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

關燈
前之談變也,斥體為目,實曰恒轉。

    于轉變不息之本體而析言其動勢,則說為一翕一辟之變。

    直指轉變不息之本體而為之目,則曰恒轉。

    恒轉者,功能也。

    此乃前所未詳,故次明之。

     尚考護法業已建立功能,然吾今之言此,則與彼截然殊旨。

    姑陳其概。

     一曰:功能者即實性,非因緣。

    護法計有現行界,因更計有功能沉隐而為現界本根,字曰因緣。

    現行界,亦省稱現界,義詳前注。

    此巨謬也。

    夫其因果隐顯,判以二重;功能為現界之因,隐而未顯。

    現界是功能之果,顯而非隐。

    兩相對待,故雲二重。

    能所體相,析成兩物。

    功能為能生,其體實有。

    現界為所生,其相現着。

    截然兩片,故非一物。

    顯而著相者,其猶器乎?隐而有體者,其猶成器之工宰乎?護法固以因緣喻如作者。

    以上叙彼計訖。

    妄執紛綸,空華幻結,以此除執,誰謂能除?護法亦依《般若》而言觸無所得,但按其立義,實未能除執。

    餘以為現界自性本空,自性猶言自體。

    唯依妄情執取故有。

    現界者,即世俗所執色心諸行之總名耳。

    若将情見或意想所執取之色相、心相,一切剝落,更有何物可名現界哉?若了現界實無,則知因緣亦莫從建立。

    唯由妄情所執現界空故,而本有不空實性,方乃以如理作意得深悟入。

    本有者,法爾本然,不由意想安立故。

    實性者,本體之異名。

    作意者,觀照義。

    正智觀照,契應正理,遠離颠倒戲論,故曰如理作意。

    元來隻此實性,别無現界與之為對。

    不取色相,不取心相,乃至亦不取非色非心之相,遠離一切意想境界,冥然所遇即真矣,寂然本體呈露矣。

    甯複有所對可說為現界哉?是故我說功能,但依實性立稱,不以因緣相釋。

    現界已無,說為誰之因緣?斯與護法,異以天淵。

     附識:吾宗千言萬語,不外方便顯體。

    顯者,顯明之也。

    本體難設言诠,故須方便。

    見到體時便無現界。

    即如凡情執有山河大地等相,智者了知此等相都無自性,即是皆空。

    如實義者,森羅萬象,無非清淨本然,即于萬象之上而一一皆見其是清淨本然,卻非謂萬象渾然成一合相,始名清淨本然。

    此處切勿誤會。

    清淨本然者,本體之代語。

    實未曾有如世間情見所執山河大地等相可得故。

    豈等空見論者蕩然一無所有,但謂如世間情見所執山河大地等相不可得耳。

    如世如字對下等相為指似之詞。

    故見體則知現界本空,非故作妙語。

    悟《般若》者,當印斯旨。

     護法唯未見體,故其持論種種迷謬。

    彼本說真如為體已,又乃許有現界而推求其原,遂立功能作因緣,以為現界之體焉。

    若爾,兩體對待,将成若何關系乎?夫現界者,随俗假說故有。

    若據勝義,即現界諸相元無自體,故不應作現界相想,而現前莫非真體呈現矣,安有現界可得乎?如其執取現界,又計有隐于現界背後之體以為因者,是則唯憑情識妄構,種種建立,惑相紛纭,從何觌體?甯非作霧而以自迷欤!至于真如一名,大乘舊以為本體之形容詞。

    古譯如如,以其非戲論安足處所故。

    後譯作真如,似稍失本義。

    原其廣除相縛,情計所執諸相,總名相縛。

    而後微示本體非空,以其難為之名,狀曰真如。

    此固人天勝義也。

    然自護法說來,則真如遂成戲論矣。

    彼既許有現界,又許有現界因緣之體,明是層層相縛,則其所謂真如體者,不過又增一重相縛耳。

    護法之學,昔無彈正,吾所為辯之者,誠有所不得已耳。

    雖獲罪宿德,亦何敢辭! 二曰:功能者,一切人物之統體,非各别。

    護法之立功能也,固不以衆生為同源,宇宙為一體。

    其說以謂每一有情之生,皆有自功能為因,而此功能亦名種子。

    體性差别,數極無量,殆如衆粒。

    有情者,人或衆生之異名。

    體性差别者,不一之謂差别。

    護法本以功能為現界因緣,而于現界則析成許多獨立之體,即将一人之全宇宙總分為八識,每一識又析作相、見、自證三分,已見前注。

    然亦将自證攝屬見分,以與相分對待成二。

    如眼識二分,相分即色境,見分即了别是已。

    耳識等準知。

    據此,則現界千差萬别,當由其因緣不一,故說功能衆多,其體差别。

    又彼計諸功能複有染淨或善惡等之異其性,故說性差别。

    若爾,勢等散沙,伊誰搏控?爰建阿賴耶識,是作含藏。

    彼計一人有八識,阿賴耶為第八識。

    阿賴耶者,藏義,處義,以是無量種子所藏處故。

    阿賴耶者,因自種起,賴耶亦析作相、見二分。

    相分者,略舉之則根身乃至日局員與等器界皆是也。

    見分,舊說為深細不可知。

    賴耶二分,各有自種為因,必有因緣方得起故。

    複持自種及餘種,自種者,賴耶自家種子也。

    餘種者,謂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各各有自種子也。

    賴耶含藏萬有,凡自種及餘眼識等種,皆為所攝持,恒不散失。

    問賴耶持餘識種,于義可成,賴耶既因自種起,如何能持自種?答曰:彼計賴耶自種為因,而賴耶為果。

    無始已來,因果恒俱時而有,非是因先果後,以故果得持因。

    故号一切種子識。

    所以生生不息。

    此識無始時來,念念生滅,前後變異其體非是恒常。

    而恒相續,定無間斷,未嘗随形骸以俱盡。

    故喻如暴流。

    暴流非斷非常,前水引後,故非斷。

    後水續前,故非常。

    迹護法功能又名種子,析為個别,攝以賴耶,攝者總持義。

    阿賴耶識亦省稱賴耶。

    不悟種子取義,既有拟物之失,拟稻等物種故。

    又亦與極微論者隐相符順。

    外道小宗計有實微,其數衆多。

    此亦計有實種,數複無量。

    宇宙豈微分之合?人生讵多元之聚?故彼功能,終成戲論。

    若其持種賴耶流轉不息,流轉者相續義。

    直謂一人之生自神識迥脫形軀,從無始來恒相續轉而不斷絕,則亦與神我論者無所甚異。

    神識者,第八識染淨之通名。

    舊說第八識在凡位則名賴耶,以攝藏染種故;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