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篇第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可徒行也。
” 【注釋】 (1)顔路:“顔無繇(yóu),字路,顔淵的父親,也是孔子的學生,生于公元前545年。
(2)椁:音guǒ,古人所用棺材,内為棺,外為椁。
(3)鯉:孔子的兒子,字伯魯,死時50歲,孔子70歲。
(4)從大夫之後:跟随在大夫們的後面,意即當過大夫。
孔子在魯國曾任司寇,是大夫一級的官員。
【譯文】 顔淵死了,(他的父親)顔路請求孔子賣掉車子,給顔淵買個外椁。
孔子說:“(雖然顔淵和鯉)一個有才一個無才,但各自都是自己的兒子。
孔鯉死的時候,也是有棺無椁。
我沒有賣掉自己的車子步行而給他買椁。
因為我還跟随在大夫之後,是不可以步行的。
” 【評析】 顔淵是孔子的得意門生。
孔子多次高度稱贊顔淵,認為他有很好的品德,又好學上進。
顔淵死了,他的父親顔路請孔子賣掉自己的車子,給顔淵買椁。
盡管孔子十分悲痛,但他卻不願意賣掉車子。
因為他曾經擔任過大夫一級的官員,而大夫必須有自己的車子,不能步行,否則就違背了禮的規定。
這一章反映了孔子對禮的嚴謹态度。
【原文】 11·9顔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 【譯文】 顔淵死了,孔子說:“唉!是老天爺真要我的命呀!是老天爺真要我的命呀!” 【原文】 11·10顔淵死,子哭之恸(1)。
從者曰:“子恸矣。
”曰:“有恸乎?非夫(2)人之為恸而誰為?” 【注釋】 (1)恸:哀傷過度,過于悲痛。
(2)夫:音fú,指示代詞,此處指顔淵。
【譯文】 顔淵死了,孔子哭得極其悲痛。
跟随孔子的人說:“您悲痛過度了!”孔子說:“是太悲傷過度了嗎?我不為這個人悲傷過度,又為誰呢?” 【原文】 11·11顔淵死,門人欲厚葬(1)之,子曰:“不可。
”門人厚葬之。
子曰:“回也視予猶父也,予不得視猶子也(2)。
非我也,夫(3)二三子也。
” 【注釋】 (1)厚葬:隆重地安葬。
(2)予不得視猶子也:我不能把他當親生兒子一樣看待。
(3)夫:語助詞。
【譯文】 顔淵死了,孔子的學生們想要隆重地安葬他。
孔子說:“不能這樣做。
”學生們仍然隆重地安葬了他。
孔子說:“顔回把我當父親一樣看待,我卻不能把他當親生兒子一樣看待。
這不是我的過錯,是那些學生們幹的呀。
” 【評析】 孔子說:“予不得視猶子也”,這句話的意思是,不能像對待自己親生的兒子那樣,按照禮的規定,對他予以安葬。
他的學生仍隆重地埋葬了顔淵,孔子說,這不是自己的過錯,而是學生們做的。
這仍是表明孔子遵從禮的原則,即使是在厚葬顔淵的問題上,仍是如此。
【原文】 11·12季路問事鬼神。
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問死。
”曰:“未知生,焉知死?” 【譯文】 季路問怎樣去事奉鬼神。
孔子說:“沒能事奉好人,怎麼能事奉鬼呢?”季路說:“請問死是怎麼回事?”(孔子回答)說:“還不知道活着的道理,怎麼能知道死呢?” 【評析】 孔子這裡講的“事人”,指事奉君父。
在君父活着的時候,如果不能盡忠盡孝,君父死後也就談不上孝敬鬼神,他希望人們能夠忠君孝父。
本章表明了孔子在鬼神、生死問題上的基本态度,他不信鬼神,也不把注意力放在來世,或死後的情形上,在君父生前要盡忠盡孝,至于對待鬼神就不必多提了。
這一章為他所說的“敬鬼神而遠之”做了注腳。
【原文】 11·13闵子侍側,訚訚(1)如也;子路,行行(2)如也;冉有、子貢,侃侃(3)如也。
子樂。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 【注釋】 (1)訚訚:音yín,和顔悅色的樣子。
(2)行行:音h&agra一veng,剛強的樣子。
(3)侃侃:說話理直氣壯。
【譯文】 闵子骞侍立在孔子身旁,一派和悅而一溫一順的樣子;子路是一副剛強的樣子;冉有、子貢是一溫一和快樂的樣子。
孔子高興了。
但孔子又說:“像仲由這樣,隻怕不得好死吧!” 【評析】 子路這個人有勇無謀,盡管他非常剛強。
孔子一方面為他的這些學生各有特長而高興,但又擔心子路,惟恐他不會有好的結果。
師之愛生,人之常情。
孔子的這種擔心,就說明了這一點。
【原文】 11·14魯人(1)為長府(2)。
闵子骞曰:“仍舊貫(3),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4)不言,言必有中。
” 【注釋】 (1)魯人:這裡指魯國的當權者。
這就是人和民的區别。
(2)為長府:為,這裡是改建的意思。
藏财貨、兵器等的倉庫叫“府”,長府是魯國的國庫名。
(3)仍舊貫:貫:事,例。
沿襲老樣子。
(4)夫人:夫,音fú,這個
” 【注釋】 (1)顔路:“顔無繇(yóu),字路,顔淵的父親,也是孔子的學生,生于公元前545年。
(2)椁:音guǒ,古人所用棺材,内為棺,外為椁。
(3)鯉:孔子的兒子,字伯魯,死時50歲,孔子70歲。
(4)從大夫之後:跟随在大夫們的後面,意即當過大夫。
孔子在魯國曾任司寇,是大夫一級的官員。
【譯文】 顔淵死了,(他的父親)顔路請求孔子賣掉車子,給顔淵買個外椁。
孔子說:“(雖然顔淵和鯉)一個有才一個無才,但各自都是自己的兒子。
孔鯉死的時候,也是有棺無椁。
我沒有賣掉自己的車子步行而給他買椁。
因為我還跟随在大夫之後,是不可以步行的。
” 【評析】 顔淵是孔子的得意門生。
孔子多次高度稱贊顔淵,認為他有很好的品德,又好學上進。
顔淵死了,他的父親顔路請孔子賣掉自己的車子,給顔淵買椁。
盡管孔子十分悲痛,但他卻不願意賣掉車子。
因為他曾經擔任過大夫一級的官員,而大夫必須有自己的車子,不能步行,否則就違背了禮的規定。
這一章反映了孔子對禮的嚴謹态度。
【原文】 11·9顔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 【譯文】 顔淵死了,孔子說:“唉!是老天爺真要我的命呀!是老天爺真要我的命呀!” 【原文】 11·10顔淵死,子哭之恸(1)。
從者曰:“子恸矣。
”曰:“有恸乎?非夫(2)人之為恸而誰為?” 【注釋】 (1)恸:哀傷過度,過于悲痛。
(2)夫:音fú,指示代詞,此處指顔淵。
【譯文】 顔淵死了,孔子哭得極其悲痛。
跟随孔子的人說:“您悲痛過度了!”孔子說:“是太悲傷過度了嗎?我不為這個人悲傷過度,又為誰呢?” 【原文】 11·11顔淵死,門人欲厚葬(1)之,子曰:“不可。
”門人厚葬之。
子曰:“回也視予猶父也,予不得視猶子也(2)。
非我也,夫(3)二三子也。
” 【注釋】 (1)厚葬:隆重地安葬。
(2)予不得視猶子也:我不能把他當親生兒子一樣看待。
(3)夫:語助詞。
【譯文】 顔淵死了,孔子的學生們想要隆重地安葬他。
孔子說:“不能這樣做。
”學生們仍然隆重地安葬了他。
孔子說:“顔回把我當父親一樣看待,我卻不能把他當親生兒子一樣看待。
這不是我的過錯,是那些學生們幹的呀。
” 【評析】 孔子說:“予不得視猶子也”,這句話的意思是,不能像對待自己親生的兒子那樣,按照禮的規定,對他予以安葬。
他的學生仍隆重地埋葬了顔淵,孔子說,這不是自己的過錯,而是學生們做的。
這仍是表明孔子遵從禮的原則,即使是在厚葬顔淵的問題上,仍是如此。
【原文】 11·12季路問事鬼神。
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問死。
”曰:“未知生,焉知死?” 【譯文】 季路問怎樣去事奉鬼神。
孔子說:“沒能事奉好人,怎麼能事奉鬼呢?”季路說:“請問死是怎麼回事?”(孔子回答)說:“還不知道活着的道理,怎麼能知道死呢?” 【評析】 孔子這裡講的“事人”,指事奉君父。
在君父活着的時候,如果不能盡忠盡孝,君父死後也就談不上孝敬鬼神,他希望人們能夠忠君孝父。
本章表明了孔子在鬼神、生死問題上的基本态度,他不信鬼神,也不把注意力放在來世,或死後的情形上,在君父生前要盡忠盡孝,至于對待鬼神就不必多提了。
這一章為他所說的“敬鬼神而遠之”做了注腳。
【原文】 11·13闵子侍側,訚訚(1)如也;子路,行行(2)如也;冉有、子貢,侃侃(3)如也。
子樂。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 【注釋】 (1)訚訚:音yín,和顔悅色的樣子。
(2)行行:音h&agra一veng,剛強的樣子。
(3)侃侃:說話理直氣壯。
【譯文】 闵子骞侍立在孔子身旁,一派和悅而一溫一順的樣子;子路是一副剛強的樣子;冉有、子貢是一溫一和快樂的樣子。
孔子高興了。
但孔子又說:“像仲由這樣,隻怕不得好死吧!” 【評析】 子路這個人有勇無謀,盡管他非常剛強。
孔子一方面為他的這些學生各有特長而高興,但又擔心子路,惟恐他不會有好的結果。
師之愛生,人之常情。
孔子的這種擔心,就說明了這一點。
【原文】 11·14魯人(1)為長府(2)。
闵子骞曰:“仍舊貫(3),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4)不言,言必有中。
” 【注釋】 (1)魯人:這裡指魯國的當權者。
這就是人和民的區别。
(2)為長府:為,這裡是改建的意思。
藏财貨、兵器等的倉庫叫“府”,長府是魯國的國庫名。
(3)仍舊貫:貫:事,例。
沿襲老樣子。
(4)夫人:夫,音fú,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