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印度幽默

關燈
《五卷書》 序言 印度是寓言的故鄉,在我們的腦海裡,通常把這話與希羅多德144提到的一位名叫伊索的希臘奴隸聯系在一起。

    然而,使用伊索寓言典故的人卻很少意識到,這些故事,還有它們特别的形式和技巧,可以在印度追溯到其極為遙遠的源頭。

    歐内斯特·裡斯在《寓言、伊索及其他》一書的序言中寫道:“我們必須承認,動物寓言并不始于他(伊索),也不在希臘開始。

    事實上,我們得到東方的印度,在《故事海》的‘故事中的故事’中去搜尋,以便看出寓言究竟有多麼古老。

    ” 印度文學中有兩個最優秀的動物寓言集——《五卷書》和《嘉言集》145。

    《五卷書》有八十七個故事,更為古老豐富,《故事海》中有四十三個故事,其中有二十五個故事可以在《五卷書》裡看到。

    赫特爾博士認為,《五卷書》可能是在公元前二世紀用克什米爾語寫成的,但從梵語著述中的證據來看,其中的故事本身要古老得多。

    1859年,德國梵語學者西奧多·本福依翻譯了《五卷書》,開始了對動物寓言的比較研究。

    比較文學則于1789年肇始于英國梵語研究先驅威廉·瓊斯爵士,而弗朗茲·博普在1816年通過對希臘語、拉丁語、梵語、凱爾特語和日耳曼語的對比,奠定了《五卷書》的基礎。

    (注意,Pancha意為“五”,“Panchatantra”意為“五部分”;比較Pentateuch)令人奇怪的是,1481年的德國版動物寓言是歐洲最早出版的書籍之一,英國版出自卡克斯頓印刷社印刷的書籍。

    而且,《故事海》還是十九世紀初最先印刷的梵語書籍之一。

    埃德溫·阿諾德爵士1861年把《嘉言集》從梵語翻譯了過來。

    另一方面,直到1924年《五卷書》才由斯坦利·賴斯146、1925年由阿瑟·W.賴德從梵語直接翻譯過來。

     盡管伊索寓言要歸功于印度寓言這一說法尚有疑問,而且也不能由結論性的證據來證明,但馬克斯·馬勒147非常有趣地描述了印度寓言流入歐洲的路線。

    六世紀時,《五卷書》的一個集子(其中有二十五個校訂版)的故事譯成了缽羅缽語148。

    公元570年,又由波斯語譯為叙利亞語,八世紀時譯為阿拉伯語,書名為《菲爾蓓寓言》。

    帶着這種阿拉伯樣式,通過伊斯蘭世界傳到了西班牙、西西裡島、普羅旺斯149和法國。

    通過君士坦丁堡150,傳到東歐,譯成了希臘語、拉丁語、德語、意大利語和英語。

    也許莎士比亞都知道從意大利語譯來的英文譯本。

    這些故事激發了薄伽丘創作了類似故事;參見本部分的“容易受騙的丈夫”和“奶油讓婆羅門的眼睛瞎掉”兩個故事。

    拉封丹151在1678年出版的《寓言詩》前言中寫道,“我沒必要說我從何處得到了這些新寓言的主題。

    我隻說,我很大程度上要感激印度聖人。

    ”152 因此,《五卷書》是中世紀時世界上最廣為人知、譯得最多的書籍之一。

    至于伊索寓言的起源這一令人好奇的問題,可能有不同的觀點,不同學者持有不同觀點。

    馬克斯·馬勒認為這些寓言是在希羅多德時期或此前傳入希臘的,有些學者則持相反觀點。

    還有一些人相信共同起源于雅利安,或者具有獨立的源頭。

    這個問題也許永遠得不到解決。

    然而,羅林森153指出:“寓言最初是從東方流傳到西方的,并非是相反的情形。

    以下事實可以表明這一點: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動物如鳥啦,獅子、豺狼啦,大象、孔雀啦,主要都是印度的動物。

    在歐洲版裡,豺狼變成了狐狸:獅子和豺狼的關系非常自然,而獅子與狐狸的關系則并非如此。

    ”154在我看來,常識是,在印度叢林裡,老虎、猴子和鳄魚多得是,而在希臘卻沒有。

    誰要是讀印度文學,不會不斷對森林産生極為深刻的印象。

     要指出的重要一點是,寓言在印度本族文學中的發展太豐富了,因而不允許借鑒起源論。

    人們一定會說印度人以寓言而著稱。

    印度文學中創作寓言的天才似乎無窮無盡,而在希臘隻有伊索一個。

    看一下《佛教誕生故事》155和《法句經評注》156,每本都有四五百個故事,另外大部分都是動物寓言,還有《五卷書》和《故事海》。

    我們還記起來,《一千零一夜》157中許多故事——包括著名的辛巴德和水手的故事158都出自印度。

    想起來這些,就不容易接受這樣的故事不是來自印度本族發展的觀點。

     跟《一千零一夜》一樣,《五卷書》套用了一個叙事框架:一位國王對教兩個笨得要命的王子感到發愁,最後請了一位婆羅門智者,後者發誓六個月内教給王子完全的人類智慧,他要利用寓言教授這些關于人類本性的課程。

    這些寓言非常聰明地交織在一起,通常一個故事還沒有結束,就讓其中一個人物開始講述另一個故事。

     我們看到《伊索寓言》中賦予道德教義的天才在此極為豐富。

    這是因為,在這兒,顯然是故事使得道德教益更加生色,而不是道德教益使故事生色。

    許多這些箴言摘自更古老的書籍,比如《吠陀》,有些在今天極其合适。

    有人不妨把下面的話作為本書及所有民間文學的箴言: 在吠陀裡面,在經書裡面, 沒有看到、沒有聽到的東西: 隻有它在宇宙間發生, 這一切人們都會摸底。

     在學者建造了飛機卻不知道如何使用的時代,可能相信“使獅子複活的婆羅門”這個故事: 甯願要理智,不要知識; 理智比知識要高明得多。

     海伍德·布龍159曾以伊索寓言的形式機智地表述了綏靖主義者的愚蠢,他說,“綏靖主義者認為,如果你不斷給老虎扔些牛排,老虎就會變成素食主義者。

    ”《五卷書》的作者講了類似的話: 愛撫一隻豺狼, 它還是一隻豺狼, 所有的恭維話和費勁的舉動, 都不能把狗兒的筋抽掉。

     撫慰隻能使 憤怒的敵人氣急敗壞, 就像水滴飄落在 煮得很旺的黃油上。

     聽到人類最終總是戰勝陰謀家,我們可能從中可以汲取些許寬慰: 因為壞蛋、鬼鬼祟祟的人和蛇, 總是在設法去策劃, 不會成功的計劃, 這個世界會搖搖晃晃存活下來。

     這部書的目的可以說是以诽謗動物界來教誨人類本性的智慧。

    跟伊索一樣,本書作者的道德觀犀利精明。

    但總體而言,讓動物王國承受人類所有的虛僞、狡猾和貪婪的罪行卻是個相當棒的傳統做法。

    當狼責怪小羊弄髒了它正在喝的水時,弱國的人們知道狼為何者。

    當狐狸譴責“酸葡萄”時,我覺得它本能是人性的:狐狸這樣做太誠實了,隻有人才沉湎于把錯誤理性化的奢侈之中。

    把動物弄得像人一樣說話,而不是讓神這樣做,這樣有一個好處。

    動物像人那樣交談時,我們至少覺得我們好像在聽孩子像大人那樣講話,這令人感到愉悅。

    但我們要是把神弄得像人一樣說話,這讓人感到好像在聽老人像孩子那樣講話。

    我們不給神賦予人性,而為動物賦予人性。

     本書的選文來自阿瑟·W.賴德的譯本160 ,他還為我們翻譯了古典印度戲劇——美麗的《沙恭達羅》(Sakumtala,迦梨陀娑著)。

    我常常發現有必要省去一些過多的詩文評注。

    在一個人們仍舊像動物那樣争鬥的時代,有時候重新進入簡單的人類真理世界,識别出來我們自己或其名字可能會出現在晨報上的那些人,可能會令人耳目一新。

    在本部分的最後,我收錄了一些寓言,因為我們所熟悉,因而可以識别。

    最著名的是“婆羅門的一罐大麥片”,其中包含經典的突降法161。

    這個故事對我們而言,就是擠奶女工的故事,她夢想着自己的婚禮,結果把牛奶桶打翻了。

    “忠誠的埃及獴”這個故事特别令人哀憐,稱得上具有迪斯尼162動畫片的藝術價值,可以視為威爾士的“盧埃林和吉勒特”的故事,隻不過在那裡,埃及獴變成了忠實的狗。

     然而,我确實希望美國和歐洲的那些明智、博學、精明的綏靖主義者在童年時期讀過“騎在蛇背上的蛤蟆”,并把這個簡單的智慧銘記在心,因為我相信讓蛇吃小蛤蟆的阇羅缽多是綏靖類中的第一位。

    第一個孤立主義者是“不饒恕的猴子”故事裡的那個猴子。

     《五卷書》 阿瑟·W.賴德英譯 故事的楔子 在南方有一個城市,叫做摩醯羅盧比也。

    那裡有一個國王,名叫阿摩羅铄枳底,他精通一切事論163。

    最尊貴的王公們王冠上珠寶的光輝掩蓋住他的腳,一切藝術無不熟悉。

    他有三個笨得要命的兒子:婆铄枳底、郁伽羅铄枳底和阿難陀铄枳底。

     國王看到,他們對經書毫無興趣,于是就把大臣喊了來,說:“喂!先生們知道,我的兒子們對經書毫無興趣,缺少智慧。

    雖然我的外部荊棘全已鏟除,但我一看到他們,心裡就不快樂。

    人們說得好:‘在沒有生的、死掉了的和傻兒子中間,甯願要兒子死掉和沒有降生,因為這兩個兒子隻帶來短期的痛苦,而一個傻子卻一輩子把你燒痛。

    ’還有:‘這樣一頭母牛有什麼用,它既不生犢子,也不下奶,生這樣的兒子幹嗎?他既不聰明,又不把父母來愛戴。

    ’因此,為了喚醒他們的智慧,你們都想出随便一種什麼辦法來吧!” 于是他們就一個接一個地說起話來:“萬歲爺呀!學習文法要用十二年。

    費上很大的勁把它掌握了,還要學法典和事論,然後智慧才能喚醒。

    ” 在他們中間有一個大臣,名叫須摩提,他說:“萬歲爺呀!這個生命不是永恒的。

    學習文法要用很多時間。

    因此,要想出一個什麼簡便的方法來教他們!常言道:‘文法的範圍真正是無盡無窮,生命是短的而阻礙卻是重重。

    把最精華的東西從裡面取出,正如天鵝從水裡把牛奶吸空。

    164’ “在這裡有一個婆羅門,名叫毗搜紐舍哩曼165,因為精通許多事論而享大名。

    把他們交給他吧!他很快就會把他們教聰明了。

    ” 國王聽了以後,把毗搜紐舍哩曼叫了來,對他說道:“喂,尊者呀!請你加恩于我,把這幾個太子教得在統治論方面超群出衆吧!我要用一百張饋贈狀來酬謝你。

    ” 于是毗搜紐舍哩曼就回答國王說道:“萬歲爺呀!請聽我的真心話吧!我并不為了一百張饋贈狀而出賣我的知識。

    不過,如果我在六個月内不能使他們學會了統治論,我就不姓我這個姓了。

    簡而言之,請聽我的保證!我并不是為了貪财才說話。

    像我這八十歲的人,一切感官享受都停止了,錢對我一點意義都沒有了。

    不過,為了滿足你的願望,我要愉快地傳授。

    請把今天這個日子記下來!如果我在六個月内沒有把你的兒子們教得在統治論方面超群出衆,那麼萬歲爺就可以把神仙的道路指給我。

    ”166 國王和大臣們聽了婆羅門令人很難相信的諾言之後,大吃一驚,把太子們交給了他,感到非常快樂。

     毗搜紐舍哩曼就把他們帶回自己家裡去,他因此寫了五卷書:《朋友的分裂》《朋友的獲得》《貓頭鷹和烏鴉的戰争》《已經得到的東西的喪失》和《不思而行》,讓太子們來學習。

     他們念了以後,在六個月内,果然變得像他說的那樣。

    從此以後,這一部叫《五卷書》的統治論就在地球上用來教育青年。

    總之: 誰要是在這裡經常學習, 或者聽這一部修身處世的統治論, 他就再也不會, 甚至于從天帝釋167那裡也不會受到窘困。

     騎在蛇背上的蛤蟆 在某一個地方,有一條黑蛇,名字叫做曼陀毗沙,它歲數不小了。

    它自己在心裡琢磨:“我怎麼能夠過得輕松愉快呢?”于是它就爬到一個有許多蛤蟆的水池子那裡,裝出一種惶恐不安的樣子。

     正當它這樣待在那裡的時候,一隻蛤蟆跳到水邊上來,問它道:“叔叔呀!你今天為什麼不像以前那樣到處爬着尋找食物呢?” 曼陀毗沙說道:“夥計呀!我這一個倒黴的家夥還有什麼興緻吃東西呢?因為,今天晚上,我正爬出來尋找食物,我看見了一隻蛤蟆。

    我正準備把它逮住,它看到了我,吓得要命,一跳就跳到那一群正在專心緻志地誦讀吠陀的婆羅門裡去,我一時竟不知道,它逃到什麼地方去了。

    某一個婆羅門的兒子,正把大腳趾伸到池子邊上的水裡去,因為同蛤蟆很相似,我就糊塗了,上去咬了一口,它立刻就死掉了。

    它的父親很痛苦,就詛咒我道:‘你這個壞東西呀!我的兒子沒有罪,你竟咬了它。

    你犯了這個罪,你就當蛤蟆的坐騎來馱蛤蟆。

    它們加恩賞給你東西吃,你就這樣活下去。

    ’因此,我就到這裡來,當你們的坐騎。

    ” 這一隻蛤蟆把這個消息告訴了所有的蛤蟆。

    它們心裡都很高興,走去報告蛤蟆王阇羅缽多。

    它心裡想道:“這是十分出奇的事。

    ”于是就帶了一群大臣,左右圍繞,迅速地從池子裡跳出來,爬到曼陀毗沙的頭上。

    其餘的那一些蛤蟆,一直到最小的,都爬到它的背上去。

    簡言之,那一些在上面找不到位子的蛤蟆,就跟在它腳後面跑。

    曼陀毗沙為了自己開心,顯示了各種各樣的爬行的姿勢。

    阇羅缽多享受了接觸它的身體的快樂,對它說道: 騎在大象的背上, 坐車子或者騎馬, 坐人擡的轎子, 都不如騎曼陀毗沙。

     第二天,曼陀毗沙故意爬得極慢。

    看到這情況以後,阇羅缽多就說道:“親愛的曼陀毗沙呀!你為什麼今天不像以前那樣馱得帶勁了呢?” 曼陀毗沙說道:“陛下呀!今天我沒有吃東西,馱不動了。

    ”于是它說道:“夥計呀!你吃幾隻小蛤蟆吧!” 聽了這話,曼陀毗沙渾身都樂起來了,它立刻說道:“那一個婆羅門的詛咒制住了我。

    你命令的話太使我高興了。

    ”于是它就不停地吃起蛤蟆來,過了幾天,它就壯起來了。

    它高興,心裡暗暗地發笑,說了這些話: 這各種各樣的蛤蟆, 被我用欺騙的手段愚弄; 我現在不斷地吃了又吃, 它們在多久的時間内不至滅種? 阇羅缽多信了它那一套花言巧語,它的心被它弄糊塗了,一點也沒有看出其中有什麼不對頭的地方。

     不饒恕的猴子 在某一座城市裡,有一個國王,名字叫做旃荼羅。

    他養了一群猴子,給自己的兒子玩。

    他經常要用各種軟的和硬的食物來喂飽它們。

     為了供這個兒子玩耍,他還養了一群公羊。

    在羊群裡面,有一隻公羊嘴很饞,它白天黑夜都跑到廚房裡去,看到什麼,就一掃而光都吃淨。

    廚工們用木棍等東西打它,看到什麼,就拿什麼打。

     猴群的頭子看到這情況以後,心裡想到:“哎呀!公羊同廚師打架,将來我們猴子恐怕活不下去了。

    因為,這一隻公羊饞嘴,想吃香東西;可是廚師們卻氣得要命,他們伸手能拿到什麼東西,就用什麼東西打它。

    如果碰上一回,他們什麼東西都拿不到,他們就會用火把來打它。

    公羊全身長滿了厚毛,着一點火,就能夠燃燒起來。

    它就會帶着身上的火闖到附近的馬圈裡去。

    這圈裡堆着許多幹草,也就會燃燒起來。

    因此那些馬可能被燒傷。

    可是在《舍利護多羅》裡面是這樣說的:馬受了燒傷,用猴子油可以治好。

    這樣一來,我們就非死不行了。

    ” 它這樣想過之後,就把猴子都喊了來,說道:“廚師和公羊,在這裡打仗;我們猴子們,一定會滅亡。

    一座房子裡,經常鬧争端;誰要愛生命,應該躲得遠。

     “因此,為了不至于全體死亡,我們還是離開這一所房子,到林子裡去吧!” 猴子們聽了它的話以後,傲慢地笑起來,對它說道:“喂!你年紀太老了,你已經失掉了理智,才說出了這樣的話來。

    我們不願意丢掉王子們親手遞給我們的像甘露一般的美好的食品,而到樹林子裡去吃那些又苦又澀又辣又生的樹上結的野果子。

    ” 猴群的頭子聽了這話,眼裡充滿了淚,說道:“哎呀,哎呀!你們這一些傻家夥呀!你們不知道,這個幸福會轉化的,它最初隻讓你感覺到甜絲絲的,一轉化就變成像毒藥一樣。

    因此,我不想親眼看到自己族類的滅亡。

    我現在立刻就要到林子裡去了。

    ” 這樣說過以後,猴群的頭子就離開所有的猴子,走到山林裡去了。

     在它走了以後,有一天,那一隻公羊又到廚房裡去了。

    因為廚師手邊什麼東西都抓不到,他就抓起了一塊燒了一半的木頭,沖着它打過去。

    它挨了這一打,半身燃燒起來,咩咩地叫着,闖到附近的馬圈裡去。

    它在這裡打起滾來,因為這裡幹草很多,火苗子從四面八方燒起來。

    拴在馬圈裡的那些馬,有的把眼睛燒炸了,立刻死去;有的掙斷了缰繩,身上燒得半焦,叫着,把所有的人都驚動了,他們都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正在這時候,國王驚惶失措地把精通《舍利護多羅》的醫生叫了來,對他們說道:“你們說一個能夠治療燒傷了的馬的藥方吧!”他們想起了經書上的教導,說塗上猴油就馬上止痛了。

     國王聽了這話,就下命令,把猴子殺掉。

    簡言之,所有的猴子都給殺掉了。

     可是猴群的頭子呢,它沒有親眼看到自己的族類被殺掉。

    它聽到這一件事情,還受不了呢。

    因為常言道:“别人欺負了自家人,誰要是無動于衷,不管由于害怕,由于貪财,人家就把他看做孬種。

    ” 這一隻老猴子,因為想喝水,在一個地方轉來轉去,它走到了一個水池子旁邊,池子裡點綴着蓮花。

    當它仔仔細細地觀察的時候,它發現了一溜往裡走的腳印,但是卻沒有出來的。

    它自己心裡琢磨道:“在這水裡,一定是住着一個妖怪。

    因此,我要折一根蓮花梗,從遠處來喝水。

    ” 它這樣做了。

    從水池子裡跳出來了一個羅刹,脖子上挂着一串珍珠,對它說道:“喂!誰要是從這裡走到水裡來,我就會把他吃掉;所以,你用這個辦法喝水,誰也比不上你滑頭。

    我很高興。

    你心裡想什麼,你就要什麼吧!” 猴子說道:“好吧!你的食量究竟有多大呢?”它說道:“如果它們到水裡來的話,我能夠吃掉一百千乘上百萬再乘上十萬;此外,我還能夠打倒一隻豺狼。

    ” 猴子說道:“我同一個國王結下了滔天的大仇。

    如果你把那一串珍珠給了我的話,我會用花言巧語,把這個國王連他的一些随從的貪心都煽動起來,把他們引到水池子這裡來。

    ”于是羅刹就把珍珠串給了它。

     猴子把珍珠串戴在脖子上,在樹頂上跳來跳去,給人們看到了;他們問它道:“喂,猴群的頭子呀!你這麼長的時間到什麼地方去了?你從哪裡得到這一串珍珠呀,它閃閃地發着光,連太陽都黯淡了!” 猴子說道:“在樹林子裡某一個地方,有一個隐蔽起來的水池子,是檀那多168造成的。

    誰要是在一個星期日,當太陽半升的時候,到那裡沉下去,檀那多就會加恩于他,給他裝飾上一串這樣的珍珠項鍊,然後再放他出來。

    ” 國王從人們的嘴裡聽到了這一件事,他把猴子喊了來,問它道:“喂,猴群的頭子呀!真是這樣嗎?”猴子說道:“主子呀!我脖子上挂着的這一串珍珠就可以清清楚楚地證明給你。

    如果你有心做這一件事情的話,就請你随便派一個人跟我一塊兒去,我可以把那地方指給他。

    ” 國王聽了這話,說道:“這樣的話,我還是帶了我的随從一塊兒去吧,我們好得到許許多多的珍珠項鍊。

    ”猴子說道:“主子呀!就這樣吧!” 于是國王為了得到珍珠項鍊,就帶了随從出發了。

    國王把猴子摟在自己的懷裡,猴子滿懷信心地随着走了。

    人們說得實在對: 人老了老掉頭發, 人老了老掉牙, 眼睛耳朵都會老, 隻有貪心永不變化。

     到了早晨的時候,他們到了那一個水池子邊上;猴子對國王說道:“陛下呀!太陽升到一半的時候,誰要是到這裡面去,誰就會得到幸福。

    因此,請你命令所有的随從一下子都下去吧。

    你呢,就跟我一塊兒下去,我好到那一個早先看好的地方去,把很多很多的珍珠項鍊指給你看。

    ”于是所有的人都跳下去了,他們都給羅刹吃掉。

     隔了很久,他們還不回來,國王對猴子說道:“喂,猴群的頭子呀!我的那些随從為什麼這樣久還不回來呢?”聽了這話以後,猴子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