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昏禮
關燈
小
中
大
見舅姑祠堂之疑。
竊謂親迎時二姓告祠,己雲某婦,禮亦俱名為婦矣,豈必居室而後謂之成婦哉!且未面父母,而人子即公然與婦行禮受拜,于心安乎?為父母者為子娶婦,未令拜其先靈,而先受拜饋,于心安乎?初之将令子親迎,必先告祠者,何義也?此議既違古禮,又非朱子之舊,不敢質是。
敢以俟明禮君子,求下正焉。
又按:昏字恐亦是後半夜黑暗意思,後人因誤為昏暮之昏,未可知也。
明日夙興,婦見于舅姑,【婦夙興,盛服俟見舅姑,坐于堂上,東西相向,各置桌子于前。
家人男女少于舅姑者,立于兩序,如冠禮之叙。
婦進,立于阼階下,北面拜舅。
升奠,置币于桌子上,舅撫之,侍者以入。
婦降,又拜畢,詣西階下,北面拜姑。
升奠,贽币姑舉以受侍者。
婦降,又拜。
○若非宗子之子,而與宗子同居,則先行此禮于舅姑之私室。
與宗子不同居,如上儀。
○溫公曰:「古者拜于堂上,今拜于下,恭也。
可從衆。
」補注按:丘氏儀節,壻婦俱拜,拜畢,壻先退。
家禮無壻拜之文,今從俗補之。
】舅姑禮之。
【如父母醮女之儀。
補注:禮記昏義曰:「舅姑先降自西階,婦降自阼階,以着代也。
」方氏曰:「階者,主人之階,子之代父,将以為主于外。
婦之代姑,将以為主于内。
故此與冠禮并言着代也。
」】婦見于諸尊長。
【同居有尊于舅姑者,則舅姑以婦見于其室,如見舅姑之禮。
還拜諸尊長于兩序,如冠禮,無贽。
小郎、小姑皆相拜。
非宗子之子而與宗子同居,則受舅姑禮,後詣其堂上拜之,如舅姑禮,而還見于兩序。
其宗子與尊長不同居,則廟見而後往。
補注:今人家娶婦,親屬畢聚,宜留至次日,行見舅姑禮畢,先見本族尊長及卑幼,次見諸親屬,各稱禮。
】若冢婦,則饋于舅姑,【是日食時,婦家具盛馔酒壺,婦從者設蔬果桌子于堂上舅姑之前,設盥盆于阼階東南,帨架在東。
舅姑就坐,婦盥,升自西階,洗盞斟酒,置舅桌子上,降。
俟舅飲畢,又拜,遂獻姑,進酒。
姑受飲畢,婦降,拜,遂執馔升薦于舅姑之前,侍立姑後,以俟卒食徹飯。
侍者徹馔,分置别室。
婦就馂姑之餘,婦從者馂舅之餘,壻從者又馂婦之餘。
非宗子之子則于私室,如儀。
補注:饋者,婦道既成,饋以孝養也。
】舅姑飨之。
【如禮婦之儀。
禮畢,舅姑先降自西階,婦降自阼階。
○元謂此時當随姑降。
】 三日,主人以婦見于祠堂。
【古者三月而廟見,今以其太遠,改用三日,如子冠而見之儀。
但告辭曰:「子某之婦某氏敢見,」餘同。
補注:壻婦同往,亦從俗也。
】明日,壻往見婦之父母,【婦父迎送揖讓如賓禮,拜即跪而扶之。
入見婦母,婦母阓門左扇,立于門内,壻拜于門外。
皆有币。
婦父非宗子,即先見宗子夫婦,不用币,如上儀。
然後見婦之父母。
補注:鄭氏家禮,壻婦同往歸家,行谒見之禮,雖非古禮,頗合人情,宜從之。
】次見婦黨諸親。
【不用币帛,相見如上儀。
】 婦家禮壻如常儀。
【親迎之夕不當見父母及諸親,及設酒馔,以婦未見舅姑故也。
○程子曰:「昏禮不用樂,幽陰之義,此說非是。
昏禮豈是幽陰,但古人重此大禮,嚴肅其事,不用樂也。
昏禮不賀,人之序也。
」此說卻是。
婦質明而見舅姑,成婦也。
二日而後宴樂,禮畢也。
宴不以夜,禮也。
○朱子曰:「人著書隻是自入些己意,便做病。
司馬與伊川定昏禮都是依儀禮,隻聊改一處,便不是古人意。
」司馬雲:『親迎,奠鴈見主昏者,即出。
』伊川卻教拜了又入堂,拜大男小女。
伊川非是。
伊川雲:『婦至次日見舅姑,三月廟見。
』司馬卻說入門即拜影堂。
司馬非是。
蓋親迎不見妻父母者,婦未見舅姑也。
入門不見舅姑者,未成婦也。
今親迎用溫公,入門以後用伊川,三月廟見改為三日雲。
」補注:壻往婦家後,若富家,當有會親一節。
壻家主人先一日緻書于婦父,至家以禮款之。
男屬親皆至。
主婦先一日緻書于婦母,至家以禮款之,女屬親皆至,如俗,稱為坐筵。
斯時昏禮己畢,用樂可也。
婦家不必行。
○元按:此下有「儀禮所存惟士昏禮,大夫以上侯王」等,俱非今日所需,删之。
】
竊謂親迎時二姓告祠,己雲某婦,禮亦俱名為婦矣,豈必居室而後謂之成婦哉!且未面父母,而人子即公然與婦行禮受拜,于心安乎?為父母者為子娶婦,未令拜其先靈,而先受拜饋,于心安乎?初之将令子親迎,必先告祠者,何義也?此議既違古禮,又非朱子之舊,不敢質是。
敢以俟明禮君子,求下正焉。
又按:昏字恐亦是後半夜黑暗意思,後人因誤為昏暮之昏,未可知也。
明日夙興,婦見于舅姑,【婦夙興,盛服俟見舅姑,坐于堂上,東西相向,各置桌子于前。
家人男女少于舅姑者,立于兩序,如冠禮之叙。
婦進,立于阼階下,北面拜舅。
升奠,置币于桌子上,舅撫之,侍者以入。
婦降,又拜畢,詣西階下,北面拜姑。
升奠,贽币姑舉以受侍者。
婦降,又拜。
○若非宗子之子,而與宗子同居,則先行此禮于舅姑之私室。
與宗子不同居,如上儀。
○溫公曰:「古者拜于堂上,今拜于下,恭也。
可從衆。
」補注按:丘氏儀節,壻婦俱拜,拜畢,壻先退。
家禮無壻拜之文,今從俗補之。
】舅姑禮之。
【如父母醮女之儀。
補注:禮記昏義曰:「舅姑先降自西階,婦降自阼階,以着代也。
」方氏曰:「階者,主人之階,子之代父,将以為主于外。
婦之代姑,将以為主于内。
故此與冠禮并言着代也。
」】婦見于諸尊長。
【同居有尊于舅姑者,則舅姑以婦見于其室,如見舅姑之禮。
還拜諸尊長于兩序,如冠禮,無贽。
小郎、小姑皆相拜。
非宗子之子而與宗子同居,則受舅姑禮,後詣其堂上拜之,如舅姑禮,而還見于兩序。
其宗子與尊長不同居,則廟見而後往。
補注:今人家娶婦,親屬畢聚,宜留至次日,行見舅姑禮畢,先見本族尊長及卑幼,次見諸親屬,各稱禮。
】若冢婦,則饋于舅姑,【是日食時,婦家具盛馔酒壺,婦從者設蔬果桌子于堂上舅姑之前,設盥盆于阼階東南,帨架在東。
舅姑就坐,婦盥,升自西階,洗盞斟酒,置舅桌子上,降。
俟舅飲畢,又拜,遂獻姑,進酒。
姑受飲畢,婦降,拜,遂執馔升薦于舅姑之前,侍立姑後,以俟卒食徹飯。
侍者徹馔,分置别室。
婦就馂姑之餘,婦從者馂舅之餘,壻從者又馂婦之餘。
非宗子之子則于私室,如儀。
補注:饋者,婦道既成,饋以孝養也。
】舅姑飨之。
【如禮婦之儀。
禮畢,舅姑先降自西階,婦降自阼階。
○元謂此時當随姑降。
】 三日,主人以婦見于祠堂。
【古者三月而廟見,今以其太遠,改用三日,如子冠而見之儀。
但告辭曰:「子某之婦某氏敢見,」餘同。
補注:壻婦同往,亦從俗也。
】明日,壻往見婦之父母,【婦父迎送揖讓如賓禮,拜即跪而扶之。
入見婦母,婦母阓門左扇,立于門内,壻拜于門外。
皆有币。
婦父非宗子,即先見宗子夫婦,不用币,如上儀。
然後見婦之父母。
補注:鄭氏家禮,壻婦同往歸家,行谒見之禮,雖非古禮,頗合人情,宜從之。
】次見婦黨諸親。
【不用币帛,相見如上儀。
】 婦家禮壻如常儀。
【親迎之夕不當見父母及諸親,及設酒馔,以婦未見舅姑故也。
○程子曰:「昏禮不用樂,幽陰之義,此說非是。
昏禮豈是幽陰,但古人重此大禮,嚴肅其事,不用樂也。
昏禮不賀,人之序也。
」此說卻是。
婦質明而見舅姑,成婦也。
二日而後宴樂,禮畢也。
宴不以夜,禮也。
○朱子曰:「人著書隻是自入些己意,便做病。
司馬與伊川定昏禮都是依儀禮,隻聊改一處,便不是古人意。
」司馬雲:『親迎,奠鴈見主昏者,即出。
』伊川卻教拜了又入堂,拜大男小女。
伊川非是。
伊川雲:『婦至次日見舅姑,三月廟見。
』司馬卻說入門即拜影堂。
司馬非是。
蓋親迎不見妻父母者,婦未見舅姑也。
入門不見舅姑者,未成婦也。
今親迎用溫公,入門以後用伊川,三月廟見改為三日雲。
」補注:壻往婦家後,若富家,當有會親一節。
壻家主人先一日緻書于婦父,至家以禮款之。
男屬親皆至。
主婦先一日緻書于婦母,至家以禮款之,女屬親皆至,如俗,稱為坐筵。
斯時昏禮己畢,用樂可也。
婦家不必行。
○元按:此下有「儀禮所存惟士昏禮,大夫以上侯王」等,俱非今日所需,删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