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印度信仰

關燈
66我就成了種姓67混亂的制造者,衆生也會遭到滅頂之災。

     25.婆羅多喲!愚蠢的人勞作而迷戀于業。

    智者不應迷戀于有為,一心隻想造福于世界。

     26.愚者雖然迷戀于有為,智者也不要使其思想混亂。

    從事諸業而堅持瑜伽的智者,應使其從事諸正義業。

     27.三德隸屬于原質,諸業均由三德所做。

    心靈被我慢迷惑的人,才認為“我是做者”。

     28.大力士喲!真道者!德業(品質、諸根和有為)本有别,誰對這種本質已經了然,認為“諸德運行于德中”,誰就不會陷入迷戀。

     29.因其為原質的三德所惑,才對三德之業産生迷戀。

    這些知之不全的愚夫,全知者不應将其擾亂。

     30.您将諸業獻給我,心裡隻念純自我,離卻欲望68亦無我所69,焦躁之情已經平息。

    戰鬥吧!阿周那喲! 31.那些虔敬笃信之士,永遠聽從我的勸說,他們沒有絲毫怨恨之心,那定将從業中獲得解脫。

     32.不聽從我的教誨者,總喜歡吹毛求疵,那些白癡毫無頭腦,須知,他們定将泯沒殄逝。

     33.即使是一位賢哲,也得随其原質而行,衆生也得順其原質,那強制不為尚有何用? 34.愛憎皆屬于知根,二者都基于根境。

    它是人們的仇敵,故不當受制于愛憎。

     35.自己的達摩雖然有些缺陷,也較善施他人之達摩優勝。

    履行他人之達摩确有危險,順應自己的達摩雖死猶榮。

     阿周那說: 36.然而,瓦濕内耶(阿裡希納)!究竟是什麼強迫人們去作孽?似乎有一種力量使人違願。

     薄伽梵說: 37.一種是罪大惡極的嗔怒,一種是毀滅一切的貪欲,二者皆由羅阇之德(情感品質)産生,在此世二者皆為仇敵。

    70 38.正如火由煙所遮,明鏡由灰塵所蔽,胎兒由子宮所包,智慧則由二者隐匿。

     39.恭底耶喲!貪欲之火難以滿足,智慧則由欲火蒙蔽。

    難以滿足的貪欲之火,永遠是智者的大敵。

     40.諸根、心識和智力,被認為是貪欲的住所。

    貪欲靠三者蒙蔽智慧,并将那靈魂迷惑。

     41.因此,婆羅多的俊傑喲!你首先控制諸根。

    你要抛棄罪惡的貪欲,因為它能把智、識毀滅。

     42.衆說諸根優勝,心識卻在諸根之上,智力優于心識,而他(Atman,自我)則比智力更強。

     43.大力士喲!您既然明白了他高于智力,那您就要自己克制着自己,即克服以貪為貌的難克之敵。

     上述為《薄伽梵歌》的第三章,名曰“有為瑜伽”或“行業之道”。

     第四章 薄伽梵說: 1.這一永恒不朽的瑜伽,我曾對毗婆思萬講述,毗婆思萬又授予了摩奴,摩奴又傳給了伊刹瓦古。

     2.瑜伽就這樣相互傳承,王仙們這才将其了然。

    敵人的懲罰者(阿周那)喲!随着時間的流逝,瑜伽在這界長期失傳。

     3.古代的這種瑜伽是最高的機密,因為您是我的好友和信徒,所以我就把它傳給了你。

     阿周那說: 4.毗婆思萬生于前,而你卻在他之後。

    我應該怎樣理解瑜伽始于您的講授? 薄伽梵說: 5.阿周那,往世您我皆曆多生,以往諸生我全都知曉。

    敵人的懲罰者!您卻對以往諸生全不明了。

     6.盡管我自己不生不滅毫無變化,盡管我是萬有的神主,然而我是以自己的原質,靠自我的摩耶(神秘力量)生出。

     7.每當達摩衰竭,而非達摩盛行之時,婆羅多!那時候,我就讓自己降生于世。

     8.為了保護善良,為了剪除邪惡,我每時必現,來重新建樹達摩(美德與宗教)。

     9.我這神聖的生和業,誰要是真正将它懂得,誰就會在抛卻身體之後,不再投生而是歸溶于我。

     10.離卻情感、畏懼和嗔怒的人,求我庇護、心中唯有我存在,他們靠智慧苦行得到了淨化,而後便能進入我的性态。

     11.誰要是皈依于我,我就會滿足他的願望。

    帕爾特!在各個方面,他們都會沿着我的道走。

     12.在此界,人們崇敬衆神,是希望事業獲得成功。

    這是因為,在人世間,成就很快能從業中産生。

     13.是我依據不同的德和業創造了四個種姓。

    71要知道,我既是創造者,又是無為者且亘古常恒。

     14.我既不追求業的結果,又不為諸業所玷污。

    這樣,認識我的人才不會受到業的束縛。

     15.業由欲求解脫的古人所為,這種情況你已經如實了解。

    了解之後,你就該從事曾由古人從事過的事業。

     16.什麼是有為?什麼是無為?即使智者對此也十分迷惑。

    我要給你講講什麼是有為,懂得了它便能從邪惡中解脫。

     17.對于有為應該知曉,對于非為應該明了,對于無為應該懂得,有為之道确很深奧。

     18.誰能在有為中見到無為,又能在無為中見到有為,在衆人中誰就算最有智慧。

    他是有确定智慧的人,是所有有為的真正實行者。

    72 19.誰在從事諸業的活動中,把各種意願全都舍棄,并用智火把諸業焚燒淨盡,智者們就把誰稱為智者。

     20.常滿足亦無所賴,且不執着于業果,盡管在業中忙碌,卻等于任事沒做。

     21.諸貪求舍棄淨盡,無欲望而制身心,唯借體從事其業,故不會罪過染身。

     22.随其所獲皆大滿足,超越雙昧(苦樂寒暑),消除嫉妒,同等看待成功失敗,縱然有為亦不受縛。

     23.無迷戀、卻雙昧,隻為祭獻而活動,思想堅信此智慧,所為之業方消融。

     24.祭祀、祭品皆為梵(常道),祭品由梵擲梵火(梵的另一種形式)。

    唯信諸業為梵士,方能将梵來獲得。

     25.有一些瑜伽者把祭品獻給神明;另有人通過祭祀,把祭品獻于梵火中。

     26.有人将耳等知根奉獻給控制之火;有人将聲音等根境奉獻給知根之火。

     27.另有人将諸根的作為,以及生息的活動,均獻于被智慧點燃的自我克制的瑜伽火中。

     28.有人祭獻财物,有人祭獻瑜伽,另有人卻以苦行作為犧牲,那些嚴守誓言的禁欲者,祭獻的卻是智慧和自我習誦。

     29.有人把呼氣奉獻給吸氣,又将吸氣奉獻給呼氣,那些控制了呼吸氣道的人全都專心緻志于調息73。

    另有節制飲食的人,将生息奉獻給生息。

     30-31.他們全都通曉祭祀,靠祭祀把諸罪淨滌。

    食祭祀剩餘的甘露,才能達到永恒的梵境。

    啊,俱盧之雄!不祭祀就連此界都不可得,更何談他界。

     32.展現在韋陀(梵的顯現或常道)前的祭獻,種類是那樣繁多。

    要知道諸祭均由業生,懂得了它,您就會解脫。

     33.帕爾特(阿周那)喲!智慧祭優于财物祭獻,敵人的懲罰者喲!諸業均在智慧中臻于完善。

     34.那些通曉諸谛的智者将要把智慧教授給你。

    您可要好生侍奉他們,不懂就恭敬地向他們學習。

     35.您懂得了它,般達婆!您就不再迷離懵懂,您将靠它見到萬有寓于我又寓于自我之中。

     36.若與那些罪人相比,唯獨您的罪惡滔天。

    所以,隻有乘智慧之舟,才能渡過那罪惡之淵。

     37.阿周那!猶如烈火将柴薪化作灰燼,同樣,智慧之火将諸業燒成灰粉。

     38.因為在此界的淨化,沒有哪個能與智慧類同。

    借瑜伽而獲圓成的人,必将淨化于自我之中。

     39.誰有信仰并控制了諸根,便得到了智慧且對它專誠。

    誰就在得到智慧之後,很快體驗到無上平靜。

     40.如若愚昧又無信仰,心神疑惑,他必亡故。

    心惑之人既無今世,亦無來世,更無幸福。

     41.檀南遮耶喲!若靠瑜伽舍其所為,用智慧斷其所疑,自我克制了自我,那諸業就不會将他縛系。

     42.疑慮寓于内心而生于無知,您要用自己的智劍将它斬殺。

    殺滅之後,婆羅多!您就起來專心緻志修習瑜伽。

     上述為《薄伽梵歌》的第四章,名曰“依靠智慧舍棄有為瑜伽”或“智慧之道”。

     第五章 阿周那說: 1.克裡希納喲!你既稱贊舍棄有為,又稱贊有為瑜伽,二者哪一個更好?請你給我以明确回答。

     薄伽梵說: 2.舍棄有為和有為瑜伽均能導緻無上自由。

    二者中間,有為瑜伽比舍棄有為更加卓著。

     3.如若無所欲亦無所憎,此舍棄者則被認為十分堅定。

    大力士喲!卻除了雙昧(寒暑苦樂等),就很容易獲解脫于束縛之中。

     4.愚夫說數論和瑜伽有别,智者與愚夫則迥然不同。

    隻要正确堅持其一,也能喜獲雙成。

     5.信數論者能達之境,信瑜伽者也能夠到達。

    把數論和瑜伽視為一體,才算是正确的觀察。

     6.大力士喲!不修有為瑜伽,舍棄很難獲得成功。

    修習瑜伽的智者,可以迅速達到梵境。

     7.修習瑜伽淨化心神,控制自我克服諸根,把自我視為衆生之我。

    縱然有為,他也不會染身。

     8-9.明了諸谛堅持瑜伽的人認為“我不做任何事情”。

    觀看、視聽、觸摸、嗅覺、品嘗、呼吸、睡眠、走路、言談、排洩、捉握,還有眼睛的閉和睜,他堅信上述種種都是諸根在根境中的活動。

     10.他将諸業歸于梵,雖然有為無迷戀。

    此人不會染諸罪,猶如蓮葉74水不沾。

     11.為了淨化自我,瑜伽者舍盡迷戀,以身心從事其業,還用智慧和諸器官。

     12.既瑜伽者能有無上平靜,是因為完全舍棄了業果。

    非瑜伽者為欲望所驅使,受束縛是因對業果執着。

     13.靈魂由心舍諸業,自我克制不妄行。

    不使他為非已為,隻是安宿九門城。

     14.神主未造世間諸業,也未将其為者創生,未使有為與果相連,悉皆歸于原質運行。

     15.神主不曾給誰以罪過,也不曾給誰以善為。

    無知所蔽智慧暗,由此衆生變愚昧。

     16.衆生心中之智慧,一旦将那愚昧銷毀,那智慧則猶如太陽,向其無上我投射光輝。

     17.若将心智傾注于它(無上我),對它虔誠以它為終的,則不再進入輪回,其罪惡也會被智慧淨滌。

     18.無論是博學謙恭的婆羅門,還是母牛、大象、小狗及賤民,賢人哲士對待諸類,一視同仁而無尊卑之分。

    75 19.在此界,諸君能降創造之物(世上的生命),是因君心堅持等同。

    梵即等同而無雲翳,因此諸君居于梵中。

     20.遇所惡不應苦悲,逢所好不必高興。

    智慧堅定者不會受惑,通曉梵的人居于梵中。

     21.心靈不與外界相觸,反從自我尋求安舒。

    心神已入梵瑜伽者,才能享受永久之福。

     22.相觸能産生愉快,這是痛苦的孕育者。

    愉快卻有始有末,智者卻不會從中取樂,恭底耶喲! 23.在從軀體解脫前,貪嗔沖擊忍得住。

    圓滿實現瑜伽者,方能品到樂與福。

     24.内有幸福與安恬,猶有光亮心中閃。

    此瑜伽者已成梵,故能得到梵涅槃。

     25.諸仙克已破疑團,濟助衆生心喜歡。

    一切罪惡全消盡,而後方達梵涅槃。

     26.諸苦行者離貪嗔,控制思慮止雜念。

    自我也已被領悟,身邊自有梵涅槃。

     27-28.心神凝于雙眉間76,不與外物相接觸。

    調氣息于兩鼻孔,勻呼吸于納和出。

    離卻欲望與懼嗔,克制諸根及心識,唯想解脫之仙人,永遠化作超然士。

     29.我是祭祀、苦行的享受者,我是全世界的大自在天,我是一切創造物的朋友,懂得我的人便能得到安恬。

     上述為《薄伽梵歌》的第五章,名曰“舍棄有為瑜伽”或“舍棄之道”。

     第六章 薄伽梵說: 1.為所應為而不念其結果,此人方為舍棄者和瑜伽者。

    舍棄者并非舍棄有為,也不是不去點燃祭火。

     2.所謂舍棄乃瑜伽,般達婆啊!您要知曉:如若業果欲念不舍淨,修持瑜伽誰都做不了。

     3.仙人意欲攀瑜伽,有為稱之為途徑。

    仙人所以至瑜伽,其道稱之為無為。

     4.當他無耽于根境,也不迷戀于業中。

    萬般欲念皆舍棄,方稱登瑜伽上峰。

     5.自我應由自我拯救,不要使自我沮喪洩氣,因為自我既是自我之友,自我又是自我之敵。

     6.如果自我克制自我,自我便是自我之友。

    倘若不能克制自我,自我如敵而結怨仇。

     7.一旦克制了自我,心境安恬平靜自若,其無上我便能等視榮辱、涼熱和福禍。

     8.自我滿足于智與識,克制諸根而志不拔,泥土金石等同看,此瑜伽士方為“既瑜伽”(智慧已定的聖人)。

     9.對于同心者、朋友、仇敵,對于中立者、公證人、仇人和親戚,對于聖賢和罪人,一視同仁者無與倫比。

     10.無欲望的瑜伽者77,克制心神和自我,獨自處于清幽處,當與我常相結合。

     11.淨處為己設坐席,切勿過高和過低。

    席上鋪墊谷舌草,覆蓋布片和鹿皮。

     12.端坐于席止根動,控制心猿和意馬。

    凝聚心神于一點,為淨自我修瑜伽。

     13.頭頸軀體要端直,保持安穩不搖蕩。

    意注自己鼻尖頂,切勿顧盼于四方。

    78 14.心神平靜無惶懼,梵行之誓79守不移。

    制心念我持瑜伽,端坐以我為終的。

     15.修持瑜伽的瑜伽者,控制心識、停止思慮。

    與我相應持之以恒,方可達到平靜安谧。

    這種平靜建立于我上,它以涅槃為無上終的。

     16.阿周那喲!飲食過量或不食不餐,那也不能将瑜伽修煉。

    昏睡不醒或不睡不眠,要修瑜伽也很難。

     17.飲食娛樂要适當,睡眠清醒亦合度。

    從事諸業不過分,瑜伽方能滅痛苦。

     18.一旦心慮被調服,絕滅欲望唯念我。

    此無欲之士,稱為離諸欲的相應者。

     19.止息思慮的瑜伽者,自我已與瑜伽相應。

    他好像無風處的燈盞,其燈焰靜直毫不搖曳。

     20.靠瑜伽阻止狂奔的心意,狂奔之心才能被降服。

    唯有通過靜觀自我,才能在自我之中得到滿足。

     21.于此方覺到無幸福,此福不為知根觸。

    唯由心靈所領受,既入其中不複出。

     22.若認為既得之物最好,再無他獲價值更高。

    對此信念堅定不移,那就不為痛苦所擾。

     23.須知,與苦羁之脫離,其名就被稱做聯系。

    修持瑜伽應有決心,而決不要頹喪萎靡。

     24.産生想象之欲望,盡被舍棄無剩餘。

    用心克制諸知根,不與各方相聯系。

     25.憑借着堅定毅力,漸漸地獲得平息。

    将心神都凝聚于我,切勿産生任何雜慮。

     26.動蕩不定的心識,四處漂遊無靜止。

    多方約束勿使狂奔,将其納入自我控制。

     27.瑜伽者的情感已經平複,他純潔無瑕又與梵合一。

    無上幸福來到他的身旁,其心境已現恬适安谧。

     28.滌除罪惡的瑜伽者,隻要與我常結合,滌除掉罪惡,他便容易嘗到幸福的甘味,那是與梵接觸的最大歡樂。

     29.如果自我達到了瑜伽态,處處等觀而無絲毫差别,他便會在一切中見到自我,也會在自我中見到一切。

     30.他在我中能見萬有,也能在萬有中見到我。

    我既不能失去他,他也不能失去我。

     31.我遍居于衆生之内,瑜伽者對我十分崇敬。

    同一的觀念他信守不渝,任其所為仍居于我中。

     32.阿周那喲!誰能把一切比成自我,處處等視苦和樂,誰就可以被認作最高的瑜伽者。

     阿周那說: 33.摩塗蘇陀那(克裡希納)喲!你說瑜伽具有等同性,我卻看不見它的堅實基礎,因為我煩躁不安心神不甯。

     34.克裡希納喲!心識強大且有力,躁動狂奔而無息。

    故把心識比作風,想要制伏它頗不易。

     薄伽梵說: 35.大力士喲!心識誠然難以控制,它躁動不安遊蕩飄忽。

    然而,恭底耶喲!通過反複修習,離卻欲望即能把它調服。

     36.我認為:不克制自我瑜伽狀态确實難達,善于克己奮發努力者才能夠獲得瑜伽。

     阿周那說: 37.克裡希納喲!有信仰卻不能克制自我,心别瑜伽而四處漂移。

    修習瑜伽不能成功,還有什麼地方可去? 38.大力士(克裡希納)喲!若在通向梵的途中,迷茫動搖而踟蹰不前,兩失之人豈不像殘雲而随風飄散! 39.克裡希納喲!您應該徹底消除我的疑問,因為能消除我這疑問的,除了你而無别人。

     薄伽梵說: 40.帕爾特喲!無論是今生還是來世,他都不會殄消,因為任何一個行善者都不會踏上災難之道。

     41.他可以到達賢人的境域,在那裡長久地居住。

    而後,這個失掉瑜伽的人,便降生到純潔的豪門富戶。

     42.或者他投身于明智的修習瑜伽者的家室。

    要得到這樣的投生,在世上可是一件難事。

     43.在那裡,他又悟到了前生所形成的智慧印象。

    于是乎,俱盧難陀那喲!為成功他又重新奮發向上。

     44.這是因為他不由自主地為前生修習所強制的結果。

    所以,即使向往瑜伽,也會勝過吟誦吠陀80。

     45.奮發努力的瑜伽修習者,經努力才能滌除自己的罪孽。

    這成功并非一生一世,曆多生方達此最高境界。

     46.瑜伽者優于苦行者,甚至比智者還要出色,瑜伽者還勝于祭儀執行人。

    因此,阿周那喲!你要成為瑜伽者。

     47.在瑜伽修持者中,唯懷虔信者能淩瑜伽之頂。

    他們以皈依我的赤誠,一心一意地将我崇敬。

     上述為《薄伽梵歌》的第六章,名曰“自我克制瑜伽”或“沉思冥想之道”。

     第七章 薄伽梵說: 1.請聽啊,帕爾特喲!你已經把我當做了庇護者,你修習瑜伽将我冥想,無疑你能夠完全懂得我。

     2.我要把智慧和知識毫無保留地告訴你。

    你懂得了它,在此界,再無其他所要知道的東西。

     3.努力追求成功的人,千人之中隻有一個。

    在努力且成功者中,僅有一人真正知我。

     4.地、水、火、風、空,心、智慧和我慢,是我那原質的八個不同方面。

     5.這還是比較低級的原質。

    須知,大力士!我還有高級的原質。

    這種高級原質化成了生命,整個世界皆由它所載持。

     6.它孕育了世間萬有,這一點你應當了解。

    我既是全世界的起源,又是全世界的毀滅。

     7.檀南遮耶(阿周那)喲!高于我的,沒有其他任何東西。

    宇宙萬物均系于我,猶如一線将群珠穿起。

     8.恭底耶!我是水的滋味,我是太陽和月亮的光芒。

    我是吠陀的“唵”音81,我是人的英氣和空中的聲響。

     9.我是大地的清香,我是火中的光焰。

    我是衆生的生命,我是苦行者的苦行。

     10.帕爾特喲!你要知道,我是萬有的永恒之種,我是智者的智慧,我是光榮者的光榮。

     11.婆羅多的英雄!對于衆生,對于強而有力的人們,我是舍棄欲望和情感的力量。

    我是不違達摩(精神責任)的欲望。

     12.要知道,屬于薩埵(善的本質)、羅阇(情感)和答磨(無明、惰性)的萬有都來源于我。

    它們均含于我内,而我卻不為它們所包括。

     13.迷惑全世界的萬有,皆由三德所演生。

    受惑的世界,并不知我高于萬有且亘古常恒。

     14.我的摩耶也由三德所成,它神聖奧妙難以克服。

    唯有皈依我的人,才能将這摩耶超度。

     15.受惑作惡的卑賤者,卻不肯皈依于我。

    其智慧已被摩耶擄走,其本性則屬于阿修羅。

     16.阿周那——婆羅多俊傑喲!有四種善行者将我敬慕。

    他們是疾苦者和求知者和貪财好利之徒和賢哲。

     17.其中最優良的是賢哲,因其常修瑜伽信仰專一。

    他們為我所至愛,我為他們所至喜。

     18.上述均為尊貴者,唯賢哲被認做我自己。

    因其心與我相應的哲人,對我笃信,以我為終的。

     19.賢哲經曆多生,最終卻要歸于我。

    萬有皆為婆蘇天,這個大我很難得。

     20.智被諸欲擄走的人,便皈依于其他諸神。

    他們為其原質所強制,隻得将各自的禮儀遵循(以期獲得享樂和權力等)。

     21.心懷虔誠的信仰者,無論想崇拜什麼形象,我都會讓他們堅守各自的信仰。

     22.有的人懷着那種信仰,對那種形象敬仰尊崇。

    他從中滿足了欲望,這欲望也都是由我所規定。

     23.那些智力淺薄者,得到的是短暫之果。

    敬仰神者歸于神,虔信我者歸于我。

     24.那些沒有頭腦的蠢材,認為無形之我有形象。

    其實,他們并不明白,我的最高存在永恒至上。

     25.我受瑜伽摩耶82的掩蔽,對萬有均不出露顯現。

    這一受到迷惑的世界,并不知道我不生不變。

     26.往昔和現在的萬有,阿周那喲!我全都知曉,我也知道将來的萬有。

    然而,對我卻無人明了。

     27.願望和仇恨産生于雙昧,敵人的懲罰者,婆羅多喲!創造物世界的衆生都因雙昧陷入了迷惑。

     28.有些人根絕了罪惡,在有為中積聚了功德。

    他們堅守誓言始終不渝,脫離了雙昧且敬仰我。

     29.努力奮發求我佑,為從老死獲解脫。

    他們全知梵和業,亦能全知純自我。

     30.我含超神、超萬有,也将那超祭祀囊括。

    心我相應的瑜伽士,即使在壽終也知我。

     上述為《薄伽梵歌》的第七章,名曰“智和識瑜伽”或“智和識之道”。

     第八章 阿周那說: 1.人中的俊傑(克裡希納)喲!何為純自我?何為梵?何為超萬有?何為超神?何為業? 2.摩塗蘇陀那喲!在人體中,何為超祭祀?克制自我的人在臨終時,又該怎樣将你認識? 薄伽梵說: 3.最高的不滅則是梵,所謂純自我即自性,創造則被稱做業,業能使萬物誕生。

     4.人中的俊傑(阿周那)喲!變滅性則為超萬有(有形世界),超神亦即布魯舍(普遍精神),體中的超祭祀(寓居的祭祀廟)就是我。

     5.壽終之時思念我,捐棄軀體而别離,他會溶入我的狀态。

    此真真切切而毋庸置疑。

     6.恭底耶喲!在壽終時,無論對何物思慕,脫體後必歸其所思,此因對所思常念之故。

     7.因此,你就參加戰鬥吧!無論何時都要把我回憶。

    将心神和智慧都用于我,您将歸于我而毋庸置疑。

     8.反複修習瑜伽使心識平靜,約束它,不讓它四處漂移,使其專念無上的布魯舍,方能将神聖的布魯舍皈依。

     9.他應該沉思先知和古人,思念萬有的浮載和君王,浮載小于極微亦不可名狀,它勝過黑暗而色如燦陽。

     10.一個人在臨死之前,心神甯靜堅守信仰。

    他憑瑜伽之力準确地把生息凝于雙眉中央,這樣方能将那神聖無上的布魯舍歸往。

     11.有一境,知吠陀者稱之為不滅,離卻情感的苦行者83方能進入其中,過梵行生活84的人都渴望把它得到,我這就簡要地把它講給你聽。

     12.他把諸竅全都封閉,而将思慮禁锢于心底,置生息于自己的頭頂(雙眉中央),執着瑜伽而堅定不移。

     13.稱梵為神秘的“唵”音,專心緻志地将我思憶。

    這樣一個舍身而去者,方能達到最高目的。

     14.凝思自我經常不斷,心無雜慮始終如一。

    帕爾特喲!此瑜伽者常修不懈,得到我就十分容易。

     15.高尚的人已獲圓成,歸我之後亦不再生。

    再生則為痛苦之源,它易消失且無常恒。

     16.阿周那喲!梵界之下,盡是充滿輪回的世界。

    恭底耶喲!一旦歸我之後,便不會再生。

     17.曆千世為梵一夜,越千載為梵一日。

    明了此種情況者,方為懂得晝夜之士。

     18.當白晝來臨時,萬物由晦而現;夜晚來臨又複逝,此時稱為不明顯。

    85 19.帕爾特喲!再三出露的萬物必然覆沒于夜晚。

    當白晝來臨,萬物又會再現。

     20.超越冥有,另有冥性永存。

    萬物盡皆消逝,唯有冥性不泯。

     21.所謂永恒不滅的冥性,被稱之為最高的終點。

    這正是我的無上住所,達到之後便不再複返。

     22.帕爾特喲!至高無上的布魯舍,唯靠虔誠的信仰才能獲得。

    萬有均寓于他内,一切均由他遍充囊括。

     23.婆羅多族的俊傑喲!瑜伽者何時逝而再生,何時逝世而不再返,我将告訴你那個時間。

     24.火、光、白晝、白半月(月滿),太陽北歸的那半年,通曉梵者此時逝,便會趨向于梵。

     25.有煙、夜晚、黑半月(月缺),太陽南去的那半年,此時若至月光界,瑜伽之士仍複還。

     26.兩條宇宙的永恒之道,被認為是一明一暗(智慧之道和無明之道)。

    循前者不再投生(自由),循後者仍舊複返。

     27.帕爾特喲!瑜伽者搞懂了這兩條道路,他就不再受迷惑。

    因此,阿周那喲!你無論在什麼時候,都要修習瑜伽。

     28.瑜伽者弄通了上述道理,便能超越吠陀中講到的祭祀、苦行和布施的功德果,也才能達到太古無上的住所。

     上述為《薄伽梵歌》的第八章,名曰“不滅梵瑜伽”或“不滅梵之道”。

     第九章 薄伽梵說: 1.因為你是不愛挑剔的人,所以我要把那最高機密對你解說。

    如果你懂得了這種智和識,就會從罪惡的深淵中得到解脫。

     2.它是學問之王,機密之首,它很神聖且又無上至極。

    它明白易懂合乎達摩,永恒不逝而且行之也易。

     3.般達婆(阿周那)喲!不信這種達摩(純我之學)的人,就不能歸于我,而會重蹈那伴有死亡的輪回覆轍。

     4.全宇宙盡我所充,而茫茫不顯我形。

    那萬有均涵于我内,我卻不涵于萬有之中。

     5.萬有卻又非含于我内,請看我的瑜伽多神聖!我的自我為萬有之源,維持萬有而不為萬有所容。

     6.猶如大氣彌漫各處,而且常居太空。

    要知道,那萬有同樣寓于我中。

     7.恭底耶喲!劫末萬物都歸入我那原質。

    到劫初,我又将萬有創始。

     8.我用自己的原質,再三把群有創生。

    群有皆不由自主,是因受原質所控。

     9.檀南遮耶(阿周那)喲!任何業(創生和終止)都不能束縛我,因為我處之泰然,又不将諸業執着。

     10.恭底耶喲!在我的監督之下,原質産生了動靜之物。

    正是由于這種原因,宇宙才會周而往複。

     11.我依附于人的形體,愚昧者卻将我輕侮。

    他們不識我的無上性,不知它是萬有的大自在主。

     12.有些人行事徒勞願望虛空,智慧貧乏而心地愚蒙,他們所具有的是羅刹86(不潔淨、情欲強烈、邪惡的動物)和阿修羅(愚暗、無明的動物)的迷惑之性。

     13.恭底耶喲!那些高尚者所具有的卻是神的屬性,他們知我是不滅的萬有之源,而且誠心實意地将我崇敬。

     14.他們經常将我禮贊,堅守誓言努力奮争,常修瑜伽向我行禮,對我敬仰心懷虔誠。

     15.有人以智為祭品向我奉獻,将我視為一體而對我尊崇,或者将我分别視為多類敬仰我,我卻為遍宇之容。

     16.我是火87,我是神聖的贊詞88,我是祭品89,我是藥草,我是酥油之清90,我是祭祖的供品,我是祭祀,我是祭祀的舉動。

     17.我是這個宇宙的父母,也是宇宙的浮載者和先祖,我是《梨俱》《夜柔》和《娑摩》91,我是“唵”音和可知之物。

     18.我是終的、朋友、主人和見證,我是庇護所、住所和載承,我是起源、毀滅和存在,我是貯藏所和不朽之種。

     19.阿周那喲!我放射着光和熱,我操縱潑灑着雨水。

    我為永生又為死滅,我亦是亦非(顯現和不顯現)。

     20.有人懂得三吠陀92,罪惡淨盡飲蘇摩93。

    他們欲求升天路,借以祭祀敬慕我。

    帝釋淨界既達到,在天享受天神果。

     21.廣闊天宇任享受,功德耗盡入死域。

    衆生如此蹈三規,貪圖享樂獲來去。

     22.誰敬仰我,專心思念我,而沒有一絲一毫邪念,誰堅持修習瑜伽,我就将給誰以幸福财産。

     23.恭底耶喲!即使有些信仰者,虔誠地将它神崇敬,這也等于崇敬我,縱使其方式不合規定。

     24.我為諸祭之主,又為諸祭的享受者。

    有人之所以失足,是因沒有真正知我。

     25.虔信神者歸于神,虔信魔者歸于魔,虔信先祖歸先祖,虔信我者歸于我。

     26.有人獻我以花葉,又獻水果表虔誠。

    我受虔誠之供物,是因奉者心純淨。

     27.恭底耶喲!把你的所為和所食,把你的苦行和施舍,把你的祭獻和供物,都當做祭品獻給我。

     28.您将解脫業的束縛,也将脫離善惡之果。

    自我修習舍棄瑜伽,解脫之後則能歸我。

     29.我對萬有一律等觀,既無所愛也無所憎。

    虔敬我者寓于我内,我也寓于他們之中。

     30.即使罪惡多端品格低劣,隻要他專誠敬仰我一個,那他也當被認為是善者,因為他已做出正确抉擇。

     31.隻要他趨于永久的平靜,便能速成達摩的化身。

    你應該懂得,恭底耶喲!虔信我的人永不凋殒。

     32.即使是出身卑賤者——婦女,犬舍(商賈階層)、首陀羅(侍仆階層),隻要求我庇護,帕爾特喲!也能達到無上目的。

     33.更何況有功德的婆羅門,以及虔誠的諸王和仙人!94這樣一個痛苦無常的世界,你既已進入,就要對我笃信。

     34.專心于我吧,要向我獻祭!虔信于我吧,要向我敬禮!您要把我作為最高歸宿,您完成了瑜伽就将與我合一。

     上述為《薄伽梵歌》的第九章,名曰“王學王秘瑜伽”。

     第十章 薄伽梵說: 1.大力士喲!你既然高興,就請聽我的金玉良言。

    我把它講給你,是出于良好的意願。

     2.不論是群神還是大仙,均不知我的始初。

    而我卻是天神的起源,又是大仙們的始祖。

     3.誰知我是諸界的大自在,是非生而且沒有始初,誰就是人中不受迷惑者,誰就能把所有罪過消除。

     4.智、識、無惑、寬恕、真理、克制、平靜、快樂、痛苦、生死、畏懼與無畏。

     5.戒殺、平等、滿足、苦行、施舍、榮辱,凡此衆生的不同氣質皆由我生出。

     6.七位大仙、以前的四位95。

    還有摩奴,皆為我的思想産物,帶着我的天性。

    在此界,世人皆出自此。

     7.誰真正弄懂了我這表現,真正弄懂了我這瑜伽,誰就能達到永恒的瑜伽之境。

    我說的真切而無一點虛假。

     8.我是萬有的起源,萬有皆由我産生。

    如此認識我的智者,敬仰我而心懷至誠。

     9.如果時常思念我、談論我,把畢生都奉獻給我,且能互相鼓勵勸勉,那就會知足而常樂。

     10.對于那些常持瑜伽,且又虔心敬我的人,我便授之以智慧瑜伽,依靠它方能向我趨近。

     11.我寓于每個人的内心,我用明亮的智慧之燈,照亮他們心中的愚暗,是出于對他們的同情。

     阿周那說: 12-13.您是無上梵和最高住所,您是神主和最高的淨化者,您不是所生而遍滿一切,您是永恒和神聖的布魯舍。

    仙人和天仙:那羅陀、阿悉多、提婆羅和毗耶娑,他們都曾講到過您,說您是永恒光輝者,是原初神靈,天生而遍滿一切。

    而今天您卻親自向我述說。

     14.凱舍婆(克裡希納)喲!您對我說的這番話,我全都信以為真。

    的确誰都不知您的表現,無論是鬼還是神。

     15.唯有您親知您的自我,萬有之源啊!神中之神!至高無上的布魯舍!萬有之主喲!世界之君! 16.您的自我顯現很神聖,您借以将那諸界充盈。

    您存身賴以這彌漫之态,請仔細地把它講給我聽! 17.世尊(克裡希納)喲!我總在考慮您,可我不知道如何将您認識。

    現在,我當從哪些方面思考您?啊,瑜伽師! 18.瞻納陀那(克裡希納)喲!請再将您那表現向我細說,請再把您那瑜伽對我詳談。

    此因為,聽者不滿足于您那甘露之言。

     薄伽梵說: 19.好吧!俱盧族的英雄啊!我這就給你概要地講講我那神聖表現,我廣遠遼闊無垠無邊。

     20.古塔給舍(阿周那)喲!我為衆生之始,我為衆生之中、末,我為衆生心中之自我。

     21.在阿提帖中,我是毗濕奴。

    在光明中,我是太陽。

    在風神中,我是摩利支。

    在群星中,我是月亮。

     22.在吠陀中,我是娑摩吠陀。

    在諸神中,我是伐裟婆(因陀羅)。

    在知根中,我是心。

    在衆生中,我是知覺。

     23.在婆蘇中,我是帕伐羯。

    在夜叉羅刹中,我是維帖奢。

    在群山中,我是迷盧山。

    在樓陀羅中,我是商羯羅。

     24.要知道,帕爾特喲!我是家庭祭司之主:蒲厲賀斯帕底。

    在衆多将領中,我是塞建陀。

    在所有湖泊中,我是浩瀚之海。

     25.在大仙中,我是步厲古。

    在語言中,我是單一的“唵”聲。

     在祭祀中,我是默禱祭。

    96在群山中,我是喜馬拉雅之峰。

     26.在樹木中,我是阿濕婆陀。

    在天仙中,我是那羅陀。

    在幹達婆中,我是吉多羅羅他。

    97在成就仙中,我是仙人迦毗羅。

    98 27.在馬群中,我是長耳馬,須知它生于甘露之漿。

    在佳象中,我是藹羅婆特。

    在人群中,我就是君王。

     28.在兵器中,我是金剛杵。

    在母牛中,我是如意牛。

    在生殖者中,我是矜達婆。

    在群蛇中,我是伐蘇啟。

     29.在水族中,我是伐樓拿。

    在龍群中,我是阿難多。

    在先祖中,我是阿利耶曼。

    在執法者中,我是焰摩。

     30.在鬼怪中,我是蒲羅賀拉陀。

    在計度中,我是時刻。

    在飛禽中,我是金翅鳥。

    在獸群中,我是獅子。

     31.在淨化者中,我是風。

    在勇士中,我是羅摩。

    在魚類中,我是鲨魚。

    在河流中,我是恒河。

     32.阿周那喲!我是一切創造物的始、末、中。

    論學說,我是純我之學。

    對于雄辯者,我則是論證。

    99 33.我是字母中的“阿”字母,我是離合釋的相違釋,100我是無盡無休的時間,我是形貌遍宇的載持。

     34.我既是吞滅一切的死,又是将要誕生者的生,陰性名詞中我是聲望、興旺、語言、記憶、才智、堅定、寬恕。

     35.在贊詞中,我是普利诃娑摩。

    在韻律中,我是伽耶特利之韻101。

    在月份中,我是摩伽濕利舍。

    在季節中,我是煙花之春。

     36.我是發光者的光輝,我是有力者的勇猛,我是勝利,我是堅持,我是高尚者的美德。

     37.我是詩人中的烏商那,我是仙人中的毗耶婆,我是般度後裔中的檀南遮耶,我是雅度族的婆蘇提婆。

     38.我是懲罰者的棍杖,我是求勝者的良策,我是嚴守秘密的沉默,我是智者的智慧。

     39.凡萬有之種,阿周那喲!那都是我。

    假如沒有我的存在,也就沒有動者和靜者。

     40.敵人的懲罰者喲!我那神聖的表現,無盡無休。

    這種表現的遼闊邈遠,已由我概要地向您述說。

     41.任何存在,不論它力量超人,還是威嚴壯麗、燦爛輝煌,它的産生,您要知道,都是出于我的一份光芒。

     42.好了,阿周那!對您說來,知道得那麼多又有何用?我隻需要用我的一部分即可将那全宇宙充盈。

     上述為《薄伽梵歌》的第十章,名曰“表現瑜伽”或“神聖表現之道”。

     第十一章 阿周那說: 1.您出于對我的寵愛,才對我傾訴了金玉良言,稱為純自我的最高秘密驅散了我的疑團。

     2.蓮花眼(克裡希納)啊!關于萬有的生和滅,我從你那聽了個仔細。

    我還詳盡地聽了你那常存不滅的威嚴和壯麗。

     3.至高無上的自在天啊!您已經如實地把自我講了講。

    至高無上的布魯舍喲!我還想看看您那神奇的形象。

     4.神主啊!如果你認為,你的形象可以給我看看,瑜伽之主啊!那就請您将不滅的自我顯現。

     薄伽梵說: 5.帕爾特喲!請看!我的形象變化萬千,種類殊多,奇妙動人,形态不一,五彩斑斓。

     6.啊,婆羅多!請看阿提帖、樓陀羅、婆蘇、雙馬童、摩錄多!102請看那未曾見過的諸多奇景! 7.古塔給舍(阿周那)喲!整個宇宙成為一個整體,動靜之物均由它所包容,現在就請您仔細觀看!想見之物都在我的形體之中。

     8.然而,靠你的肉眼,卻不能将我觀察。

    我贈您一對神奇的眼睛,來觀看我的神奇瑜伽。

     桑遮耶說: 9.這位偉大的瑜伽主剛把上面的話講完,便把無上的神奇容貌呈現在帕爾特面前。

     10.面目不一,衆多奇觀;天上神飾,雜沓紛繁;武器高擎,種類殊多;兵刃不同,神妙非凡。

     11.身着天衣飾花繡,膚擦香膏神聖油。

    盡是奇輝映異彩,諸方神貌多無休。

     12.若論大我光輝,唯有千日同升,齊照耀于太空,方可與之類同。

     13.整個宇宙歸于一體,千差萬别各不相同。

    般度之子在此所見,均在神上神的體中。

     14.檀南遮耶見到這種形象,毛骨悚然,大為驚異。

    躬身合十向神敬禮,平身之後,便開口言語。

     阿周那說: 15.神啊!在您身上見到了諸神,見到了神龍和諸位仙人,見到了梵主坐于蓮座,還有那萬有荟萃于汝身。

     16.見您有無數臂、腹、口、目,您的形貌繁多無盡無窮,形貌遍宇喲,宇宙之主!于各方均不見您的始、末、中。

     17.我見你頭戴王冠,手執釘錘,神輪托在掌上,你身軀高大無法測度,光芒四射燦爛輝煌。

    從各方都難以正視,您的光焰恰似那熾火燦陽。

     18.您是可知的不滅終極,您是常恒不逝的布魯舍,您是宇宙的最高歸宿,您是永恒達摩的不朽衛護者。

    我知道,您是古老的存在。

     19.我見您沒有始、中和盡頭。

    您威力無窮、生有無數雙手。

    您以日月為目,面如熾火,以自己的光輝普照宇宙。

     20.天地之間唯為您所漫布,四面八方唯為您所滲透。

    看到您那奇異可怕之形,三界都被吓得發抖。

     21.神群絡繹不絕地進入你的軀體,那些惶懼者雙手合十對你稱頌,大仙和悉檀仙衆同聲祝願“您好”!并以最美的贊詞将你歌詠。

     22.樓陀羅、阿提帖、婆蘇、薩睇耶,毗濕婆、雙馬童、摩錄多、烏濕摩波、幹達婆、夜叉、阿修羅和悉檀諸仙,他們都凝望着您而惶恐驚愕。

     23.巨臂之神啊!你那碩大的軀體有無數面、目、腹、股和胳臂,因為口生獠牙而令人生畏,諸界見到你和我一樣恐怖戰栗。

     24.毗濕奴喲!你高聳雲霄,光輝燦爛,大口如盆,巨目閃閃。

    見到您,我的心瑟縮顫抖,我不能甯定泰安。

     25.神主啊!你的口猶如劫末之火,顆顆巨齒而令人恐怖,見到它我失魂落魄。

    平息吧!宇宙之歸宿! 26.持國的兒子們,和那些護世之王,還有毗濕摩、德羅納、蘇多之子和我方的良将。

     27.瞬息之間都被吸進您的口,您嘴裡的巨齒讓人畏懼。

    見到已經化為齏粉的頭顱,還挂在您那牙齒的縫隙。

     28.宛如條條川溪江河向着大海洶湧奔流,人世諸雄也紛紛進入您那噴焰吐火之口。

     29.好似習蛾迅速撲向熾烈的火焰而毀滅,衆人也迅速沖進您的許多大口而終絕。

     30.毗濕奴喲!您用噴焰吐火之口向四周吞噬舔吮着衆人,您以光輝充滿宇宙,又用可怕的烈焰将它烤焚。

     31.平息吧,無上神!向您敬禮,請告訴我形象可怕的您是誰?我想了解您這位太初之神,因為我不知道您有何種作為。

     薄伽梵說: 32.我是永恒的毀世之時,我的責任就是毀滅衆人。

    那敵方的勇士,即使沒有您,也都會蕩然無存。

     33.請您站起來吧!克敵之後,您将擁有富國,取得美名。

    那些人早已被我殺死,您隻是充當工具,左臂子弓(阿周那)喲103! 34.德羅納、毗濕摩、遮耶達羅他、迦爾那以及其他善戰的英雄,他們已經被我殺滅,請誅戮吧!不要畏懼,戰鬥吧!您将無敵于陣中。

     桑遮耶說: 35.着冕者(阿周那)聽了凱舍婆(克裡希納)這番話,如鲠在喉嗫嚅不能成聲,哆嗦着雙手合十再次彎腰行禮,開口講話而心裡卻極度惶恐。

     阿周那說: 36.正因為您的威名,赫裡史給舍(克裡希納)!全世界都為之歡欣鼓舞拍手稱頌。

    諸成就仙群都會向您彎腰行禮,所有的羅刹也都被吓得四散逃命。

     37.崇高之神啊!無限者啊!神主喲!宇宙的寓所啊!您為創始者且比凡高,您怎能不令仙群競折腰!您為非變異,又為是亦非是,或高于二者。

     38.宇宙之歸!無盡無了!您是原神,您是原人,您是宇宙的最終歸宿。

    您是知者、被知者和至上終極,貌無窮喲!宇宙皆由您遍布。

     39.您是風神、死神、火神、水神,您是月神、生主和人類的祖宗。

    向您行禮、行禮、千次行禮!向您緻敬、緻敬、再次緻敬! 40.萬有啊!在前後向您行禮!從四面八方向您緻敬!因為您力量無限,遍充萬有,威力無窮!所以,您是萬有。

     41.認為您是朋友,才冒昧地喊:“嗨,克裡希納!”“嗨,雅達婆!”“嗨,朋友!”我未覺察到您的偉大,是因對您至親或因疏忽之過。

     42.我單獨與您相處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