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關燈
小
中
大
換 二韻同用
按:“翰”為“寒”去聲,“換”為“桓”去聲。
郊居賦 漫算 并二十九換 旦散 并二十八翰 反舌鳥賦 亂 二十九換 散 二十八翰 半 二十九換 旦 二十八翰 桐柏山金庭館碑銘 璨 二十八翰 觀 二十九換 漢旦 并二十八翰 齊太尉文憲王公墓銘 亂換 并二十九換 幹 二十八翰 館 二十九換 散 二十八翰 觀 二十九換 丞相長沙宣武王墓銘 難 二十八翰 斷 二十九換 梁宗廟登歌 炭 二十八翰 亂 二十九換 難漢贊 并二十八翰 梁鼓吹曲 炭 二十八翰 斷亂 并二十九換 難旦 并二十八翰 樂将殚恩未已應诏 亂換 并二十九換 汗 二十八翰 半 二十九換 八詠詩 散 二十八翰 畔亂 并二十九換 旦岸 并二十八翰 半漫算 并二十九換 漢翰 并二十八翰 竄玩 并二十九換 右一部與《廣韻》同 三十谏 三十一裥 二韻同用 按:“谏”為“删”去聲,“裥”為“山”去聲。
右一部與《廣韻》同 三十二霰 三十三線 二韻同用 按:“霰”為“先”去聲,“線”為“仙”去聲。
長歌行 變彥箭 并三十三線 電薦蒨宴殿絢 并三十二霰 倦 三十三線 江南弄 見殿 并三十二霰 侍皇太子釋奠宴 薦奠縣 并三十二霰 眷 三十三線 顔師古《匡謬正俗》:“宇縣、州縣,字本作‘寰’,後借‘縣’字為之。
所以謂其字者,義訓系著。
故許氏《說文》解‘縣’字從‘果’音廟諱,亦或作‘炫’。
《西京賦》雲:‘後宮不移,樂不徙縣。
恣意作幸,下辇成宴。
’既與‘寰’同,故有假借。
末代以‘縣’代‘寰’,遂更造‘懸’字,下辄加‘心’,以為分别。
按《禮記》‘縣奔父’‘縣子瑣’,二人姓氏音皆為廟諱。
又‘天子宮縣’‘諸侯軒縣’,‘樂縣’之字,豈有心乎?” 按:休文兩用“縣”字,皆作“樂懸”解;毛秋晴援為三聲字之證。
夫三聲之說是也。
然休文以四聲為一家之學,必不自亂其例。
觀《匡謬正俗》所辨,及所引《西京賦》,知“樂縣”亦得讀去聲。
休文舊譜,此字蓋平、去兩收也。
為臨川王九日侍太子宴 彥 三十三線 宴殿 并三十二霰 眷 三十三線 從齊武帝琅琊城講武應诏 縣 三十二霰 戰選 并三十三線 甸 三十二霰 箭轉衍 并三十三線 練絢 并三十二霰 變眷 并三十三線 汧宴 并三十二霰 奉和竟陵王郡縣名 彥 三十三線 殿汧眄蒨霰 并三十二霰 箭倦 并三十三線 宴 三十二霰 掾 三十三線 八詠詩 練殿 并三十二霰 送别友人 霰宴 并三十二霰 扇 三十三線 燕見 并三十二霰 侍宴詠反舌 薦殿 并三十二霰 和劉中書仙詩 電霰見 并三十二霰 郊居賦 眄宴 并三十二霰 啭 三十三線 薦 三十二霰 線扇 并三十三線 見 三十二霰 右一部與《廣韻》同 三十四嘯 三十五笑 二韻同用 按:“嘯”為“蕭”去聲,“笑”為“宵”去聲。
連珠 峭笑 并三十五笑 遊金華山 要 三十五笑 竅釣 并三十四嘯 召笑 并三十五笑 八詠詩 照 三十五笑 咷(或作“窱”) 調 并三十四嘯 右一部與《廣韻》同 三十六效 獨用 按:“效”為“肴”去聲。
沈韻無考。
《文心雕龍·原道》篇用“教、孝、貌、效”四韻,與《廣韻》同。
右一部與《廣韻》同 三十七号 按:“号”為“豪”去聲。
郊居賦 蹈号報 右一部與《廣韻》同 三十八箇 三十九過 二韻同用 按:“箇”為“歌”去聲,“過”為“戈”去聲。
右一部與《廣韻》同 四十祃 獨用 按:“祃”為“麻”去聲。
齊故安陸昭王碑銘 駕夜化謝 梁北郊登歌 化駕 侍皇太子釋奠宴 榭駕舍 右一部與《廣韻》同 四十一漾 四十二宕 二韻同用 按:“漾”為“陽”去聲,“宕”為“唐”去聲。
天淵水鳥應诏賦 曠 四十二宕 狀漾 并四十一漾 浪 四十二宕 梁三朝雅樂歌 尚漾? 遊鐘山詩應西陽王教 狀望嶂壯 并四十一漾[20] 右一部與《廣韻》同 四十三映 四十四诤 四十五勁 四十六徑 四韻同用 按:“映”為“庚”去聲,“诤”為“耕”去聲,“勁”為“清”去聲,“徑”為“青”去聲。
齊故安陸昭王碑銘 盛 四十五勁 敬 四十三映 性 四十五勁 詠 四十三映 豫章文獻王碑銘 慶 四十三映 盛 四十五勁 敬詠 并四十三映 齊明帝哀策文 聖 四十五勁 命 四十三映 梁三朝雅樂歌 聖盛 并四十五勁 詠命慶 并四十三映 梁大觀舞歌 聖 四十五勁 命敬 并四十三映 正性 并四十五勁 柄 四十三映 政 四十五勁 映 四十三映 夐 四十五勁 竟詠 并四十三映 盛 四十五勁 梁鼓吹曲 盛 四十五勁 詠慶 并四十三映 盛 四十五勁 命 四十三映 右一部與《廣韻》異 附錄:華光殿賦韻 競病 并四十三映 按:《南史·曹景宗傳》:帝于華光殿宴飲聯句,令左仆射沈約賦韻。
景宗乞求賦詩,詩韻已盡,惟餘“競、病”二字,然則此二字即沈所賦也。
按:徑韻,沈韻無考。
《文心雕龍·知音》篇用“定、訂、聽、徑”四韻,與《廣韻》同。
四十七證 獨用 按:“證”為“蒸”去聲。
右一部與《廣韻》異 四十八嶝 按:“嶝”為“登”去聲。
右一部與《廣韻》異 按:二韻沈韻無考。
《文心雕龍·神思》篇用證韻“孕、應、興、勝”四字,《事類》篇用嶝韻“亘、鄧、贈、懵”四字,各不相入。
四十九宥 五十候 五十一幼 三韻同用 按:“宥”為“尤”去聲,“候”為“侯”去聲,“幼”為“幽”去聲。
右一部與《廣韻》異 五十二沁 獨用 按:“沁”為“侵”去聲,沈韻無考。
《文心雕龍·奏[21]啟》篇用“禁、酖、浸、任”四韻,與《廣韻》同。
右一部與《廣韻》同 五十三勘 五十四阚 二韻同用 按:“勘”為“覃”去聲,“阚”為“談”去聲。
沈韻無考。
《文心雕龍·镕裁》篇用阚韻“瞰、濫、淡、擔”四字,與《廣韻》同。
右一部與《廣韻》同 五十五豔 五十六? 二韻同用 按:“豔”為“鹽”去聲,“?”為“忝”去聲。
沈韻無考。
《文心雕龍·情采》篇用豔韻“驗、贍、豔、厭”四字,與《廣韻》同。
右一部與《廣韻》異 五十七陷(《廣韻》原作五十八) 五十八鑒(《廣韻》原作五十九) 二韻同用 按:“陷”為“鹹”去聲,“鑒”為“銜”去聲。
右一部與《廣韻》異 五十九酽(《廣韻》原作五十七) 六十梵 二韻同用 按:“酽”為“嚴”去聲,“梵”為“凡”[22]去聲,說見上聲“俨、範”二韻。
右一部與《廣韻》異 入聲 一屋 二沃 三燭 三韻同用 按:“屋”為“東”去聲,“沃”為“冬”入聲,“燭”為“锺”入聲。
郊居賦 竹菊 并一屋 桐賦 陸屋毂木 并一屋 齊故安陸昭王碑銘 軸毂哭菊 并一屋 齊明帝哀策文 穆肅屋服 并一屋 梁雅樂歌 肅穆福祝 并一屋 梁三朝雅樂歌 族木掬穀福 并一屋 循役朱方道路 穆服陸複木伏牧竹復 并一屋 郊居賦 顼燭俗玉 并三燭 司徒謝朏墓銘 屬曲 并三燭 遊鐘山詩應西陽王教 足曲欲足 并三燭,複一韻 詠筝 曲續玉 并三燭 大言應令 局足 并三燭 八詠詩 燭續曲綠 并三燭 傷美人賦 玉曲躅燭褥 并三燭 傷春 綠曲續玉 并三燭 右一部與《廣韻》同 四覺 獨用 按:“覺”為“江”入聲。
比丘尼僧敬法師碑銘 覺學邈 右一部與《廣韻》同 五質 六術 七栉 三韻同用 按:“質”為“真”入聲,“術”為“諄”入聲,“栉”為“臻”入聲。
自“支”至“咍”,九韻無入聲。
郊居賦 崒 六術 日 五質 溢失荜 并五質 瑟 七栉 日 五質 述 六術 筆一 并五質 繡像題贊 壹質 并五質 律術 并六術 溢實秩室日 并五質 桐柏山金庭館碑銘 密畢日 并五質 卒 六術 梁雅樂歌 一畢谧 并五質 梁北郊登歌 出 六術 秩 五質 卒 六術 谧日 并五質 還園宅奉酬華陽先生 畢一溢室 并五質 栉 七栉 日秩 并五質 恤 六術 奉華陽王外兵 質日出 并五質 和左丞庾杲之病 疾 五質 術 六術 溢膝筆 并五質 出 六術 詠竹槟榔盤 一密實畢 并五質 懷舊詩 質實 并五質 恤 六術 日 五質 詠山榴 質實 并五質 出 六術 臨碣石 日 五質 崒 六術 畢 五質 右一部與《廣韻》同 八物 九迄 二韻同用 按:“物”為“文”入聲,“迄”為“殷”入聲。
右一部與《廣韻》異 十月 十一沒 二韻同用 按:“月”為“元”入聲,“沒”為“魂”入聲,“痕”無入聲。
齊故安陸昭王碑銘 發阙越月 并十月 卻出東西門行 阙 十月 沒 十一沒 發谒月歇髪越 并十月 渤窟 并十一沒 江南弄 月歇 并十月 和竟陵王遊仙詩 阙月 并十月 沒 十一沒 歇髪 并十月 和王中書德充詠白雪 沒 十一沒 月阙 并十月 郊居賦 窟 十一沒 越阙 并十月 沒 十一沒 按:“沒”字,張溥《百三家集》作“及”字,誤;從《梁書》休文本傳改正。
右一部與《廣韻》同 十二曷 十三末 二韻同用 按:“曷”為“寒”入聲,“末”為“桓”入聲。
郊居賦 闊[23]沫 并十
郊居賦 漫算 并二十九換 旦散 并二十八翰 反舌鳥賦 亂 二十九換 散 二十八翰 半 二十九換 旦 二十八翰 桐柏山金庭館碑銘 璨 二十八翰 觀 二十九換 漢旦 并二十八翰 齊太尉文憲王公墓銘 亂換 并二十九換 幹 二十八翰 館 二十九換 散 二十八翰 觀 二十九換 丞相長沙宣武王墓銘 難 二十八翰 斷 二十九換 梁宗廟登歌 炭 二十八翰 亂 二十九換 難漢贊 并二十八翰 梁鼓吹曲 炭 二十八翰 斷亂 并二十九換 難旦 并二十八翰 樂将殚恩未已應诏 亂換 并二十九換 汗 二十八翰 半 二十九換 八詠詩 散 二十八翰 畔亂 并二十九換 旦岸 并二十八翰 半漫算 并二十九換 漢翰 并二十八翰 竄玩 并二十九換 右一部與《廣韻》同 三十谏 三十一裥 二韻同用 按:“谏”為“删”去聲,“裥”為“山”去聲。
右一部與《廣韻》同 三十二霰 三十三線 二韻同用 按:“霰”為“先”去聲,“線”為“仙”去聲。
長歌行 變彥箭 并三十三線 電薦蒨宴殿絢 并三十二霰 倦 三十三線 江南弄 見殿 并三十二霰 侍皇太子釋奠宴 薦奠縣 并三十二霰 眷 三十三線 顔師古《匡謬正俗》:“宇縣、州縣,字本作‘寰’,後借‘縣’字為之。
所以謂其字者,義訓系著。
故許氏《說文》解‘縣’字從‘果’音廟諱,亦或作‘炫’。
《西京賦》雲:‘後宮不移,樂不徙縣。
恣意作幸,下辇成宴。
’既與‘寰’同,故有假借。
末代以‘縣’代‘寰’,遂更造‘懸’字,下辄加‘心’,以為分别。
按《禮記》‘縣奔父’‘縣子瑣’,二人姓氏音皆為廟諱。
又‘天子宮縣’‘諸侯軒縣’,‘樂縣’之字,豈有心乎?” 按:休文兩用“縣”字,皆作“樂懸”解;毛秋晴援為三聲字之證。
夫三聲之說是也。
然休文以四聲為一家之學,必不自亂其例。
觀《匡謬正俗》所辨,及所引《西京賦》,知“樂縣”亦得讀去聲。
休文舊譜,此字蓋平、去兩收也。
為臨川王九日侍太子宴 彥 三十三線 宴殿 并三十二霰 眷 三十三線 從齊武帝琅琊城講武應诏 縣 三十二霰 戰選 并三十三線 甸 三十二霰 箭轉衍 并三十三線 練絢 并三十二霰 變眷 并三十三線 汧宴 并三十二霰 奉和竟陵王郡縣名 彥 三十三線 殿汧眄蒨霰 并三十二霰 箭倦 并三十三線 宴 三十二霰 掾 三十三線 八詠詩 練殿 并三十二霰 送别友人 霰宴 并三十二霰 扇 三十三線 燕見 并三十二霰 侍宴詠反舌 薦殿 并三十二霰 和劉中書仙詩 電霰見 并三十二霰 郊居賦 眄宴 并三十二霰 啭 三十三線 薦 三十二霰 線扇 并三十三線 見 三十二霰 右一部與《廣韻》同 三十四嘯 三十五笑 二韻同用 按:“嘯”為“蕭”去聲,“笑”為“宵”去聲。
連珠 峭笑 并三十五笑 遊金華山 要 三十五笑 竅釣 并三十四嘯 召笑 并三十五笑 八詠詩 照 三十五笑 咷(或作“窱”) 調 并三十四嘯 右一部與《廣韻》同 三十六效 獨用 按:“效”為“肴”去聲。
沈韻無考。
《文心雕龍·原道》篇用“教、孝、貌、效”四韻,與《廣韻》同。
右一部與《廣韻》同 三十七号 按:“号”為“豪”去聲。
郊居賦 蹈号報 右一部與《廣韻》同 三十八箇 三十九過 二韻同用 按:“箇”為“歌”去聲,“過”為“戈”去聲。
右一部與《廣韻》同 四十祃 獨用 按:“祃”為“麻”去聲。
齊故安陸昭王碑銘 駕夜化謝 梁北郊登歌 化駕 侍皇太子釋奠宴 榭駕舍 右一部與《廣韻》同 四十一漾 四十二宕 二韻同用 按:“漾”為“陽”去聲,“宕”為“唐”去聲。
天淵水鳥應诏賦 曠 四十二宕 狀漾 并四十一漾 浪 四十二宕 梁三朝雅樂歌 尚漾? 遊鐘山詩應西陽王教 狀望嶂壯 并四十一漾[20] 右一部與《廣韻》同 四十三映 四十四诤 四十五勁 四十六徑 四韻同用 按:“映”為“庚”去聲,“诤”為“耕”去聲,“勁”為“清”去聲,“徑”為“青”去聲。
齊故安陸昭王碑銘 盛 四十五勁 敬 四十三映 性 四十五勁 詠 四十三映 豫章文獻王碑銘 慶 四十三映 盛 四十五勁 敬詠 并四十三映 齊明帝哀策文 聖 四十五勁 命 四十三映 梁三朝雅樂歌 聖盛 并四十五勁 詠命慶 并四十三映 梁大觀舞歌 聖 四十五勁 命敬 并四十三映 正性 并四十五勁 柄 四十三映 政 四十五勁 映 四十三映 夐 四十五勁 竟詠 并四十三映 盛 四十五勁 梁鼓吹曲 盛 四十五勁 詠慶 并四十三映 盛 四十五勁 命 四十三映 右一部與《廣韻》異 附錄:華光殿賦韻 競病 并四十三映 按:《南史·曹景宗傳》:帝于華光殿宴飲聯句,令左仆射沈約賦韻。
景宗乞求賦詩,詩韻已盡,惟餘“競、病”二字,然則此二字即沈所賦也。
按:徑韻,沈韻無考。
《文心雕龍·知音》篇用“定、訂、聽、徑”四韻,與《廣韻》同。
四十七證 獨用 按:“證”為“蒸”去聲。
右一部與《廣韻》異 四十八嶝 按:“嶝”為“登”去聲。
右一部與《廣韻》異 按:二韻沈韻無考。
《文心雕龍·神思》篇用證韻“孕、應、興、勝”四字,《事類》篇用嶝韻“亘、鄧、贈、懵”四字,各不相入。
四十九宥 五十候 五十一幼 三韻同用 按:“宥”為“尤”去聲,“候”為“侯”去聲,“幼”為“幽”去聲。
右一部與《廣韻》異 五十二沁 獨用 按:“沁”為“侵”去聲,沈韻無考。
《文心雕龍·奏[21]啟》篇用“禁、酖、浸、任”四韻,與《廣韻》同。
右一部與《廣韻》同 五十三勘 五十四阚 二韻同用 按:“勘”為“覃”去聲,“阚”為“談”去聲。
沈韻無考。
《文心雕龍·镕裁》篇用阚韻“瞰、濫、淡、擔”四字,與《廣韻》同。
右一部與《廣韻》同 五十五豔 五十六? 二韻同用 按:“豔”為“鹽”去聲,“?”為“忝”去聲。
沈韻無考。
《文心雕龍·情采》篇用豔韻“驗、贍、豔、厭”四字,與《廣韻》同。
右一部與《廣韻》異 五十七陷(《廣韻》原作五十八) 五十八鑒(《廣韻》原作五十九) 二韻同用 按:“陷”為“鹹”去聲,“鑒”為“銜”去聲。
右一部與《廣韻》異 五十九酽(《廣韻》原作五十七) 六十梵 二韻同用 按:“酽”為“嚴”去聲,“梵”為“凡”[22]去聲,說見上聲“俨、範”二韻。
右一部與《廣韻》異 入聲 一屋 二沃 三燭 三韻同用 按:“屋”為“東”去聲,“沃”為“冬”入聲,“燭”為“锺”入聲。
郊居賦 竹菊 并一屋 桐賦 陸屋毂木 并一屋 齊故安陸昭王碑銘 軸毂哭菊 并一屋 齊明帝哀策文 穆肅屋服 并一屋 梁雅樂歌 肅穆福祝 并一屋 梁三朝雅樂歌 族木掬穀福 并一屋 循役朱方道路 穆服陸複木伏牧竹復 并一屋 郊居賦 顼燭俗玉 并三燭 司徒謝朏墓銘 屬曲 并三燭 遊鐘山詩應西陽王教 足曲欲足 并三燭,複一韻 詠筝 曲續玉 并三燭 大言應令 局足 并三燭 八詠詩 燭續曲綠 并三燭 傷美人賦 玉曲躅燭褥 并三燭 傷春 綠曲續玉 并三燭 右一部與《廣韻》同 四覺 獨用 按:“覺”為“江”入聲。
比丘尼僧敬法師碑銘 覺學邈 右一部與《廣韻》同 五質 六術 七栉 三韻同用 按:“質”為“真”入聲,“術”為“諄”入聲,“栉”為“臻”入聲。
自“支”至“咍”,九韻無入聲。
郊居賦 崒 六術 日 五質 溢失荜 并五質 瑟 七栉 日 五質 述 六術 筆一 并五質 繡像題贊 壹質 并五質 律術 并六術 溢實秩室日 并五質 桐柏山金庭館碑銘 密畢日 并五質 卒 六術 梁雅樂歌 一畢谧 并五質 梁北郊登歌 出 六術 秩 五質 卒 六術 谧日 并五質 還園宅奉酬華陽先生 畢一溢室 并五質 栉 七栉 日秩 并五質 恤 六術 奉華陽王外兵 質日出 并五質 和左丞庾杲之病 疾 五質 術 六術 溢膝筆 并五質 出 六術 詠竹槟榔盤 一密實畢 并五質 懷舊詩 質實 并五質 恤 六術 日 五質 詠山榴 質實 并五質 出 六術 臨碣石 日 五質 崒 六術 畢 五質 右一部與《廣韻》同 八物 九迄 二韻同用 按:“物”為“文”入聲,“迄”為“殷”入聲。
右一部與《廣韻》異 十月 十一沒 二韻同用 按:“月”為“元”入聲,“沒”為“魂”入聲,“痕”無入聲。
齊故安陸昭王碑銘 發阙越月 并十月 卻出東西門行 阙 十月 沒 十一沒 發谒月歇髪越 并十月 渤窟 并十一沒 江南弄 月歇 并十月 和竟陵王遊仙詩 阙月 并十月 沒 十一沒 歇髪 并十月 和王中書德充詠白雪 沒 十一沒 月阙 并十月 郊居賦 窟 十一沒 越阙 并十月 沒 十一沒 按:“沒”字,張溥《百三家集》作“及”字,誤;從《梁書》休文本傳改正。
右一部與《廣韻》同 十二曷 十三末 二韻同用 按:“曷”為“寒”入聲,“末”為“桓”入聲。
郊居賦 闊[23]沫 并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