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劄觀樂(襄公二十九年)

關燈
——聽樂觀舞論德政 【原文】 吳公子劄來聘①。

    ……請觀于周樂②。

    使工為之歌《周南》、《召南》③,曰:“美哉!始基之矣(4),猶未也,然則勤而不怨矣(5)。

    ”邶為之歌《邶》、《庸》、《衛》(6),曰:“美哉,淵乎!憂而不困者也。

    吾聞衛康叔、武公之德如是(7),是其《衛風》乎?”為之歌《王》(8)曰:“美哉!思而不懼,其周之東乎!”為之歌《鄭》(9),曰:“美哉!其細已甚(10),民弗堪也。

    是其先亡乎?”為之歌《》,曰:“美哉,泱泱乎(11)!大風也哉!表東海者,其大公乎(12)?國未可量也。

    ”為之歌《豳》(13),曰:“美哉,蕩乎(14)!樂而不淫,其周公之東乎(15)?”為之歌《秦》,曰:“此之謂夏聲(16)。

    夫能夏則大,大之至也,其周之舊乎!”為之歌《魏》(17),曰:“美哉,風風乎“!大而婉,險而易行(19)以德輔此,則明主也!”為之歌《唐》(20),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遺民乎(21)?不然,何憂之遠也?非令德之後(22),誰能若是?”為.之歌《陳》(23),曰:“國無主,其能久乎!”自《郐》以下“,無譏焉(26)! 為之歌《小雅》(26),曰。

    “美哉!思而不貳,怨而不言,其周德I之衰乎?猶有先王之遺民焉(27)!”為之歌《大雅》,曰(28):“廣哉!熙熙乎(29)!曲而有直體,其文王之德乎?”為之歌《頌》,曰:“至矣哉!直而不倨,曲而不屈;迩而不逼,遠而不攜(32);遷而不淫,複而不厭;哀而不愁,樂而不荒(33);用而不匾,廣而不宣;施而不費,取而不貪;處而不底(34),行而不流。

    五聲和(35),八風平(36);節有度(37),守有序(38)。

    盛德之所同也!” 見舞《象箫》、《南龠》者(39),曰:“美哉,猶有憾!”《見舞《大武》者(40),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見舞《陬》者(41),曰:“聖人之弘也,而猶有慚德(42),聖人之難也!”見舞《大夏》者(42),曰:“美哉!勤而不德(44)。

    非禹,其誰能修之(45)!”見舞《陬箫》者“,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無不帱也(47),如地之無不載也!雖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

    觀止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請已!” 【注釋】 ①吳公子劄:即季劄,吳王壽夢的小兒子。

    ②周樂:周王室的音樂舞蹈。

    ③工:樂工。

    《周南》、《召南》:《詩經》十五國風開頭的兩種。

    以下提到的都是國風中各國的詩歌。

    ④始基之:開始奠定了基礎。

    ⑤勤:勞,勤勞。

    怨:怨恨。

    (6)邶(bei):周代諸侯國,在今河南湯陰南。

    庸:周代諸侯國,在今河南新鄉市南。

    衛:周代諸侯國,在今河南淇縣。

    (7)康叔:周公的弟弟,衛國開國君主。

    武公:康叔的九世孫。

    (8)《王》:即《王風》,周平王東遷洛邑後的樂歌。

    (9)鄭:周代諸侯國,在今河南新鄭一帶。

    (10)細:瑣碎。

    這裡用音樂象征政令。

    (11)泱泱:宏大的樣子。

    (12)表東海:為東海諸侯國作表率。

    大公:太公,指國開國國君呂尚,即姜太公。

    (13)豳(bin):西周公劉時的舊都,在今陝西彬縣東北。

    (14)蕩:博大的樣子。

    (15)周公之東:指周公東征。

    (16)夏:西周王跷一帶。

    秦:在今陝西、甘肅一帶。

    夏聲:正聲,雅聲。

    (17)魏:諸侯國名,在今山西芮縣北。

    (18)風風(feng):輕飄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