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楚鄢陵之站(成公十六年)

關燈
——對外擴張治不了政治病 【原文】 六月,晉、楚遇于鄢陵(1)。

    範文子不欲戰。

    欲至曰:“韓之戰,惠公不振旅(2);萁之役,先轸不反命(3);泌之師,lB不複從(4);皆晉之恥也!子亦見君子事矣,今我辟楚,又益恥也。

    ”文子曰:“吾先君之亟戰也(5),有故。

    秦、狄、楚皆強,不盡力,子孫将弱。

    今三強服矣,敵,楚而已。

    惟聖人能外内無患。

    自非聖人(6),外甯必有内憂。

    盍釋楚以為外懼乎?” 甲午晦(7),楚晨壓晉軍而陳。

    軍吏患之。

    範戤趨進(8),曰:“塞井夷竈(9),陳于軍中,而疏行首(10)。

    晉楚唯天所授,何患焉?”文子執戈逐之,曰:“國之存亡,天也,童子何知焉?”弈書曰:“楚師輕佻(11),固磊而待之,三日必退。

    退而擊之,必獲勝焉。

    ”至曰:“楚有六間(12),不可失也:其二卿相惡(13)!王卒以舊(14);鄭陳而不并不整;蠻軍而不陳(15);陳不違晦(16);在陳而加嚣(17)。

    合而加嚣。

    各顧其後,莫有鬥心,舊不必良,以犯天忌(18),我必克之。

    ” 楚予登巢車,以望晉軍(19)。

    子重使大宰伯州犁待于王後(20)。

    王曰:“騁而左右,何也?”曰:“召軍吏也。

    ”“皆聚于中軍矣。

    ”曰:“合謀也。

    ”“張幕矣。

    ”曰:“虔蔔于先君也(21)。

    ”“徹幕矣。

    ”曰:“将發命也。

    ”“甚嚣,且塵上矣。

    ”曰:“将塞井夷竈而為行也。

    ”“皆乘矣,左右執兵而下矣。

    ”曰:“聽誓也。

    (22)”“戰乎”曰:“未可知也。

    ”“乘而左右皆下矣。

    ”曰:“戰禱也。

    ”伯州犁以公卒告王。

    苗贲皇在晉侯之側(23),亦以王卒告。

    皆曰:“國士在,且厚(24),不可當也。

    ”苗贲皇言于晉侯曰:“楚之良(25),在其中軍王族而已。

    請分良以擊其左右,而三軍萃于王卒(26),必大敗之。

    ”公筮之,史曰;“吉。

    其卦遇《複》(27),曰:‘南國蹴(28),射其元王(29),中厥目。

    ’國蹴、王傷,不敗何待?”公從之。

     【注釋】 ①鄢陵:鄭國地名,在今河南鄢陵。

    ②範文子:即士燮。

    不振旅:軍旅不振,意思是戰敗。

    ③先轸:箕之戰中晉軍主帥。

    不反命:不能回國複君命。

    (4)泌(bi):鄭國地名,在今河南鄭州西北。

    lB:即lL父,泌之戰中晉軍主帥。

    不複從:不能從原路退兵,即戰敗逃跑。

    (5)亟(qi):多次。

    (6)自:如果。

    (7)晦:夏曆每月的最後一天。

    (8)範戤(gai):範文子士燮的兒子,又稱範宣子。

    趨進:快步向前。

    (9)塞:填。

    夷:平。

    (10)行首:行道。

    疏行首:把行列間的通道疏通。

    (11)輕窕:即輕佻,指軍心輕浮急躁。

    (12)間:間,缺陷。

    (13)二卿;指子重和子反。

    相惡:不和。

    (14)王卒以舊:楚王的親兵都用貴族子弟。

    (15)蠻軍:指楚國帶來的南方少數民族軍隊。

    (16)違晦:避開晦日。

    古人認為月末那天不适宜用兵。

    (17)嚣:喧嘩。

    (18)犯天忌:指晦日用兵。

    (19)楚子:指楚共王。

    巢車:一種設有潦望樓的兵車,用以望遠(20)伯州犁:晉國大夫伯宗的兒子,伯宗死後他逃到楚國當了太宰。

    (21)虔:誠。

    蔔:占蔔。

    (22)聽誓:聽主帥發布誓師令。

    (23)苗贲(ben)皇:楚國令尹鬥椒的兒子。

    (24)國士:國中精選的武士。

    厚:指人數衆多。

    (25)良:精兵。

    萃:集中。

    @《複》:《周易》的卦名。

    @南國:指楚國。

    蹴。

    窘迫。

    ④元王:元首,指楚共王。

     【譯文】 夏六月,晉國軍隊和楚國軍隊在鄢陵相遇。

    士燮不想同楚軍交戰。

    欲至曰:“秦、晉韓原之戰,惠公未能整軍而歸;晉、狄萁之戰,主帥先轸不能回來複命;晉、楚泌之戰,主帥lL父兵敗潰逃。

    這些都是晉國的奇恥大辱!你也見過先君這些戰事,現在我們躲避楚軍,就有增加了恥辱。

    士燮說:“我們先君多次作戰是有原因的。

    秦、狄、、楚都是強國,如果我們不盡力,子孫後代就将被削弱。

    現在秦、狄、三個強國已經屈服了敵人隻有一個楚國罷了。

    隻有聖人才能做到國家内部和外部不存在憂患。

    如果不是聖人’外部安甯就必定會有内部憂患。

    為什麼不暫時放過楚國,使晉國對外保持警惕呢?” 六月二十九日,月末的最後一天,楚軍一大早就逼近了晉軍,并擺開了陣勢。

    晉軍軍官感到了害怕。

    範戤快步走上前來說:“把井填上,把竈鏟平,在自己軍營中擺開陣勢,把隊伍之間的行道疏通。

    晉國和楚國都是天意所歸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