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關燈
聲。

     右一部與《廣韻》異 四十四有 四十五厚 四十六黝 三韻同用 按:“有”為“尤”上聲,“厚”為“侯”上聲,“黝”為“幽”上聲。

     郊居賦 韭首 并四十四有 後 四十五厚 牖 四十四有 齊明帝哀策文 久壽朽咎 并四十四有 梁宗廟登歌 首有壽咎久 并四十四有 梁三朝雅樂歌 有守受首九 并四十四有 後 四十五厚 壽 四十四有 梁鼓吹曲 首有醜阜 并四十四有 畝 四十五厚 糗酒壽久杇 并四十四有 青青河畔草 久酒 并四十四有 為南郡王侍皇太子釋奠宴 受帚首有 并四十四有 初春 手有柳酒 并四十四有 右一部與《廣韻》同 顔師古《匡謬正俗》:“或問曰:年壽之‘壽’,北人讀作‘受’音,南人則作‘授’音。

    何者為是?答曰:兩音并通。

    按《詩》曰:‘南山有栲,北山有杻。

    樂隻君子,遐不眉壽。

    ’此即音‘受’。

    嵇康詩曰:‘頤神養壽,散發岩岫。

    ’此即音‘授’也。

    ” 按:休文“壽”字并押上聲,乃是北音。

    蓋其時亦酌五方之音以成書,未可全以吳音诟之也。

     四十七寝 獨用 按:“寝”為“沁”上聲。

     郊居賦 甚禀稔枕 右一部與《廣韻》同 四十八感 四十九敢 二韻同用 按:“感”為“覃”上聲,“敢”為“談”上聲。

    沈韻無考。

    《文心雕龍·比興》篇用“覽、膽、敢、澹”四韻,皆敢部字,與《廣韻》同。

     五十琰 五十一忝 二韻同用 按:“琰”為“鹽”上聲,“忝”為“添”上聲。

     八關齋 染掩險漸 并五十琰 右一部與《廣韻》異 按:《文心雕龍·誇飾》篇用“檢、漸、琰、玷”四韻,“檢、漸、琰”,五十琰中字;“玷”,五十一忝中字,皆不入俨韻。

     五十二(《廣韻》原作五十三) 五十三檻(《廣韻》原作五十四) 按:“”為“鹹”上聲,“檻”為“銜”上聲。

     右一部與《廣韻》異 五十四俨(《廣韻》原作五十二) 五十五範 按:“俨”為“嚴”上聲,“範”為“凡”[15]上聲。

     右一部與《廣韻》異 許觀《東齋紀事》:“本朝真宗時,陳彭年與晁迥、戚綸條貢舉事,取《字林》《韻集》《韻略》《字統》及《三蒼》《爾雅》為《禮部韻》,凡科場儀範,悉著為格。

    又景祐四年,诏國子監以翰林學士丁度修《禮部韻略》頒行。

    初,崇政殿說書賈昌朝言舊《韻略》多無訓解,又疑單聲與重疊字不韻義理,緻舉人詩賦或誤用之。

    遂诏度等以唐諸家韻本刊定其韻窄者,凡十三處,許令附近通用。

    ” 按:十三韻改并之說,《玉海》亦載。

    今以《廣韻》《集韻》互考:平聲并“殷”于“文”,并“俨”于“鹽、添”,并“凡”于“鹹、銜”得三韻;上聲并“隐”于“吻”得四韻;去聲并“廢”于“隊、代”,并“焮”于“問”得六韻;入聲并“迄”于“物”,并“業”于“葉、帖”,并“乏”于“洽、狎”得九韻。

    不足十三處之數。

    而《廣韻》平聲以“鹽、添”一部,“鹹、銜”一部,“嚴、凡”一部;入聲以“葉、帖”一部,“洽、狎”一部,“業、乏”一部。

    平仄相應。

    惟上聲則并“俨”于“琰、忝”,并“範”于“、檻”;去聲并“酽”于“豔、?”,并“梵”于“陷、鑒”,與《集韻》相同。

    而于本書之部分分合自相違異。

    知《廣韻》本作五十四俨、五十五範、五十九酽、六十梵,《集韻》并此四部入“鹽、忝”等韻,合前九韻正得十三。

    後來重刻《廣韻》者,誤執《集韻》改《廣韻》,故《廣韻》有一本注“二十文通二十一欣”者,亦據《集韻》改也。

    幸而十三處之說可以數推,而其人又不知四聲部分之相應,改削不盡,自相龃龉,猶有痕迹可考耳。

     去聲 一送 二宋 三用 三韻同用 按:“送”為“東”去聲,“宋”為“冬”去聲,“用”為“锺”去聲。

     丞相長沙宣武王墓銘 縱用 并三用 右一部與《廣韻》異 按:“東、冬、锺”三韻既通,則上聲之“董、腫”,去聲之“送、宋、用”,皆當相通。

    然考休文所用,則各部仍分,入聲之“屋、沃、燭”亦然,知“東、冬、锺”三韻雖通,亦必各自為部,而二百六韻之目,确為沈氏所定也。

     四绛 獨用 按:“绛”為“江”去聲。

     五寘 六至 七志 三韻同用 按:“寘”為“支”去聲,“至”為“脂”去聲,“志”為“之”去聲。

     郊居賦 熾記餌胾值 并七志 地嗜肆庇 并六至 僞易累避 并五寘 器肆祟地至淚 并六至 麗人賦 至媚翠膩 并六至 高松賦 地翠 并六至 彌勒贊 二地辔器位墜至貳媚秘邃備懿 并六至 桐柏山金庭館碑銘 位器秘篑 并六至 齊故安陸昭王碑銘 遂篑辔瘁 并六至 太常卿任昉墓銘 備肄緻 并六至 梁雅樂歌 熾置忌事志 并七志 洎 六至 嗣 七志 梁明堂登歌 至備 并六至 梁宗廟登歌 備位緻遂地 并六至 豫章行 駛思異嗣亟志熾事餌 并七志 寄 五寘 高士贊 志事餌胾織異缁記 并七志 按:《論語》“涅而不缁”,陸德明音側其反;《漢書·叙傳》“涅而不缁”,顔師古音側仕反;陸機《為顧[16]彥先贈婦》詩,亦與“裡”協,無作去聲者。

    惟《集韻》七志收此字,音側吏切,注“黑色”。

    蓋必舊韻有之,抑或據此增入也。

     右一部與《廣韻》異 八未 獨用 按:“未”為“微”去聲。

     梁三朝雅樂 味貴沸卉蔚 八詠詩 尉貴渭卉慰 右一部與《廣韻》同 按:此韻頗狹。

    然休文所用諸韻及《文心雕龍·正緯》篇用“緯、貴、沸、蔚”四韻,絕不入“支、脂、之”,古來部分可知矣。

    毛晃《增韻》欲合“支、徵”而一之,亦未之考也。

     九禦 十遇 十一暮 三韻同用 按:“禦”為“魚”去聲,“遇”為“虞”去聲,“暮”為“模”去聲。

     傷美人賦 遽處 并九禦 梁三朝雅樂歌 庶饫禦豫恕 并九禦 梁宗廟[17]登歌 具注務樹煦 并十遇 庭雨應诏 賦霧注趣 并十遇 聽蟬鳴應诏 樹遇住 并十遇 八詠詩 露度素步暮 并十一暮 樹霧 并十遇 露素 并十一暮 暮顧 并十一暮 郊居賦 步顧路訴 并十一暮 憫國賦 顧度呼布 并十一暮 桐賦 露暮 并十一暮 高松賦 濩路暮素 并十一暮 反舌鳥賦 暮素 并十一暮 樹 十遇 齊明帝哀策文 路故訴 并十一暮 度暮路慕 并十一暮 梁鼓吹曲 祚暮度 并十一暮 梁鞞舞歌 護顧布 并十一暮 宿東園 路步互故露顧兔素暮度 并十一暮 懷舊詩 度忤素露 并十一暮 齊故安陸昭王碑銘 步布顧祚 并十一暮 愍途賦 路暮 并十一暮 右一部與《廣韻》異 十二霁 十三祭 二韻同用 按:“霁”為“齊”去聲。

    “祭”之平聲,有音無字,而音可通“齊”,故得與“霁”同用。

     梁宗廟登歌 帝 十二霁 祭衛際裔 并十三祭 梁鼓吹曲 汭蔽銳 并十三祭 右一部與《廣韻》同 十四泰 獨用 按:“泰”為三聲無字之孤韻。

     三日侍林光殿曲水宴應制 軷蓋旆荟濑泰會 餞謝文學離夜 帶蓋濑會外 八詠詩 蓋帶 右一部與《廣韻》同 按:泰韻自定四聲即獨用,王融、謝朓等用韻不甚拘者亦然。

    蓋此韻與廢韻皆平上入三聲有聲無字故也,祭韻亦三聲無字,然其無字之平聲近“齊”,故可附“霁”。

    “泰”“廢”無字之平聲,不近“佳、皆、灰、咍”,故自為一部。

    編韻者必升其部于“卦、怪”之上,恐人誤讀為“咍”去聲也。

    宋丁度等重修《集韻》,并“廢”于“隊、代”,而不敢并“泰”于“卦、怪、夬”,以廢韻字少,用之者稀;泰韻則諸家詩賦率皆獨用,界畫顯然也。

     十五卦 十六怪 十七夬 三韻同用 按:“卦”為“佳”去聲,“怪”為“皆”去聲,“夬”則三聲無字,如“祭”之于“齊”。

    然沈韻無考。

    《文心雕龍·诠賦》篇用卦韻“派、畫、隘、稗[18]”四字,《諧隐》篇用怪韻“憊、蒯、誡、壞”四字,《檄移》篇用夬韻“話、敗、虿、邁”四字,皆與《廣韻》同。

     十八隊 十九代 二韻同用 按:“隊”為“灰”去聲,“代”為“咍”去聲。

     梁北郊登歌 載 十九代 晦佩 并十八隊 代赉 并十九代 右一部與《廣韻》同 附錄:陸龜蒙詩序所載“疊韻” 載 昨代切 載 都代切并十九代 每 十八隊 礙埭 并十九代 按:序稱:“疊音起自梁武帝,雲:‘後牖有朽柳。

    ’當時侍從之臣皆唱和。

    劉孝綽曰:‘梁王長康強。

    ’沈休文曰:‘載載每礙埭。

    ’”與皮日休所記不同。

    葛常之《韻語陽秋》用陸說,《蔡寬夫詩話》謂不知何據,今亦無從考正,姑兩行之。

     二十廢 獨用 按:“廢”為三聲無字之孤韻,說見前。

    沈韻無考。

    然以前後韻校之,知獨用是其舊法。

     二十一震 二十二稕 二韻同用 按:“震”為“真”去聲,“稕”為“諄”去聲,“臻”亦無去聲。

     郊居賦 峻潤 并二十二稕 雪贊 潤殉 并二十二稕 吝 二十一震 峻 二十二稕 振 二十一震 梁雅樂歌 峻 二十二稕 陣信鎮晉 并二十一震 園橘 潤 二十一震 吝 二十二稕 梁鼓吹曲 峻 二十二稕 陣 二十一震 墐 二十一震 峻 二十二稕 鎮振瀙震陣燼胤 并二十一震 右一部與《廣韻》同 二十三問 二十四焮 三[19]韻同用 按:“問”為“文”去聲,“焮”為“殷”去聲,沈韻無考。

    《文心雕龍·練字》篇用問韻“訓、分、運、奮”四字,與《廣韻》同。

     右一部與《廣韻》異 二十五願 二十六溷 二十七恨 三韻同用 按:“願”為“元”去聲,“溷”為“魂”去聲,“恨”為“痕”去聲。

    沈韻無考。

    《文心雕龍·論說》篇用願韻“勸”字、溷韻“論、寸、遁”三字同押,與《廣韻》同。

     右一部與《廣韻》同 二十八翰 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