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問篇第十四

關燈
1)辟:同“避”,逃避。

     (2)七人:即伯夷、叔齊、虞仲、夷逸、朱張、柳下惠、少連。

     【譯文】 孔子說:“賢人逃避動蕩的社會而隐居,次一等的逃避到另外一個地方去,再次一點的逃避别人難看的臉色,再次一點的回避别人難聽的話。

    ”孔子又說:“這樣做的已經有七個人了。

    ” 【評析】 這一章裡講為人處世的道理。

    人不能總是處于一帆風順的環境裡,身居逆境,怎樣做?這是孔子教授給弟子們的處世之道。

     【原文】 14·38子路宿于石門(1)。

    晨門(2)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 【注釋】 (1)石門:地名。

    魯國都城的外門。

     (2)晨門:早上看守城門的人。

     【譯文】 子路夜裡住在石門,看門的人問:“從哪裡來?”子路說:“從孔子那裡來。

    ”看門的人說:“是那個明知做不到卻還要去做的人嗎?” 【評析】 “知其不可而為之”,這是做人的大道理。

    人要有一點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許多事情都是經過艱苦努力和奮鬥而得來的。

    孔子“知其不可而為之”,反映出他孜孜不倦的執着精神。

    從這位看門人的話中,我們也可以見出當時普通人對孔子的評論。

     【原文】 14·39子擊磬(1)于衛,有荷蒉(2)而過孔氏之門者,曰:“有心哉,擊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3)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

    深則厲(4),淺則揭(5)。

    ”子曰:“果哉!末(6)之難(7)矣。

    ” 【注釋】 (1)磬:音q&igra一veng,一種打擊樂器的名稱。

     (2)荷蒉:荷,肩扛。

    蒉,音ku&igra一ve,草筐,肩背着草筐。

     (3)硁硁:音kēng,擊磬的聲音。

     (4)深則厲:穿着衣服涉水過河。

     (5)淺則揭:提起衣襟涉水過河。

    “深則厲,淺出揭”是《詩經?衛風?匏有苦葉》的詩句。

     (6)末:無。

     (7)難:責問。

     【譯文】 孔子在衛國,一次正在敲擊磬,有一位背扛草筐的人從門前走過說:“這個擊磬的人有心思啊!”一會兒又說:“聲音硁硁的,真可鄙呀,沒有人了解自己,就隻為自己就是了。

    (好像涉水一樣)水深就穿着衣服趟過去,水淺就撩起衣服趟過去。

    ”孔子說:“說得真幹脆,沒有什麼可以責問他了。

    ” 【原文】 14·40子張曰:“書雲:‘高宗(1)諒陰(2),三年不言。

    ’何謂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

    君薨(3),百官總己以聽于冢宰(4)三年。

    ” 【注釋】 (1)高宗:商王武宗。

     (2)諒陰:古時天子守喪之稱。

     (3)薨:音hōng,周代時諸侯死稱此。

     (4)冢宰:官名,相當于後世的宰相。

     【譯文】 子張說:“《尚書》上說,‘高宗守喪,三年不談政事。

    ’這是什麼意思?”孔子說:“不僅是高宗,古人都是這樣。

    國君死了,朝廷百官都各管自己的職事,聽命于冢宰三年。

    ” 【評析】 子女為父母守喪三年的習慣在孔子以前就有,《尚書》中就有這樣的記載。

    對此,孔子持肯定态度,即使國君,其父母去世了,也在繼位後三年内不理政事,平民百姓更是如此了。

     【原文】 14·41子曰:“上好禮,則民易使也。

    ” 【譯文】 孔子說:“在上位的人喜好禮,那麼百姓就容易指使了。

    ” 【原文】 14·42子路問君子。

    子曰:“修己以敬。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1)。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2)。

    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 【注釋】 (1)安人:使上層人物安樂。

     (2)安百姓:使老百姓安樂。

     【譯文】 子路問什麼叫君子。

    孔子說:“修養自己,保持嚴肅恭敬的态度。

    ”子路說:“這樣就夠了嗎?”孔子說:“修養自己,使周圍的人們安樂。

    ”子路說:“這樣就夠了嗎?”孔子說:“修養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樂。

    修養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樂,堯舜還怕難于做到呢?” 【評析】 本章裡孔子再談君子的标準問題。

    他認為,修養自己是君子立身處世和管理政事的關鍵所在,隻有這樣做,才可以使上層人物和老百姓都得到安樂,所以孔子的修身,更重要的在于治國平天下。

     【原文】 14·43原壤(1)夷俟(2)。

    子曰:“幼而不孫弟(3),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

    ”以杖叩其胫。

     【注釋】 (1)原壤:魯國人,孔子的舊友。

    他母親死了,他還大聲歌唱,孔子認為這是大逆不道。

     (2)夷俟:夷,雙腿分開而坐。

    俟,音s&igra一ve,等待。

     (3)孫弟:同遜悌。

     【譯文】 原壤叉開雙腿坐着等待孔子。

    孔子罵他說:“年幼的時候,你不講孝悌,長大了又沒有什麼可說的成就,老而不死,真是害人蟲。

    ”說着,用手杖敲他的小腿。

     【原文】 14·44阙一黨一(1)童子将命(2)。

    或問之曰:“益者與?”子曰:“吾其居于位(3)也,見其與先生并行也。

    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 【注釋】 (1)阙一黨一:即阙裡,孔子家住的地方。

     (2)将命:在賓主之間傳言。

     (3)居于位:童子與長者同坐。

     【譯文】 阙裡的一個童子,來向孔子傳話。

    有人問孔子:“這是個求上進的孩子嗎?”孔子說:“我看見他坐在成年人的位子上,又見他和長輩并肩而行,他不是要求上進的人,隻是個急于求成的人。

    ” 【評析】 孔子特别注重長幼有序。

    這是儒家的一貫主張。

    除了在家庭裡講孝、講悌以外,年幼者在家庭以外的地方還必須尊敬長者。

    由此,發展為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這在今天還有提倡的必要,但應當剔除其中的封建因素,賦予民一主性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