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聲子論晉用楚村(襄公二十六年)
關燈
小
中
大
——人才在競争中的重要作用
【原文】
初,楚伍參與蔡大師子朝友①,其子伍舉與聲子相善也(2)。
伍舉娶于王子牟③。
王子牟為申公而亡,楚人曰:“伍舉實送之。
”伍舉奔鄭,将遂奔晉。
聲子将如晉,遇之于鄭郊,班荊相與食④,而言複故⑤。
聲子曰:“子行也,吾必複子。
” 及宋向戌将平晉、楚(6),聲子通使于晉,還如楚。
令尹子本與之語(7),問晉故焉,且曰:“晉大夫與楚孰賢?”對曰:“晉卿不如楚,其大夫則賢,皆卿材也。
如妃押皮革(8),自楚往也。
雖楚有材,晉實用之。
”子木曰:“夫獨無族姻乎(9)?”對曰:“雖有,而用楚材實多。
歸生聞之:善為國者,賞不僭而刑不濫0。
賞僭,則懼及淫人;刑濫,則懼及善人。
若不幸而過,甯僭,無濫;與其失善,甯其利淫。
無善人,則國從之。
《詩》曰:‘人之雲亡,邦國殄瘁(11)。
’無善人之謂也。
故《夏書》曰:‘與其殺不辜,甯失不經(12)。
’懼失善也。
《商頌》有之曰:‘不僭不濫,不敢怠皇。
命于下國,封建厥福(13)。
’此湯所以獲天福也。
古之治民者,勸賞而畏刑(14),恤民不倦(15)。
賞以春夏,刑以秋冬。
是以将賞為之加膳,加膳則饫賜(16),此以知其勸賞也。
将刑為之不舉(17),不舉則徹樂(18),此以知其畏刑也。
夙興夜寐(19),朝夕臨政,此以知其恤民也。
三者,禮之大節也。
有禮,無敗。
今楚多淫刑,其大夫逃死于四方,而為之謀主(20),以害楚國,不可救療,’所謂不能也(21)。
子丁之亂,析公奔晉(22)。
晉人置諸戎車之殿(23),以為謀主。
繞角之役(24),晉将遁矣,析公曰:‘楚師輕窕,易震蕩也。
若多鼓鈞聲(25),以夜軍之(26),楚帥必遁。
’晉人從之,楚師宵潰。
晉遂侵蔡,襲沈(27),獲其君(28),敗申、息之師于桑隧(29),獲申麗而還(30)。
鄭于是不敢南面(31)。
楚失華夏,則析公之為也。
雍子之父兄谮雍子(32),君與大夫不善是也(33),雍子奔晉。
晉人與之蓄(34),以為謀主。
彭城之役(35),晉楚遇于靡角之谷(36),晉将遁矣,雍子發命于軍曰:‘歸老幼,反孤疾,二人役,歸一人。
閱兵搜乘,秣馬蓐食,師陳焚次(37),明日将戰。
’行歸者而逸楚囚(38),楚師宵潰。
晉降彭城而歸諸宋,以魚石歸(39)。
楚失東夷(40),子辛死之(41)”,則雍子之為也。
子反與子靈争夏姬(42),而雍害其事(43),子靈奔晉。
晉人與之邢(44),以為謀主,捍禦北狄,通吳于晉,教吳叛楚,教之乘車、射禦、驅侵,使其子狐庸為吳行人焉(45)。
吳于是伐巢,取駕,克棘,入州來(46),楚罷于奔命(47),至今為患,則子靈之為也。
若敖之亂(48),伯贲之子贲皇奔晉(49)。
晉人與之苗(50),以為謀主。
鄢陵之役,楚晨壓晉軍而陳,晉将遁矣,苗贲皇曰:‘楚師之良,在其中軍王族而已。
若塞井夷竈,成陳以當之,栾、範易行以誘之(51),中行、二必克二穆(52),吾乃四萃于其王族(53),必大敗之。
’晉人從之,楚師大敗,王夷師僭(54),子反死之。
鄭叛、吳興,楚失諸侯,則苗贲皇之為也。
”子木曰:“是皆然矣。
”聲子曰:“今又有甚于此者。
椒舉娶于申公子牟(55),子牟得戾而亡(56),君大夫謂椒舉(57):‘女實遣之。
’懼而奔鄭,引南望曰:‘庶幾赦餘!’亦弗圖也。
今在晉矣,晉人将與之縣,以比叔向(58)。
彼若謀害楚國,豈不為患?”子木懼,言諸王,益其祿爵而複之。
聲子使椒逆之(59)。
【注釋】 ①伍參:伍奢的祖父,伍子胥的曾祖父。
子朝:公子朝,蔡文公的兒子,為蔡國太師。
②伍舉:伍奢的父親。
聲子:子朝的兒子。
③王子牟:楚國公子,又稱申公子牟。
(4)班:鋪墊。
⑤複故:返回楚國的事。
(6)向戌,宋國大夫,又稱
伍舉娶于王子牟③。
王子牟為申公而亡,楚人曰:“伍舉實送之。
”伍舉奔鄭,将遂奔晉。
聲子将如晉,遇之于鄭郊,班荊相與食④,而言複故⑤。
聲子曰:“子行也,吾必複子。
” 及宋向戌将平晉、楚(6),聲子通使于晉,還如楚。
令尹子本與之語(7),問晉故焉,且曰:“晉大夫與楚孰賢?”對曰:“晉卿不如楚,其大夫則賢,皆卿材也。
如妃押皮革(8),自楚往也。
雖楚有材,晉實用之。
”子木曰:“夫獨無族姻乎(9)?”對曰:“雖有,而用楚材實多。
歸生聞之:善為國者,賞不僭而刑不濫0。
賞僭,則懼及淫人;刑濫,則懼及善人。
若不幸而過,甯僭,無濫;與其失善,甯其利淫。
無善人,則國從之。
《詩》曰:‘人之雲亡,邦國殄瘁(11)。
’無善人之謂也。
故《夏書》曰:‘與其殺不辜,甯失不經(12)。
’懼失善也。
《商頌》有之曰:‘不僭不濫,不敢怠皇。
命于下國,封建厥福(13)。
’此湯所以獲天福也。
古之治民者,勸賞而畏刑(14),恤民不倦(15)。
賞以春夏,刑以秋冬。
是以将賞為之加膳,加膳則饫賜(16),此以知其勸賞也。
将刑為之不舉(17),不舉則徹樂(18),此以知其畏刑也。
夙興夜寐(19),朝夕臨政,此以知其恤民也。
三者,禮之大節也。
有禮,無敗。
今楚多淫刑,其大夫逃死于四方,而為之謀主(20),以害楚國,不可救療,’所謂不能也(21)。
子丁之亂,析公奔晉(22)。
晉人置諸戎車之殿(23),以為謀主。
繞角之役(24),晉将遁矣,析公曰:‘楚師輕窕,易震蕩也。
若多鼓鈞聲(25),以夜軍之(26),楚帥必遁。
’晉人從之,楚師宵潰。
晉遂侵蔡,襲沈(27),獲其君(28),敗申、息之師于桑隧(29),獲申麗而還(30)。
鄭于是不敢南面(31)。
楚失華夏,則析公之為也。
雍子之父兄谮雍子(32),君與大夫不善是也(33),雍子奔晉。
晉人與之蓄(34),以為謀主。
彭城之役(35),晉楚遇于靡角之谷(36),晉将遁矣,雍子發命于軍曰:‘歸老幼,反孤疾,二人役,歸一人。
閱兵搜乘,秣馬蓐食,師陳焚次(37),明日将戰。
’行歸者而逸楚囚(38),楚師宵潰。
晉降彭城而歸諸宋,以魚石歸(39)。
楚失東夷(40),子辛死之(41)”,則雍子之為也。
子反與子靈争夏姬(42),而雍害其事(43),子靈奔晉。
晉人與之邢(44),以為謀主,捍禦北狄,通吳于晉,教吳叛楚,教之乘車、射禦、驅侵,使其子狐庸為吳行人焉(45)。
吳于是伐巢,取駕,克棘,入州來(46),楚罷于奔命(47),至今為患,則子靈之為也。
若敖之亂(48),伯贲之子贲皇奔晉(49)。
晉人與之苗(50),以為謀主。
鄢陵之役,楚晨壓晉軍而陳,晉将遁矣,苗贲皇曰:‘楚師之良,在其中軍王族而已。
若塞井夷竈,成陳以當之,栾、範易行以誘之(51),中行、二必克二穆(52),吾乃四萃于其王族(53),必大敗之。
’晉人從之,楚師大敗,王夷師僭(54),子反死之。
鄭叛、吳興,楚失諸侯,則苗贲皇之為也。
”子木曰:“是皆然矣。
”聲子曰:“今又有甚于此者。
椒舉娶于申公子牟(55),子牟得戾而亡(56),君大夫謂椒舉(57):‘女實遣之。
’懼而奔鄭,引南望曰:‘庶幾赦餘!’亦弗圖也。
今在晉矣,晉人将與之縣,以比叔向(58)。
彼若謀害楚國,豈不為患?”子木懼,言諸王,益其祿爵而複之。
聲子使椒逆之(59)。
【注釋】 ①伍參:伍奢的祖父,伍子胥的曾祖父。
子朝:公子朝,蔡文公的兒子,為蔡國太師。
②伍舉:伍奢的父親。
聲子:子朝的兒子。
③王子牟:楚國公子,又稱申公子牟。
(4)班:鋪墊。
⑤複故:返回楚國的事。
(6)向戌,宋國大夫,又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