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白公之亂(哀公十六年)
關燈
小
中
大
子。
(35)高府:楚國的别府,即正宮以外的宮室。
(36)尹門:守門,看門。
(37)圉公陽:楚國的大夫。
穴:打洞。
(38)昭夫人:楚昭王的妻子,惠王的母親。
(39)胄:頭盔,這裡的意思是帶上頭盔。
(40)望歲:盼望收成。
(41)幾:同“冀”,企盼。
以幾:盼望你來。
(42)艾:安心。
(43)旌:表揚,宣揚。
循:遍告,通告。
(44)針尹固:楚國的大臣。
(45)與:助。
(46)微:要不是。
二子:指子西和子朝。
(47)德:有德的人,指子西,子朝。
賊:指白公。
(48)微:藏匿。
(49)死;指屍體。
(50)長者:指白公勝。
(51)王孫燕:白公勝的弟弟。
頯黃氏:吳國的地名,在今安徽宣城境内。
(52)兼二事:兼任令尹和司馬二職。
(53)甯;子西的兒子。
(54)寬:子朝的兒子。
(55)葉:葉公的采邑,在今河南葉縣。
【譯文】 楚國太子建遭到誣陷時,從城父逃到了宋國,又去鄭國躲避宋國華氏之亂。
鄭國人待他很好。
後來他又去了晉國,與晉國人謀劃襲擊鄭國,為此他請求回鄭國去。
鄭國人讓他回來,仍像當初一樣待他。
晉國人派間諜去了太子建那裡,間諜請求回國時與他約定了襲擊鄭國的日期。
太子建在他的封邑裡很暴虐,封邑的人告發了他。
鄭國人來查問,抓住了晉國間諜,于是就殺了太子建。
太子建的兒子名叫勝,住在吳國。
子西想召他回國,葉公說:“我聽說勝這個人狡詐而又好作亂,叫他回來恐怕有害吧?”子西說:“我聽說勝這個人誠信而勇敢,不做對别人不利的事。
把他安排到邊境上去,讓他保衛邊疆。
”葉公說:“符合仁義叫做誠信,遵循道義叫做勇敢。
我聽說勝這個人喜歡諾言,并且尋求不怕死的兵士,大概事有野心吧?實踐諾言并不是誠信;期望去死并不是勇敢。
您一定回後悔的!”子西不聽,吧勝召了回來,熱鬧感他住在靠近吳國邊境的地方,稱為白公。
勝請求讨伐鄭國,子西說:“楚國的政事還沒有走上正軌。
如果不是這樣,我不會忘記這事。
”過了些日子,勝又請求伐鄭,子西同意了。
還沒有出兵,晉國人就去攻打鄭國。
楚國去換救鄭國,并和鄭國結盟。
勝大怒,說:“鄭人救在這裡,仇人離我不遠了。
” 勝親自在磨劍,子朝的兒子平看見了,說:“王孫為什麼親自磨劍?”勝說:“我勝以爽直而聞名,不告訴你,不告訴你怎麼能算得上事爽直呢?我要用這劍來殺你父親。
”平吧這話告訴了子西。
子西說:“勝像蛋一樣,我用翼護着他長大。
在楚國,如果我死了,任令尹、司馬的人,不是勝還會事誰呢?”勝聽到了子西的話,說:“令尹太狂妄了!他要得到好死我就不是我。
”子西仍沒有察覺。
勝對石乞說:“楚王和兩個卿士,用五百人對付,就可以了。
”石乞說:“這五百人是找不到的。
”又說:“市場南面有個叫熊宜僚的人,如果得到他,可以抵的上五百人!“勝跟着石乞去見熊宜僚,同他談的很高興。
勝吧來意告訴熊宜僚,熊宜僚拒絕了。
勝把劍放到他的脖子上,他一動不動。
勝說:“這人不為利祿所動,不為威脅而懼怕,不以洩露别人的話去讨好别人。
”說完就離開了。
吳國人攻打楚國慎邑勝把吳國人打敗了。
他請求把武器裝備送到郢都獻納,楚王同意了,于是勝趁機叛亂,秋天七月,勝在朝廷上殺了子西和子朝,并劫持了楚惠王。
子西用衣袖遮着臉死去。
子朝說:“從前我憑勇力事奉國君,不能有始無終。
”他拔起一棵樟樹,用他殺死敵人後死去。
石乞說:“燒毀倉庫,殺掉惠王。
不這樣就不能成功。
”勝說:“不行。
殺掉惠王不吉利,燒毀倉庫沒有了物資,拿什麼來防守呢?”勝沒有聽從。
葉公住在蔡地,方城以外的人都說;“可以進兵國都了。
”葉公說:“我聽說,靠冒險而僥幸成功的人,他的貪求不會滿足,做事不公平必定會使百姓離心。
”聽說勝殺了齊國的管脩的消息,葉公才進入郢都。
勝想把子闾立為楚王,子闾不答應,勝就用武力威逼他。
子闾說:“王孫如果能安定楚國,扶正王室然後庇護百姓,這就使我的願望,怎麼敢不服從呢?如果隻顧私利而使王室傾覆,不顧楚國,那麼我甯死也不服從。
”于是勝殺死了闾,帶着惠王去了高府。
石乞看守大門。
圉公陽在宮牆上挖了一個洞,背着惠王到了昭夫人宮中。
葉公也到了,走到北門,有人遇上他,說:“您為什麼不戴頭盔上頭盔?國人都盼望着您,就像盼望慈父慈母一樣。
如果叛賊的箭傷了您,就不怕百姓絕望了,為什麼不戴上頭盔呢?”于是葉公戴上頭盔前行。
他又碰上一個人,說:“您為什麼戴了頭盔?國人盼望您就像盼望一年的收成,天天都盼望您來。
如能見到您的面容,就會安心了。
百姓知道還有生的希望,就會有奮戰的決心,還要宣揚您的功績,并通告全城,但您卻把臉遮上讓百姓絕望,不是太過分了嗎?于是葉公脫掉了頭盔往前走。
他遇上針尹固率領着部下,準備去幫助勝。
葉公說:“如果沒有子西和子朝二位
(35)高府:楚國的别府,即正宮以外的宮室。
(36)尹門:守門,看門。
(37)圉公陽:楚國的大夫。
穴:打洞。
(38)昭夫人:楚昭王的妻子,惠王的母親。
(39)胄:頭盔,這裡的意思是帶上頭盔。
(40)望歲:盼望收成。
(41)幾:同“冀”,企盼。
以幾:盼望你來。
(42)艾:安心。
(43)旌:表揚,宣揚。
循:遍告,通告。
(44)針尹固:楚國的大臣。
(45)與:助。
(46)微:要不是。
二子:指子西和子朝。
(47)德:有德的人,指子西,子朝。
賊:指白公。
(48)微:藏匿。
(49)死;指屍體。
(50)長者:指白公勝。
(51)王孫燕:白公勝的弟弟。
頯黃氏:吳國的地名,在今安徽宣城境内。
(52)兼二事:兼任令尹和司馬二職。
(53)甯;子西的兒子。
(54)寬:子朝的兒子。
(55)葉:葉公的采邑,在今河南葉縣。
【譯文】 楚國太子建遭到誣陷時,從城父逃到了宋國,又去鄭國躲避宋國華氏之亂。
鄭國人待他很好。
後來他又去了晉國,與晉國人謀劃襲擊鄭國,為此他請求回鄭國去。
鄭國人讓他回來,仍像當初一樣待他。
晉國人派間諜去了太子建那裡,間諜請求回國時與他約定了襲擊鄭國的日期。
太子建在他的封邑裡很暴虐,封邑的人告發了他。
鄭國人來查問,抓住了晉國間諜,于是就殺了太子建。
太子建的兒子名叫勝,住在吳國。
子西想召他回國,葉公說:“我聽說勝這個人狡詐而又好作亂,叫他回來恐怕有害吧?”子西說:“我聽說勝這個人誠信而勇敢,不做對别人不利的事。
把他安排到邊境上去,讓他保衛邊疆。
”葉公說:“符合仁義叫做誠信,遵循道義叫做勇敢。
我聽說勝這個人喜歡諾言,并且尋求不怕死的兵士,大概事有野心吧?實踐諾言并不是誠信;期望去死并不是勇敢。
您一定回後悔的!”子西不聽,吧勝召了回來,熱鬧感他住在靠近吳國邊境的地方,稱為白公。
勝請求讨伐鄭國,子西說:“楚國的政事還沒有走上正軌。
如果不是這樣,我不會忘記這事。
”過了些日子,勝又請求伐鄭,子西同意了。
還沒有出兵,晉國人就去攻打鄭國。
楚國去換救鄭國,并和鄭國結盟。
勝大怒,說:“鄭人救在這裡,仇人離我不遠了。
” 勝親自在磨劍,子朝的兒子平看見了,說:“王孫為什麼親自磨劍?”勝說:“我勝以爽直而聞名,不告訴你,不告訴你怎麼能算得上事爽直呢?我要用這劍來殺你父親。
”平吧這話告訴了子西。
子西說:“勝像蛋一樣,我用翼護着他長大。
在楚國,如果我死了,任令尹、司馬的人,不是勝還會事誰呢?”勝聽到了子西的話,說:“令尹太狂妄了!他要得到好死我就不是我。
”子西仍沒有察覺。
勝對石乞說:“楚王和兩個卿士,用五百人對付,就可以了。
”石乞說:“這五百人是找不到的。
”又說:“市場南面有個叫熊宜僚的人,如果得到他,可以抵的上五百人!“勝跟着石乞去見熊宜僚,同他談的很高興。
勝吧來意告訴熊宜僚,熊宜僚拒絕了。
勝把劍放到他的脖子上,他一動不動。
勝說:“這人不為利祿所動,不為威脅而懼怕,不以洩露别人的話去讨好别人。
”說完就離開了。
吳國人攻打楚國慎邑勝把吳國人打敗了。
他請求把武器裝備送到郢都獻納,楚王同意了,于是勝趁機叛亂,秋天七月,勝在朝廷上殺了子西和子朝,并劫持了楚惠王。
子西用衣袖遮着臉死去。
子朝說:“從前我憑勇力事奉國君,不能有始無終。
”他拔起一棵樟樹,用他殺死敵人後死去。
石乞說:“燒毀倉庫,殺掉惠王。
不這樣就不能成功。
”勝說:“不行。
殺掉惠王不吉利,燒毀倉庫沒有了物資,拿什麼來防守呢?”勝沒有聽從。
葉公住在蔡地,方城以外的人都說;“可以進兵國都了。
”葉公說:“我聽說,靠冒險而僥幸成功的人,他的貪求不會滿足,做事不公平必定會使百姓離心。
”聽說勝殺了齊國的管脩的消息,葉公才進入郢都。
勝想把子闾立為楚王,子闾不答應,勝就用武力威逼他。
子闾說:“王孫如果能安定楚國,扶正王室然後庇護百姓,這就使我的願望,怎麼敢不服從呢?如果隻顧私利而使王室傾覆,不顧楚國,那麼我甯死也不服從。
”于是勝殺死了闾,帶着惠王去了高府。
石乞看守大門。
圉公陽在宮牆上挖了一個洞,背着惠王到了昭夫人宮中。
葉公也到了,走到北門,有人遇上他,說:“您為什麼不戴頭盔上頭盔?國人都盼望着您,就像盼望慈父慈母一樣。
如果叛賊的箭傷了您,就不怕百姓絕望了,為什麼不戴上頭盔呢?”于是葉公戴上頭盔前行。
他又碰上一個人,說:“您為什麼戴了頭盔?國人盼望您就像盼望一年的收成,天天都盼望您來。
如能見到您的面容,就會安心了。
百姓知道還有生的希望,就會有奮戰的決心,還要宣揚您的功績,并通告全城,但您卻把臉遮上讓百姓絕望,不是太過分了嗎?于是葉公脫掉了頭盔往前走。
他遇上針尹固率領着部下,準備去幫助勝。
葉公說:“如果沒有子西和子朝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