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靈公不君(宣公二年)

關燈
)死之:為之死。

    之:指趙盾。

    (26)田:打獵。

    首山:首陽山,在今山西永濟東南。

    (27)舍,住宿。

    翳(yi)桑:首山附近的地名。

    (28)靈辄:人名,晉國人。

    (29)食(si)之:給他東西吃。

    (30)宦(huan):給人當奴仆。

    (31)遺(wei):送給。

    (32)箪(dan):盛飯的圓筐。

    食:飯。

    (33)橐(tuo):兩頭有口的口袋,用時以繩紮緊。

    (34)與:參加,介:甲指甲士。

    (35)趙穿:晉國大夫,趙盾的堂兄弟。

    (36)大史:太史,掌紀國家大事的史官。

    這裡指晉國史官董狐。

    書:寫。

    (37)竟:同“境”。

    賊:弑君的人,指趙穿。

    (38)烏呼:感歎詞,同“嗚呼”,啊。

    (39)懷:眷戀。

    诒:同‘贻”,留下。

    伊,語氣詞。

    (40)良史:好史官。

    書法:記事的原則.隐:隐諱,不直寫。

    (41)惡:指弑君的惡名,(42)逆:迎,公子黑臀:即晉成公,文公之子,襄公之弟,名黑臀,(43)武宮:晉武公的宗廟,在曲沃。

     【譯文】 晉靈公不遵守做國君的規則,大量征收賦稅來滿足奢侈的生活。

    他從高台上用彈弓射行人,觀看他們躲避彈丸的樣子。

    廚師沒有把熊掌炖爛,他就把廚師殺了,放在筐裡,讓官女們用頭頂着經過朝廷。

    大臣趙盾和士季看見露出的死人手,便詢問廚師被殺的原因,并為晉靈公的無道而憂慮。

    他們打算規勸晉靈公,士季說:“如果您去進谏而國君不聽,那就沒有人能接着進谏了。

    讓我先去規勸,他不接受,您就接着去勸。

    ”士季去見晉靈公時往前走了三次,到了屋檐下,晉靈公才擡頭看他,并說:“我已經知道自己的過錯了,打算改正。

    ”士季叩頭回答說:“哪個人能不犯錯誤呢,犯了錯誤能夠改正,沒有比這更大的好事了。

    《詩·大雅,蕩》說:‘事情容易有好開端,但很難有個好結局。

    ’如果這樣,那麼彌補過失的人就太少了。

    您如能始終堅持向善,那麼國家就有了保障,而不止是臣子們有了依靠。

    《詩·大雅·烝民》又說:‘天子有了過失,隻有仲山甫來彌補。

    ’這是說周宣王能補救過失。

    國君能夠彌補過失,君位就不會失去了。

    ” 可是晉靈公并沒有改正。

    趙盾又多次勸谏,使晉靈公感到讨厭,晉靈公便派鉏麑去刺殺趙盾。

    鉏麑一大早就去了趙盾的家,隻見卧室的門開着,趙盾穿戴好禮服準備上朝,時間還早,他和衣坐着打噸兒。

    鉏麑退了出來,感歎地說:“這種時候還不忘記恭敬國君,真是百姓的靠山啊。

    殺害百姓的靠山,這是不忠;背棄國君的命令,這是失信。

    這兩條當中占了一條,還不如去死!”于是,鉏麑一頭撞在槐樹上死了。

     秋天九月,晉靈公請趙盾喝酒,事先埋伏下武士,準備殺掉趙盾。

    趙盾的車右提彌明發現了這個陰謀,快步走上殿堂,說:“臣下陪君王宴飲,酒過三巡還不告退,就不合禮儀了。

    ”于是他扶起趙盾走下殿堂。

    晉靈公喚了出猛犬來咬趙盾。

    提彌明徒手上前搏鬥,打死了猛犬。

    趙盾說:“不用人而用狗,雖然兇猛,又有什麼用!”他們兩人與埋伏的武士邊打邊退。

    結果,提彌明為趙盾戰死了。

     當初,趙盾到首陽山打獵,住在翳桑。

    他看見有個叫靈辄的人餓倒了,便去問他的病情。

    靈辄說:“我已經三天沒吃東西了。

    …趙盾給他東西吃,他留下了一半。

    趙盾問為什麼,靈辄說:“我給别人當奴仆三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活着。

    現在離家近了,請讓我把留下的食物送給她。

    ”趙盾讓他把食物吃完,另外給他準備了一籃飯和肉,放在口袋裡給他。

    後來靈辄做了晉靈公的武士,他在搏殺中把武器倒過來抵擋晉靈公手下的人,使趙盾得以脫險。

    趙盾問他為什麼這樣做,他回答說:“我就是在翳桑的餓漢。

    ”趙盾再問他的姓名和住處,他沒有回答就退走了。

    趙盾自己也逃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