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理進化退化演説
關燈
小
中
大
:「可,丘得之矣。
」其説規天矩地,哲想周至,深慮時勢變更,六經將如已陳芻狗,不足以利用於世。
推舟於陸,立見其窮,幾何而不敗哉!孔聖受命制作,與時偕行,經中既有周旋補救之條,如夏尚忠,殷人承之以敬;殷尚質,周人承之以文。
又,救僿莫若忠。
復起小大驗推之例。
董子闡明經義,乃有再而復、文質。
三而復、三正。
四而復、四帝。
五而復、五德。
九而復如神農、二高、堯、舜、禹,夏、商、周。
諸等級,以濟世變之窮。
彼泥古不化者,竟目經爲史,而混糅金鐵,是管窺也,蠡測也,豈識天海之高深乎! 中國孔卒以後經術進行比今五洲表借用五等名詞,以明進行之次序,年愈久愈文明。
鎔案:孔子卒於魯哀公十六年,其晚年,創作新經已漸施行於世。
如尼山授徒,從遊者日益衆;喪服既遵於及門,知禮見疑於司敗;晏子知其莫殫,封人決其何喪。
經開選舉,而戰國多遊士;孟子亦歷聘梁、齊。
經興學校,而子夏教西河。
過化存神,禮意深洽人心,故聖制無所阻滯。
迨嬴秦合併,始稱皇帝,《尚書》學。
其實不過一王之疆域也。
方三千裡。
李斯爲相,學出荀卿,卿爲子夏五傳弟子,斯學於卿,得帝王之術。
開國建設,憲章經制。
郡守即《王制》方伯之異名,小篆即孔氏古文之變體;長城嚴夷夏之防,《春秋》學。
巡狩舉岱宗之典;《尚書》學。
博士乃興學之漸,焚書絶百家之言;專存孔經。
規摹孔道,漬入經郛。
漢代沿革官制,始備三公;武帝罷太尉爲大司馬,成帝改禦史大夫爲大司空,哀帝改丞相爲大司徒。
後漢、曹魏因之。
肇始舉賢,限以四科;夏時準行於《太初》,五經特掌以博士。
更置博士弟子。
以及典午沿漢制之九卿,西魏仿周官之六職;唐則府兵有似井乘,刑律且從八議。
損益潤澤,大都祖述孔門,非所謂由是則治,不由則亂乎?況孔經屢言四海,至今大東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始徵實驗;將來五洲五帝,必合於《大戴·帝德》之説、《尚書》四鄰之義;直至泰皇一統,六合爲家,經中人學,《春秋》、《尚書》爲人學。
概徵實行,乃可進求天道,《詩》、《易》爲天學。
孔經所以下俟百世,久而彌光也。
方今非澳草昧,歐美割裂,世界競争,甫入大戰國時代,列強放恣,説士橫議,滄海狂流,終折衷於至聖。
天將啟之,誰能阻之?木鐸萬世,其在斯歟! 世界退化四表以百年比五十以下爲退化。
○地球進化,由微塵增長至三萬裡,退化則由三萬裡歸於毀、空。
《列子》天下有形之物未有不銷毀者也。
六經據衰而作專言退化表經説詳退,由退可以知進;西人詳進,由進可以知退。
二者互文見義,合之乃全。
鎔案:老子《道德經》曰:「失道《書·顧命》:「皇天用訓厥道。
」而後德,《月令》五帝五德。
失德而後仁,《孟子》:「三代之得天下以仁。
」失仁而後義,如《春秋》召陵伐楚、救邢、城楚丘、盟首止之類。
失義而後禮。
《春秋傳》於列國交際多言禮。
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也。
」據此,可見列國諸侯泯棼無禮,大國以禮責弱小,小國以禮事強大;攜貳取戾,玉帛乃變幹戈。
衰亂已極。
孔子作《春秋》,表彰桓、文爲伯,上尊周室爲王,此《春秋》所以爲王伯學也。
《王制》爲之傳。
《書經》由成、康之王《顧命》。
尚推堯舜,肇開帝統,又於《鴻範》建皇極,此《尚書》所以爲皇帝學也。
《周禮》爲之傳。
就時代而順推,則虞、夏、商、周遞嬗遞降,主德由盛而衰,疆域由大而小,以爲退化,似也。
徵諸事實,文野懸殊,經爲雅言,史不雅馴,二者枘鑿;長夜綿綿,不知經中文明政治乃後世帝王之標本。
作法於前,垂範於後;立竿於上,倒影於下。
五帝四帝待人而行,三皇泰皇非時不可。
故已往之孔經分明退化,現在之孔經正當進化,將來之孔經必進大化。
全球一統。
進化之極,勢必分裂,地球之成,終必毀滅;則孔經退化之説,正爲分裂毀滅之世界而言,其韞匵而下俟者,年代之久長,真不可思議,不可限量耳。
自史公作《史記》,擇雅言,厥協注六經異傳,糅雜經説,立名古史,後人遂以《春秋》爲魯史,《尚書》爲古史,豈足以知聖哉? 亞洲退化用夷變夏例表經説留此四字,以爲退化標目。
近日新學家皆主之,如無政府主義是也。
鎔案:《孟子》有曰:「吾聞用夏變夷,此《春秋》大例,進化之説。
未聞變於夷。
」後世退化之説。
天地之道,日中則昃,月盈則虧,陰陽盛衰,亘古如此,人事亦然。
中國春秋以前,禽獸野人,不知禮教,與今海外習俗相等;自麟經破荒,撥亂反正,由内五州開化外四州,用夏變夷,以成一王之制。
《禮》陶《樂》淑,漸洽肌髓,家誦《詩》、《書》,人樂道義,由此舉隅反三,推驗全球,是昔日之《春秋》撥中國之亂,將來之《春秋》撥海外之亂。
進化次第,必先歐美,而後浸漬於南美、非、澳,年代多寡,各有等差。
然亞洲先進化,亦亞洲先退化,其故何歟?全球之大,日曜於西,陰晦於東,暑蒸於南,冰凝於北,同樹春華,先開先落;故進化既久,轉以倫理文教爲桎梏性靈之具,隄防決潰,洪水滔天,幾何不胥而爲夷也!況天演自然之因果,即人之體質事業,亦有革更變易之殊,英儒威爾士所著《八十萬年後之世界提要》已推想漸長漸消、人事轉移之理矣。
中國而爲文明古國也者,有用夏變夷之日,必有用夷變夏之時。
循環至理,晝夜推遷,高岸谷而深谷陵,安得籌添海屋,盡歷世界之滄桑哉! 五洲退化次第表先進者先退,後進者後退,至退化極時,則五洲澳最文明,亞最黑暗,與進化成顛倒。
鎔案:《白虎通》曰:「古之時未有三綱
」其説規天矩地,哲想周至,深慮時勢變更,六經將如已陳芻狗,不足以利用於世。
推舟於陸,立見其窮,幾何而不敗哉!孔聖受命制作,與時偕行,經中既有周旋補救之條,如夏尚忠,殷人承之以敬;殷尚質,周人承之以文。
又,救僿莫若忠。
復起小大驗推之例。
董子闡明經義,乃有再而復、文質。
三而復、三正。
四而復、四帝。
五而復、五德。
九而復如神農、二高、堯、舜、禹,夏、商、周。
諸等級,以濟世變之窮。
彼泥古不化者,竟目經爲史,而混糅金鐵,是管窺也,蠡測也,豈識天海之高深乎! 中國孔卒以後經術進行比今五洲表借用五等名詞,以明進行之次序,年愈久愈文明。
鎔案:孔子卒於魯哀公十六年,其晚年,創作新經已漸施行於世。
如尼山授徒,從遊者日益衆;喪服既遵於及門,知禮見疑於司敗;晏子知其莫殫,封人決其何喪。
經開選舉,而戰國多遊士;孟子亦歷聘梁、齊。
經興學校,而子夏教西河。
過化存神,禮意深洽人心,故聖制無所阻滯。
迨嬴秦合併,始稱皇帝,《尚書》學。
其實不過一王之疆域也。
方三千裡。
李斯爲相,學出荀卿,卿爲子夏五傳弟子,斯學於卿,得帝王之術。
開國建設,憲章經制。
郡守即《王制》方伯之異名,小篆即孔氏古文之變體;長城嚴夷夏之防,《春秋》學。
巡狩舉岱宗之典;《尚書》學。
博士乃興學之漸,焚書絶百家之言;專存孔經。
規摹孔道,漬入經郛。
漢代沿革官制,始備三公;武帝罷太尉爲大司馬,成帝改禦史大夫爲大司空,哀帝改丞相爲大司徒。
後漢、曹魏因之。
肇始舉賢,限以四科;夏時準行於《太初》,五經特掌以博士。
更置博士弟子。
以及典午沿漢制之九卿,西魏仿周官之六職;唐則府兵有似井乘,刑律且從八議。
損益潤澤,大都祖述孔門,非所謂由是則治,不由則亂乎?況孔經屢言四海,至今大東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始徵實驗;將來五洲五帝,必合於《大戴·帝德》之説、《尚書》四鄰之義;直至泰皇一統,六合爲家,經中人學,《春秋》、《尚書》爲人學。
概徵實行,乃可進求天道,《詩》、《易》爲天學。
孔經所以下俟百世,久而彌光也。
方今非澳草昧,歐美割裂,世界競争,甫入大戰國時代,列強放恣,説士橫議,滄海狂流,終折衷於至聖。
天將啟之,誰能阻之?木鐸萬世,其在斯歟! 世界退化四表以百年比五十以下爲退化。
○地球進化,由微塵增長至三萬裡,退化則由三萬裡歸於毀、空。
《列子》天下有形之物未有不銷毀者也。
六經據衰而作專言退化表經説詳退,由退可以知進;西人詳進,由進可以知退。
二者互文見義,合之乃全。
鎔案:老子《道德經》曰:「失道《書·顧命》:「皇天用訓厥道。
」而後德,《月令》五帝五德。
失德而後仁,《孟子》:「三代之得天下以仁。
」失仁而後義,如《春秋》召陵伐楚、救邢、城楚丘、盟首止之類。
失義而後禮。
《春秋傳》於列國交際多言禮。
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也。
」據此,可見列國諸侯泯棼無禮,大國以禮責弱小,小國以禮事強大;攜貳取戾,玉帛乃變幹戈。
衰亂已極。
孔子作《春秋》,表彰桓、文爲伯,上尊周室爲王,此《春秋》所以爲王伯學也。
《王制》爲之傳。
《書經》由成、康之王《顧命》。
尚推堯舜,肇開帝統,又於《鴻範》建皇極,此《尚書》所以爲皇帝學也。
《周禮》爲之傳。
就時代而順推,則虞、夏、商、周遞嬗遞降,主德由盛而衰,疆域由大而小,以爲退化,似也。
徵諸事實,文野懸殊,經爲雅言,史不雅馴,二者枘鑿;長夜綿綿,不知經中文明政治乃後世帝王之標本。
作法於前,垂範於後;立竿於上,倒影於下。
五帝四帝待人而行,三皇泰皇非時不可。
故已往之孔經分明退化,現在之孔經正當進化,將來之孔經必進大化。
全球一統。
進化之極,勢必分裂,地球之成,終必毀滅;則孔經退化之説,正爲分裂毀滅之世界而言,其韞匵而下俟者,年代之久長,真不可思議,不可限量耳。
自史公作《史記》,擇雅言,厥協注六經異傳,糅雜經説,立名古史,後人遂以《春秋》爲魯史,《尚書》爲古史,豈足以知聖哉? 亞洲退化用夷變夏例表經説留此四字,以爲退化標目。
近日新學家皆主之,如無政府主義是也。
鎔案:《孟子》有曰:「吾聞用夏變夷,此《春秋》大例,進化之説。
未聞變於夷。
」後世退化之説。
天地之道,日中則昃,月盈則虧,陰陽盛衰,亘古如此,人事亦然。
中國春秋以前,禽獸野人,不知禮教,與今海外習俗相等;自麟經破荒,撥亂反正,由内五州開化外四州,用夏變夷,以成一王之制。
《禮》陶《樂》淑,漸洽肌髓,家誦《詩》、《書》,人樂道義,由此舉隅反三,推驗全球,是昔日之《春秋》撥中國之亂,將來之《春秋》撥海外之亂。
進化次第,必先歐美,而後浸漬於南美、非、澳,年代多寡,各有等差。
然亞洲先進化,亦亞洲先退化,其故何歟?全球之大,日曜於西,陰晦於東,暑蒸於南,冰凝於北,同樹春華,先開先落;故進化既久,轉以倫理文教爲桎梏性靈之具,隄防決潰,洪水滔天,幾何不胥而爲夷也!況天演自然之因果,即人之體質事業,亦有革更變易之殊,英儒威爾士所著《八十萬年後之世界提要》已推想漸長漸消、人事轉移之理矣。
中國而爲文明古國也者,有用夏變夷之日,必有用夷變夏之時。
循環至理,晝夜推遷,高岸谷而深谷陵,安得籌添海屋,盡歷世界之滄桑哉! 五洲退化次第表先進者先退,後進者後退,至退化極時,則五洲澳最文明,亞最黑暗,與進化成顛倒。
鎔案:《白虎通》曰:「古之時未有三綱