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論靈魂與心
關燈
小
中
大
,迄今蕩無一存。
由希臘上溯至埃及、巴比侖,亦複如是。
埃及有金字塔,有木乃伊,中國堯、舜、禹、湯,屍骨墳墓,全已無存。
中國人重心靈生活,故知重語言文字,勝過其他之一切。
既曰“同聲相應”,又曰“聲教訖于四海”。
此“聲”字即指言語。
既曰“書同文”,又曰文章、文化、文教。
中國人認為凡人類一切心與心相交相通,而成為人文社會之種種建設,其本皆從人類有文字來。
就語言論,流通之廣,莫如中國語。
就文字論,傳播之久,亦無如中國字。
西方如希臘、羅馬,語言文字皆不同。
近代西方,英、法、德、意諸邦,其語言文字,不僅與古希臘、羅馬相異,同時相互間亦各不同。
可證西方人在此方面,不如中國人看重。
由于語言文字而影響及于人心,中國人心量寬大,西方人心量狹小。
由于語言文字相通,故心與心亦易相通,遂使中國如一人。
不僅空間上同時能使中國如一人,即時間上三千年來文字如一,更使三千年相傳之中國如一人。
三千年前之人心,尚存在于三千年之後。
如今人讀《詩經》,三千年前人之憂喜郁樂,凡其心中所存而流露于詩句中者,今人讀之,無不一一恍然如在目前,怦然如在心中,讀兩三千年前人書,不啻親承其謦欬,親接其談吐。
故若真為一中國讀書人,其心生命每可植根浚源于三千年之前。
其心生活可以神交千古,亦可以心存百代。
凡屬人心所在,可以與我文字相通者,斯彼心即成我心,我心亦為彼心。
心靈世界中之生命與生活,殊不當以物質世界中之生命與生活相衡量。
譬之如聲音,如光色,彌漫空中,一去不返,為人耳目所不睹不聞。
隻用一機械,由電攝取,由電播送,此聲光即重現在人耳目前。
而文字之為用,猶勝電之為用遠甚。
電隻用于物質界,而文字則使用于心靈界。
人類之心靈生命與其心靈生活,乃可一一攝入文字。
人能識字讀書,乃可使人深入心靈界于不知不覺中。
抑且中國文字,又能擺脫語言束縛,而更益善盡其功能。
西方文字随語言變,傳遞數百年,活文字即逐漸轉成死文字。
中國文字不然。
近代人讀三千年前之古詩,活潑新鮮,一如昨日。
杜工部詩:“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中國人喜言“神來之筆”。
此種神,即是其人深入心靈世界中,而沉進于心生命、心生活之深處;其一己之心靈,已非當身物質界人生之所能拘縛與影響,而一若有神寓乎其中。
此決不指詩筆之技巧工拙,乃是此詩所寄之心靈之能上通千古,下通千古,而所以成其神。
杜詩又雲:“高歌但覺有鬼神,餓死不知填溝壑。
”餓死填溝壑,乃物質界、身生活方面事。
高歌有鬼神,乃心靈界、心生活方面事。
生活既深入心靈界,自會把物質界方面淡忽了。
中國文學人生如此,藝術人生亦如此,道德性理人生更如此。
至于物質人生,則苟合苟完苟美,每知适可而止。
近代西方自然科學突飛猛進,使中國瞠焉在後。
然如印刷術,遠在中世紀,已為中國人發明。
中國人非無物質發明之智慧,乃是興趣不屬。
亦可謂乃是其生活在另一天地中,心靈為主,物質為奴。
主人方安居,自不願為仆隸多費心力。
西方人于心靈人生未獲滿足,乃求補償于靈魂信仰。
人之前生過去世是否有靈魂,仍屬一謎。
但縱使有靈魂,靈魂與心不同。
軀體是隔别的,靈魂亦是隔别的。
心與心貴能相通,合成一大心,此即成一心靈世界。
人能進入心靈世界中生活,每一人之軀體小我,亦各得在其心靈上,轉成為一大我。
靈魂進入天堂
由希臘上溯至埃及、巴比侖,亦複如是。
埃及有金字塔,有木乃伊,中國堯、舜、禹、湯,屍骨墳墓,全已無存。
中國人重心靈生活,故知重語言文字,勝過其他之一切。
既曰“同聲相應”,又曰“聲教訖于四海”。
此“聲”字即指言語。
既曰“書同文”,又曰文章、文化、文教。
中國人認為凡人類一切心與心相交相通,而成為人文社會之種種建設,其本皆從人類有文字來。
就語言論,流通之廣,莫如中國語。
就文字論,傳播之久,亦無如中國字。
西方如希臘、羅馬,語言文字皆不同。
近代西方,英、法、德、意諸邦,其語言文字,不僅與古希臘、羅馬相異,同時相互間亦各不同。
可證西方人在此方面,不如中國人看重。
由于語言文字而影響及于人心,中國人心量寬大,西方人心量狹小。
由于語言文字相通,故心與心亦易相通,遂使中國如一人。
不僅空間上同時能使中國如一人,即時間上三千年來文字如一,更使三千年相傳之中國如一人。
三千年前之人心,尚存在于三千年之後。
如今人讀《詩經》,三千年前人之憂喜郁樂,凡其心中所存而流露于詩句中者,今人讀之,無不一一恍然如在目前,怦然如在心中,讀兩三千年前人書,不啻親承其謦欬,親接其談吐。
故若真為一中國讀書人,其心生命每可植根浚源于三千年之前。
其心生活可以神交千古,亦可以心存百代。
凡屬人心所在,可以與我文字相通者,斯彼心即成我心,我心亦為彼心。
心靈世界中之生命與生活,殊不當以物質世界中之生命與生活相衡量。
譬之如聲音,如光色,彌漫空中,一去不返,為人耳目所不睹不聞。
隻用一機械,由電攝取,由電播送,此聲光即重現在人耳目前。
而文字之為用,猶勝電之為用遠甚。
電隻用于物質界,而文字則使用于心靈界。
人類之心靈生命與其心靈生活,乃可一一攝入文字。
人能識字讀書,乃可使人深入心靈界于不知不覺中。
抑且中國文字,又能擺脫語言束縛,而更益善盡其功能。
西方文字随語言變,傳遞數百年,活文字即逐漸轉成死文字。
中國文字不然。
近代人讀三千年前之古詩,活潑新鮮,一如昨日。
杜工部詩:“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中國人喜言“神來之筆”。
此種神,即是其人深入心靈世界中,而沉進于心生命、心生活之深處;其一己之心靈,已非當身物質界人生之所能拘縛與影響,而一若有神寓乎其中。
此決不指詩筆之技巧工拙,乃是此詩所寄之心靈之能上通千古,下通千古,而所以成其神。
杜詩又雲:“高歌但覺有鬼神,餓死不知填溝壑。
”餓死填溝壑,乃物質界、身生活方面事。
高歌有鬼神,乃心靈界、心生活方面事。
生活既深入心靈界,自會把物質界方面淡忽了。
中國文學人生如此,藝術人生亦如此,道德性理人生更如此。
至于物質人生,則苟合苟完苟美,每知适可而止。
近代西方自然科學突飛猛進,使中國瞠焉在後。
然如印刷術,遠在中世紀,已為中國人發明。
中國人非無物質發明之智慧,乃是興趣不屬。
亦可謂乃是其生活在另一天地中,心靈為主,物質為奴。
主人方安居,自不願為仆隸多費心力。
西方人于心靈人生未獲滿足,乃求補償于靈魂信仰。
人之前生過去世是否有靈魂,仍屬一謎。
但縱使有靈魂,靈魂與心不同。
軀體是隔别的,靈魂亦是隔别的。
心與心貴能相通,合成一大心,此即成一心靈世界。
人能進入心靈世界中生活,每一人之軀體小我,亦各得在其心靈上,轉成為一大我。
靈魂進入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