能夠齊家的道理。
《孝經》說:家雖小,但治理天下的方法都在其中了!侍奉父親,侍奉兄長。
對待妻子臣妾,就像對待百姓臣民一樣,必須禦之以道。
從前四方諸侯之長向堯推薦舜,說:“他是樂官瞽瞍的兒子。
他父親心術不正,他的後母說話不誠實,弟弟象傲慢而不友好,但是舜能和他們和睦相處,他用孝行美德來感化他們,又加強自身修養,不流于邪惡。
”堯帝說:“讓我試試他吧!我将兩個女兒嫁給舜,通過兩個女兒來觀察舜的德行。
”于是堯帝命令兩個女兒下到妫水的轉彎處,嫁給舜。
堯帝說:“嚴肅認真地處理政務吧!” 《詩經》稱贊文王的德行說:“周文王能以身作則,用禮法感化妻子和兄弟,近而來教化全國百姓,治理國家。
”這都是古代的聖人先治理好家,然後再治理國家的典範。
到後世,上至卿士下至一般百姓,也有許多在家裡遵守禮法,而且可以成為别人學習的榜樣的人和事,現在将這些典範事例收集起來,編成這本《家範》。
治家治家必以禮為先 【原文】衛石碏曰:“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