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論靈魂與心

關燈
,在天堂中生活,仍是每一靈魂各别生活。

    故天堂生活,當仍與塵世生活無大異。

    西方個人主義,即從其靈魂信仰來。

    中國人生活理想,則貴心心交融,兩心化成一心。

    如父慈子孝,父與子各别是一我,但慈孝之心則互通為一。

    此心在孔子謂之“仁”。

    仁即在塵世中。

    家庭有此仁,此家庭即如一天堂。

    社會有此仁,此社會亦即如一天堂。

    此是一道德天堂。

    千百年前古人,仍可與千百年後今人心相通。

    千百年前古人,即如仍生活在千百年後人心中。

    古人在現社會依然存在顯現,則稱之曰鬼神。

    此非古代人之靈魂之各别存在,各别顯現之謂。

    鬼神乃由古人生活在心靈世界中,今人亦進入心靈世界生活,遇見古人心靈,乃見其為一存在,一顯現。

    此為鬼神之存在與顯現,斷非是靈魂之存在與顯現。

     中國人死去,其子孫後人作一牌位,即稱“神主”,安置家中,子孫後人見此牌位,即如睹先人,引起紀念回想種種心靈活動,則若鬼神之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故鬼神乃屬人在心靈世界中生活之所感觸,所想像,而靈魂則屬生活在物質世界中人所想像。

    在物質世界生活中,彼我為父子,然僅此一世而止。

    在前世,在後世,此兩靈魂,即不複為父子,彼此無甚深關系。

    靈魂與靈魂,惟各别與上帝有關系。

    耶稣教人當以愛上帝之心來愛其父母。

    此當是人對人不能直接有愛,必透過上帝而有愛。

    換言之,則是心與心不能直接相通,亦必透過上帝而始得其相通。

     西方人言愛,乃偏重到男女之愛上去。

    原始人即有男女之愛,禽獸亦有雌雄之愛。

    然河洲之雎鸠,僅能關關和鳴,自不如人之能喁喁細語。

    心相通而後愛則深。

    由此分向兩路,中國人由愛轉仁,進向心靈世界中生活。

    宗教信仰亦可謂是一種心靈生活,然标準教徒必主獨身,如天主教之有神父、修女。

    蓋男女之愛,亦屬物質世界生活中事,不足代表心靈生活也。

     西方自文藝複興,都市興起。

    循至今日,自然科學多為物質世界服務,而宗教勢力亦漸衰退。

    人類之心靈生活,在西方乃更式微。

    中國人慕效西方,急求在物質生活上急起直追,推原禍始,乃認為中國人在心靈生活中沉浸已久。

    塞源拔本,首主文字改革,唱為白話文,力求文字現代化,庶可杜絕其與古人之通道。

    如是則心靈生命并歸一源,惟知有當前之現代,四圍之物質界,乃不知有曆史文化之悠久生命,與夫天地自然之廣大生命。

    斯其為禍之烈,恐終有不可勝言者。

     然心靈生命,本當與物質生命并存并榮,本當以當前現實人生為對象。

    前古人心,與當前人心,乃至往後人心,本可一氣相通,自然形成一大生命。

    即認為一切在進步中,前古人心如童蒙,則人生本自童蒙進步而來。

    果使遺棄割絕了已往童蒙時期,其人将永遠為童蒙,否則為一精神病者,當入瘋人院。

    今日吾國人,已不惜以童蒙自居,乃無如此現世之中風狂走,亦将歸入瘋人院中何。

     物質人生,不能使人人盡為大亨巨富。

    心靈人生,亦不能使人人盡為大聖大賢。

    然而物質世界,終屬分别占有。

    心靈世界,則屬共通享受。

    莊子言:“鹪鹩巢林,不過一枝;鼹鼠飲河,不過滿腹。

    ”此指物質世界之生活言,教人勿無限求進。

    但心靈世界則不如此。

    心靈世界乃是廣大宏通,悠久無疆,一入其中,人可各得滿足,而又欲罷不能。

    竊謂中國古籍,早已開此境界,亦無奈吾今日國人之相率過門而不入,裹足而不前也。

     (一九七五年三月《中央月刊》第七卷第五期,原題為“談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