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認識
關燈
小
中
大
為人類文化精神世界中之産物。
物質世界之自然音,可以時時消失,時時變;但注入了人類之心生命,則不易消失,不易變,而可以永久常存。
近代自然科學,亦是人類心生命所貫注、所寄存。
但科學知識,隻在物質世界中。
科學創造,科學應用,亦仍在物質世界中。
此等皆可變,可變則有進步。
惟科學家之精神,乃是科學家之心生命之在精神世界中。
此項生命與精神,則可常存天地間不變。
自哥白尼、牛頓以來,天文學、力學皆已變,皆有進步。
新知識産生,舊知識即消失。
但牛頓、哥白尼之心生命,其在精神世界中者,可以至今不變、不消失,乃亦無進步可言。
今人叙述哥白尼、牛頓天文學、力學之發現,主要乃在由此而見兩人之心生命之依然存在。
至其發現,則至今已盡人皆知,不煩詳述。
有關人類身生命之享受,皆在物質世界中,亦有變,亦可有進步。
目前中國人之身生活,較之兩千五百年前孔子之身生活,不知變了多少,而進步了多少。
孔子時代之物質世界,至今全變了,全消失,全不存在了。
孔子的身生命,也已同樣消失。
但孔子之心生命,則在精神世界中,依然常在,永不消失,并亦不可變,因亦無進步可言。
不能謂今天人類的心生命,已較孔子為進步。
今再以樹為喻。
根埋地下,幹枝葉花果伸出空中。
沒有根,即無幹枝葉花果。
此如人類沒有了身生命,亦将沒有心生命。
但樹生命之主要表現,應在其幹枝葉花果之不斷伸長與發展。
樹之根,乃為樹生命之基本,但不能即以此代表樹生命。
水與土,營養了樹的根;陽光空氣,則營養了樹的幹枝葉花果。
自然科學物質創造亦如地下水土,隻營養了人類的身生命。
音樂、藝術、文學、哲理、宗教信仰、文字著述,則如空中之陽光空氣,營養了人類的心生命。
兩者各有意義,各有價值,太偏重了一邊都不是。
但有時,身生命和心生命會發生正面沖突。
中國傳統文化,一向能懂得心生命之意義與價值而加以重視。
孔孟遺訓,殺身成仁,舍生取義,即是教人要能犧牲身生命來完成護衛其心生命。
曆史上此等豪傑聖哲,古今不絕書。
即舉台灣嘉義吳鳳為例。
吳鳳的身生命,早消失了幾近兩百年。
但吳鳳的心生命,卻永存不朽,常在精神世界中。
隻要我們有心想接觸他,立刻便可接觸到。
阿裡山可以不斷開發,不斷改觀,今天的阿裡山,已與兩百年前大不同。
但吳鳳的心生命,則依然是那時的,不壞不變,可以赫然如在我目前,肅然如在我心中。
每一人隻要能投入此生命精神世界中,自會遇見他存在。
這并不是一種宗教信仰,也不需任何科學實驗,又不是某種哲學思維與文學描寫,這乃是一件具體事實而表現在各人心中的一項生命精神。
隻要以心會心,自可知之。
軍中生活,有時易使心生命活躍勝過身生命。
換言之,軍中生活,都該由心來支配身,不該由身來支配心。
又當使千萬個身隻在一條心上活動。
貴會都是經此訓練的人轉身來服務社會。
曆年成績,亦已昭彰在人耳目。
我曾親身目睹過貴會許多成績,尤其是花蓮太魯閣到天祥那一段橫貫公路,我幸能在正修工時去參觀過兩次。
使我深深體會到人類心生命之偉大與其幽深之表現。
不明白其中意義的人,隻認為是人身的勞力發生了作用。
但當更透進一層來看到人心之艱苦卓絕與其萬衆一心之曆久不懈、每進益勵的那一番心生命精神之在其背後作主,乃使天地為之變色,山川為之改觀,風雲氣象,從奇秘中發光明。
此多年來,遊人踵至,驚心動魄,莫不嗟歎欣賞此一段偉大工程。
但當更透進一層,體會到那是一番人類心生命之活動與努力。
然此尚是具體易見之事。
更透進一層,便見台灣開發三四百年來,到處都可想見我們中國人閩粵同胞心生命所寄托之痕迹。
更進一層,便知我中華民族國家曆史文化之所積累完成者,亦莫非由我中華民族四千年來之心生命之所積累而完成。
心生命必寄存于身生命,身生命必投入于心生命,亦如大生命必寄存于小生命,而小生命亦必投入此大生命。
上下古今,千萬億兆人之心,可以會成一大心,而此一大心,仍必寄存表現于每一人之心。
中華四千年文化,是中國人一條心的大生命,而至今仍寄存表現在當前吾中國人每一人之心中,隻有深淺多少之别而已。
若不在此一大心中生活,此人便如複有其生命,隻如禽獸衆生般,有其狹小短暫之身生命而止。
今天我得機會來此作演講,亟盼貴會諸君子益能警惕、策勵此心,各把每人的個别心會通成一群體之共同心,又能上接古人心,下開後世心,來發榮滋長我中華民族的曆史心與文化心。
如此,亦使各人的心生命乃得永存不朽于天地間。
(原載一九七五年五月九日、十日《中華日報》副刊。
)
物質世界之自然音,可以時時消失,時時變;但注入了人類之心生命,則不易消失,不易變,而可以永久常存。
近代自然科學,亦是人類心生命所貫注、所寄存。
但科學知識,隻在物質世界中。
科學創造,科學應用,亦仍在物質世界中。
此等皆可變,可變則有進步。
惟科學家之精神,乃是科學家之心生命之在精神世界中。
此項生命與精神,則可常存天地間不變。
自哥白尼、牛頓以來,天文學、力學皆已變,皆有進步。
新知識産生,舊知識即消失。
但牛頓、哥白尼之心生命,其在精神世界中者,可以至今不變、不消失,乃亦無進步可言。
今人叙述哥白尼、牛頓天文學、力學之發現,主要乃在由此而見兩人之心生命之依然存在。
至其發現,則至今已盡人皆知,不煩詳述。
有關人類身生命之享受,皆在物質世界中,亦有變,亦可有進步。
目前中國人之身生活,較之兩千五百年前孔子之身生活,不知變了多少,而進步了多少。
孔子時代之物質世界,至今全變了,全消失,全不存在了。
孔子的身生命,也已同樣消失。
但孔子之心生命,則在精神世界中,依然常在,永不消失,并亦不可變,因亦無進步可言。
不能謂今天人類的心生命,已較孔子為進步。
今再以樹為喻。
根埋地下,幹枝葉花果伸出空中。
沒有根,即無幹枝葉花果。
此如人類沒有了身生命,亦将沒有心生命。
但樹生命之主要表現,應在其幹枝葉花果之不斷伸長與發展。
樹之根,乃為樹生命之基本,但不能即以此代表樹生命。
水與土,營養了樹的根;陽光空氣,則營養了樹的幹枝葉花果。
自然科學物質創造亦如地下水土,隻營養了人類的身生命。
音樂、藝術、文學、哲理、宗教信仰、文字著述,則如空中之陽光空氣,營養了人類的心生命。
兩者各有意義,各有價值,太偏重了一邊都不是。
但有時,身生命和心生命會發生正面沖突。
中國傳統文化,一向能懂得心生命之意義與價值而加以重視。
孔孟遺訓,殺身成仁,舍生取義,即是教人要能犧牲身生命來完成護衛其心生命。
曆史上此等豪傑聖哲,古今不絕書。
即舉台灣嘉義吳鳳為例。
吳鳳的身生命,早消失了幾近兩百年。
但吳鳳的心生命,卻永存不朽,常在精神世界中。
隻要我們有心想接觸他,立刻便可接觸到。
阿裡山可以不斷開發,不斷改觀,今天的阿裡山,已與兩百年前大不同。
但吳鳳的心生命,則依然是那時的,不壞不變,可以赫然如在我目前,肅然如在我心中。
每一人隻要能投入此生命精神世界中,自會遇見他存在。
這并不是一種宗教信仰,也不需任何科學實驗,又不是某種哲學思維與文學描寫,這乃是一件具體事實而表現在各人心中的一項生命精神。
隻要以心會心,自可知之。
軍中生活,有時易使心生命活躍勝過身生命。
換言之,軍中生活,都該由心來支配身,不該由身來支配心。
又當使千萬個身隻在一條心上活動。
貴會都是經此訓練的人轉身來服務社會。
曆年成績,亦已昭彰在人耳目。
我曾親身目睹過貴會許多成績,尤其是花蓮太魯閣到天祥那一段橫貫公路,我幸能在正修工時去參觀過兩次。
使我深深體會到人類心生命之偉大與其幽深之表現。
不明白其中意義的人,隻認為是人身的勞力發生了作用。
但當更透進一層來看到人心之艱苦卓絕與其萬衆一心之曆久不懈、每進益勵的那一番心生命精神之在其背後作主,乃使天地為之變色,山川為之改觀,風雲氣象,從奇秘中發光明。
此多年來,遊人踵至,驚心動魄,莫不嗟歎欣賞此一段偉大工程。
但當更透進一層,體會到那是一番人類心生命之活動與努力。
然此尚是具體易見之事。
更透進一層,便見台灣開發三四百年來,到處都可想見我們中國人閩粵同胞心生命所寄托之痕迹。
更進一層,便知我中華民族國家曆史文化之所積累完成者,亦莫非由我中華民族四千年來之心生命之所積累而完成。
心生命必寄存于身生命,身生命必投入于心生命,亦如大生命必寄存于小生命,而小生命亦必投入此大生命。
上下古今,千萬億兆人之心,可以會成一大心,而此一大心,仍必寄存表現于每一人之心。
中華四千年文化,是中國人一條心的大生命,而至今仍寄存表現在當前吾中國人每一人之心中,隻有深淺多少之别而已。
若不在此一大心中生活,此人便如複有其生命,隻如禽獸衆生般,有其狹小短暫之身生命而止。
今天我得機會來此作演講,亟盼貴會諸君子益能警惕、策勵此心,各把每人的個别心會通成一群體之共同心,又能上接古人心,下開後世心,來發榮滋長我中華民族的曆史心與文化心。
如此,亦使各人的心生命乃得永存不朽于天地間。
(原載一九七五年五月九日、十日《中華日報》副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